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代说岳:岳飞真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后代说岳:岳飞真传- 第2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岳飞一路上指认牌榜、酒旗上的字。姚大翁窃喜:

  “此子不凡,指导得当,日后必能丕振家声,光昭祖业。”

  二人四处闲玩,凡店铺、茶坊、旅店、佛具店、寺院,姚大翁领他俱各看遍。行到一家书肆,两人走了进去,书肆老板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正在与几个顾客交易。那几个客人身段粗壮,冠衣束带,虽然衣着汉服,尺码合体,却因缺少儒雅之气,像穿着借来的衣服似的。

  那老板聪明精干,眼观八路,耳听四方。见姚大翁二人进来,抬头欢迎过了,仍旧埋头忙乎。那些人时而操着变了调的汉语,与老板交谈,时而又操起胡言,彼此商量。管你汉语、胡语,那老板却一概胡语回应。那些人买了几本书,就出门了。

  见他们走远了,岳飞问姚大翁道:

  “他们是契丹胡么?”

  “是几个化了装的契丹胡。辽境内的契丹人常化装成汉人进入雄州,四下闲玩,购些宋货回去。” 

  “他们是辽南京燕京的胡官,来我店中,买了几本唐诗。” 书肆老板接言参与交谈,以此来欢迎他们。

  “外公,刚才他们说的是契丹胡语吗?” 岳飞轻声问姚大翁道。 

  “正是。” 

  “外公,你会不会说契丹胡语?” 

  “雄州这地方,谁不会几句?”书肆老板抢答完,又问姚大翁是雄州哪里人,听姚大翁说是白沟镇姚家庄人,“白沟镇的人没有不会的。说得比我们雄州城的人要好。契丹语简单,一学就会。我是做边关生意才移居此地的,在生意场上半途学的。”

  “此地汉人和契丹人杂居一百多年,汉人会讲契丹语,契丹人也懂一点汉语。”姚大翁亦不以为然道,“契丹语并不复杂,听多了,自然就会了。你们小孩子家学起来更易得。你在这里住一段时间,也就会说了。” 

  “契丹人说的是契丹语,唐诗是汉语写成的,如何好读?” 岳飞又问道。

  原来契丹人尽染中原唐风,秉承盛唐审美,男子以身体健壮为俊,妇人以体形丰硕为美。契丹人尤爱唐诗。不懂唐诗,即使做了官,也被人瞧不起。爱读唐诗不仅限于上流社会,即使在草原深处,也可以听见契丹牧童吟诵唐诗。官场流行文人唱和、诗赋对联,直接用汉语。普通牧民则按契丹人的说话习惯,改动后吟诵。如唐代诗人贾岛《题李凝幽居》的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契丹人改成了‘月明里和尚门子打,水底里树上老鸦坐’。”

  “至于他买去怎么读,我就不关心了。” 书肆老板笑道。 

  “汉辽文化相隔,所以,契丹人读诗,尽闹笑话。诗神李白有首诗,名为《北风行》,其中一句诗云:“幽州雪花大如席。”把这些漠北的契丹人吓得咋舌。后来南下幽州,春去冬来,未见幽州有席大的雪花,骂道:‘李白这个骗子,幽州哪有席大的雪花,他是编出来吓唬我们吧。’”

  姚大翁说完,三人大笑不止。

  笑势将尽,姚大翁遂笑别书肆老板,领着岳飞出了书肆。。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十节 知耻而后勇
出了书肆,行不多远,见一位瘦小的驼背老叟,苍颜白发,手执蔾杖,在街上行走。迎面走来一契丹赖皮,约莫二十来岁,与老叟擦肩而过的时候,那契丹赖皮口诵着“月明里和尚门子打”,把那“打”字读的好重,随即“啪”的一声,狠狠地拍了那老者的隆起象背了包似的背脊。老叟立定,缓慢转过身来,怒目无语。

  “不甘心人贱之,就要抬头挺胸,嘻嘻。”那契丹赖皮很猖狂,说罢,扬长而去。

  老叟无可奈何,眼巴巴望着他远去,暗暗气愤。

  岳飞见状,好生不平。 姚大翁亦叹道:

  “石介说得好:‘四海无英雄,斯文失宗主。’”边说边拉着岳飞走开了。 

  二人不再继续游玩,悻悻而回。

  一路上,岳飞仍愤愤不平,姚大翁见岳飞对那老叟受辱之事,如此在意,遂说道:

  “那契丹赖皮虽然有戏侮之意,其言语值得深思。我们的确有可恨之处,招人欺贱。你看契丹人,儿童能走马,妇女也腰弓。军即民,民即军。无事为民,有事为兵。军力藏之于民,此乃天下最强大的军力啊。我们宋人视而不见,只晓得歌儿舞女以享天年。契丹人南下打谷草,数名骑兵,就轻易把我们整村整城的百姓,象赶牛群、羊群那样,任由驱赶、活埋、生杀。我在想,我们每人哪怕只吐一口唾沫,也能汇成海洋淹死他们。愚蠢的是,我们事后亦不吸取教训,私下骂人家几句草昧未开之类的话,来泄愤了事。契丹人却最肯学习我们的长处,这是一个国家最可贵之处。他们没有文字,仿汉字造契丹字;没有诗歌,借唐诗来读;没有城郭,请汉人来修;没有国体,仿汉制来建。我们宋人却不善于学习契丹人的长处,这正是我们宋人不如契丹人的地方。” 

  可谓知耻而后勇,知弱而后强,岳飞听了,越发急于学习骑射,道:

  “外公,今天一回家,您就教我骑射。” 

  “今天太晚,我们走到家就到了晚饭时候,吃完饭天色就暗了,不便学了。今天我们先把马备好。明日清早开始教你骑术。”

  “外公,我已迫不及待了。”

  “今日,外公给你挑匹好马,明日好骑乘。”

  “我今日回去和马交个朋友。”

  “这个主意好!马是通人性的,骑手要和马儿心心相通,才骑得好马。”

  “外公,我是先学骑马好,还是先学射箭好呢?” 

  “事有缓急,工有后先。骑射骑射,先骑后射。骑奔之术,越早学越易得。故先学骑马。”

  用过晚膳,姚大翁带岳飞来到马厩,见大大小小二十来匹马,岳飞道:

  “外公家马真多。” 

  “养得几匹母马,母马下小马,慢慢就多了。我们这里家家养马,外公家不算多的。”

  “我们汤阴家家只有驴子。这是我们汤阴不如你们雄州的地方。” 

  姚大翁听了好笑,见岳飞活学活用至此,觉得岳飞可爱可教,兴致更高了。他跑前跑后,抱来很多草料喂马,站在马厩观察多时,择了一匹最肯吃的骏马备明日乘之。

第十一节 有事不怕事
明日清晨,东方刚刚升起一轮红日,姚大翁背出契丹鞍,与岳飞来到马厩,将马鞍搁在那匹骏马上,说道:

  “这是天下最好的马鞍,名叫契丹鞍。我们宋人造不出如此好鞍。”

  “这是我们不如契丹人的地方。”岳飞一头双手帮姚大翁整理马背上的马鞍,一头说道,“但我希望我骑马要和他们一样好。” 

  听岳飞如此回应,笑道:

  “你算是骑马的老手了,从汤阴到雄州,好歹也骑了六百里,也未听你喊屁股颠得痛。日后比他们契丹人出色,也未可知。”

  “那不过是双骑六百里,我的目标是要万里走单骑。”

  说着,两人把马牵出马厩。

  岳飞昨日就和马混熟了的,当岳飞爬上马背,那马儿眼睛一闭又一闭地显示出耐心和顺从。

  姚大翁要跨上马来陪骑,岳飞道:

  “我要单骑。”

  “不妥。骑马不像骑牛,不是坐在马背上就完事了的。”

  “这个我晓得,骑马与骑牛,大不一样。骑马就是坐在马背上;驾的一声,让马儿快快地走起来。然后,骑在马背上射箭。骑牛就是坐在牛背上; 让牛儿慢慢地走起来。然后,骑在牛背上吹笛。”岳飞把姚大翁幽默得直笑。

  笑过后,姚大翁一板正经地说道:

  “学骑马不是说笑那么好玩的。若马狂奔起来,小孩子家体力不支,尤其腿功不够,极易抛下马来。弄不好,那就是生命的代价啊。”

  “所以,外公,请你告诉我,哪样做马才不会狂奔?哪样做小孩子家不会抛下马来?”

  “若要马不狂奔,骑手当以仁爱之心待马。若不被抛下马来,腿功要好,夹得住马腹。”

  岳飞早已蹬好马镫;紧握缰绳; 待姚大翁说完,双腿将马腹一夹; 虚带缰绳,说了一声:

  “我独自骑马出去盘旋一回。” 

  便虚放一鞭,那马四脚腾空,岳飞真地一鞭独行了。

  姚大翁慌忙回身马厩,胡乱解下一匹马来。刚要上马,一看,马背上没得马鞍,又赶紧进屋取来马鞍安好,腾上马背,追寻岳飞去了。

  待他上路,岳飞早已不见踪影,急得他叫苦连天,四处寻找。

  且说岳飞这一上马,不知望何方行去是好,任马奔跑,一跑数里,来到一个大牧场。只见一群孩子,正在那里骑马作耍。小的五六岁,大的十五六岁不等。他们一色身穿左衽长袍,圆领窄袖,腰束带,配一把精致的腰刀,头顶髡发,四周头发自然下垂,有的则把四周长发扎在脑后,骑在马上更加显得豪气勃发。岳飞一眼认出是群契丹孩子。

  岳飞骑进牧场,彼此相视一望。那群契丹孩子,没有接纳他的意思。岳飞也没有前去强打招呼,他趁着牧场的开阔,一圈又一圈地默默练习,不时瞟上他们几眼,偷学几招,模仿几式。

  忽然不远处传来一声大骂:

  “短阳寿的,吃了我的果子,要短寿的啊!”

  只见一老妪蓬头跣足,舍命奔来,口中如此反复咒骂。

  这是何人?原来此人是本庄果农。正在菜地里种菜,邻近牧童报说一群孩子偷她的果子吃,慌忙跑去看时,人已散去,只见果树叶落枝折,果子打得七零八落。见了这败景,不觉心内火生,腮边泪落,捶胸跌脚,左一声“短阳寿的”,右一声“短阳寿的”,骂追过来。

  那群契丹孩子中,忽然冒出一个孩子指着岳飞喊道:

  “是他干的。”

  其他孩子齐声附和:

  “是他干的。”

  他们一群人马一起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