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心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度心术- 第2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释评】
    忠逆的判定因人而异,但真正的忠心是不以君主的好恶为好恶的。君主虽有绝对的权力,任意定人罪名,但事情的本来面目却非人力所能改变。大忠和愚忠是截然不同的,满足君子的心愿只是个人行为,不违正义和大道却合天地人心。所以明智的君主勇于否定自己,而昏庸的君主只知否定他人,在违逆和顺从之间,仁君总能放下自尊和偏见,超越情感的爱憎而客观待人的。
    【事典】抗辩的耶律楚材
    元太祖成吉思汗平定燕京后,征召耶律楚材为左右司员外郎。耶律楚材敢于直谏,他对元兵的暴虐乱杀十分不满,为此,他多次对成吉思汗劝谏说:
    “杀人并不能显示大王的仁德和威仪,只会徒遭怨恨和反抗。若是人心未服,杀人再多也是无用的。”
    成吉思汗起初怀疑耶律楚材的忠心,他当面责备他说,
    “战祸一起,杀人是难免的事,你为了博取个人的仁义之名,竟置朕的大业于不顾,你是何居心?”
    耶律楚材抗辩说:
    “让大王满意,说几句好话并不是什么难事;臣冒死进谏,难道只为了博取虚名?这样的愚蠢之事,谁会做呢?大王如不信任于我,自请杀我好了,臣决不自辩。”
    1226年冬天,耶律楚材随蒙古大军攻下灵武,各将领争着掠夺人口、钱财和贵重物品,而耶律楚村却只收集遗落的图书和大黄药材。有人向成吉思汗报告说:
    “耶律楚材心怀异志,他搜求前朝遗书,贮存药材,似无心我朝军国大事,定有不可告人之目的。”
    成吉思汗于是单独讯问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回答说:
    “先朝经典书籍,乃治国之用,岂可毁之?大黄药材,救人于命,备之可防疾患。此皆他日大用之物,今日不取,日后悔之不及了。”
    不久,士兵果然患流行病,赖耶律楚材的大黄药材,士兵部得救治。
    成吉思汁征战西部地区,元兵杀戮甚重,死人遍地,有进谏者多被成吉思汗责罚,而耶律楚材却仍对成吉思汗上奏说,
    “大王的心意喜听媚言,这样忠臣就不会出现了。臣不敢以忠臣自居,却深知在违逆大王,只要对大王有利,这也算不得奸臣所为。趋炎附势并不是为大王真正负责,而大王若不顾实际喜欢谄媚,又和古时昏君有何不同呢?大王为王者之尊,白有不向于平庸王者的见识和气度,这才是大王建立伟业的根本啊。”
    成占思汗犹豫之中,成吉思汗的第四个儿子拖雷极力为耶律楚材的建言叫好,他对成吉思汗说:
    “遍观臣子,只有耶律楚材深谋远虑,他表面上违逆父皇,可惟有他才是对父皇的万世基业着想。他忠诚而不谄媚,公正而不自私,这样的人远比那些奉承的谀臣强多了,父皇应听从他的建议。”
    成吉思汗于是重赏耶律楚材,又下令制止州郡的暴行:凡得不到朝廷文书的,不能擅自征税派役:如果应当对囚犯处以死刑,一定要等候批准,谁也不可以任何借口滥杀。此令使无数百姓免遭杀害,也为朝廷争取了民心。
    成占思汗第三子窝阔台即位后,侍臣脱欢提请选取天下美女,窝阔台同意,耶律楚材却搁置不行。脱欢为此诬告耶律楚材不敬皇上,他对窝阔台说:
    “自古忠臣不违君命,而耶律楚材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有令不从,这分明是奸逆所为。陛下如不治罪于他,又何以治天下呢?”
    窝阔台气冲冲召来耶律楚材,耶律楚材从容说,
    “选召美女,重色轻国,这决不是圣明君主所为的。天下未稳,陛下以此为急务,臣若附合,只能让陛下错上加错,这就是臣不奉诏的原因。”
    耶律楚材仗义执法,得罪了朝中的许多权贵,权贵便多方诬陷他,窝阔台—次盛怒之下,把耶律楚材绑了起来。怒气过后,窝阔台十分后悔,又让人给他松绑,不想耶律楚材坚持让窝阔台认错,他说:
    “陛下命人绑我,说明我有罪。如果没有说明,又无故赦我,这又表示我无罪。陛下如此反复无常,让我以后何以治理朝政昵?陛下一定要有个说法。”
    窝阔台深服耶律楚材的忠直,他当面向他认错,且对群臣说:
    “耶律楚材违逆朕时多矣,可他都是为国分忧,绝不为了个人私利。朕反躬自省,他这是为朕减少过失,若非大忠,谁会有如此的胸怀呢?”
    【原文】
    主昏而臣媚,顺之为逆。
    君主昏庸臣子谄媚,臣子顺从君主是背逆。
    【释评】
    历史上的奸人小人,在当时多是以“忠臣”面目出现的。他们不问是非,惟君命是从,即使助纣为虐,也无一丝犹豫,他们实质上把君主推向不可回头的深渊,无疑是典型的背叛。没有公德心和正义感的人,只能沦为罪恶的帮凶;在权势和权威面前低头的人,绝不是真正可信赖的人。有了顾虑和阴谋,不背叛别人是不可能的:对这种人不欣赏迁就,  自己才不舍被出卖愚弄。
    【事典】从不反驳的元禧
    北魏孝文帝力主改革时,朝廷大臣反对的很多,只有元禧坚决支持。有人劝元禧说:
    “皇上改变祖制,不合礼仪,你身为皇亲重臣,本该带头谏阻,你这样附合皇上,群臣都对你不满啊。”
    元禧冷笑作答说:
    “皇上为一国之土,他要做什么事,我们反对也是无益,何不拥护而讨欢心呢?我本也不赞成新政,可若是让皇上不快,我的地位就难保了。与其让群臣满意,不如让皇上看重于我啊,这才是做官的诀窍。”
    元禧表现超群,孝文帝由此器重他,授他要职。熟知元禧为人的大臣对孝文帝说:
    “元禧善于投机,为人奸诈,他处处表现得和陛下同心,其实只是为了讨取陛下的欢心而已,他哪里是真正爱戴陛下呢?陛下不妨假意赞扬他人,元禧若附合陛下,他的面目便暴露了。”
    孝文帝十分自信,反认为别人攻击元禧,他始终宠信元禧。孝文帝病死之后,特遗诏让元禧辅政。
    元禧位居群臣之首,不仅接受贿赂,耍弄权威,还对朝廷大事任意处置,不讲原则。他xing爱奢侈,荒淫无度,他霸占无数田产,还派自己的家臣经营煮盐场和铁矿,牟取暴利。
    表面上,元禧对即位的宣武帝十分听命,无论宣武帝说什么,他都极力赞成,从没有反驳的时候。宣武帝对元禧十分满意,他多次对群臣说:
    “为臣之道,元禧可为众臣的楷模,他不居功不自傲,向无骄纵之情,绝无违逆之举,古时忠臣也比不上他啊。”
    有正直的大臣暗中对宣武帝揭发说:
    “论定忠奸,尚需深查实较。元禧顺从陛下,这只是他的假象,可背地里,他又干了多少违背忠义的事昵?他对陛下事事不谏不争,可见他为人奸滑,不负责任,这决不是一个辅命大臣所应该做的。”
    宣武帝通过观察,终于发现元禧的小人嘴脸,他开始防范他了。一次,宣武帝对元禧告诫说:
    “你处处依朕,朕若有了过失而你也不在旁提醒,陷朕于何地呢?为臣者当不计个人利害,究朕之失,你从无谏言,当真朕没有过错吗?”
    元禧十分恐惧,猜忌顿起,他召集亲信家人说:
    “阜上已对我起疑,下一步当有行动了,我该如何对付皇上呢?”
    他的亲信刘小苟说:
    “大人位高权重,而自古皇上诛杀功臣的事就从无休止,大人为了兔遭大祸,还是早做准备的好。”
    元禧于是恨声说:
    “皇上不仁,我自不会任其宰割。我忍气吞声这么多年,难道就只能为臣子?”
    元禧遂反心大盛,开始和其党羽谋划造反事宜。
    武兴王杨集始本为元禧党羽,他为保住富贵,于是倒戈相向,向朝廷密报了元禧谋反的计划。宣武帝马上派兵镇压,把元禧活捉,宣武帝当面质问元禧说:
    “你从不违逆于朕,朕也视你为忠臣,今日何故谋反呢?”
    元禧挣扎说:
    “天子之位,人人艳羡,我顺从于你,正是为了寻机取而代之,今日事败,只怪天不助我啊。”
    宣武帝气恼色变,他处死了元禧等谋反之人,仍心惊肉跳,他悔恨道:
    “朕为元禧蒙骗多年,方信大奸若忠之言;思及以往,朕真是糊涂之至了!”
    【原文】
    忠奸莫以言辨,善恶无以智分。
    【译文】
    忠臣奸臣不能用他们的言语来分辨,善人恶人不能用他们的智慧来区分。
    【释评】
    言语的表白、智慧的高低,都不足以让人识别和判定一个人的真伪,心怀异志的人不会高喊谋逆,智慧不足的人也不一定没有野心。考察一个人的忠贞是要剔除假象的,而要揭穿一十人的奸计就必须直指其心,从他的本质行为上寻找蛛丝马迹。没有人是天生的叛逆者,他们的人生轨迹便是最好的说明。在小事上印证,在细节处研析,对人的认识就不会有大的差错。
    【事典】严辛的托付
    明代奸臣宰相严嵩,弄权行奸,罕有敌手。他当政20多年,把嘉靖帝玩于股掌之中,群臣只能听任他的摆布。
    严嵩老谋深算,他曾对自己的儿子严世蕃说:
    “帝以刚,我以柔,帝以骄,我以谨:帝以英察,我以朴诚;帝以独断,我以孤立;我恃此甚得帝之欢心,若不如此,我自不能高居人上了。”
    严嵩以言语恭谨、大志若愚讨得嘉靖帝信任,他平日也极力伪装,把自己打扮成谦谦君子之状,欺骗世人。一时,严嵩父子权倾朝野,人们无不趋奉他们。
    严嵩一年过生日时,宜春县令刘巨塘进京拜见皇帝后,随众多官史前往严府为严嵩祝寿。严嵩十分傲慢,他随意招呼过众人,使命人把大门关上,自己回房休息,禁止任何人出入。
    刘巨墉来不及出府,被关在严府中,时近中午也无人安排酒食。他饥渴交加,只在府中乱转。
    这时,严家的仆人严辛出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