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代说岳:岳飞真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后代说岳:岳飞真传-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僧氏千恩万谢,暂别上官大娘而行。

  僧氏回到夫家,打开自己原先嫁来的箱柜,急急取出几件衣裳,拴成一个包裹。河朔乡间有个土俗:被出之妻,离开时必须走后门或侧门。若从正门而出,夫家必得灾祸。僧氏最终不再忍气吞声,把包裹挂在右臂上,双手抱着女儿,背靠着大门挨挨擦擦了几下,然后,后臀对着大门,就是一阵抨击。夫家的人还不及反应,僧氏已跨出门槛,愤然而出。

  那洪生追出去要打,那娇女人手一摆,说了声“算了。”洪生才住了手,道:

  “她好放肆,你就是心太软。你若不阻拦,我要打得她当场极死。”

  僧氏到了屋前晒坪,把包袱放在地上,牵着女儿去邻居门首,请了几位村中父老在场,打开包袱,将旧衣旧裳,一件一件提出来,叫众人检看,道:

  “多谢尊长辈肯受请到场!因丈夫娶娼出妻,我不得已走路。我嫁来时,从娘家带有四箱四笼,及铺盖衣物,有目共睹。今只带走几件换洗的旧衣裳,请检看!”

  他们哪里看得下去?又不好说得她丈夫的不是,只是叹息道:

  “人生无常。可怜僧氏本分为人,勤谨营家,做了四、五年媳妇,落得这个下场。”

  在旁几位妇人俱各掩泪。

  僧氏又重新裹好包袱,抱着女儿,决然离开。

  远近当作新闻传说。

第一节 深掘桃花池
离开了夫家,僧氏速到河边与上官大娘会合,二人带着孩子,径直往佛塔方向行去。行至中途,巧儿指着那佛塔道:

  “娘,我看见宝塔了。” 

  僧氏、上官大娘极目望见那座佛塔的顶部。 

  “这孩子眼睛真尖。”上官大娘望着那座佛塔道:

  “那是座青砖六角七层佛塔,是岳员外的曾祖岳涣重建的。”

  岳涣是何人?他为何立此佛塔?

  岳涣,本籍山东东昌府聊城县。北宋第三代皇帝真宗朝时,因为战争,岳涣被迁移至河北路相州府汤阴县,成为汤阴岳氏的发派祖。

  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闰九月,辽国皇帝圣宗耶律隆绪,和他的母亲萧太后,亲自统帅契丹军,直趋大宋京师东京。时河北路位于大契丹国与东京之间。契丹军纵穿河北路,直至黄河岸边的澶州,距东京,只有咫尺之遥,才遇到宋军的激烈抵抗,止住铁蹄。契丹军一路烧杀掳掠,待契丹军班师回国,他们身后已荒芜人烟,寂无鸡鸣。朝廷不得已动员士兵、招集乞丐,来填充河北路人口。

  汤阴县是契丹纵马南寇,中途歇营之地,资财掠夺一空,妇女被掳北去,男子多被杀戮,剩下几个命大的,也避兵远奔,不知去向。时十八岁随军作战的岳涣,从战地澶州,被遣往汤阴县安居。

  岳涣行至那里,满目皆是无主之田地,逃亡之屋宇。一位官员发给他两柄锄锹,带他出了县城东门。那官吏站在城垣外,右手往东一指,又踮起脚尖,大大地画了一个圈,道:

  “那是你的地盘。你的锄头所到地方,就是你的田产。”

  岳涣没有只顾贪地,尽量向东北行去。他只求在离故乡聊城县近些的地方安居。岳氏一脉,自受姓后,世居聊城县,从未迁徙。当他走到离县城东三十里的地方,见一片地势较高的地面,风水尽好,走上去近看,只见一大片荒芜地基,败落房子,寻不得一间可以收拾得起的房子,修葺来住的。

  正要离去,见有一块木牌半埋在瓦砾中,抽出来抹去灰尘一看,是一块地名牌匾,原来此地名叫永和乡孝悌里,“永和”取永远和平之意;“孝”即爱父母,“悌”即爱兄弟姊妹。这乡里之名,好不合意!他手捧木牌,围着屋场转了一圈后,站在残垣断壁上往东北远眺,见前面渐渐有了人家,便止住了东去的脚步。

  岳涣在废墟处拣了一间房子,就着残垣断壁搭了个棚,将就住了下来。那屋场东面是一块低洼湿地。当时无人可雇,岳涣手握一柄锄锹,独自呐一声喊,全力掘土。日复一日,掘深数丈,掘了一个极深极大的池塘,取“桃花潭水深千尺”之“深”意,起名桃花池。

  掘起的泥土,担来垒在那高地上,遂在上面慢慢起造房屋。渐渐地把宅前宅后,修理得锦锦簇簇,周围花木,栽植得整整齐齐。每日锄田钯地,后娶妻生子,安居下来。

  安居不久,岳涣四处开荒拓地,一日,他在距宅基东北两里的乱石深草丛中,发现有一座毁坏的古佛塔塔基,在塔基上刻有“大唐骆氏捐造”的字样。此塔是唐代何年所立?骆氏何人捐造?又为何而造?因频遭契丹蹂躏,后因五代兵戈扰乱,旧有居民离散,失去传说。  

  从战场上走下来的岳涣,深知侵略战争的邪恶和惨烈。

  一日,他对儿子岳成说道:

  “侵略战争充其量是野心家的补药。它祸害受略国百姓,不消说得。我也看不出它对侵略国的百姓有何好处!就说那大契丹国,从我们中原劫掠的财富子女,多为上层人物分享,普通百姓又分得了多少?那上层人物,不就是些权利争夺中取胜的野心家?战争有何益处?我要立塔来镇它。”

  为立这个塔,岳涣苦积勤攒了一世。到了晚年与儿子岳成,在原塔基上重建了佛塔,以图镇敌。因古人有“七级浮屠”之说; 建有七层高。                                    

  汤阴岳氏传到第四代长房岳员外主理家事,更是维护有加。平素积攒的银两,把来密藏在床后的夹墙内。每隔几年,取出一些,请工匠修葺,以防年深日久,日渐坍塌。

  可谓沧海桑田。宋哲宗年间,黄河又改道北流,在汤阴与内黄县交界处数次决口,加之汤阴地势低洼,是有名的水泊之乡,洪灾频仍,古有‘汤阴城楼挂苲草’之说。每当洪水泛滥,此塔拯救过无数人们的生命。当地人都道它还能镇水,有说不尽的好处,叫它宝塔。

  此是昔年旧话。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节 给我走开
两个大人、两个小孩, 和那只小犬,继续西行。不大一会儿,四下里村庄,炊烟升起。上官大娘道:

  “已是午膳时分,想必你们母女连早膳也不曾用过。”                                        

  “不曾。” 

  上官大娘又问巧儿道:

  “巧儿,你饿不饿?” 

  巧儿只不作声,上官大娘道:

  “巧儿肯定饿了,她只是不想给你添烦,才这么默默地忍着。”

  上官大娘又问道:

  “累了吧?只要还坚持半个时辰,我们就走到了岳宅。”

  “我们不累,就怕累着你。” 

  “我不累,我常走这程路,习惯了。”                 

  “这是你今日走第二趟了。哪会不累?";

  “来时,我碰巧搭上了顺路车,所以不累。”  

  僧氏急于尽早安顿,见上官大娘说不累,说道:

  “既然如此,我们干脆快些走。午膳前后登门好找人些。反正慢走也是走,快走也是走。”

  “正合我意。岳员外一般不会在家里闲坐,不是在田里,就是在地里;不是在地里,就是在桑园里。若迟了,怕不相遇。”                                        

  两人不由又加快了步伐。那只小犬埋头随行。见小犬不知疲倦往前走,上官大娘感叹道:

  “狗有情,不知负心,这是狗强过人的地方。”        

  僧氏、上官一行,不知是犬感动人,还是人激励犬,他们一口气走了好几里路程。忽然,姚大娘指着屋舍相连的地方说道:

  “那就是我们孝悌里。”    

  这孝悌里,处于汤阴水泊的腹地,是一大片由河泊塘泺组成的水乡泽国。这里居民稠广,皆聚族傍水而居。宅基地高的,称为岗。宅基地低的,称为屋场。里中有王家屋场,姚家屋场,有于氏岗,蒋氏岗,还有岳家岗,等等。岳家岗在里中的最西面,王家屋场在最东面。

  行至王家屋场,眼前几个三四岁的村童在地上埋头玩虫儿,看蚂蚁搬家。这时,巷陌间传来妇人呵斥孩童的声音:

  “王河朔,赶快给我回来,小心家伙上身。”“家伙上身”,是当地土语,即挨打的意思。

  “来了,来了。” 孩子堆里,一个约三岁的孩子赶紧站起来,一边答道,一边朝呵斥声跑去。

  “河朔”, 即黄河以北的意思。时河北路之民众,称自己“河朔人”, 即黄河以北的人。把“河朔”直接做人名,僧氏深感新奇,道:

  “你们孝悌里人的大河心念最重,超越河朔各地。我们那里的人,只有远行过了大河,才自称‘河朔人’,这里还有把‘河朔’二字用做人名的。”     

  “这恐怕还不是大河心念重的缘故。那孩子他娘凡事图简便,就这么给儿子取名王河朔,乳名也叫王河朔。”上官大娘话音未落,院墙内转出一个妇人,身材高挑,走起路来,有些内八字,重心好像定在额头上。上官大娘望着那妇人道:

  “那就是呵斥孩子的妇人,名唤蒋庶岚。这蒋氏脾气大,又不耐烦做事。床单大件; 一概雇人来洗。你安顿下来后;也可以帮她做些家务,洗洗床单大件; 讨她几顿客饭吃。” 

  僧氏“哦”了一声,因此时早已过了午膳时候,心里担心此去能否见到岳员外。

  “有些晚了,我去问问她晓得岳员外在家没?”上官大娘远远招呼了蒋氏,领着僧氏向着蒋氏走去。当走近蒋氏,上官大娘问道:

  “你晓得岳员外在家吗?”

  那小孩见母亲站着和人说话,靠在母亲膝下,右手抱住蒋氏的腿,口里含着左手手指,睁大两眼望着她们。那蒋氏好生厌烦,一边摆腿,一边用手扒开那小孩,厉声道:

  “走,走开,给我走开!”那第一个“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