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热窝的大提琴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萨拉热窝的大提琴手-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她哼着鼻息:“那与我无关。我太老了,没办法像别人一样做那些战时求生的事。”
  契楠不太确定她的意思。他知道她在二次世界大战前不久结了婚,而她的先生在德国入侵后的头几天便遭遇了不测。“也许不会那么糟。”他说,不过他马上就知道这样说不太妥当,因为他也知道事情不是如此。
  “你根本不懂。”她又说了一次。
  “好吧。”他说,“我会帮你的。这栋公寓里的每个人都会相互帮助。你看着吧!”
  瑞丝妥夫斯基太太端起咖啡啜了一口。她没有看契楠,不想响应他的微笑。“等着看吧。”她说。
  几周后,山丘上那些人破坏了城里的水源供给,她又出现在他的门前。当时正是他第一次准备要出发到酿酒厂去取水。她的手上拎着两个塑料瓶,她将瓶子塞给他。“说话要算话。”她说。然后她转身回到自己的公寓,哑口无言的契楠只能呆立在门前。但是他无法拒绝她的请求。他不是那样的人。
  瑞丝妥夫斯基太太家的门打开了一个缝,刚好够她往外看:“大清早的。什么事?”
  “我要去取水。”他不想搭理她的话。大家都知道她是日出即起的,她应该起床有两个钟头了吧?而契楠记得最近几个月以来,至少有五六次她都在更早的时间跑去敲他家的门。
  门关了起来。“瑞丝妥夫斯基太太?过几天我不会再去取水了。”
  他听见她在屋里东摸西摸的声音,嘴里还念念有词,然后她再次打开了门,这次门开得更大些。她将两个装水的瓶子推给他,看到契楠动作慢了,还把瓶子晃了晃。
  契楠看着这些瓶子。瓶子没有把手。那是装饮料的瓶子,两公升装的那种。过去几个星期他都一直请她换成有把手的瓶子,这样才好跟自己的容器绑在一块。他甚至提议把自己备用的两个瓶子拿来给她。但她固执己见。
  “这样子才够装我要的水。要换成别的瓶子,就不够我用了。”
  “别的瓶子更大呀!”他把瓶子递还给她,但她没有接。
  “你又不是活量杯。”她边说边把门关上。
  契楠站在门廊,听着关门的声音在楼梯间回响。他想着要把她的瓶子留在她家门外,想着要放弃她。当然几天没水喝还不至于会要了她的命,不过这样可以给她一个教训。这是个令人愉快却毫无意义的想法。不管他再怎么后悔,她说的没错,那是他给的承诺。他看着手上的塑料瓶,甩了甩头,推开公寓的大门,走上了大街。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一章 德拉岗(1)
无法证明到底哪个谎言才能算是真相。现在,在这一切发生过后,德拉岗知道那个他所记得的萨拉热窝——那个陪着他成长、曾经让他引为骄傲的快乐城市——似乎从来没有存在过。就算他环顾四周,他也看不出原先的模样,或是原先可能的样子。这里看来愈来愈像是只有山丘上带着枪炮炸弹的人,此外别无他物。这样说似乎也不算对,不过你就只有这两种谎言可以选。
  这是德拉岗所记得的萨拉热窝。陡峭的山脉斜落向山谷,米丽亚茨卡河横贯山谷间的平地,将城市划分成长长长的两扇,在河的左岸,南方的山丘一直延伸到翠碧维奇峰,那是一九八四年冬季奥运举办高山赛事的地点。如果你往西走,你会经过以下这些地区:施塔瑞格雷德、格拉巴察、诺维格雷德、穆泽米洛、多布尔佳,最后会来到伊利扎,在那里有座公园,里面到处是树,还有小溪与池塘,公园里的天鹅都住在像是狗屋的地方。你也会经过艺术学院、斯堪德瑞雅贸易中心、格拉巴察足球场、帕玛点心坊、奥士陆波典智报社的办公室、机场,还有巴特弥尔新生地——那里是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所居住的地方。
  接下来你若是往北走,越过河,循着你来的方向回去,顺着右岸往东行,你会经过哈理洛维奇、新城、马林德佛、柯斯佛、布杰拉维与巴许洽煦亚这些地方。你可以搭着在主街上行驶的街车,一路来到旧城区,从这里开始的环状路线会沿着河的西边,经过国会大厦、萨拉热窝坎顿大楼、邮局、戏院、大学,然后来到现在作为图书馆的旧市政厅,转个圈,往回走经过马凯尔市场与维理奇公园,一直到与主线会合。你可以从这里往北行,来到柯斯佛体育场,那里是奥运会开、闭幕典礼举办的地方,或者你也可以到医院去,穿过马路就到了。
  萨拉热窝是个很适合散步的城市。你绝对不会在这里迷路。你若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只要下坡走到河边,一到那里,你自然就明白。你若觉得累了,找家咖啡馆坐下来喝杯咖啡,肚子饿了,就找家小餐馆吃个肉派。人们快乐,生活美好。这一切,起码是德拉岗所能记得的。他在想,说不定这都是他虚构的幻想。如今就他所知,你无法从城市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整个格拉巴察都被山丘上的那些人所控制,只是踏进那里,就算是自杀。伊利扎、多布尔佳这些地区也一样,虽然还未沦陷,却也经常被隔离开来,而且就像大多数的地方一样极端危险。斯堪德瑞雅贸易中心现在是冒着黑烟的废墟,邮局、国会大厦、坎顿大楼、奥士陆波典智日报,还有图书馆也是。柯斯佛运动场已烧成了平地,里面的田径场现在被用来埋葬死者。火车已不再运行。街道满是残骸瓦片,十字路口堆着街车车厢与水泥块,企图遮蔽山上狙击手的视线。走出门外就表示你接受遭遇不测的可能。另一方面来说,德拉岗也知道,待在家里室内也没有两样。
  每一天,他记忆中的萨拉热窝在一点一点地消逝,就像是用手掌捧着的水一样,当这一切都消失时,他怀疑还有什么会留下?他不知道,若不能记得过去的生活,忘记了曾住在这美丽城市的日子,往后会是怎样的情况?在战争刚开始的时候,他还试着靠自己的记忆去对抗在这座城市里消逝的一切,当他看见某栋大楼时,他会试着去想象那大楼原本的模样。当他看见过去认识的人时,他试着不去在意他们的外表与行为上的变化。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也开始见山是山,直到有一天他才明白,即使是在心里,他也已不再反抗这座城市的消逝。在他身边所见的是他唯一拥有的真实。

第一章 德拉岗(2)
他住在城中从露天市场往上爬的山丘上。今天他上街往西走了将近一个小时。他打算去城里的烘焙厂,那是他工作的地点。他在烘焙厂工作了近四十年,要不是战争的缘故,他很可能早就考虑退休了。德拉岗很幸运他能够从事这个工作,也很幸运能因此免于服兵役,虽然对这帮一直在寻找新兵源的恶徒来说,免役令也不具有任何意义。城里的所有人现在几乎都处在失业状态,他也很少领到以现金支付的薪水,反正现金好像也没有用了,他都领面包当薪水带回家,而且不管是不是他的工作日,他都可以免费到员工餐厅用餐。所以即使今天他不用上班,他也打算去员工餐厅,这样一来他就不必在家吃饭了。
  他的家在旧城区北边的米泽塔司,是一间三房的公寓,他与妹妹一家人同住。德拉岗以前住在格拉巴察西边的贺拉索一带,他觉得那间公寓很棒,但现在那地方已沦为战争的前线,最后一次见到那间公寓时,里面的装潢已被手榴弹毁灭殆尽,他很肯定后来那整栋建筑都倒塌了。无论如何,他已经不可能留在那里了,他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
  战争开始前,德拉岗便将妻子芮莎与他们十八岁的儿子送出国了。就他所知,现在他们应该在意大利。他跟妻儿失去联络已经三个月了,也不知道何时才能接到他们的只言片语。可是就某部分来说,他也希望在战争结束前都不要有他们的消息。他曾听说有些女人从海外寄离婚文件回国,他不确定自己有没有办法承受这种打击。他已经六十四岁,看起来不像是个当爸爸的,倒更像是个当爷爷的人。反正他们的婚姻向来都不完美,分隔两地生活对他们两人来说都感到轻松。妻子小他六岁,很晚才生儿子。妻子生下戴佛的时候已经四十岁,两人原本都已经不期望会有小孩了。
  不论他的妻子与儿子在哪里,他都希望他们能快乐。他很高兴妻儿不必跟他妹妹一家人挤在同一间公寓里。德拉岗与他的妹夫一直都处不来,虽然彼此都不愿承认,不过他们都宁可不要像现在一样,花那么多时间窝在一起。但是德拉岗能够带面包回家,所以不会被扫地出门,而除了寄人篱下,他也无处可去。
  烘焙厂离他妹妹家不远,约摸三公里路程。过去走这段路只要花四十五分钟。如今即使再赶也得花上一个半小时。今天他其实是为了出门而出门的,而且他也不赶时间。他一路几乎都保持着这样的缓慢步伐,除了在通向弗班杰桥的那个十字路口,那里特别危险,他尽快穿越过街道,试着不去想自己是不是已落入某个狙击手的视线范围内。
  此刻他正行走在市区大道上,就是以往街车通过的那条干道。为了保护汽车与行人,抵挡从南方山头而来的攻击,马路的南边堆起了高高的路障。当然对狙击手而言,依然有不少可供攻击的空隙。他曾听到外国人称这个地方为“狙击手之巷”,这说法让他觉得可笑。对他来说,萨拉热窝的每条街都有资格这样叫。难道沿着米丽亚茨卡河岸的那条路不配叫这个称号吗?多布尔佳与穆泽米洛的每个角落不也都是如此?干脆把这座城的每条路都叫做“狙击手之巷”,然后呢,再气派一点,若是真有哪条路是那些山丘上的人打不到的,再另外给它起个特别的名字吧!不用说,这是条外国人从机场通往假日饭店的路,所以在他们眼中自然是特别危险。只不过,这条六线车道外加中间分隔岛街车轨道的马路,任德拉岗怎么看也不像是条巷子。

第一章 德拉岗(3)
他转往北走离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