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营销战- 第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位优秀的将军还会探察敌情。在战斗打响前,这位将军已经把双方的确切方位和力量情况在头脑中的地图上绘好,并进行了仔细研究,他的部队会进行最佳的奇袭。指挥官要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对方出乎意料的奇袭。
  在营销战中,侦察工作非常困难。你怎么能看穿一个人的内心,怎么能看清对方头脑中的地形及其优势呢?
  侦察人的头脑的一个方法是进行销售调研。这并不是让你用传统的方式询问顾客想买什么,这种方法已经过时了。
  你所应该做的是探察其他公司的形势,要找出是哪家公司在占据制高点。
  你如果能正确地做到这一点,就能在头脑中对顾客情况绘制出一幅地图,对营销将军来说,这幅地图同巴顿将军进军欧洲时携带的米彻林地图一样有用。
  在头脑中绘制地图能让你拥有一种极大的优势。你大部分的竞争对手甚至还不知道战场在哪儿呢。他们完全被他们自己的营地拴住了手脚,比如他们的产品,他们的销售力量,还有他们自己的销售计划。
  头脑中的山地
  任何试图描述人类头脑的语言都只是象征性的。但是,有些象征物不管对于军事还是营销来说,都是合适的。
  在军事战斗中,通常认为山地是对作战有利的地形,特别是对于防御来说。在营销战中,管理人员常把有利的形势叫做“制高点”。因此,看来把山地作为营销战中的一个主要概念是比较合适的。
  但是,在战争中,山头有可能已经被占领,也有可能尚未被占领。比如说,面巾纸业的山头已经被舒洁品牌(Kleenex)占据;番茄酱业的山顶已为亨氏(Heinz)占领;计算机业的峰顶已经被IBM公司占据。
  有些山地的纷争却很激烈。比如可乐行业的制高点部分被可口可乐占据,但同时又遭到百事可乐的猛烈进攻。
  如果一位顾客指名要一种品牌商品,而非普通商品,你就可以知道,他头脑中的山顶已经完全被占领了。若有人指着一盒斯科特面巾纸说:“给我一盒舒洁牌的”,你就可以知道,是谁占领了这位顾客头脑中面巾纸行业的山顶。
  分割策略形成割据局面
  在美国,谁占领了汽车业的山顶呢?多年前曾是福特。然而,福特的领地被通用汽车的分割策略四分五裂了。
  因此,现在雪佛兰、旁蒂克、奥兹莫比尔以及别克汽车都在汽车业的山地中占有各自的领地。其中,卡迪拉克占据的可能是最强有力的地形,它的领地属于昂贵豪华型的。(现在,人们把卡迪拉克的名称用作优质产品的代名词。比如:“这台电视机真是卡迪拉克式的。”)拥有这5项独立的优势,通用汽车公司占有了美国汽车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集成电路的山头上战火纷争,形成割据局面,各有其主。这种形势很可能会持续到21世纪。
  而最初的占领者只有一种选择:要么增兵,要么撤兵。在面对一个试图瓜分市场的对手时,公司可以增加兵力以控制整个阵地,也可以撤回兵力守好自己的基地。
  占领者的本能通常都是错误的。贪欲常唆使一个品牌领先者增加兵力,以期控制整个阵地。而结果常常是,在试图保住阵地的某一小部分时,整个阵地丧失殆尽。就像是弗雷德里克大帝说过的:“企图守护一切的人,什么也守护不住。”
  难道面对企图分割你的领地的对手,就不能进行防守了吗?幸运的是,对于大公司来说,的确可以防守。这在关于防御战的章节中将进行更多的阐述。
  6、战略形式
  营销战并非只有一种作战方式,而是有4种。你首要和最重要的决定,就是要知道应该采用哪种战略形式。
  采用哪种作战方式取决于你的战略位置,看哪种战略位置适合取得胜利。
  我们以美国汽车制造业为例。这一行业组织严密,根基稳  固。事实上,美国最后一个建立汽车制造公司并得以生存下来  的,是沃尔特?P?克莱斯勒,他于1925年建立了克莱斯勒公司。
  因此,现在有四大汽车公司,即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和美国汽车公司。但是,假如克劳塞维茨仍在世,并在底特律的机场下了飞机,他只需看一眼,马上就会把每家公司的形势分析得清清楚楚。
  其实并不是有四大公司。以市场占有率来看,只有一家大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占有市场59%的份额。
  其他几家公司加起来也比不上一个通用汽车公司。福特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为26%,克莱斯勒为13%,美国汽车公司为2%。3家加在一起也只有41%。
  当然,这种分析方法忽略了另占34%的进口份额(等同于美国汽车制造市场总份额的25%。)这一数字显示,进口因素很重要,但是,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详尽地探讨此行业的每一个细节,而是阐述营销战的4种战略形式,并且只是把传统意义上底特律的4家公司作为例子。
  美国汽车公司、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这4家公司之间的力量对比悬殊。它们的规模依次递增一倍。它们之间无均势可言。就像是分别由小学、中学、大学、专业足球队组成4队联赛,这还难看出来谁会赢吗?
  这不单单是赢的问题。当然,通用公司在记分牌上的进球数会更多一些。而对其他公司来说,“胜利”有着不同的含义。
  对福特来说,提高市场占有率代表着巨大的胜利。
  对克莱斯勒来说,生存下去的同时能够赢得利润就可以说是胜利了。
  对美国汽车公司来说,能够生存下去就已经足够了。
  在一特定的市场形势中,每家公司都有不同的资源、不同的力量和不同的目标。因此每家公司都应该有不同的营销策略是不足为奇的。
  那么,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还有美国汽车公司应该各自发动什么样的战争呢?我们先来看一下每家公司的情况。
  通用汽车公司应该采取的战争形式
  首先,谁是通用公司的对手呢?它的对手是司法部、联邦商业委员会、安全和交通委员会,以及美国国会(包括参、众两院)。
  通用公司不能单单以赢取胜。假如它消灭了一个甚至多个汽车业的竞争对手,法院或者国会就会将其分裂。看看美国电话和电报公司的结局就知道了。它们敌不过司法部的法官。
  通用公司不能仅靠“不败”而取胜。通用公司应该发动防御战。
  但是,防御并不意味着消极被动。克劳塞维茨曾说:“防御本身就是一种逆向行动,因为它致力于抵御敌人的意图,而不是被自己的意图所困扰。”
  的确,一场好的防御战在本质上是攻击性的,其目标很明确,即保卫公司占优势的市场占有率。
  福特公司应该怎样做
  福特汽车公司排行第二位,有条件发动进攻。然而,它进攻的对象是谁呢?
  威利?萨顿曾说过:“我抢劫银行,是因为那里有钱。”福特应该攻击通用,因为通用占有市场。
  我们来算一下,很容易就能看出为什么福特应该进攻通用公司。假如福特能夺走通用10%的市场占有率,就能使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增加25%。假如福特从美国汽车公司那里夺走10%,其市场占有率的增额却很难计算了。
  “简单容易”的想法常诱使人们掠夺弱者,而不是强者。而事实正好相反。公司规模越小,就越努力保卫自己拥有的份额,还会采取以下措施,如降价、打折、延长保质期。因此,决不要同一个受伤的野兽较量。
  福特应采取的最佳策略是主动进攻,攻击通用汽车的弱点所在。本书另有一章专门讲述怎样找出及利用那些弱点。
  克莱斯勒公司应该怎样做
  有一则古老的非洲谚语如此:大象群斗,蚂蚁得利。克莱斯勒公司应该避免正面介入通用和福特的争斗,而从侧翼发动进攻。
  李?艾科卡正是这样做的。他向美国整个汽车制造业发动了一些经典的侧翼进攻,包括“首辆”敞篷车、首辆小型客货车、首辆可乘坐6人的前轮驱动车。
  考虑到艾科卡先生的起点,他的成就更为辉煌。在担任福特总经理8年后,他突然任职克莱斯勒。亨利?福特二世帮了一点小忙。人们预计艾科卡会把福特的战略应用于克莱斯勒。而他没有这样做。艾科卡的荣誉是应得的,他运用了不同的战略,使之更适用于克莱斯勒公司的实际情况。
  可是有多少营销将军能做到这一点呢?多数人总是试图把过去曾经成功过的方法用于现在的营销中。
  回想一下,艾科卡在福特公司运用过的策略中,有一条适用于克莱斯勒公司。那就是,以首辆双人乘私人小汽车——野马牌汽车为代表的成功的侧翼进攻。艾科卡在卖掉滞销的亨利?福特车后,亲自研制了这一畅销车。
  美国汽车公司应该怎样做
  对于可怜的美国汽车公司,除了冲向山头,穿上黑衣,组织一个游击队,别无他法。
  美国汽车公司规模太小了,没有力量向通用公司发动进攻。就算进攻开始时顺利,由于缺乏足够的销售人员、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也承受不起这种连续进攻。
  美国汽车公司太小,也没有力量向整个汽车制造行业进行侧翼进攻。并不是说它小得无法发起侧翼进攻,这在同纳什?兰宝乐(Nash Rambler)的较量中已经证实了,而是说在进攻后,它没有能力控制住所占有的领地。
  对美国汽车公司来说,长胜不败的惟一法宝是它的吉普车。这是典型的游击战术。要找到一块细分市场,这块细分市场应该大得足以赢利,而小得不足以引起其他市场领先者的兴趣。
  头脑中的山地
  让我们重审一下头脑中的战场。当然,山地即市场领先者的制高点。
  如果你想穿越这座山,就得打一场营销进攻战。你最好寻找一处山谷或山隘作为突破点。但是,战斗将会打得非常艰苦,付出的代价也会很高,因为领先者通常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