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中药进对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言中药进对补-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脾胃虚弱的忌食生冷、黏硬、油腻等食物。

    2。服发汗药忌食生冷食物。

    3。服补药忌食用茶叶、萝卜。4。热性病患者忌食用辛辣香燥油炸食物。5。阴虚、阳亢、血症、时行热病、皮肤湿疮、痈疽等病人忌食辣味食物。6。红肿热痛的外科疮疡忌食鱼蟹及海产品。7。头昏失眠性情急躁者忌食胡椒、辛辣、酒等。8。伤寒、温湿忌食油腻厚味。9。痰湿阻滞消化不良、泄泻、腹痛忌食生冷食物。10。肝阳、肝风、癫痫、过敏、抽风病人忌食发物。

    五、煎煮中药是一门学问

    亲自煎药,除了精神上的积极作用,也能够保证我们及时服用新鲜的药物,特别是一些药物通过必要的煎煮方法,是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的。中药的合理煎煮可以充分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对于防治疾病均有重要意义。煎煮中药如同饮食烹调一样,同样的饮食原料和调料,优秀的厨师可以做出美味的佳肴并使营养成分得到充分保留,而技术差的厨师做出的饮食味差还使营养成分丢失。科学煎煮中药能够明显提高治疗疾病的效果,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自己煎煮中药。

    中药的煎煮方法

    中药的煎煮方法对于有效地利用药物和提高治疗效果十分重要。中药的煎煮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诸方面。

    1。煎煮器具:中药煎煮最好用特制的砂锅,也可用搪瓷或铝锅,近年来认为陶瓷器具较好,但绝对不能用铜、铁、锡等器具,以免影响中药疗效。

    2。煎前浸润:中药在煎煮前先用常温水或温水(25℃~50℃)浸泡30~60分钟,夏季浸泡时间可短些,冬季可以长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浸泡中药绝对不能用沸水。
第一章 中药养生的基础知识(9)
г米г花г在г线г书г库г ;http://book。mihua。net
    3。煎煮用水:新鲜清洁的自来水、井水、泉水均可。

    4。煎药的用水量:一般以水的液面浸没过中药饮片2厘米(两横指)为宜。

    5。煎煮火候与时间:火候指火力大小与火势急慢(大火、急火称武火,小火、慢火为文火)。一般未沸前用武火,沸后用文火。煎煮时间一般为水沸后20~30分钟。用于治疗感冒的解表中药或清热药宜用武火,时间宜短,煮沸时间为10~20分钟即可。用于治疗身体虚弱的滋补中药宜用文火,时间宜长一些,需要30~50分钟。

    6。煎煮次数与方法:中药一般要煎煮2~3次,治疗一般性疾病的中药煎煮以2次为宜,头煎20~30分钟,二煎10~20分钟。用于治疗体虚的滋补中药以3次为宜,头煎为40~50分钟,二煎为20~30分钟,三煎为10~20分钟。

    7。煎煮绞取药汁:最后一次煎煮时,药液滤出后,要将药渣用双层纱布包好后,绞取药渣内剩余药液。有研究表明绞取药渣内的药液可增加药液成分的15%~25%。

    特殊中药的煎煮方法

    1。先煎:有些矿物类(如石膏)及贝壳类药物(如牡蛎、石决明等),应将药物打碎后,先入水中煎20~30分钟,再放入其他药物同煎,叫先煎。

    2。后下: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薄荷、香薷等)宜在其他药煎煮以后,停火前的5~10分钟时再放入药锅中同煎,叫后下。

    3。包煎:粉末状的药物(如滑石)、有黏性物质的药物(如车前子)及有绒毛的药物(如旋复花),先将药物用纱布包好,再放入药锅内与其他药物同煎,叫包煎。

    4。另煎:有些比较贵重的药物(如人参、三七、羚羊角等),则单独煎煮服用,以免在与其他药物的煎煮过程中损失药效。

    5。溶化:又称烊化,是指有些胶质性中药(如阿胶、鹿角胶、龟胶等)或黏性易溶的药物(如饴糖)的药物,不经过煎煮,直接用煎好的药液溶化后服用。

    6。泡服:一些用量少,而且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易溶出的中药(如番泻叶、胖大海等),不需煎煮,直接用开水浸泡后即可服用。

    7。冲服:某些细粉性的中药(如三七粉)或液体性中药(如竹沥水)可直接用温水冲服,以避免药性损失。

    8。煎汤代水:某些中药。(如灶心土、玉米须等),可先煎煮后留水去渣,再用此水煎煮其他中药。

    中药的服法

    中药一般是将煎煮2次或3次的中药液体合并,搅拌均匀后分为2~3份,分别于早晚或早中晚服用。

    服药的方法,与疗效也有一定的关系:一般中老年人用于滋补身体的补益中药宜在食前服,特别是早晨空腹时服,有利于滋补成分的吸收。

    中医根据服药温度、服药时间、服药剂量及服药食忌等总结出中药汤剂的服法,合理地服药,对于发挥药材成分综合疗效很重要。

    1。服药温度。

    温服:一般汤剂均宜温服,特别是一些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如瓜萎仁、乳香等,温服和胃益脾能减轻刺激,特别是泻剂一般温服。

    冷服:呕吐病人或中毒病人均宜冷服,热症用寒药也可冷服。用性味甘凉的鲜汁清热养阴,可以冷服,以增加疗效。

    热服:将煎得的中药汤剂趁热服下。急症用药、解表药、寒症用药宜热服,以助药力。

    对于易恶心、呕吐的病人,最好在服药前,先嚼一点生姜或橘皮末,然后再服,可防止呕吐。

    2。服药时间。

    一般中药汤剂可在早晚各服一次(即早餐前及临睡前各服一次),或在两餐之间服(即上午10时,下午3时各服一次)。对于不同病情,不同方药服用方法也有所不同:
第一章 中药养生的基础知识(10)
    '1'慢性疾病的服药时间长,必须定时服药,使体内保持一定的血药浓度。

    '2'滋补剂,宜在饭前半小时服用,空腹服药吸收较好。

    '3'解表剂,宜煎后趁热服下,覆盖衣被,令其微汗。

    '4'对胃有刺激性的药剂,应在食后立即服下,以减轻对胃肠的刺激。

    '5'驱虫、攻下药,最好是空腹服,药力集中,起效快。

    '6'疟疾药,应在疟疾发作前2~3小时服,使之达到截疟的目的。

    '7'安神药,应在临睡前服。

    '8'特殊方剂应遵医嘱服。

    3。服药剂量。

    中医常以分服和顿服来表示服药量的大小。

    分服:慢性病,病情轻,宜缓慢调治。一剂汤药可分2~3次服。呕吐患者应先少后多,分多次服下。小儿服时,宜浓缩体积,以少量多次为好。不要急速灌服,以免咳呛。game。mihua

    顿服:急性病,病情重,宜急速治疗。一剂汤药可一次服下。这样药力大而猛,能充分发挥作用。病情危重,以医嘱为准,甚至一天可服2~3剂,昼夜连服使药力持久,从而达到顿挫病情的目的。

    4。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服药时一般宜少食豆类、肉类、生冷及其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病人的消化负担,影响病人恢复健康。脾胃虚的患者,更应少食该类食物。热性疾病,应禁用或少食酒类、辣味、鱼类、肉类等食物,因酒类、辣味食物性热,鱼类、肉类食物有腻滞生热生痰的作用,食后助长病邪,使病情加重。

    服解表、透疹药,宜少食生冷及酸味食物。因冷物、酸味均有收敛作用,能影响药物解表、透疹作用。

    服温补药,应少饮茶,少食萝卜,因茶叶、萝卜的凉性及下气作用,能降低药物温补脾胃之功效。

    5。服用中药须知。

    '1'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可擅自使用。

    '2'不可加大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

    '3'不要乱搭配,注意合理配伍。

    '4'当心中西药混合服用引发不良反应。

    '5'无毒药物对于高过敏体质的人可能产生过敏反应。

    养生备忘录

    中老年人体质虚弱的常见原因:

    传统中医学认为,中老年人的体质虚弱是属于虚症范畴,主要是指机体的正气不足而表现出人体生理机能减退、抗病能力低下等一系列机体虚弱不足或衰退的现象。

    中医虚症的主要表现: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萎靡,疲倦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自汗,五心烦热,口燥咽干,盗汗潮热等。

    虚症的主要原因:

    1。先天不足。由于父母体质虚弱或患有慢性疾病而致胎儿先天不足,体质虚弱,所以至中老年时生理功能出现明显的衰退现象。

    2。后天失养。胎儿出生后,由于种种原因使得调养失度,或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以致损伤脾胃而致中老年时体质虚弱。

    3。七情所伤。中医所讲“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在一般情况下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范围,为正常的情绪反应,并不会引起疾病。当事件出现过于突然,过于激烈,使情志波动过大则耗伤气血引发疾病或虚弱。

    4。饮食所伤。由于饮食不节,过饥过饱,暴饮暴食,或饮食偏嗜,过食甘肥厚味及嗜酒无度等,均可损伤脾胃,使得气血生成不足而致虚弱。

    5。慢性疾病。一些慢性疾病易耗伤气血津液导致正气不足而体虚。

    6。衰老。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抗病能力下降,机体出现衰老性的虚弱表现。
第一章 中药养生的基础知识(11)
    中老年人虚症的临床表现及用药

    大体来讲,中老年人的虚症可分为气虚症、血虚症、阳虚症及阴虚症四大类,其临床表现如下。

    气虚症,是指机体的脏腑功能衰退,元气不足而出现的全身性虚弱症状的总称。中老年人气虚症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大病久病或衰老所致。临床表现主要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