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龙变局:资本和舆论的搏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科龙变局:资本和舆论的搏弈- 第1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了科龙,我可以和伊莱克斯的老板平起平坐。没有科龙的格林柯尔系,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系统;没有科龙的顾雏军,就只是一个三流企业家了。”
  ——依科龙在行业内的强势地位,苦心经营,以实现个人以及格林柯尔系在行业内的话语权,实现人生意义上的升华。以此看来,顾雏军的心态和所有为工作奔忙的人都是一样的:一步步的奋斗,以获得一个更大的操作平台,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这并非有人所说的小农心态,只是一个普通的人的再正常不过的想法而已!
  事先有一个宏大的梦想,就在等这一个相应的平台去操作,对于顾雏军来说,科龙,岂不就是万事俱备,最后只欠的那股“东风”?
  “我是企业界的孙志刚。孙志刚在监狱里不服管教,但是就应该死吗?孙志刚之死引起了国家修改了收容方面的法规,科龙之变能带来什么变化呢?”
  ——一直到被捕,顾雏军仍然认为自己是一个孙志刚式的悲剧性人物。对科龙之变,他没有替自己声冤,但却借此提出了一个值得企业、政府深思的问题。
  从顾雏军进入科龙那天起,舆论对顾雏军的指责就一直处在道德审判的层面上。在科龙最困难的2005年6月、7月、8月这三个月份,媒体的窥私欲、评论者的话语欲、炒作者的看戏欲交织在一起,对科龙员工的心声、感受却反应甚少。
  科龙的变更是有着标杆意义的。2004年10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撰写的《科龙20年发展经验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的报告,虽然被指有“挺顾”的倾向,但文中所写的“今天的科龙既是国家发展大环境、企业家的作用、独特的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产物,更是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的缩影”等话,却一语中的。如果说科龙20年的发展路径,反映出中国企业改革的艰难历程,并成为中国企业改革进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一页,那么,科龙自证监会调查开始这几个月的艰难历程,也为中国企业的改革史写下了最有代表性的一页。
  尤其科龙在当时以乡镇企业的身份走过来,就如潘宁在临别科龙时留下的“纵横家电愤争先”一句,特意注解“愤争先”并非“奋争先”笔误,之所以“愤”,是因为乡镇企业的科龙从前被人轻蔑、贱视,从这,可见草根科龙崛起的意义。
  科龙变局彰显出的深刻意义、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都值得人们去深刻反思。
  “买公司是最简单的,复杂的是能否把买到手的公司玩转,尤其是像科龙这样一个2万人的大公司。”
  ——以资本介入实业,又以实业运转资本,顾雏军的操作方法可谓在国内开了先河。在将科龙一点点重新拉扯大的同时,一个以此为平台形成的实业和资本互动的格林柯尔系,还是功败垂成了。
  “这条船不会再沉下去。”
  ——这是顾雏军对科龙从2002年到2004年这三年运作成果的一个结论。从科龙净亏15亿元人民币,到2004年前三季度盈利达2亿元,年销售额预计将达到100亿元,在主营业务蒸蒸日上的情况下,不仅顾雏军,其他所有人都会这么想。顾雏军玩转了科龙,却没能玩转自己。船终究没有沉下去,就算海信不来修补,也会有其他企业。只是在科龙触礁的同时,顾雏军也把自己玩进了局子里。
  “降成本只需要决心,没有技巧。”
  ——回顾2002年,科龙发布中报,上半年公司盈利亿元人民币,每股盈利元,是去年同期的倍。这份业绩引起了外界异口同声的质疑。
  经过解释,利润回报主要来自严控成本。科龙上半年成功降低管理费用6%,科龙空调生产成本比去年下降了25%,冰箱的生产成本也下降了%。成本下降成为利润的最主要来源,可见科龙的大企业病确实不轻!
  比如,原来出差可以坐飞机的分公司经理现在一律只能坐火车,只要是上万元的支出都要过总裁刘从梦一支笔。
  

温故之变:顾雏军语录解析(2)
据说2002年中报过后,其他制冷企业的老总们才发现,科龙的采购成本已经比他们中的任何一家都要低,一时面子上过不去,为此,有人甚至摔杯子。
  顾雏军的另一句话也可作为这方面的注脚:“我进入科龙没有做什么很玄的东西,只要把最简单的执行下去就是正确的。招数太花了,不一定能达到你的目的。就像我以前做学问的时候,最简单的东西不会错,但是要用300页来证明的东西不知道哪个地方就会出错。我觉得做企业的办法要简单明了,否则大家不理解,执行走了样,还是自己倒霉。降低成本已经不是简单的概念,而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管理者不仅是对这个行业熟悉,还要有洞察力,要对行业有深刻的理解和了解,你才知道哪里还有15%的成本空间。”
  “我所有的白头发就是在2002年1月到9月生出来的。”
  ——多年后谈起那段时间,顾雏军依然隐隐心痛。2002年1月1日,顺德格林柯尔正式以大股东身份进入科龙电器,迎接顾雏军的却是以《财经》为代表的媒体的空前质疑,并且波及股市,一夜之间,格林柯尔在香港创业板的股价就从元跌到元,市值蒸发约10亿港币。
  面对媒体的大规模轰炸,兼之科龙2002年若再不盈利,就有退市之虞,顾雏军当时的压力可想而知。他曾这样说过:“中国的很多民营企业家还没有被认可,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性命做企业!有人提出我们一股独大的问题,我觉得这不重要,关键是我们要让投资增值,要让企业盈利,这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核电站,它能把人性中最大的威力、创造力、耐力、克服困难坚忍不拔的毅力都释放出来。所以比如我,其实我的年龄还不应该像现在这样满头白发,但是我承受的不能失败的压力很大。”
  “能让一个企业家和他的清洁工买一个品牌的冰箱吗?”
  ——针对外界对科龙的“多品牌战略”的质疑,顾雏军不仅没有收缩战线,反而又添了一个低端子品牌——康拜恩。他认为,多品牌或者单品牌操作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比如,美泰克旗下不就拥有8个子品牌吗?他在英国考察市场后,特地为儿童设计了多款动物造型的儿童冰箱,他坚信在中国,孩子和大人的冰箱也要分开,虽然这在目前消费水平下,还不具备普及意义。
  “2004年为什么这么多不利的东西纠缠着我,春节我一定买本《易经》研究研究。”
  ——2004年8月9日,郎咸平在复旦大学发表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指责顾雏军使用“七板斧”伎俩,在“国退民进”过程中席卷国家财富。顾雏军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中,在私下问自己为什么会招惹这么多麻烦的同时,顾雏军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但是,钻研了《易经》,不利的东西就会躲着人走吗?
  “成本有底线,技术无止境。”
  ——成本控制是有底线的,不然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周转。面对灰色地带泛滥的营销之“癌”,顾雏军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科龙一年有几十亿的销售额,只要压缩10%的成本就能有三四个亿的利润,短期内扭亏就有办法。他做到了,事后回顾起来,他说“当年确实是赌着一口气”。
  技术无止境,顾雏军是一个技术迷,在其进入科龙后,不仅攻克了冰箱界多年来未攻克的一个国际难题,即分立多循环技术,而且在空调方面,就如他在2004年营销精英特训营上演讲的:“目前科龙双效王打破世界纪录,彻底改变了日本垄断的局面,可喜的是,日本要达到这个纪录需一段时间。科龙目前正通过风道技术的改进,力争将双效王能效比提升至。”
  “我常举例说,卖10年豆腐,肯定是一个豆腐大王。执著地做一件事情,总会给做明白的。”
  ——顾雏军经常告诫下属,做事要执著。通过执著地做一件事,就会明白做事的道理。比如他告诫中心主任们,管着几个县,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那样每个县都做不好。而是要抓重点,重点攻克一个县,树立起一个样板,其他县也就好做了。
  “如果有一天老了,走到街上有人说,这个老头是做冰箱的,他对中国冰箱产业还是做了些贡献的,那我就没有白做。”
  ——这是在2003年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谈及产业整合梦想时,顾雏军的一句感慨之语。话犹在耳,顾雏军已经将另一只脚跨入了客车行业。
  由于战线拉得越来越长,资金链左支右绌,顾雏军终于没能将梦想延续到后来。因此,他的产业整合梦想,到最后,仍然只能是梦想。
  “国有企业好进入,如果我不要的话,浪费也是浪费了。”
  ——在连续掀起收购风暴的时候,顾雏军这样说。从这样似曾相识的话里,也折射出了国企面临的困境。
  

温故之变:顾雏军语录解析(3)
“我并不需要向这个社会奉承什么,因为我是为这个社会创造财富的。在当地政府,我从来不请他们吃饭,我觉得应该你来请我吃饭才对啊!”
  ——不知大祸将至,顾雏军被捕前夕,有此一语。联系顾雏军的另一句话“做企业是我最大的长项,让我拍马屁,我干不了”,也可看出与当地政府已非“鱼水”关系。
  “我觉得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我更希望最后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假的,有的东西必须有个结论。”
  ——这是在科龙20岁生日的前夕,顾雏军接受凤凰卫视主持人杨澜的访谈中的一句话。在郎咸平质疑顾雏军七板斧侵吞国企财富后,顾雏军一纸诉状将郎咸平告上法庭,该事引发所谓“主流经济学家”与“新左派”的论战,在网上舆论已经一边倒的情况下,正好迎来科龙电器的20岁生日,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既是科龙20年庆典的内容之一,也可看作是顾雏军的一次公关活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