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心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度心术-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陛下面上忧郁,丞相一换再换,显是陛下心躁不满所致。陛下志愿古来帝王少有人比,自不能轻易得到满足,故而臣敢断言,眼下的一点业绩陛下是不会在意的。”
    汉武帝动容心动,对主父偃心生敬意。他不再作态,诚恳道:
    “知朕心者,惟卿耳!朕虽用心,怎奈丞相办事不利,朝政通行不畅,卿可有什么妙策吗?”
    生父偃早有思虑,这时便从容进谏说:
    “丞相为百官之首,权力极大,而担任此职者又都是资历甚深之人,若陛下的新政对他们的利益有所触动,他们虽不敢当面抗拒,私下也会不尽其力的。陛下屡换丞相,却不对丞相之权有所抑制,事情自不会有所改变了。依臣之见,陛下若能大胆任用身边之人,不拘名分,予其实权,事情就好办多了。这样不仅削减了丞相权力,减少了阻碍,又可便于控制资历较浅、地位较低的亲信,他们感恩图报,自会认真执行陛下的意图。”
    汉武帝听之大乐,阴云顿消,他竞忘了君臣的身份,一下抓住主父偃的双手,连连出语道:
    “卿解除了朕长久的烦恼,卿何不早对朕言呢?”
    丰父偃亦是激动万分,他还是竭力平静下来,又提醒汉武帝说:
    “为官者最看重权力二字,为了权力,他们是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的。陛下不可操之过急,此事只应慢慢实行。”
    汉武帝深知主父偃的言外之意,他一声冷笑,动情道:
    “卿言不差,但卿却也低估了朕的勇气。朕先前只是用人不当,办事无法,今既知缺失,自不会畏缩不前了。他们的权力是朕给的,朕自能收回,正如卿言,他们若没有了权力,以何为患呢?”
    汉武帝于是在“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之外,另设一个“内朝”。
    “内朝”的人员都是汉武帝的亲信,为首的官职以尚书令为最。尚书令本是“九卿”之一的少府属下的一个官职,如今尚书令却成了最有实权的官。与尚书令相比,承相的权力一下驾空,反似一个摆设了。
    汉武帝精心挑选他信得过的人进入内朝,那些位低职微的亲信,如严助、朱买臣、主父偃、严安等人,一下部被收入内朝,直接给汉武帝办事。自此,汉武帝的大政方针都得到了切实贯彻实行,办事效率也非往日而语。
    汉武帝又把全国分成13个监察区,以“州”为单位,每个州设刺史1人。州刺史专门从事监察地方官、诸侯国的相,还监察地方上的豪强大族。一旦地方官吏有犯法之事,州刺史可直接上奏皇帝,朝廷削除其权不说,更要依法治罪。
    汉武帝在位50多年,他的文治武功的建立,这些举措可谓功不可没。
    【原文】
    狡吏恃智,其勇必缺,迫之可也。
    【译文】
    狡猾的官吏倚仗他的智慧,他的勇气一定是缺乏的,强迫他可以将他制住。
    【释评】
    对聪明狡诈的官吏而言,他们能言善辩,精于应时之术,若让他们俯首帖耳,太多顾虑和谋划往往得不偿失,收效不大。和大多数有智者一样,过干讲究心计的人常常考虑一多,他们行动上的勇气和胆量就大打折扣了,这是他们致命的弱点。如果针对此节,用强硬手段压他就范,不容其辩白,其智计就无处施展,慑于威势就只能服从了。
    【事典】严厉刚毅的魏相
    西汉的魏相在任茂陵县令时,朝中御史大夫桑弘羊的幕僚假称御史,住在茂陵县客馆,传命让县丞去拜见他。
    县丞就此事和魏相商议,魏相怀疑其中有诈,他直对县丞说:
    “朝中御史前来,必有要事,他不入县衙,也无人通报,实为可疑。你暂不可去,容我详查此事。”
    不待魏相查明,那个假御史竟怪罪县丞不拜之罪,派人将他捆绑起来。消息传来,魏相勃然大怒,他派人逮捕了那个假御史,要将他当众杀死。
    魏相的手下十分害怕,有的便对魏相规劝说:
    “御史的身份尚未最后确定,万一为真,大人杀他岂不惹下滔天大祸?朝中官员向来无礼之至,大人还是慎重忍耐为上。”
    魏相面色铁青,他正声说:
    “茂陵县境,以我为尊,那个闹事之人无论真伪,都欺人太甚,罪在当诛。我看他绝非御史,纵然杀错,其罪也由我一人担待。”
    魏相把假御史当众正法,从此人人畏惧于他,茂陵县一时大治。
    魏相在任河南郡太守时,对下属极为严厉,尤其对奸滑之徒,他更是不留一点情面,有错必惩,显得十分霸道。魏相的家人怕他惹祸上身,多次对他说:
    “宽以待人,向来是做人的美德,而你却行事不留余地,责人不顾策略,这可不足免祸之法啊。”
    魏相见家人忧虑日甚,一日才勉强就此解释说:
    “此地吏治败坏,郡中狡吏诡计多端,向以欺上瞒下为能。我若一一和他们理沦,不但空耗时日,只怕还会中了他们的圈套,到头来一事无成了。我以强势相逼,不仅树我威严,又可让他们心生怯意,这才是治服他们的妙法啊。”
    丞相车千秋病死后,他的儿子自觉失去了靠山,又怕得罪太守魏相获罪,于是主动向魏相辞去他在河南郡的官职。魏相十分惊诧,他对车千秋的儿子说:
    “你为官勤勉,百姓称颂,何以无故辞官呢?”
    车千秋的儿子吞吞吐吐,只说:
    “父亲大人既已故去,家中之事实需照料,故而辞官。”
    魏相再三挽留不住,竟是坐立不安,长吁短叹。魏相的家人见他大失常态,十分小解,问他说:
    “你并没有得罪过车丞相的儿子,官也是他自动请辞,看你之状,似惶惶难耐,莫非另有别情吧?”
    魏相跺足一叹道:
    “我非怕事,乃惧他人误解我啊。大将军霍光听说他辞官,定会认为我乃是势利小人,一见丞相已死,便不能善待其子。大将军霍光不会怪我治吏甚严,却会怪我浅薄无情啊!这个罪名我实难消受。”
    不久,有人诬告魏相残害无辜,朝廷开始查办他。深得民心的魏相使百姓自发地为他喊冤,郡中有一万多人会集函谷关,请求上书赦免他。
    魏相听闻此讯,十分感动,禁不住流下泪来。他的一位好友劝他趁势上书朝廷,申诉冤情,不想魏相却摇头说:
    “大将军霍光既已认定我薄情狡诈,又怎会听我辩言呢?无论我说什么,以他的性格和行事风范,他都会追我屈服的。这一点我和大将军霍光十分相像,只不过他这次实在是冤枉我了。”
    魏相于是不争不辩,霍光果然因为车千秋儿子的事不能释怀,小由分说将魏相押入狱中。第二年,魏相遇赦才被释放。
    【原文】
    悍吏少谋,其行多疏,挟之可也。
    【译文】
    凶狠的官吏往往智谋不足,他的行为多有疏忽之处,挟制他可以令他屈服。
    【释评】
    嚣张难制的官吏,看似不好驾驭,其实这正是他们拙于心计的表现。没有了智谋,他的短处自然会过多地暴露出来,当权者只要抓住这些把柄来挟制他,这些人却足最易收服。任何官吏都有他的短处,如何利用他们的短处为己所用,这也正是封建官场的腐朽所在:在不损当权者私利的前提下,官吏即使干了再多的坏事,只要对主子表示归顺,他们就未必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事典】谢罪的庾亮
    东晋元帝时,庾亮为中书郎,兼领著作职,在太子宫讲学。晋元帝推崇刑法,就把《韩非子》一书交给皇太子,命皇太子苦读。庾亮为此向晋元帝提出异议说:
    “申韩之学过于刻薄无情,伤害教化,若依此治吏治天下,当人人自危,恐误大事,激起事端,臣以为不该让太子读这种书。”
    晋元帝不料至此,他开口说:
    “你先前对韩非子屡有赞辞,今日何又贬损其说呢?”
    庾亮回答道:
    “韩非子有此高论,治学鲜有人及,臣自是仰慕。然治世当务实去虚,慎之又慎,岂可照搬?_故臣有此一谏。”
    晋元帝十分欣赏庾亮的直言,他收回成命,且对庾亮多有褒奖。
    王敦心怀异志,时刻准备谋篡皇位,他忌恨庾亮,表面上却对他十分尊重。王敦的手下不以为然,对王敦说:
    “庾亮职不高、位不重,大人尚不把晋室放在眼里,何以对他心怀忌惮呢?”
    王敦忧心说:
    “满朝文武,能识破我用心的,只有庾亮一人而已。其他大臣多是有勇无谋之辈,挟制他们并不是难事。无奈庚亮与他们不同,却令我无法将其收服,故只得虚与委蛇了。”
    王敦之乱被平定后,晋明帝身死,庾亮受明帝遗诏和司徒王导一起辅佐幼主。太后临朝听政时,庚亮权倾朝野,国家政事全凭庾亮一人裁决。
    大权在握,庾亮的性情有变,渐渐行事苛刻起来,对朝廷官吏一味严责,做事也不留余地,不久就怨声四起。
    庚亮的好友一次劝他说:
    “你当初反对皇太子学那申韩之学,就是怕他粗暴行事,苛法治国。现在你一握权柄,处事治吏之法比申韩更甚,难道你忘了当日的初衷吗?”
    庾亮点头说:
    “你说的不错,不过此一时彼一时也,我也只好有所改变了。国家之事千头万绪,哪容得我耐下心来做那些事呢?”
    庾亮的好友脸上惊怪,重声说:
    “从前王导辅政,宽和治国,治吏有术,人皆畏服。你用强不分何人,简单严厉,只怕要惹出祸端。治天下者首先要耐烦隐忍,收拢人心,做不到这一点,你要有所作为,岂不是白日说梦?”
    庚亮心中不悦,起身离开了。
    南顿王司马宗见时局动荡,不由有了谋逆的野心。当庾亮得知这事时,他怒不可遏,马上就要派人诛杀司马宗。庾亮的一位谋士急忙劝阻说:
    “司马宗乃皇室近亲,性格粗暴,行事鲁莽,量他不会有什么作为,大人不可急于问罪于他。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