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外传系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庸武侠外传系列- 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媚铮以谡獬杞饷疲菇心慵α恕U馐赘枘耸巧缴掀障退碌墓坌拇笫涛业模阋Ь驼宜ァN艺饣褂行┗疃桑翟谖薏L教你。”

    郭襄听罢,笑道:“无妨,你忙你的,我去找这位观心大师,多谢了。”说完,牵了白马,一人一马,继续往山顶行去。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第五章 佛缘(一)】………

    郭襄牵着白马,委折而上,顺着山道转了个弯,遥见一处寺庙,黄墙红瓦,规模颇大。郭襄来到寺庙近前,便见寺门上挂着一个横匾,上书“白水普贤寺”五个大字。然而此时寺门紧闭,也不见有香客来往,显得甚是冷清。

    郭襄上前敲了敲寺门,片刻之后,寺门依呀打开,一个灰衣和尚探出头来,见到郭襄,脸露奇怪之色,说道:“本寺香火暂不对外开放,恕不待客,女施主请回吧。”说罢,便要把寺门重新关上。

    郭襄轻轻将手掌按在寺门上,那和尚用力推了半天,却怎么也不能把门合上,那和尚大奇,望着那扇门自语道:“这门恁地作怪,方才还好好的,是不是被什么东西卡住了。”郭襄在一旁卟哧地笑了一声,问那和尚道:“请问观心大师在不在?”那和尚奇道:“你找我师傅么?他在里面,不过我师傅向来不怎么喜欢见外客。你有甚么事,跟我讲也一样。”

    郭襄道:“你会唱词么?”那和尚一愣,道:“唱甚么词?”郭襄轻轻地哼了几句适才樵子唱的词歌,那和尚登时叫道:“啊,这是我师傅经常唱的。”郭襄喜道:“我就是来找你师傅学唱这首词的。”那和尚迟疑了一下,道:“本寺非开放香火之日,是不接待外客的,尤其是女客。”郭襄道:“那叫你师傅到寺外来教我也行呀。”那和尚挠了挠头,道:“这个么,那我要问一下师傅了,你在门外稍等一会。”说罢,门也不关,转头便往寺内跑去。

    不一会儿,只见那和尚带着一个白胡子的老和尚走了出来,那白胡子老和尚见到郭襄,满脸高兴,说道:“女施主,就是你要学唱词呀。”郭襄见那老和尚年纪甚老,白花花的胡子一大把,瞧来甚是慈祥,便开口问道:“请问大师便是观心大师么。”那老和尚点头道:“正是老衲。”郭襄笑道:“适才在山腰间听到一个樵子唱歌,词律甚是悠雅,小女着实想不出对应的是哪一个词牌。听那樵子说此词是观心大师所写,因此便冒昧前来请教。”

    观心大师连忙摇手道:“不敢不敢,这首词并非老衲所作,乃是前年一个道士云游至此,兴之所致,写下了此词,赠于老衲。这首词的词牌叫做‘庆宫春’,用之者并不多,女施主未听过也属平常。”郭襄哦了一声,问道:“这位道士如何称呼?”观心大师道:“这位道士姓刘名澜,乃是天台人氏,只因重游峨眉,念旧感叹之下,便作了此词。”郭襄道:“确实是首好词,大师,便将这词教与我罢。”观心大师点头道:“难得女施主也是好词之人,老衲替这位刘道士能得女施主这一知音而高兴。”当下,便将那首词原原本本地唱念出来。

    郭襄只念得两遍,便己牢记在心,笑道:“只可惜此间无琴,不然弹奏一曲,当可令此词生色不少。”观心大师大喜,道:“离此寺不远处,有一处白云庵,庵内的净月师太有一古琴,女施主可与之借琴而弹。况且天色将晚,女施主也可在彼处借住一宿。”郭襄点头称谢,便依着观心大师指点的方向,牵了白马,朝那白云庵行去。

    行得不久,果见一处庙庵,庵门上写着‘白云庵’三字,郭襄叫开了门,便有一名尼姑将其带入庵内。那净月师太年纪甚老,脸色甚是肃穆,闻之郭襄来意,眉头不由一皱,说道:“阿弥陀佛,佛门清净之地,实不宜作这种弄琴唱词之事。这古琴贫尼藏封己久,要借与施主一用,也无不可。但施主须得拿去庵外弹奏,不可打扰我等清修。”郭襄歉然一笑,道:“既是如此,不弹也罢,只是天色将晚,小女子欲在庵上借宿一晚,不知师太可否方便。”

    净月师太欣然道:“自然欢迎之至。”吩咐了弟子:“带施主去客房,好生招待。”

    次日一早,郭襄便被庵内的钟声吵醒。郭襄伸了个懒腰,起床出了客房。但听得庵内传来一阵念经之声,郭襄心道:“为尼者清苦至此,天尚未亮,便要起床念经了。”细耳闻之,只听庵内念经者念道:“……如如之体,内如木石,不动不摇;外如虚空,不塞不碍。无方所,无相貌,无得失,无爱恨,是为无心……”郭襄听得心头大震,当年在少室山上,郭襄曾听觉远大师念道:“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是时郭襄本想问觉远大师要如何离于爱者,但之后事情接迭而至,觉远大师也随后不久圆寂。这一疑问,郭襄直至此时也不得而解。如今乍听到这句经诗,隐隐觉得其中便含有‘离于爱者’之法,如何不感到震惊。

    郭襄悄悄行至庵内佛殿外头,听得内中念经声不绝于耳,不由盘腿坐下,静静倾听,又听道:“……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法即是心,以心印心,心心不异……”不由内心忽忽有所领悟,暗道:“要离于爱者,便在这一个‘心’字之上。”又静耳听之良久,不觉日上三竿。那殿内念经之声也嘎然而止。



………【第五章 佛缘(二)】………

    殿门打开,净月师太走了出来,一眼瞥见盘坐在地的郭襄,不由咦了一声。

    郭襄神色尴尬,虽说佛经并非武学秘决,然而如此在外偷听,也感大为不妥,当下起身朝净月师太施了一礼,道:“小女子适才偶听殿内念经之声,心中忽有所悟,因此听得入神,也未知会师太一声,还望师太恕过擅听之罪。”净月师太还礼道:“不妨,佛门广大,难得施主有此学佛之心。只是早间殿外清冷,施主若要听经,日后不妨进殿一同坐禅诵念。”郭襄大喜,拜谢不己。

    此后数月,郭襄便在庵内住下,每日闻钟而起,与庵内大小尼姑一起,坐在大殿内念经礼佛。初时,郭襄对佛经中之义大多不甚了然,便不时请教净月师太,净月师太见她心诚,便悉心教导,详细惮明佛义。郭襄乃是聪明绝顶之人,一经净月师太点拔,立时对经意融会贯通。净月师太见郭襄悟性极高,不由也是欣然欢喜。

    在与净月师太交谈之中,郭襄得知,原来白云庵内所信奉的乃是禅宗五家中的“临济宗”。自佛教禅宗传入中土几百年以来,因弟子们各自的悟性以及对佛义的理解的不同,而逐渐分成了五个宗派,是为“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和“法眼宗”。那“临济宗”之由来,可追朔至唐开成年间,由当时的希运禅师在黄檗寺时便初露端倪,其徒义玄从希运禅师处学法三十三年,之后往镇州滹沱河畔建临济院,广为弘扬希运禅师所倡启的禅宗新法。这种禅宗新法因义玄在临济院举一家宗风而大张天下,后世遂称之为“临济宗”。

    “临济宗”倡立的禅宗新学其主旨是无心,即“无心说”。郭襄这几月内所诵念的佛经,便是临济宗的禅学要义所在。经过这数月的诵念领会,郭襄隐隐觉得,若要去除自己内心的情障,当可从临济宗的无心之说中去寻法。然而佛学讲究一朝悟道,郭襄虽知无心便可无念,无念便可无爱,无爱便可无忧。但要如何做到无心无念,却仍是茫然无绪。而向净月师太问之,净月师太却是含笑不答,最后只对郭襄说了句“佛缘未到,尚不可悟,佛缘到时,自可顿悟。”

    这一日晨钟响后,郭襄起了床,但觉心中烦闷,实在无心进殿诵经,便自个走出了庵外,深深吸了一口山中清鲜之气,心道:“我来峨眉山己有数月,却一直在庵内静修佛学,尚未尽游峨眉全山。今日有暇,不妨到山顶最高处游玩一番。”想及于此,便信步朝峨眉山顶行去。此时天尚未亮,郭襄轻身登上了峨眉金顶,但觉山风吹过,寒冷袭体,不由打了个冷颤。体内九阳真气立时应景而生,绕着全身经脉转了数周,寒意顿时尽去,郭襄但觉全身暖洋洋的好不受用。

    郭襄在山顶之上寻了块岩石坐下,举目往下望去,但见脚下四周尽是一片白茫茫的云海,无穷无尽,翻滚不休。远处几座山峰便似几座孤岛一般,座落在这云海之上,当真似蓬莱仙境一般。郭襄暗自惊叹,心道:“天地造化,当真是非同凡响。”细观那片云海,但见那些浮云忽而静止不动,忽而又随风翻滚,忽而聚集成团,忽而又分散如丝。郭襄不由心中一动,想道:“当年觉远大师传下来的内功口决当中,有一段说道:‘气如云,意如风,云随风变,气随意动,无拘无束,气意一体。’但我一直未能领会其中奥妙。如今在自己眼前有这么一大片云海,须当仔细观摩云如何随风变化才是。”

    想到此处,郭襄便盘腿而坐,集中意念,细细观看那翻滚的茫茫云海,观之良久,忽然觉得丹田处一热,体内九阳真气自行而上,绕过膻中、人中、印堂、百会,再由百会穴忽而分散于全身经脉之中,郭襄每看到云海静止,体内各处九阳真气也静止不动;而云海翻滚,九阳真气也随着翻滚;云团合而为一,几处经脉的真气也合而为一;云团分散成丝,体内真气也随之分散成丝,细细流入体内各穴之中。郭襄心意如一,眼前似乎没有了天,没有了山,只剩下她和那无穷无尽变幻不休的云海了。

    如此过了不久,忽然间在天边云海之下,有几缕银光射向苍穹,渐而变黄,继而橙红,渐渐自天与云海交际之处渗出,照在整片云海之上,云海色彩顿时变幻不定,忽而红忽而橙忽而紫。随后不久,一点金黄在天边缓现,初似娥眉,渐如新月,而后一轮赤红的圆球冉冉升起,万道金光普照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