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 第4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断绝他们国家的祭祀,让我侍奉您,我也感激不尽,不敢有别的什么奢望了。”楚国的大臣们都不同意答应郑君的请求,庄王却说:“郑国的国君能这样谦卑,就一定能统治自己的百姓,怎么可以断绝他的祭祀呢!”于是庄王答应与郑国国君讲和,双方订立了盟约。楚庄王随后又打败了晋国、宋国,成为一代霸主。
  灵王受讥
  楚王郏敖曾任命自己的叔父公子围做令尹,让他主管军事。公元前541年,在公子围出使郑国的途中听说楚王病重,就返回了楚国。公子围这个人阴险狡诈,凶狠毒辣,他回来后佯装进宫询问楚王病情,而实际上是想篡夺王位。他先是用帽带将楚王勒死,接着又杀死楚王的儿子。就这样他自己继承了王位,这就是楚灵王。
  公元前538年,楚国派使者通知晋国,想与诸侯盟会,并让诸侯都到楚国的申邑会合。伍举说:“从前夏启有钧台宴飨,商汤有景亳诰命,周武王有盟津誓师,成王有岐阳会猎,康王有丰宫朝觐,穆王有涂山相会,齐桓公有召陵会师,晋文公有践土结盟,您打算使用哪种礼仪?”灵王想了想说:“那就使用齐桓公的。”实际上当时只有郑国的子产在场,晋、宋、鲁、卫等大国都未参与这次盟会。但灵王与诸侯订立盟约后,仍不免面露骄色。伍举说:“桀因有仍相会,有缗背叛他。纣王因黎山相会,东夷背叛他。幽王因太室盟约,戎、翟背叛他。您的这次盟会,但愿不会闹出什么事情来,大王您要慎重考虑结局呀!”
  楚庄王没有听从伍举的建议,他率领诸侯讨伐吴国,将出逃吴国的齐国大夫庆封家族全部诛杀了,并押着庆封示众说:“大家不要仿效齐国庆封杀死自己的国君,欺凌自己的幼君,挟制各位大夫与自己盟誓。”庆封反唇相讥说:“不要学习楚共王的庶出之子公子围杀死自己的国君——哥哥的儿子员却代替员即位!”灵王颜面尽失,恼羞成怒,立即杀死了庆封。

  第90节:新读史记(上卷)(90)

  析父论古
  公元前530年,楚王讨伐徐国,想以此来恫吓吴国。当时,灵王把军队驻扎在乾谿正在等待伐徐的消息。灵王与各位大臣商议说:“齐、晋、鲁、卫,他们受封时都曾接受了宝器,只有我国没有。我如果派使者到周把鼎要来作为分封的宝器,周王室会给我吗?”析父回答说:“他一定会给君王的!我们的先王熊绎住在偏僻的荆山时,曾乘坐简陋的车子,身穿着破衣烂衫,跋山涉水地侍奉天子,把桃木弓、棘枝箭进贡给周王室。齐国君是周王的舅父;晋和鲁、卫国君是周王同母弟弟。因此,他们都有宝器,唯独楚国没有。周王室今天和那四个国家都侍奉您,将对您唯命是从,怎么敢吝惜鼎呢?”灵王又问道:“过去,我们的远祖伯父昆吾住在原来的许国,可郑国人现在却贪婪地占据着那块田地不给我,如果我去要回,他们将给我吗?”析父回答说:“周王室不吝惜鼎,郑国怎么敢吝惜田呢?”灵王又说:“过去诸侯们都认为我国地处偏远而畏惧晋国,今天我扩大加固了陈、蔡、不羹的城池,备有一千辆战车的兵力,诸侯们怕我吗?”析父回答说:“他们当然害怕了。”实际上,析父是一个阴险的小人,而灵王丝毫没有发觉析父的用意,反而在那里高兴地说:“析父善谈往古的事啊!”
  灵王饿死
  公元前529年,楚灵王前往乾谿游乐,并乐不思蜀。这时,楚国国都发生了内乱,公子比联合公子弃疾杀死了太子禄,公子比被拥立为楚王。公子比又派人到乾谿,向楚国官兵宣布说:“楚国已经拥立新王了。先返回国都的,恢复他们的爵、封邑、田地、房屋。后返回的一律流放。”楚国官兵闻听此言,都纷纷离开灵王返回了国都。
  灵王听到太子禄被杀的消息时,竟失神跌倒在车下,说:“人们爱自己的儿子也都如此吗?”侍者说:“还要超过您。”灵王说:“是我杀别人的儿子太多了,以至于沦落到这步田地呀。”楚王的右尹说:“请您到国都郊外听从国人的处置吧。”灵王对他说:“众人的怒气不可冒犯。”右尹说:“暂且到大县避一避,再向诸侯们请兵吧。”灵王不听,然后说:“诸侯们也将要背叛我的。”右尹又说:“暂且逃到诸侯国听听大国国君的意见。”灵王却说:“大福不能再次降临,只不过是自取侮辱罢了。”右尹估计灵王决不会听从自己的建议,担心与灵王一块被杀,也离开灵王逃跑了。
  灵王于是独自在山中徘徊,村民们也都不敢收容灵王。灵王曾遇见过去在宫中的侍从,就对他说:“你替我找口饭吃吧,我已经饿了三天了。”侍从说:“新王刚刚下达诏令,有敢给您送饭并与您一起逃亡的诛灭三族,何况我也无处寻食。”灵王疲惫至极,只得头枕侍从大腿睡下。侍从怕受到连累,等灵王睡着后就抽出自己的腿,把土块垫在了灵王身下,然后就逃走了。灵王醒后找不见人,又饿得眼冒金花,试了几次竟都不能坐起来。这时,芋地地方官的儿子因为灵王对其父有恩,正四处寻找楚灵王,但等找到时,灵王早已饿昏好几天了。于是芋地地方官的儿子把灵王接到了自己家里。但灵王终因过于虚弱,不久就死去了。
  平王即位
  楚国虽然已经拥立公子比为楚王,但因未曾听到灵王死去的消息,就很害怕灵王会突然返回。楚王的大臣观从对子比说:“不杀死弃疾,即使拥有整个国家也仍然要遭受灾难。”楚王说:“我怎么忍心杀他呢?”观从说:“可别人可忍心杀你啊。”楚王子比最终没有听从他的意见。当时都城里流传着灵王进城的谣言,弃疾就趁机指使手下人在长江岸边奔走呼号说:“灵王来了!”都城的人们都十分惊惧。弃疾又让人告诉楚王子比说:“灵王到了!都城的人将要杀死你,您尽早想个办法吧,不要自取侮辱。众人的怒气就像洪水与大火,那是无法解救的。”楚王子比慌乱之中,自杀而亡。弃疾即位,改名为熊居,这就是平王。
  平王靠诈骗的方法杀死了两个君王并让自己即位后,很担心都城的人们和诸侯都背叛自己,就对国内的老百姓抚恤安慰,修明政务,对国外他归还了陈、蔡两国的地盘,让他们国君的后代即位,并归还了侵占的郑国的土地。

  第91节:新读史记(上卷)(91)

  当时,共王有五个宠爱的儿子,因没有嫡长子可立,就遥祭山川群神,请求神灵决断继承人。共王暗中在祖庙里埋了块玉璧,叫五位公子斋戒后进入祖庙,看看谁能压着玉璧就让他继承王位。公子弃疾当时年幼,别人抱着他跪在璧玉上行礼,他的两腿正好压在玉璧的两端。于是,最终继承王位的就是弃疾。
  叔向的预言当初,楚国公子子比从晋国回国,打算叛乱篡权,晋国大臣韩宣子问叔向说:“这次子比回去,能不能顺利成事啊?”叔向摇了摇头回答道:“我看够呛,十有八九不能成功。”宣子不解的问到:“楚王在国内不得人心,楚国人和子比都厌恶他,纷纷要求改立新君,如同生意人牟取高利一样,怎么能不成功呢?”叔向答道:“夺取王位哪里有那么容易啊,要想取得成功必须面对五大难题:有所宠爱的人但不是贤才,这是第一难;有贤才却没有国内支持力量的响应,是第二难;有了支持力量却又没有长远的谋划是第三难;有了长远谋划却得不到人民的拥护,是第四难;有了人民拥护,他自己却没有德行,是第五难。子比在晋国十三年了,没听说过他的身边有学识渊博而且品德高尚的人,可以说他没有贤才;他家族尽失,亲人背叛,可以说他没有支持力量;没有可乘之机却轻举妄动,可以说他没有长远的谋划;一辈子羁旅在外,可以说他没有人民的拥护;虽然逃亡在外,国内人却没有怀念他的迹象,可以说他没有德行。灵王暴虐无道,无所顾忌,引起了众叛亲离,可以说是自取灭亡,但是子比五难具备,即使杀死国君,又有谁会帮助他呢?因而比子是可能得到楚国的。我估计最终能够得到楚国的,应该是弃疾吧。弃疾统治陈地、蔡地,方城山为外属。并兢兢业业,励精图治。他以德为政,在他统治的区域没有任何邪恶滋生,连盗贼都藏起来了。他一心为民,决不因个人的欲望去违背民心,因此百姓毫无怨言。祖先神灵保若他,人民也信任他。芈氏发生内乱,排行在末位的一定继位,这是楚国的常例。论子比的官职,不过是个右尹;论他的贵宠,无非是个庶子;论与神灵的意旨,又差得很远;百姓不拥护他,他将凭什么即位呢?”宣子说:“齐桓公、晋文公不也是这样的吗?”叔向回答说:“他们两个人不能相提并论,就拿人家齐桓公来说,他是卫姬的儿子,上有釐公的宠爱,下有贤臣鲍叔牙、宾须无、朋的辅佐,外有莒国、卫国做外援,内有高氏、国氏做内应。他从谏如流,对百姓遍施恩惠,受到了人民的爱戴。他享有君位,不是应该的吗?再说,文公他是狐季姬的儿子,受献公宠爱。他好学不倦。年仅十七岁,就结交五位贤才,有先大夫子全、子犯做心腹,有魏犨、贾佗做左膀右臂,有齐国、宋国、秦国、楚国做外援,有栾、郤、狐、先做内应。文公逃亡十九年,返国的志向十分坚定。因惠公、怀公丧失民心,百姓都心向文公,这样,文公享有国家,不也应该吗?对于子比来说,没有什么可给予百姓的,又得不到外援,离开晋国时,晋国人也不护送他;返回楚国后,楚国人不迎接。他凭什么享有国家呢?”后来楚国发生政变,政变的结果果然正如叔向所预言的一样。
  太子出逃公元前527年,楚平王委派费无忌到秦国去为太子建迎娶妻子。无忌是个善于迎逢拍马的货色,到了秦国后发现这个女子貌美过人,就想把他献给楚平王,以次来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