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狂人任志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地产狂人任志强-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玩弄”资本诸多年,“长袖善舞”的任志强已经能够做到宠辱不惊。此时的任志强深刻地意识到,企业形象塑造同行军一样,尽管“新华远”就总资产和生产规模而言已经失去其地产业中的龙头地位,但轻装上阵,“华远”的品牌内涵、“华远”的形象魅力、“华远”的专业化程度,都使“华远”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符号。
  时隔不久,一个名为“华远新时代”的地产公司在任志强的统领下,重新举起了大旗。
  2001年12月30日,任志强携北京市华远新时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亮相地产界,注册资本3亿元。
  2002年10月,“新华远”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募集了2亿元人民币。随后,“新华远”又成功地完成了增资扩股,股本扩张了60%,超过5亿元。公司资产也随即增加了4倍,超过12亿元。
  2003年1月13日,任志强旗下的“华远新时代”正式更名为“华远地产”。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华远新时代的公司资产增加了倍。
  在资本运作的同时,任志强出招了。
  不出则已,一出惊人!
  海润国际公寓首先证明了华远的存在,同时,华远与京泰集团、首旅集团、首创集团以及国际知名的嘉里集团、汉斯集团共同建立了企业投资战略联盟。华远地产和首旅华远推出了包括CBD地区的华远·尚都国际、中关村的华远·盈都国际等在内的多个新项目,开复工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与此同时,任志强还与潘石屹及京泰集团筹划运作北京物流港等项目。

地产界“大佬”(3)
任志强带领着新华远高速推进!
  同期,华远地产控股子公司北京华远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全面代理华远地产及其关联公司所开发产品的营销业务;通过合作、兼并、收购和私募,华远地产初步完成了蓄势待发的战略布局,建立了7个关联及项目公司。
  2003年年初,在华远新时代周岁庆典之际,重出江湖的任志强表示:“华远目前虽然仅是一个刚满周岁的新生儿,但已稳健、扎实地跨出了资本扩张的第一步,具有成人的体魄和智慧,拥有重建地产航母的信心与能力。”
  华远地产回来了!
  华远的生死一跃
  在地产业的资本属性越来越明显的背景下,任志强并未放弃上市的努力。2003年,华远地产试图借壳京西旅游上市,但因中途发现京西旅游有大量账外负债而放弃。
  2004年下半年,华远地产同时与多个境外基金接触,试图采用先私募再上市的方式再次进入资本市场。但因华远的土地储备不足,这几家基金在评估与尽职调查完成之后均放弃了与华远地产的合作。也就是说,土地储备不足成为华远进入资本市场的障碍。
  2007年前后,任志强相中了比较干净的壳资源SST幸福。2007年2月,华远地产与湖北幸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达成一致,对幸福实业进行重组,以幸福实业吸收合并华远地产的方式实现借壳上市。
  2007年年底,该方案获中国证监会批准。然而,从方案获批到正式挂牌,华远地产竟用了10个月的时间。任志强对此的解释是:“由于华远地产借壳幸福实业上市采取的是先减资、再换股吸收合并,最后股改送股的方式,相关手续会比一般的借壳方式复杂。”
  华远地产的成功上市,也使为华远奉献十余载的任志强赢得了回报,这种回报既包括精神上的慰藉,也包括实际利益。
  根据SST幸福的股改方案,华远集团已经成为SST幸福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达到了,而SST幸福的第二大股东是一家名为华远浩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持股比例为。
  公开的资料显示,华远浩利的主要股东为华远集团职工,包括179名自然人和两家公司,其中持股比例最高的为任志强,其股本占总股本的21%。
  如此不难算出,任志强所持华远浩利的股份可对应SST幸福左右的股份,任志强的身家已经过亿元。
  怀揣借壳之后换得的大笔现金,任志强开始迅速“远征”。任志强称,借助中城联盟这个组织,要想异地扩张易如反掌。
  2008年年初,任志强在长沙黄金商业地段拿下了一块规划建筑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的综合项目开发用地,地价款不超过20亿元;在西安,任志强已拥有两个综合体项目,分别为1001工厂项目和大明宫项目,合计规划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
  战鼓声响,任志强领导华远走上了异地扩张的道路……
  征途几多磨砺,又经数度沉浮,如今风景已达,何其绚丽,但任志强却说: 我仍在路上!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霹雳金刚“任大炮”(1)
王石、潘石屹、冯仑、任志强是当今中国房地产界公认的四大“侃爷”。
  征服过世界最高山峰的万科董事长王石很不安分,正如他在《道路与梦想》一书中说的那样:“极富野性精神”。他从不放过任何表达自己的机会,但同时也具备“不说错话的能力”。因此,除了近来的“捐款门”事件,他基本没有什么负面新闻。
  SOHO的当家人潘石屹是一个地道的娱乐化房地产商人,他嘴巴不停,却很少得罪人。“只要可能,我会尽量满足媒体的采访要求,像祥林嫂一样,一遍又一遍讲述自己的童年往事、创业史、人生观、世界观、财富观、地产观、艺术观……”这是他的一个经典写照。因此,汶川地震发生后,潘石屹和王石都捐了200万元,王石为此被全国人民声讨,“被迫”追加1亿元的灾后重建资金,潘石屹却平安无事。
  “掌舵”万通集团的冯仑是一个理想的现实主义者,同时被称为“地产思想家”。当过教师的他能说会道,并且喜欢打比方,同时,身为思想家的他把话说得很深刻,作为理想主义者他又让说出的话显得很尖酸刻薄。比如,他在论述一个公司的价值由时间长短来决定时,打了一个这样的比方:“有人去夜总会找小姐,当时给钱是嫖,一星期后给是礼品,一个月后给是友谊,一年后还给是爱情,一辈子都给那叫婚姻。”因此,他得出了结论: 时间不同,不仅算账的方式不同,连评判的标准都不同。他的比喻很形象,他想讲的道理也很明白,但却常叫人难以接受,只能称之为“个性”使然。个性的冯仑见解独到,妙语连珠,却极少正面攻击政府或者媒体,只是深刻地思索着,刻薄尖酸地表达着,显出圆滑的一面。
  任志强与前面三位侃爷截然不同。首先,任志强没有他们统一亮堂的脑门,凌乱的头发加上刻满竖条纹的额头把脑门遮挡得严严实实。其次,任志强太不和蔼可亲了,相比登山者的克制、小潘的娱乐、万通当家的圆滑,任大叔显得太“嚣张跋扈”,无论是对政府、对媒体,还是对老百姓,其话语中都充满着火药味。
  任志强有他一贯的语言表达方式。如果我们遇到身患残疾的人,大家一般都会委婉地把这些人说成“视力有障碍的人”、“行动不方便的人”,等等。可任志强一定会说:“你这个瞎子”,“你这个瘸子”……见别人不高兴了,任志强可能还会接着说一句:“难道这不是事实吗?”
  与王石同年的任志强自称不喜欢别人赞同他的观点,也不喜欢发表与他人相同的观点。不知道是否基于这个原因,任志强喜欢放“炮”,人送绰号“任大炮”。
  当你与任志强面对面谈话时,他通常紧锁着眉头,目光穿过厚厚的镜片向你直射而来,微翘的嘴唇表明“炮”已装上,随时待“发”。
  抗衡政府
  任志强被称为房地产界的“经济学家”,这是对他在房地产经济方面还比较专业的一种赞誉。可任志强似乎有点高估了自己的专业水准,屡屡免费“指导”政府部门工作。
  任志强的“不服管”是出了名的,自房地产新政实施以来,任志强抗衡政府的声音不绝于耳。
  1998年,政府全面取消福利分房,转向货币分配制度。任志强对此相当不满意,写了一篇文章对此进行全面的批判。在文中,任志强“训斥”建设部,认为将实物分房变成货币分配简直就是“换汤不换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霹雳金刚“任大炮”(2)
2000年,任志强在百忙之中,学习潘石屹,在新浪上开通了个人博客,以让更多的人听到他的声音,与他交流。当然,“任大炮”属于这一举动给他带来的额外奖品。
  据可查的资料,任志强的第一篇博文《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思路》。文章写得相当专业,有抢专家饭碗的实力。不过角色似乎错位了,按理应该是政府出政策指挥身为房地产商的任志强才对。而他却指挥起政府领导来,好像有点“不成体统”了。
  2001年,房价上涨,政府开始限制土地供给,任志强又跳出来大喊“限制土地供给只会加快房价上涨!”而且还把经济学上的经典原理——供求关系摆出来,好好秀了秀他的专业知识水平。
  “如果政府官员认为房价的增高不是市场的供求关系所造成的,而只是开发商恶意的炒作形成的不合理的虚高,这并不是对开发商的批评,而是对政府自身的讽刺和对消费者的侮辱。”
  在任志强的眼里,政府的宏观调控简直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当有市场需求时,不管政府在喊什么,供应商一定会在能保证销售进度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价格弹性’的最大作用。而当市场供给加大、市场竞争加剧时,供应商一定会灵活地调整价格来维护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的进度,也同样不会理睬政府在说什么,当利率、汇率、税收等宏观总量调控政策使投资无利可图时,供应商一定会调整自己的投资而不是仅仅调整价格了。”
  面对房价的上涨,任志强认为责任全在政府:“政府的宏观政策的变化是推动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