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以说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可以说不- 第1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比现在更美好、富足。而且,把所欠的债务予以讨回,既天经地义又能使作孽者的反省有了
一个更为容易进入的点。

    如果我们不放弃战争赔偿,那么,今天在日本对华贷款一事上就变得简单多了。即使我
们不放弃也不迫索(但是要计算利息),日本还能动辄以冻结这笔贷款来要挟中国吗?他们
不可能从这样的角度考虑:对华贷款是具有某种补偿性质的——这一点双方都心知肚明——
如果把这个问题与要求中国放弃核试验等同起来考虑就是一种卑劣行径,是一种在国际政治
中最令人讨厌的行为。

    尽管以上的一切都是假设,在我们放弃了那么多权利的时候,我们只能保留这种“假
设”的权利了。

    2.日本总是把背朝向中国

    自1978年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之后。双方度过了一段回想起来非常温馨的时期。而
当时的总书记胡耀邦出于对下个世纪两国也能和睦相处、共存共荣的考虑,亲自倡议中日青
年加深交流,其高潮是八十年代中期的三千日本青年来到中国与中国青年联欢。由此可见,
中国的新一代领导人已经超越了意识形态的桎梏,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来放眼世界未来和确
定中国的轨迹。三千青年来中国,其形式可能有点矫情,但决没有虚情假意。

    当时,我尚在上海华东师大做老师。在日本青年即将到达上海之前,我们像迎接一个从
来没有过的重大节日那样,打扫校园,采拮鲜花,并且学习速成日语,以便见面时能用简单
的日语与人家交谈,使其不至拘谨、不适。学校的话剧团在赶排主题为日中友好的话剧,当
时我的学生宋强还在剧中扮演了一个曾在侵华战争中强奸中国妇女、但战后却一直致力中日
友好的日本老人。他演得特别投入,台下经常听到抑制不住的抽泣声。但从此以后当他走在
校园里时,所有女生部远远绕开他走,令其十分苦恼。操场上的草皮也被精心修剪,栏杆油
漆一新——因为将要在那里举行一个中日青年大联欢晚会……

    一切都如过眼烟云!

    一切的一切!现在想起来,我们当时付出的激情已经消解在冰冷的现实中。日本一次次
地把背朝向了中国。

    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一个对中国人民的人权进行过大规模蹂躏和剥夺的国家,有
什么资格来奢谈人权,来指责中国的人权状况。众所周知,近年来,日本国内的不少政要总
是逮住时机就翻侵略亚洲的案。比如,教科书上的所谓“进入中国”,你们难道是坐民航客
机来的吗?比如,在一张图片上,一个日本土兵用刺刀挑起一个中国婴儿举向空中——从没
有听到日本国内有人发出这样的声音:“啊,真残忍,真羞耻啊。”听到的反而是:“南京
大屠杀?有三十万人吗?这是不是为了仇日而采取的宣传伎俩?”更有甚者,他们居然还想
在《纽约时报》上发布广告,要为自己洗清冤屈。

    虽然日本政府追于亚洲各国的压力而如是再三地使一些“胡说八道”的高官引咎辞职。

    但是,让我们往深处想一想吧: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前赴后继者?

    这显然是一幕戏,一幕早已排演好了的戏。也许现在主宰日本那些政治家心灵的信念就
是:过去的历史是人创造的,那么人也就能改变——更确切地说——改写过去的历史。

    比如,把“侵略”改成“进入”。总之,日本军队到过中国。进入的方式可以“暖味”
一点。

    比如,在南京大屠杀事件上就到底杀了多少人来回纠缠,反正死者不会开口说话,也没
有资料确切、细致的记载。而且,时间越推移对日本越有利。

    比如,参拜靖国神社——这是日本人对于亡灵的正常的追思方式。如果中国就此说三道
四就冒犯了日本人民的感情。

    这就是日本对于中国人民的人权的态度。

    联系到在第六届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日本追随美国支持对中国的人权状况“采取行
动”,就更显得滑天下之大稽了。

    这一点,作为同是战败国的德国,对待战争的反省就显得比日本要深刻和真诚得多。

    一份资料说,战后多年后,德国共付出几十亿马克来主动赔偿那些被他们国家侵略和带
来痛苦的国家;他们对以色列的赔偿更为巨大。这不失为减轻德国人心灵债务的方法之一。

    在德国,如果为法西斯招魂,法律将予以严惩。

    当勃兰特总理访问波兰时,他当着全世界的面向二战中牺牲的波兰人的在天之灵下跪。

    这一举动并没有使他的信誉遭损,反而使其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

    没有一个日本首相到中国的土地上下跪过,没有一个日本政治家到中国来,用一种令我
们感动的方式来为我们死去的同胞祈祷过。

    但他们可以在靖国神杜,对着战犯的牌位下跪——因为,那是些“为国捐躯”的人。

    所以,由此得出结论,就是日本的人权观其实也是“暧昧”的。他们并不真正尊重人
权。他们尊重的只是西方的价值观,只是西方的对华战略。正像他们当初要与中国邦交正常
化那样,因为美国人已经走在了前面,不然,日本决不敢越雷池一步。

    其实,即使在实现正常化时,日本人的考虑也是很实际很有“眼光”的:中国将是个多
么巨大的市场啊,如果按六亿人口算,每人买一双日本产的鞋子,那就是六亿双哪!

    即使从市场的角度考虑,日本对于西方和对于中国的态度也是两样的。一位赴美留学人
员说,日本出口到美国的汽车比出口到中国的在质量上要好多了。这位叫张广群(《第三只
眼睛看美国》)的留学生在书中说:日本是一流的产品输出欧美,二流的产品自己使用,三
流产品销往中国。丰田公司的“Camery”及日产公司的“Maxima”这两种型号的车是专在欧
美出售的。而北京满大街跑的“皇冠”、“蓝鸟”、“公爵”之类的车则是专门为中国生产
的。

    由此可见,从汽车的销售策略上,我们可以一窥日本这个民族的奇怪的文化心理,亦能
映照出日本人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所遵循的不成文的原则:面向欧美,背朝亚洲。而且,日本
对自身的“处身性”也极其暧昧和苦恼——无论亚洲还是欧美,都没有正直地对它予以认
同。

    3.日本应该韬光养晦

    不可否认,战后日本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与伦比的奇迹。对于
整个亚洲来说,日本所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亚洲现阶段飞速发展的经
济,日本也起到一种催化剂作用。

    但我们同时也发现,当人们提起日本时,除了对它的国土有所确认外,我们更多的是把
它当成一个经济体而不是一个国家,如果作为一个国家,日本似乎还有许多致命的结构性缺
陷。

    二战以后,日本并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它首先被作为一处对抗共产主义火种的
工具而被美国加以利用了。在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潮及二战后的“民主政治”之间,存在着一
个巨大的空洞——就是说,这种过渡是突兀的、被外来势力强行附加的。在美国的精心挟持
和喂养调教之下,日本长成了一个奇怪的形态:它有着肥硕的身体,但脑袋很小;日本的面
容上是那种力图把桀傲不驯和狂燥深深隐藏起来的谦恭。可以说,虽然战后五十年日本创造
了惊人的物质财富,拥有了足以傲世的高新技术和外汇储备。但是,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依然
是痛苦的和不被明确的理念所支撑的。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日本人几乎个个都是
工作狂,有很多人甚至恳求老板能让其留下来加班,但下班后,日本男人却很少有直按回家
的,他们总是想到酒馆去大喝一气,对着卡拉OK吼几嗓子,然后才神智迷糊地往家走。

    在按受西化时,日本并没有把西方人文精神的精髓与自身的血液融汇在一起——他们只
按受了表面的东西。正因为如此,这样一个民族如果被-个邪恶的诱因所激发,必然还会干
出使世界骇然的事情来。

    说得率直一点,日本想在亚洲坐正龙头老大的位置而且拓展生存空间之梦想从来就没有
彻底湮灭过。现在,端倪的显露足以让我们警惕起来。

    比如,现在日本国内有些历史学家和政治家已经在为二战中自己的行为而小声辩护:

    “我们当初只是为了让亚洲从西方的殖民统治中解放出来而实现共存共荣才这么做的,
只是出于一种无法推脱的义务上的考虑。”

    我们只能把这种语话理解为“造势”,它和“进入中国”等语汇一样,都是日本殚精竭
虑仔细选择的。所以,为什么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朝鲜、韩国)对日本的言论这么敏
感,因为,他们已经嗅到了其中的危险气味。

    联系到台湾问题上日本的态度,还有中国的核试验问题,日美新安保体系的确立,以及
日本国内蠢蠢欲动的改宪论调——美其名曰“在国际事务中起更重要的作用”,亚洲国家内
心的想法是:谁起作用都行,日本一起作用我们就忐忑不安。

    日本的民间政策机构世界和平研究所最近发表了一份《日本综合战略大纲》的报告。

    报告开宗明义他说,宪法并非不灭的大典,认国家利益考虑为正确的修订根据。这个研
究所的所长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日本前首相、被称为“超级鹰派”,的中曾根康弘。他竭力赞
同在冷战后把中国作为“第一大假想敌”进行牵制和制订日本今后的亚洲战略:拉拢东盟国
家,与越南进行防卫对话,同朝鲜改善关系。投入25万亿日元的巨大预算,推进中期防卫
计划——而且这一切都要在不刺激中国的情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