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代说岳:岳飞真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后代说岳:岳飞真传- 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来岳员外夫妇刚自县城回家,因早已过了午膳时分, 弟妇王氏留下的饭菜大多已冷。上官大娘来访时, 姚氏在厨屋整备午饭,岳员外在旁相帮。见姚氏出门接迎上官大娘,岳员外独自在厨屋忙乎。

第六节 雪中送炭
厨屋位于后庭。

  姚氏出了中堂,便是中庭。同样一条碎青石铺就的小径,通向后堂。过了后堂,进入厨屋,厨屋的后边是三间泥房。这三间泥房实为薰房,腊月薰鱼肉,平时堆柴火,挂储干鱼、干肉。薰房挨着后庭。这后庭清静深幽,种满枣树,枣林后面,就是竹园。

  那枣林中间有一井亭,亭中一口石井。

  见妻子唤他去,岳员外停下手中活计,在井亭边的水盆中洗了手,将脏水泼在树下,脱去围裙,来到中堂,垂足高坐。

  见岳员外态度温雅,神情和善,僧氏打鼓之心平静下来。上官大娘把僧氏的遭遇备细说了一遍,僧氏流泪不止,姚氏在旁陪着垂泪。

  岳员外见她母女俩孤苦无依,甚是凄凉,宽慰道:

  “今日的窘境不是你的过错所致,你不必过于凄楚。眼下好乐声色,男人非赌即嫖,苦了许多妇人。一个男人将家不家,跟一群君臣将国不国,我看是同等罪过。如此折腾,多不得善终。你也不必过于怨怅。男人沉溺太深,非妇人所能挽。我一介村野匹夫,板转不了世风,改变不了你的命运,但日常周济,不在话下。我那几间庄屋,是祖上遗下的,因到了我手里不再雇佣庄户,一直是闲着的,偶尔胡乱放了一些农具。只要你不嫌弃,想住多久就住多久,还提甚么赁费?你能另寻生路,是有志的。今后与女儿好自度日。”

  岳员外又借了她两亩地去种。

  僧氏知恩,当下伏地哭谢,姚氏忙亲手扶起,道:

  “这样大礼,断不敢当。”

  遂留三人中饭,姚氏见有客人,又去薰房拿出几尾干鱼,洗净用酒加香料放在锅里焖过后,端上桌来。僧氏、上官大娘过意不去,道:

  “无理打搅,已是过分,还这般花费您。。。。。。。”

  姚氏抢过话头:

  “自家池塘的鱼,自己薰的,花哪里钱?只管吃就对了。”

  饭后,上官大娘携儿而离去。

  姚氏亲去庄屋开门打扫。又遣女儿去地里把弟妇唤回相帮。收拾停当, 姚氏送过来一些器用什物。时当炎暑天气,姚氏又搬来凉席,送来艾叶薰蚊。又带她母女回府留吃了晚饭。

  天黑相别时,姚氏道:

  “既然在此驻扎,你我就是一家人了,我有照应得到处,断勿相拘。” 

  僧氏颇知好歹,再三致谢,连说了几遍“好人好报”,方才离去。

  送走僧氏,姚氏自言自语叹道:

  “好人好报?常年积德行善,不见什么好报。”

  岳员外接言道:

  “相信好人终有好报的。”

  姚氏道:“不图好报,图个心安。”

第七节 嘿然伤感
秋去冬来,转眼又是新年,即徽宗登基第三年,徽宗诏令改元“建中靖国”为“崇宁”, 崇宁元年,刚吃过汤圆,又是清明。

  这日清早,姚氏、王氏妯娌二人,整备好了牺牲酒醴冥资鞭炮等祭礼,全家人梳洗妆扮,换上干衣净服,准备前往祖茔祭祖。

  家中三个女儿坐在门首青石门槛上,互相梳头,随口唱念道一首《《做家谣》:

  “早辰起来七般事,油盐酱豉姜椒茶,件件要拿钱去买,一家费用就很大,先人有句话:勤劳节俭好持家。” 她们仨一边梳头,一边念道此谣。

  正唱得有趣,有一群扫墓人路经岳家门首,内中一个妇人望着这三姐妹道:

  “这三个小娘子生得人物整齐,头发又黑又厚,甚是可爱。”

  随行的有五六个村童; 听到大人如此夸奖,眼前恰好三个小娘子在梳头; 不由唱起河朔地区盛传的一首童谣,名叫《三个小娘子来梳头》。一个村童起了个头,其他村童边嬉闹边跟着唱道:

  “月亮粑粑跟我走,一走走到城门口,城门打开见石榴,石榴花上三滴油,三个小娘子来梳头,大娘子梳的金头头,二娘子梳的银头头,只有三娘子不会梳,一梳梳个乱头头。”

  三娘和四娘年稚,不懂那些孩童有拿她们开心的意思,也跟唱起来。当唱到“只有三娘子不会梳,一梳梳个乱头头”时,四娘指着三娘大笑。

  三娘反指着四娘笑道:

  “他们指的是你。”

  “他们指的是你。你是三娘。”

  “他们指的是你。我们这里就三个小娘子,你最小,所以三娘子就是指你,只有你不会梳,一梳梳个乱头头。”

  如此争嚷起来。

  众人望着他们姊妹仨嬉笑闹嚷,哈哈大笑起来,一边往前走,一边议论起这岳家来:

  “听说这家主人无子,只有这三位小女官人。” 

  “还不止这三位,共有四位,年长的那个已出嫁了。”

  “这家姓岳。岳大娘出嫁了,这里是岳二娘、岳三娘、岳四娘。”

  “听说岳大娘嫁到婆家也生了个女儿。”

  。。。。。。

  这些话全都随风飘进了姚氏的耳朵里,禁不住嘿然伤感:

  “生了四个,就不给我一个儿子。”

  一个人默默烦恼,大家只顾忙碌,浑然不觉。

  待各各梳洗收拾停当,岳员外兄弟二人亲挑祭物,一家人出门,同往祖茔拜扫。 。 想看书来

第八节 有人无墓扫
却说岳氏祖先坟茔,位于汤阴县城东二十里,岳宅西南十来里的古贤乡周流社。这岳氏祖茔是汤阴岳氏发排祖岳涣亲寻的墓地。

  一日,岳涣偶闲,只见宅后竹园里一群白鹤儿,将近上百只,清晨,直望着西南边飞去,翅膀扇动,十分优雅,心想:

  “这白鹤儿,每日清早如此飞出去觅食,晚上又飞回竹园歇息。他们究竟去了哪里?我不免追着它们走走,看他们到底飞到哪里,也是一件趣事。” 岳涣便动身跟行。

  说来不可思议!那群白鹤儿飞了一会,见岳涣跟不上,便歇在前方的树林里,像等待之状;见岳涣走近,他们又起飞,恰如引路一般。岳涣暗暗道了几声:

  “异事!难道禽兽亦有解人慧心?”

  那群白鹤儿如此引领岳涣,一直飞到周流社汤河和通河两河汇合处的河滩上,便停歇下来,不再前飞,只管在河中觅鱼吃。

  岳涣见两河汇合后,流向东北,正好是故乡聊城的方向,心下思量道:

  “等我身亡,干脆长暝在此。到了阴间,回故乡探望,有舟可乘,也方便些。”

  后来到了晚年,岳涣着手寻择墓地,径直来到这里,遍看四周,爱中了两河交汇处之西南三角地带的一块地。请风水先生看过了,是块风水吉地。岳涣妻闵氏去逝后,将妻闵氏始葬于此。岳涣去逝后,子孙遵循他的意愿,将他与妻闵氏合葬于此。因古人极重丧葬,有聚族土葬的传统,此后,岳氏子孙亡过了,皆聚葬在此,形成聚族墓地。仅岳涣长子一房,就有岳员外的祖父母岳成夫妇,岳员外的父母岳立夫妇均葬于此。

  此是汤阴周流社岳氏祖茔的由来。

  岳家一家人,径直望西南方向行去。岳家算来并不大,只有两兄弟,两妯娌及八个孩子,共十二人。因岳员外将族中鳏寡孤独,迎养家中,岳家实是个大家,走在路上浩浩荡荡。

  话说僧氏母女二人去年秋天住了下来,日夕相依。僧氏勤俭,帮人采桑缫丝,又善烹饪,遇里中红白喜事,上门替人家做筵席,还帮人家洗床单大件,尽可度日。

  今日,是她母女二人在孝悌里度过的第一个清明时节。每到清明时节,家家上坟踏青,慎终追远、缅怀祖先,已成千年风俗,有人无墓扫,是生者的悲剧;有墓无人扫,是死者的耻辱。早上,雨过天晴,春风骀荡。上坟祭祖的人充满道路,只有僧氏无墓可扫。僧氏心想:若不出去远足,也辜负了这明媚天道!遂带着巧儿出门扯拾猪草;也好顺便踏青。

  此时巧儿已近五岁了,嫣质酷似母貌,伶俐可爱。见人人上坟祭祖,又见岳家整整齐齐出门,前往祖茔上坟去了,问母亲道:

  “娘,今日人人上坟,为何我俩不去?”

  “我俩没有祖坟祭扫。”

  “我外公外婆家有祖坟呀。”

  “可惜你不姓僧。” 

  “都说我长得象你,我为何不可以姓僧?他们都说什么‘你看巧儿; 嫣质酷似母貌。’” 

  “你不是僧家的后人,所以,不可以姓僧。”

  “我不姓僧,可娘你姓僧,你是僧家的后人呀。我可以跟你去外公外婆家的祖茔拜扫。”

  “娘已出嫁了,也算不上是僧家的后人。”

  “出嫁了,就不可以再回去?”

  见女儿不不谙世事,僧氏比长比短,让她明白:

  “俗语有云: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正如蚕化为娥,岂能复居茧中?凡事讲个规矩; 娘怎么斗得过规矩?”          

  “外公外婆那样好的人,我们若去了,料定他们不会赶我们回来。”

  “我们若去了,外公外婆是不会赶我们回来。他们却会遭人议论,周围的人说些闲话不好听,外公外婆好没得面子。” 

  “如果父亲不赶我们出来,我们今天就有墓可扫了。” 巧儿恨道,“父亲为何要赶我们出来?是不是我长得象娘,他嫉恨娘把他家的人生得象外公外婆家的人了?” 

  “不是因为你的长相,是因为他喜欢别样的女人。”

  “男人为何只喜欢好吃懒做的女人?” 

  僧氏吃了一惊,问道:“谁教你这么说的?”

  “是我自己看见的。我看见好多人家里,男人只打骂不吃零碎又做事的女人,不做事的女人在那里边吃零碎边笑。” 

  僧氏愕然,一把将女儿抱到怀里,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