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堡号历险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哥德堡号历险记- 第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公司的赢利是建立在把运回的货物出口给其他国家的基础上。7/8的商品转手出口给英国和荷兰,而这两个国家本身的东印度公司比瑞典要大得多。这是一个脆弱的基础,只要这些国家一旦改变他们的贸易政策,就足以摧毁这一切。
  在第四个许可状时期,贸易开始崩溃。此外,国家对公司船收取的税越来越高。再加上公司其他的经济问题和与俄国的战争,这一切使得公司第四个特别许可状期的经营破产了。在第五个,也就是最后一个特别许可状期,没有一艘船被派往中国。随后,在东印度的商业贸易自由化了。
   。 想看书来

附录  瑞典的东印度公司(2)
哥德堡的繁荣
  公司为此项贸易特别建造了许多船。总部设在哥德堡。不久公司在哥德堡建造了一栋大楼作为办公室和仓库。所有的船都在哥德堡外的克里帮码头泊船。大约一年半后,当满载着茶叶、瓷器和其他贵重商品的船返回来后,在公司大楼里,这些商品被拍卖出手。
  和荷兰及英国的东印度公司相比,瑞典的东印度公司并不大。荷兰人在公司经营期间有400艘船,雇佣了10000多个人。瑞典公司只有37艘船,雇佣的人员约1000名左右。我们不敢肯定公司是否对瑞典的发展起了某种重大的作用。然而对于哥德堡城来说,公司的影响却非常重大。城市日渐繁华,董事会成员中的许多人慈善捐款。沙尔格廉医院和查勒摩士工程学院就是用捐款建造起来的。
  二、航行
  在74年的经营中,公司进行了132次航行,只有3次航行到印度。印度当时被英国公司控制,英国人不想在印度有其他竞争对手。他们成功地削弱了瑞典的贸易,使得瑞典公司只能继续航行到对所有国家开放的广东。除此以外,公司还几次航行到孟加拉。
  通常,每次同时派出两艘船。人们在哥德堡外的克里帮码头给船装备。船上装的货有木材、铁、柏油和零碎的杂货,如钉子、斧头和灯等等。这些东西将在西班牙的加迪斯港卖掉。水手舱里的水桶装满了淡水,圆木桶里装的是肉和鲱鱼,面包和其他几个月内所需要的食品被仔细排列在一起。木匠给去势的公牛、绵羊、猪和母鸡做了围栏,人们装上了干稻草。船员作了登记后,被用小船送到大船上。最后公司的董事检阅大船,大班们在八声礼炮中上了船,人们将铁锚收起。
  船于年初起航,目的是正好能赶上印度洋上的季风。如果没有季风的帮助,船是无法到达中国的。
  最通常的航线是从苏格兰的北面出发,因为船从南面航行穿过英吉利海峡困难重重。寒冷、黑暗和暴风雨使得这个地带成为那些航行最为艰辛的地方之一。公司的几艘船都沉没在那儿。“芬兰”号在暴风雨中逆风航行了两个月后,不得不返回挪威,进行修理和补充供给。
  航行的第一个目的地是加迪斯。人们把船上的货卖掉换取西班牙银币,因为中国只收白银。人们给仓库补充供给,给木桶添加淡水。
  船绕了一个大弯才航行到大西洋,目的是为了能够利用洋流。在最后几个特别许可状期间,船通常驶进好望角为仓库进行补充。不过,最初有被滞留在那儿的可能。
  几乎所有的瑞典船都要在爪哇岛的新湾(NEW BAY) 停留。他们在那儿补充新鲜的淡水,装上水果和蔬菜。由于一部分水手已死亡或者病倒,在这里通常也招募一些新水手。
  在印度尼西亚外的水域中,水流湍急,变化多端。如果船没能赶上时间,季风转变了方向,就根本无法向北行驶。如果想要一鼓作气航行到广东,只要顺着季风航行一周即可。“哥德堡”一号就是错过了季风。他们成功地慢慢航行进越南外边的沙巴头岛,然后被迫返回爪哇岛的巴达维亚,在那儿他们等待了5个月。
  在驶过中国海后,人们通常先在曾为葡萄牙殖民地的澳门停留。然后,人们在珠江逆流行驶到离广东几千公里远的黄埔。随后大的帆船就再也无法向前行驶。
  船在广东停留5个月,在货舱里,那些价值昂贵的商品被整齐地排列到仓房的顶部,货物之间的缝隙被塞满,货物被贴上封条。这些封条只有当船到达哥德堡后才能启封。然后人们给船装上6个月返航的供给和活牲口。现在,所有的这些货,加上船上粗大的铁锚缆绳,还有船员从中国买进的私人货物都被放在两层狭窄的甲板上,因此,离开广东的船着实是一艘满塞货物的船。危险更大,航行更为缓慢。
  返航时,人们还在爪哇岛停泊,给船加淡水,以及根据需要补充船员。如果船不在好望角停留,就直接驶向圣·海列纳岛,然后再去那紧靠在赤道线以南、无人居住、光秃秃的阿森松岛。所有的船都在这 座岛上停泊,目的是捕捉海龟和采一种维他命C含量很高的植物。在那儿还有一个信箱。人们常常在信箱里给后面来的船留言。
  

附录  瑞典的东印度公司(3)
人们穿过英吉利海峡航行到哥德堡外的克里帮码头。船上的货物用小船送到大码头运河边的大仓库里。在那儿,货物将被拍卖给市民和来自欧洲的商人。为了对船员表示感谢,公司组织大型的庆祝活动。这种庆祝活动可以长达一个星期。一部分船员在过赤道线时所交的部分“过线钱”,也用于庆祝活动。
  三、船
  关于东印度船的内部结构,没有任何的详细说明。现有的设计图纸和当时的模型大部分只是船的外型。人们必须对其他所保存的商船和当时的航海描述进行比较。
  约在1750年前建造的东印度船似乎属于17世纪时常用的那种船。位于后部甲板和艏楼之间的部分是敞开的,可以通到下边的炮台甲板上。后部甲板是主桅杆周围船艉主甲板的一部分。艏楼是主甲板的前部。
  在炮台甲板的下方是一块完全被遮盖的甲板,甲板下面是那些大的货舱。
  约在1750年后建造的东印度船的主甲板是连在一起的,在原先敞开的部分沿左右船舷造了一个中部甲板。甲板上留有一个用木栏杆围起来的大装货口,在经过寒冷和潮湿的纬度位置时,大装货口被防雨布和木板遮盖上。
  尺寸
  在公司经营期间,共有37艘不同的船。这些船全都是在瑞典建造的。
  通过船的装载力可以比较出船的大小。装载量的单位为来斯特,一个来斯特约为吨。最初建造的船也是最小的船,如“佛烈德利居斯十二世 苏西艾号”有200来斯特。“哥德堡”号340有来斯特;在第四个特别许可状期的船中“王后” 号为最大,可装载542来斯特。一艘可装450来斯特的船约长45米,宽13米。主桅杆从甲板量起约40米高。造这样一艘船的费用约为130000道尔银币。
  我们要感谢佛烈德利·亨利,是他改善了造船工艺。人们从而可以建造大一些的船。由于在最后三个特别许可状期间,国家对每艘船收取固定的费用,所以建造大船颇受人们的赞赏。
  大部分船的名字都是对王室成员或对祖国表示敬意:“乌勒丽卡·艾雷奴拉王后”号,“古斯道夫王子”号,“王位继承人阿道尔夫”号,“斯特哥尔摩王宫”号等等。
  大炮
  人们用礼炮和欢呼声来庆贺王室的庆祝活动。在18世纪的船上,礼炮放得很普遍。
  当一艘船的大班或负责人上船、下船时,人们都要鸣炮8声或者16声,以示欢迎与尊重。当一艘船进入港口,另一艘船前来迎接时,也要鸣炮表示敬意。
  所有的船都备有20—30门大炮,船员们必须时常练习,学会使用大炮。因为,随时都有可能与海盗或者恼羞成怒的竞争对手相遇。为了自卫,人们曾有几次作了备战并且发炮表示警告,但从未发生过战斗。最好的情况是,只要将军旗升起,就能吓跑海盗。从远处看,印度公司的旗子与海军军旗没有两样。
  所有的船都是满帆船,就是说在所有三个桅杆上都配有四方形的横帆。最老的船在船艉桅杆上曾有过一面三角形的拉丁帆,但后来被斜桁帆代替。
  四、船上的生活
  从海上航行到中国是一项伟大而充满危险的冒险活动。一次航行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而且航行多半是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进行的。在北欧海域上最初几个月的冬季意味着长时间的寒冷、潮湿和暴风雨,在火边取暖成为一种奢侈的思想。在船处于静止状态下爬上20米高的桅杆把船帆收起已经相当危险,在黑暗和寒冷的暴风雪中就更为险峻。
  收起或放下那些大船帆需要很多水手和实习水手。每船平均有150名船员。或许,从一开始人们就估计到航行期间会有些人生病或死亡。一些人在桅杆上干活时,从上面摔下死在甲板上。然而大部分人的死亡是由于饮食差,或是缺少维他命C以及恶劣的卫生环境而造成的。
  船上的人员
  每艘船有2—4名大班跟随,他们代表公司。远征都是由他们来指挥。大班们负责所有在广东和其他港口的采购任务。他们掌管着船上的财政支出,而且还对每天航行中发生的事情和商务进行仔细的记载。大班有两名助手协助他们。
   txt小说上传分享

附录  瑞典的东印度公司(4)
船长负责航行和照管船务,他是全体船员最高的指挥。协助他工作的是4名大副和他的下属官员。这些下属官员包括照管船上缆具的水手长、负责大炮和炸药的下士。军官学校的学员是些年轻人,他们是未来的海军军官。
  随船航行的还有几个手工匠,他们的工作是对船只维修。木匠们要设法阻止船进水,被暴风雨打坏的东西都由他们修理。他们和帆匠是船上的重要人物。船在陌生地方停泊时,他们不得下船。
  不准下船的还有船上的军医和他的助手。这些人用当时最好的手段去照顾病人和受伤者。船上的传教士负责每天的祈祷,他应该“向船上所有的人心里灌输和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