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枭雄卢俊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之枭雄卢俊义- 第19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前来宋境的异域女子络绎不绝。

    有好事的宋人在《清波杂志》记载:“倭国一舟飘泊在境上,一行凡三、二十人。倭国妇女悉被,遇中州人至,择端丽者以荐寝,名‘度种’”。这则记载说日本妇女来到宋代中国,遇到宋朝美男子就要而主动献身,目的是生下后代,来给日本改良人种。

    宋人洪皓在《松漠纪闻》记载:“回鹘自唐末浸微,本朝盛时,有入居秦川为熟户者。女未嫁者先与汉人通,有生数子年近三十始能配其种类。媒妁来议者,父母则曰,吾女尝与某人某人昵,以多为胜,风俗皆然。今亦有目微深而髯不虬者,盖与汉儿通而生也。”

    这则历史记载是说在宋朝时回鹘的年轻女子未嫁前有与宋朝汉人先“同居”的传统。回鹘人以此为自豪,在嫁女儿时回鹘的父母们会自豪的宣扬说:“我女儿曾和哪个汉人同居生活过”并以与汉人同居人越多越为光容。这是回鹘的风俗。所以回鹘的后代有大量的混血儿,他们都是宋代汉人的后代。

    回鹘人、日本人为何如此高看宋人?为何以把自己的美女献给宋朝男人为荣?这一切缘自宋朝当时的国际地位、宋朝的文明程度。宋朝无论是经济、文化、科技等等无不遥遥领先于世界,这是当时所有来过宋国的外国人的共识。

    日本女人如此,高丽女人也不甘示弱,宠宋媚华的高丽妇女便混入前来宋境贸易的海船,远洋漂泊前来宋境寻找柳永、苏轼一般样的才貌双全的男人自荐为妾。

    比起后世某些贪图美国、日本、欧洲甚至韩国的富裕生活,为了绿卡而嫁给当地无能男人的中国女人,宋代这些倭国和高丽妇女在境界上高出甚多,她们追求的并非锦衣玉食的奢靡生活,而是下代人的素质,真让卢俊义深感佩服她们的眼光和远见。

    卢俊义对高氏兄弟笑道:“这番回国后,不忙着回高丽,你们先回家看看你们的母亲。”

    高氏兄弟吃惊地抬头看了看卢俊义,心道别人都歧视自己的母亲一类的女人,没想到主公是这样的态度。卢俊义笑道:“我不但不会瞧不起你们的母亲,还很佩服她,她的眼光真好,看你们就知道你们的父亲很英俊。你们母亲来自的国家你们去过了,说说印象吧。”

    跟后世很多黄皮白心的香蕉人厌弃中国一样,高氏兄弟言语里也充满了对高丽的厌弃,说那里土地如何贫瘠、百姓如何愚钝没有教化、没有文化,总之一切很落后。

    卢俊义严肃地斥道:“高丽三千里河山是好地方,埋藏在地下和长在地上的物产其实很富饶,只是你们目拙看不到,高丽的女人也都是好女人,你们是她的后代应该感到荣幸,那里只有一点不好,就是那里的男人不好,配不上那里的女人。日后打下那个地方以后,高丽的妇女可全部转为汉籍,高丽的男人会说汉话的可转为汉籍,不会说的等着操劳灭绝。”

    这两个混血特工都低头称是,心里却很高兴,主公一直在称赞他们的母系,同时也在肯定他们这些混血儿的存在,主公不歧视反而高看,让他们也对自己的血统充满了信心。(未完待续



………【第三十九章 高丽卢氏】………

    俊义是在召开攻略高丽的军事会议之间召见这两个特,与会的都是卢俊义的亲信将领,都是梁山义军的高级将领。该章节由提供在线阅读。

    许贯忠听了刚才卢俊义的一段话,便问道:“刚才主公讲的最后一句话,是不是就是主公对如何处置高丽人的命令?主公能否再详细地讲解一番?”

    卢俊义点点头:“刚才我讲的既包含如何在战后处置高丽人,也包括如何在战时和战前对待高丽人,如何争取一部分高丽人的支持。高丽人分成二种,一种是本地土著或在五六百年前早就迁移到高丽的汉人,那些在五胡乱华之前就以前迁移过去的汉人恐怕大部分已经不会说汉话了,已经蜕化成了当地土著;另外一种则是隋末或唐末迁移过去的,他们也许还会说汉话,还没有将祖宗忘掉,还惦记着回归汉族王化。对于第一种人要打击,对第二种人则要团结,不过这只是理论上的说法。实际上很有可能第一种人比第二种人还好争取。

    有些数典忘祖的败类可能只记得高丽王对他和他家族的好,而忘了自己是唐人,是汉人。”

    当卢俊义说到这里时,高德欢忽然想起一事,便禀告道:“我们在高丽国内曾探听到高丽境内也有跟主公同姓的家族,而且将近有四五万人。问过他们的起源,说他们是在唐末时候渡海过去的,乃是唐朝史部侍郞卢从愿、宰相卢文纪之后。卢文纪之子是徐州刺史卢鸿表,卢鸿表之子是兖州刺史卢震顺,卢震顺之子是翰林学士卢穗。卢穗因逃避黄巢之乱,便带着他的九个儿子及家眷航海东去,到达新罗国。当时新罗国孝恭王在位,卢穗到达后,孝恭王以国宾礼遇待之。卢穗及其九子尽忠新罗王室,为击退百济与渤海国的进攻做出了贡献,被分封九邑,卢穗的后代遂即分布在高丽国各个地方。”

    卢俊义听了朴德欢的这番话,不禁陷入了沉思。

    对卢穗和他的后人,后世今生都姓卢的卢俊义自然比那两个特工知道的更详细。

    唐代末年,李唐国力衰退、朝廷,王仙芝、黄巢在各地6续动起义,对贵族与高官一律实行残杀与掠夺。无论大小官吏都为躲避战乱而出逃到各地,身为名门甲族的大部分卢氏们也为逃避战乱而迁移到金门岛、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福建、广西、云南等地。

    这时卢穗也带领他的九个儿子及包括自己在内的八个翰林学士和家眷一起东迁至朝鲜半岛,八学士即:任积、6种、卢穗、田秋、徐称、苏获、朱稷、阎稽。

    此时的朝鲜半岛上正值新罗第五十二代王孝恭王即位,孝恭王在东京(给予卢穗以国宾的礼遇。卢穗及他的九个儿子为新罗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稳定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罗王室根据他们的功绩,又因卢氏在中国曾是名门贵族,对卢家九兄弟封伯九贯。即垓为光州伯、坞为交河伯、址为丰川伯、坵为长渊伯、地为安乐伯、坤为安康伯、增为延日伯、坂为平壤伯、垣为谷山伯。

    悠悠千年过去,现代的卢氏在韩国已展到三十余万人。在韩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卢氏后裔都在挥着重要的作用,卢武铉和卢泰愚这两个总统就是明证。

    对这样这批背弃故土效忠蛮夷地人。卢俊义不知道怎么去面对。是该厌弃还是该欢迎?

    想了许久。卢俊义方道:“你们尝试联络一下那边地卢家人。问他们可否忘了长清。忘了范阳?问他们对山东梁国公卢俊义可有印象。开玩笑似地问他们如果卢俊义派兵打过来他们会是什么态度?毕竟已经过去快两百年。我甚至怀疑他们还会不会说汉话。”

    朴德双疑惑地问道:“长清指地是?范阳指地是?主公我们须得明白。才好问他们。”

    卢俊义笑道:“那就需要从我们卢氏地起源说起。说起卢氏地起源。先要追述到姜太公。姜太公姜尚通晓军事。明于治国之道。他辅助周文王治理周国。使得周国国势强盛。诸侯宾从。文王姬昌下世。姜尚继续为武王姬会合各路诸侯。灭亡商纣。建立了周朝。姜尚因大功封于齐。为姜齐第一代国君。称姜太公。齐文公是姜齐第十代国君。名赤。他地儿子名高。高地孙子名傒。为齐国正卿。食采于卢。在现在地山东长清县西南。长清乃周朝之古卢国。卢氏乃周朝姜太公之后。受封卢国。后世以国为姓。后来田氏代齐。卢、高二氏被逐赶。离开长清之卢邑以后。散居于燕、秦二国之间。主要一支聚居于范阳。范阳卢氏在秦始皇时。有大名鼎鼎地五经博士卢熬。天文博士卢生。继之西汉初期有

    绾、东汉末被尊称‘士之楷模。国之韩’之海内儒T5植。均出自范阳。及魏、晋、南北朝至隋。卢植之裔卢志、卢、卢偃、卢邈、卢玄等。都是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从卢玄起至其曾孙。一家百口。共财同居。为官著名而被史传记载就有十八人。帝族之子要找卢氏成亲。史称“范阳卢氏。一门三公主。”帝族也要纳范阳卢氏之女为贵妃。

    史家有四海大姓崔谢之说。‘望出范阳。北州冠族’。至唐代尤为突出。不仅状元、进士、帝师。大出人才。有‘八相佐唐’、‘初唐四杰’之卢照邻。‘大历十才子’之卢编等人。自汉末至唐代六百多年中。正史中有记载地卢氏历史名人达八百四十多人。范阳卢氏。贤良辈出。勋业灿烂。文豪蜚馨。范阳望族已成为几百年来卢氏家族地荣耀。因而卢氏家乖亦冠以‘范阳堂’地称号。”

    卢俊义这时询问两朴关于高丽的情报,一同参详攻略高丽的还有义军中各位高级将领,大部分人并不晓得主公的身世来历,听了这番话,都禁不住一同拜伏在地:“原来主公乃武圣姜尚之后,难怪神机妙算、用兵如神。主公世代名门贵胄之后,尚能平易近人折节下士,实在令某将钦佩感激。”姓卢的将领一个个神采飞扬,被卢俊义的一段回溯刺激的豪情万丈,其实也只不过类似于其他百姓的“老子先人也曾经阔过”,不值一晒。

    卢俊义忙令大家起身,看了看屋内的都是自己的亲信,便大笑道:“朱雀桥边野草花,姓家。这诗各位都曾读过,知晓其中意思。我带领大家上梁山,四处征战,不是为我一家一姓之得失,而是为了普天下的百姓,我希望日后我们的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幸福安康,我卢家不能显达也没有什么要紧。”

    众将闻听卢俊义的肺腑之言都深受感动,一起颂道:“主公心怀天下,乃万民之福。”

    卢俊义笑着让大家安坐,刚准备吩咐高氏兄弟退下,却忽地想起一个人,顿时心绪困顿,连话都不想说了。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