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山上的流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山上的流云- 第2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谁知道呢?我感到有点可怕的是越来越不可抑制地被她吸引,真可怕,明知会是痛苦结局还要往前走。”

  “哎呀,我的老同学,这么悲观,结局会是幸福快乐的,现在不知有多少人羡慕你呢,你倒比以前灰心起来。我们不要说她了,现在打倒了“四人帮”,拨乱反正,一切弊端都会除掉的,前途一片光明呀。”

  “我看不那么简单。先不说经济和教育,很多重要领域的重要问题还没有涉及呢!为什么会有*?我们的*何在?法制何在?我们的*法制不说和北欧比,比我们自己在建国初期都比不上,这里面体制有什么问题?机制有什么问题?文化又有什么问题。”

  田新家默默地看着韦豪才,说不出话来。

  “我们这个社会在平等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平等不是说要均贫富,等贵贱,是社会应尽可能向全体的公民提供基本保障,是人往上走的机会要相对均等。”

  田新家还是接不上话。

  “老同学,你相信宿命吗?韦豪才换了一个话题。”

  “说不上来。世上真有宿命吗?”

  “我们老师有的信有的不信,我有点相信。跟你说吧,有人预测十年以后苏联将毁灭。”

  “发生世界大战?核战争?还是外星撞击?”

  “没说,反正说毁灭。到时看吧。”

  多年以后,田新家想起在珞珈山上韦豪才给他讲的这个预言,不知能否算应验?多年后田新家也成了一个宿命论者。

  韦豪才带着老同学在校园内转,二人边走边聊。晚饭时间到了,他带田新家上食堂打饭,说今晚星期六,宿舍内有二位武汉同学回家了,你就住下,饭后学校放电影。

  从韦豪才到武大念书至今,尚不足一年,可是今天相见,田新家真有一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之叹,和他讨论问题,显出自己是那样无知,天真和肤浅。

  学校每月给每个学生发十八元伙食费,在学校食堂吃饭,省一些的够了。一两面汤三分钱,二两的大馒头五分钱,二两的夹糖煎饼六分钱,一毛五可买一个荤菜。外面小饮食店东西也不贵,一碗加上粘乎乎,香喷喷酱料,满当当的热干面一毛五分钱,非常好吃。田新家到学校头一个月,除了买牙膏、肥皂、卫生纸及和同学看二次电影,到武大找韦豪才外,没有其他需要自己掏钱的,所以到现在他还剩下肆块一毛钱。

  他学的是师专数学专业,对他来讲,课业不紧不松。他对教书没什么兴趣,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反感,所以他在专业课的学习上也就花一般精力,成绩平平。

  学校有很多同学喜欢运动,但他对运动也不感兴趣,他喜欢什么呢?一有时间他就上学校阅览室,这段时间他特别注意看报上有关拔乱反正和*假错案,落实政策的社论、评论、报导及文学作品。上海一个工人宗福先创作的话剧《于无声处》在全国各大报刊纷纷转载,他感到全国性的*冤假错案,落实政策的狂潮已经滚滚涌来,这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住的。一九七五年,*主持中央及中央军委工作期间,曾就部队复员干部的安置,专门下了文件,后来由于形势发生变化,这个文件没有得到贯彻落实。按现在的形势,这个文件的精神肯定会得到落实,而且落实得更彻底、更好。

  田新家把自己在武汉感受到的政治气氛写信告诉父母。

  田智明夫妇这阵子心里暗暗地有些着急,他们从不同渠道不断地得到消息,他们的问题很快就要解决,可说来说去,等来等去,不见组织对他们有丁点动静。从道理上来讲,他们也相信自己的问题这次应该得到较好解决。几十年的社会经验告诉他们,世上应该的事情多得很,自己这次该不会仅仅是应该的主角吧。

  一九七八年冬天的一个上午,一辆军用吉普从南宁军区出发,目的地是田智明的家乡一仙岭三贤,车上三位军人,领头的是广西军区干部处处长,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代表广卅军区为田智明落实政策,*昭雪。

  当晚,处长和田智明睡在一张床上,处长和田智明拉家常,谈心,回忆以往难忘的岁月,处长说;"老田,这些年你受委屈了,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希望你放下包袱,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听到这,郁结在田智明内心十年的委屈顿时化作了抑制不住的热泪,他感谢党,感谢组织,表示今后更应努力工作,报答党,报答人民。

  处长说,农村生活艰苦,你们身体也不是很好,这么多年你们没有享受应有的医疗待遇,你写个报告,组织上另安排一笔经费,一次性作为这些年你们医疗费的补偿。

  田智明谢绝了。

  田智明夫妇沉浸在一辈子最大的喜悦之中。广西军区下了文件,并派出工作组,来到田智明的家乡,从县到公社再到大队宣布*决定,给他落实政策,恢复军籍,军龄连续,恢复级别,补发工资。这是田智明万万没有想到的,原来想组织上能够安排工作,恢复政治待遇就可以了。

  喜悦中田智明面临着人生又一次重要选择:一是恢复军籍,到某地前线,担任副团职指挥员,二是恢复军籍后即办转业手续,安排到地方工作。

  田智明对那身绿军装,对部队有很深的感情,从感情上讲,他想回部队,但他已经五十四岁了(档案上是五十一岁),体力明显下降,带领部队在崇山峻岭中冲锋陷阵,恐负重托!打仗不是儿戏,经再三考虑,他恋恋不舍的选择专业到地方工作。工作组问他对安排工作有何要求,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能照顾尽量照顾。他对组织这样给他落实政策已经感恩戴德,那里还能提什么要求?他年龄大了,也不存在仕途发展的想法,落叶归根,他对家乡充满感情。这里的一草一木,他是那样熟悉和眷恋,这里的乡亲,和他是那样的亲密无间。他的二弟、*被*致死,留下几个孩子尚未成年,他也舍不得离开。他知道,像仙岭这种小地方小单位没有几个争着来,于是他对工作组说,如果组织方便,就把我安排在仙岭工作吧。

  一九七八年末,田智明被安排到仙岭茶场担任领导,他的妻子原来是随军家属,没有工作,现在也安排工作,在茶场销售科上班,他们把家搬到场部。

  田新家在武汉同一天收到周占文和刘一飞来信。周占文一九七七年考入广西大学,刘一飞一九七八年考入广西民院。周占文在信中说,你根本想不到,我们无私大力支援的同志加兄弟××在他们取得抗美胜利和统一后,利欲熏心,不尊重历史,不正视现状,丧失理智,为了达到向我扩张的目的,多次向我武装挑衅,残害我边民,实在是得寸进尺。现我们已进行自卫反击,令人振奋。刘一飞在信中更是满含义愤,恨不能参加解放军,到前线去,教训那些忘恩负义、狂妄自大、残害我边民的家伙。

  家乡边境战争的气氛影响不到武汉,田新家感受不到刘一飞、周占文那种慷慨激愤的心情。这里到处洋溢一种奋发向上,建设新家园的朝气,当时流行的口号是:拨乱反正,把“四人帮”耽误的损失夺回来!

  在闲暇,田新家上汉口*墙看大字板,他看到好多人借着崇高革命的名义踩着别人往上爬,他上武大找韦豪才聊天,上阅览室看书。他在这时接触到了不少优秀文学作品,他就像一块干海棉,尽情地吸收知识的甘露。

  如今他家中经济状况已大大改观,家里每月给他寄十五元花销。他把一部分贴到伙食上。每月二十多元的伙食标准他已相当满意。但是他的衣服还是毫无变化,他的衣服陈旧,质地差,颜色灰暗,款式肥大,有同学戏称“渔民服”。老师找他谈话,说如果家里经济困难,可申请补助。他家里哪里困难?父母每月有一百六十多元收入,落实政策又补发近二万元的工资,只不过他根本不在意体面的衣着罢了。在衣着方面,他认为父母从他小就告诉他的很对,暖和、干净、整洁即可。要比,就得比本领、比学习,不然就成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

  他隐约感到自己毕业后就当一辈子老师心有不甘,这种照本宣科的教育大多数人都会,他不甘心这辈子就代数、几何三角地循环教下去,太平淡了。一定要努力拼搏,成就一番事业,不虚此生。成就什么事业呢?从政,搞科研以及物质生产,这些自已都不沾边,经商、赚钱,这更不可能,他所受的家庭教育,他的性情,都是让他看不起商人的,自私自利,满脑铜臭,他怎么去干这个!他倒是发现自己对散文、小说、诗歌比较感兴趣,他想这辈子要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作家也行啊,作家是研究社会,研究人,为人提供精神粮食的,纵观古今中外,不是有很多作家留下不朽篇章,丰富了人类的精神财富,对这个社会作出了很大贡献,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吗?法国的先贤祠,没几位贵族,没几位总统,也没几位资本家,却有不少大作家。有了这样的思想,田新家在课余看文学之类的闲书更积极了。

  时间就这样平静地流淌着,如秋冬时节武汉长江的流水。 。。

山外世界2
一九八零年,《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读者来信,这篇读者来信在青年学生和思想教育工作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引发了人生意义,理想信念、人性,社会本来面目的大讨论。这封来信就是著名的潘晓来信《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

  人性是自私、贪婪、残忍、虚伪还是无私、克制、慈善、光明的?社会是正义、公正有光明未来还是邪恶、弱肉强食、走向黑暗的?人该为自己还是为他人活着?为自己就是为名利………为金钱、美色、权力、地位、名望?人与人的关系当真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还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生的意义又何在?

  田新家每天关注报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