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活与质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存活与质疑-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昨夜所读几篇中,感触最深是《在荒凉和困顿的阴影里渐渐长大》和〈夕影亭上的幽思〉两篇,几乎把我心灵中所有的真诚、善良、美好和正义浸泡在文章悲怆的气韵所酿就的纯度极高的烈酒中,读毕良久,猛然清醒:应该细细品味,然后再到其他篇章中挑几根骨头慢慢咀嚼,于是,悄然发现先生在运笔之中于字里行间隐隐地透出一股冷俊且慎密的逻辑思辩,同时也体味到在深沉苦楚的幽暗之中强烈地回响着某种挥之不去的倔强的低沉之悲鸣!先生的文笔倚重中透着干练,犀利里饱含着辛酸与苦痛,笔锋所触所有的凶狠、暴戾、与丑恶……统统轰然倒下,但因倒下而腾起的滚滚浊浪般的烟尘,却把世俗人际间至少还有的些微鲜明的亮丽与灿烂的美好遮掩的黯然神伤与淡然失色。

  在《在荒凉和困顿的阴影里渐渐长大》篇未写到:

  人生是什么?渐渐看清了生命个体中必然的真相:人生就是受难,人生就是苦海,人生就是原罪。一个人,出生了,这是人生最终的苦难。

  在《夕影亭上的幽思》的文章结尾是这么写的:

  夕影亭上看烟波水面;世事恍若流水;浮生若梦,西湖的笙歌艳舞,如今也已烟消云散。一生不过一瞬,能留住的又有多少?生命只是一个轮回的过程,生命的真谛是什么呢?岁月荏苒,如梦似幻,人生一世,只在呼吸之间。在我们的生命中,与我们相关的一切……西湖四季的春花秋月,时空的日夜交替,社会的过去现在未来、生命的生老病死,等等等等,我们生命所感受到的一切切,哪一样不正是如此昭示着轮回呢?而这个轮回过程的解脱之路又何在呢?人世如无边的苦海;众生如无依的落海者;在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的循环之中,一切世间的荣枯,都逃不过无常的宿命,如果不趁早认知这个事实;我们依旧会陷在黑白颠倒、主客易位、本末混淆的生命困境中,所以,应该早早了悟。弘一法师在艺术征途上如日中天时,又从绚烂的人生归人於平淡,立意埋名遁世,过着芒鞋藜杖的艰苦生活。本人相信法师出家,是发菩提心真为生死自行化他觉行圆满,更是一个全新的超越虚幻轮回、开拓生命真实价值的过程。只有对“无常”体悟越深,才越能深刻的感恩佛法、契入修行、解脱轮回。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李叔同不见了,世上多了参悟生命的弘一法师。

  毋庸置疑,世俗人际间确实残存有诸多用阴谋构筑的人为灾难,有人在其中获益,有人则在其间受损,甚至获益者踏在受损者伤口或尸首上,行酒作乐,高歌猛进,就象小布什站在白宫的大门口表情疑重却无法掩饰内心连任总统的愉悦来面对伊拉克人的教派冲突——小布什深知:只要爆炸不断,教派之间的仇恨就愈演愈烈,伊拉克人就会在血肉迷糊中此起彼伏的不断嚎叫哭喊。傀儡的亲美政权监于动荡的局势,就会象弱小的外甥深怕挨打挽留强大的舅舅多住几日,那么伊拉克人的石油就会在美国驻军的监控下,永远流向美国所指。

  诚然,个体的人,面对着由多个个体的人所组成的整体——小至家庭单位,大至国家社会!有时个体人的内心所滋生的各种困惑与迷茫,是无可厚非,也再所难免,因为人类良心的天平在掂量并分割利益的时候常常会在颤抖中倾斜,但若因此愤然鄙视而清高地逃遁躲避,似乎则显得有点颓废到懦弱与无知——可能正由于你的退出,各类精明的邪恶更加肆无忌惮,结果倾斜的程度更加厉害!

  也许人活着,对乐观者来说,就是一种在追寻生命价值的求证中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类如登山,在攀越一座又一座满是陡峭壁岩的高山中,收获一种征服颠峰的愉悦与激情,直至到达一种自我意识中一览众山小的壮美人生之境界。他们中大部分人追求的是:克服艰难困苦之后心境中俯拾即是的那种特有的片刻舒心与畅快;当然另有一些人则是在追求一种可圈可点的丰功伟绩——得到的不仅仅只是单个个人家庭与亲友的赞许目光,而是社会某一特定阶层甚至或者整个民族与社会站在人类历史进程的高度给予万代楷模般的景仰。但对悲观者来说,那可能是处于阴森的地狱,饱受着黑暗的煎熬和痛苦的磨难,坠入黑暗与屈服于苦难的死亡是唯一永远的解脱。

  因而比对二者,答案豁然而至:痛且快乐地活着,是人类始终无法摆脱的最佳选择。

  回想上个世纪的风风云云,或许答案更加清晰明了!

  众所周知,在上个世纪前半叶于喜玛拉雅的两侧先后发生了两件影响世界历史格局的大事:一是苦难深重的中国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终于以农村包围了城市,推翻了长期压迫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自豪而又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一是长期深受英国殖民统治的印度在圣雄&;#8226;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引领下,也取得了国家的独立。前者是提倡暴力,后者提倡非暴力,虽说道法不同,但其果一致:都取了国家的独立。由此可见,一种思想,类如种子只要播撒到民众中找到适合它生长的土壤,定能茁壮成长。

  更何况?人类从混沌蒙昧的状态,亦步亦趋地告别野蛮与凶残走向文明灿烂的今天,其实就是与各种来自自然以及来自自身人类所制造的种种邪恶、灾难与苦痛不断争斗的过程。这,我想了起一篇题目叫Four Choices for Yong People(〈〈年轻人的四种选择〉〉),其中有一句话颇有启发意义——At the same time ;my generation was discovering that reforming the world is a little like fighting a military campaign in the Apennines ;as soon as you capture one mountain range ;anther another one looms just ahead(与此同时,我们这一代人发现改造世界与亚平宁山脉的军事战争颇为相似,刚刚征服一座山峰,另一座山峰又出现了)。也许来自人类自身的种种贪婪的缺陷所引发的诸种不幸才刚刚开始!

  2007…12…5。 最好的txt下载网

10 魂归故里
中国一代著名作曲家、小提琴家马思聪先生,在1987年5月20日病逝于美国费城宾州医院,享年76岁。但大师的骨灰却在20年后的今天——2007年的深冬,姗姗而至,魂归故里。笔者由此不禁想起一则故事:1985年*后,马思聪先生在会见第一个前去采访他的中国大陆记者时,万分感慨地说:苏武牧羊十九年啊! 

  是呀!苏武,一位有着眷眷报国心的汉代使节,流落异邦十九年!同样的际遇发生在一个有着强烈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的作曲大师身上,又意味着什么呢?不是常人所能理会的,也许从他的作品中会追寻到点滴隐约的答案:

  他有一首音律优美与辞藻华丽的《思乡曲》——作于抗日战争时期且至今已家喻户晓于海内外。现将其歌词抄录如下,以供赏阅:

  城墙上有人,城墙下有马。想起了我的家乡,我就牙儿肉儿抖。举目回望,四野苍凉,落日依山,雁儿飞散。庙台的金顶闪闪光,驼群的影遮列天边。哎噢咦啊想家乡。

  风大啊黄沙满天,夜寒啊星辰做帐,草高啊盖着牛羊。家乡啊想念不忘想念不忘。我的家乡路儿正长,心头怅惘。

  城墙上有人,城墙下有马。想起了我的家乡,我就牙儿肉儿抖。想念不忘想念不忘。当那杜鹃啼遍,声声添乡怨,更哪堪江水呜咽,暖丽南国多情的孩子啊。

  当那红花开遍,瓣瓣是啼痕渲染,尽都已随风归去。流浪儿啊,你还在嘉陵江边徘徊。那边就是你可爱的故乡,就是有水鸟翱翔的地方。那边白云映红荔村前。孩子,你为什么不回家,为什么不回家。

  如今,当我们若置身于异乡去重听这首优雅婉约的绝唱之际,所有积淀在心中的感伤与惆怅,也会如潮汹涌,更何况一位才华横溢且只因不堪政治重负而出走的作曲大师呢?

  也许他在美国谱就的唐诗中有一首更能真切地表达他胸怀祖国与思乡心切的悲苦情愫。现也抄录如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回想大师出走与归来之路,也许一位网友说的更富含哲理的思辩:

  出走时,带了一颗自由的心 ;回来时,只给死亡一点点骨灰。

  这就是一位作曲大师的风范与洒脱。

  出走并非不爱国,而仅仅只是为摆脱束缚其行动与表达自由的那种非人的政治。如果是为了丰厚的物质和所谓的音乐艺术,也许早在1948年就可以坦然地接受当时美国驻华大使徒雷登的盛情邀请名正言顺地步入美利坚合众的音乐殿堂,毫无顾忌地挥洒自个人的音乐才华。无庸质疑,1967年的出走是一种被迫无奈的自救。在他到达美国与其弟的一段对话也许足可以说明很多问题:

  ——我个人遭受的一切不幸和中国当前发生的悲剧比较起来,完全是微不足道的,眼下还在那儿继续着的所谓“*”运动中所出现的残酷、强暴、无知和疯狂程度,是17年来所没有的……去年夏秋所发生的事件,使我完全陷入了绝望……

  现今他回来了,但他儒雅的音容与笑貌却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给人音乐艺术之外无尽的思考:

  从1967到1985,十九年!大师戏称自己:苏武在牧羊!

  十九年,对一个个人来说,那是一种痛苦而又漫长的等待,等待被平冤也等待被召唤的那一刻。1985年恰逢中央音乐学院建校35周年纪念日,作为第一任院长,马思聪先生为此写下“礼能节众,乐能和众”的题词,交送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