《宋之枭雄卢俊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之枭雄卢俊义- 第5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动手呢。所以梁中书麾下至少要保持一万左右的骑兵,所以需要一万多战马,基本上都要靠卢俊义走私所得。而且梁中书手下并无擅长养马之人,战马死亡率甚高,所以几乎每年都要添置约三千匹战马。北地人卖给卢俊义一匹马的均价大概是二十贯,卢俊义狠心卖给梁中书要一百二十贯,自然其中至少有三十贯是给梁中书的回扣,而梁中书这厮给朝廷报的价格则是二百贯(这个是江南交易马匹的价格)。卢俊义另外还有一千匹是卖给其他地方的禁军和地方地主武装,售价也是一百二十贯。刨除风险人工费,算下来,卢俊义一年从这上面能赚到三十万贯。

    自从萌生了起事的念头,开始做起义准备了,卢俊义就尽量以次充好地给梁中书送去那三千匹马(自然要贿赂梁中书那边的牧监了),大幅减少对其他势力的供马,同时大力开辟对蒙古诸部落的卖马生意(那边便宜,有些部落一匹良马十贯都不用,但是每次进马一般都不能过一百匹,否则很难过辽境)。就这样辛辛苦苦地节流开源,终于攒出了一千匹好马。

    卢俊义将马匹养在河北以西靠近太行山的一处隐蔽非常的马场里,那马场不算良好,水草只是一般,根本无法跟燕云十六州背后的大草原和以西的河套地区相比,再加上卢俊义手下并无擅长养马医马的人物,所以这些北国的马匹从大草原来到河北地界后就开始水土不服,纷纷病倒,已经6续死掉了一百多头,卢俊义心急如焚,这些都是白花花的银子买来的。

    这时候燕青突然想起来一个人,皇甫端。此人善能相马,熟悉马匹的头口寒暑病症,对症下药用针,无不痊愈,真有伯乐之材。原是幽州人氏,后来不愿为辽人做事,就逃亡到东昌府,因医治好没羽箭张清的爱马,故两人结好,就此在张清照顾下,皇甫端定居在东昌府里。因为他碧眼黄须,貌若番人,以此人称为紫髯伯。

    卢俊义了解清楚了皇甫端的事情后皱眉道:“请他最为合适不过,可是谁知道他愿不愿来河北,如果他不愿意来,我们强迫他来岂不是得罪了张清?”

    燕青道:“他当然愿意来,大哥可知道他为什么要从幽州跑到山东,就是因为他父亲得罪了一个当地契丹权贵,被那恶人寻隙报仇,血洗了他全家八十口,唯独皇甫端一人逃了出来。那仇人正是现任的辽国南院大王耶律得重,乃是辽国皇帝的弟弟,此等血海深仇他能指望谁来报,是那兵微将寡权小力薄的张清还是雄才大略、富可敌国、装备精良的您呢?你只需要修书一封,言明能帮他报的此等血仇,他自然会赶来相从。”卢俊义大喜,忙修书一封,托手下精明之人赶去东昌府送给皇甫端。

    几天后皇甫端果然来到了河北。卢俊义坦诚相见,把自己的雄心壮志都告诉了皇甫端。皇甫端淤积多年的忧愤抒出来不少,当时表示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力争能把死马医成病马,病马医成好马,只是希望卢俊义真的能兑现他的理想和诺言。

    卢俊义还特地委托他建立了一个兽医班,让他带了十几位学徒,希望日后骑兵扩充到上万,他们能保证这几万的马匹不会出现大的疫病。而且还委托皇甫端教授那些养马的马工们如何合理科学的养马。

    在皇甫端和他的学徒们的精心照料下,马场里的九百匹马(原来的一千多匹,死了一百多匹)不仅全数痊愈,而且生殖能力也都增强了,过了几个月,多出了一百多匹小马驹。

    皇甫端信心足足地说,只要给他一万匹好马和一片好马场,就不需要卢俊义再花银子买马了。

    皇甫端那么讲。卢俊义大喜。但同时想到。皇甫端只是一个养马和治马地。没有想得更深。如果真有一万匹好马和一片好马场所代表地意义。就是至少收复了燕云十六州了。好马场基本都在宋境之外。一万匹好马代表了至少手下有十几万兵。卢俊义哑然失笑。不过皇甫端能保证这些马不死还能很快繁殖。确实是大功一件。日后骑兵地统领能够封为大将地话。他皇甫端最起码是一个中将。

    养马地话。饲料消耗是一个巨大地考验。一匹马每日需要食物大约三十斤。饲料除了主食饲草外。还可喂麦糠、燕麦、大麦、豆饼等。一般都是精粗饲料交替喂养。如此计算一匹马每年消耗饲料一万多斤。卢俊义寻觅到地那个草场隐秘是够隐秘。可是面积不大、牧草不好。根本支撑不了再多马匹地喂养。卢俊义想起来一种植物。号称是“牧草之王”。用来种植在这草场上应该可以支撑一些时间吧。

    那种牧草正是苜蓿。是汉代引进中原地优质牧草。一般亩产一万斤鲜草。一年能生长三到六次。苜蓿茎枝收割後能迅再生出大量新茎。因此每个生长季节内又可收割乾草一次至十三次之多。既可青饲鲜喂。也可调制成草粉。代替或部分代替精料。制成配合饲料。

    那草场只有五千亩。原来地牧草很是不堪。自从种植了苜蓿后。一年可以收获牧草达到三万万斤之多。这个马场便足以喂养三万马匹。只是为了马匹能够自由跑动不圈养地话。这样小规模地马场还是保持五千匹马以下吧。

    这马场初始有一千匹马。其中种马三百匹。生产母马七百匹。马匹地年自然繁殖率大约是百分之六十。成活率按百分之九十计算。每年马群大约自然增加百分之五十。三年内马群存栏数将达到二千八百匹。五年内六千匹。(当然这是在几年内一匹马也不出栏地假设下)。

    而在皇甫端地精心照料下。这些马地繁殖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成活率近百分之九十九。如此三年内存栏数将达到六千八百头。

    养了几个月马后,卢俊义有信心在日后组建一批强悍的骑兵北攻蛮族,同时也明白了,地理因素决非宋朝马政失败的主要原因,马政在人不在地理,赵宋体制下没有几个官僚是真正重视养马的。由此联想,宋朝失去燕云也不是最后沦亡的的理由。古人说,在德不在险,卢俊义说,在人不在险。国防天险丢失不是宋朝不敌游牧民族的主因。宋朝是君昏臣暗,是战略、方针、路线、政策的总失败,这是根子。



………【第九十四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卢俊义除了收服原来水浒上这几位显赫的技术人才,还收容了上百位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这些人如果放在后世都是财宝,在宋代这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一切都是瞎扯。这些人均身怀绝技却奈何不为世俗容纳,一直穷困落魄,直到被卢俊义慧眼识得方才“金鳞不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

    不要小看这些武艺不济外表平凡的家伙们,在未来的战争中他们挥出的作用可能会是千百个武将都无法比拟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古今中外莫不如是。卢俊义吩咐下去要善待这些专家人才,都给予贵宾级待遇,最重要在职位设定上,给安道全等梁山人才和其他十几个比较有领导力的人才定了行管级别,其他的人才都是分管级别。一来就是经理主管级别,拿着几十贯也就是后世上万块人民币的工资,这些人感动的泪如泉涌。曾几何时他们被人正眼看过,曾几何时拿过这么多钱,这都是卢俊义卢员外卢大官人带给我们的。这个时代“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非常健康,完全不像后世劳资关系那么紧张互相的猜疑不相信,既然老板这么赏识这么厚待,俺们就豁出俺这一百多斤了,都这样暗暗誓。

    宋代的科学家也可以说是整个封建时代较多的朝代之一,不亚于唐代和明代,而且由于这个朝代的开放性,鼓励远洋贸易,像地理、博物学家根本就不算家了,因为那简直就是混饭吃必备的一样。像本草学和天文学的大家苏颂,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沈括,宋元数学**的先驱贾宪,“天元术”之集大成者数学家李冶,设为问答以拟于用的数学家秦九韶,多产的数学教育大师数学家杨辉,南方农学的开拓者农学家陈旉,以方证药医药结合的医药学家唐慎微,撰写《武经总要》的中**事技术的集大成者军事技术专家曾公亮,印刷史上的里程碑明家毕昇,编著建筑“法典”的建筑学家李诫,写的千古《通志》的郑樵等人,星光熠熠。

    而像一般的技术人才那更是不胜枚举,但是这也只是和那些肆意打压科学技术目之为“奇技淫巧”的朝代如满清做的对比,其实跟后来的现代社会比起来,那真是少之又少,像样的技术人才估计跟后世的工程院士的数量一样稀少。

    所以卢俊义笼络到这些人才的心情比后世某些大公司得到院士级人物加盟的心情更要激动几分,但旋即他就放松了下来,是因为他不可能拿着后世看待科学技术人才的眼光去看待现在面前的这些人,那会把他们吓跑的,人一旦从地狱到了天堂第一反应就会是不相信然后转身跑掉,目前给予的待遇已经很好,如果再好一些怕这些人会心生疑虑转而胡思乱想。

    卢俊义迎来送往,在不断的震撼中更新着自己对宋代科技文明的认知,原来那些考古没有考不出就断言那个时代没有那个明的所谓历史考古学家,应该穿越过来看看,然后拔把刀自裁吧,竟敢跟高丽棒子一样看待自己的老祖宗。原来宋朝的科技可以说在整个封建王朝时代是最登峰造极的时候,连后世的明朝都是沿袭自宋朝的一些科研成果的。

    曾公亮编撰的《武经总要》是将前人关研制火药、火器的经验,总结、整理写出的,全书共四十卷,分前后两集。在第十一和十二卷中,记录了引火球蒺藜火药毒药烟球三种火药配方。从这种火药配方中的组配比率看,已同近代黑色火药相接近,具有爆破、燃烧、烟幕等作和用。这世界上最早的火药制造配方,它被军事家们制成了火器应用于古代战争,为我国第一批军用火器的明和制造提供了物质条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