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呼唤- 第6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多莉是个好孩子,是吗?妈妈。”
  “非常可爱。也很聪明。不过,多莉不像内尔那样聪明过人。她更像丢伊家那几个姑娘:活泼,伶俐,漂亮,长大以后接受与她这个阶层的女孩子相称的教育,嫁一个亚历山大打心眼儿里赞成的、各方面条件都合格的小伙子,也许最终给他生下个男继承人。”

    浪子回归一节的注释      
  ① 斯特兰德大道:英国伦敦中西部的一条大道,与泰晤士河北岸平行延伸,从伦敦西区的特拉法加尔广场向东延至伦敦城内著名的景观之一——萨瓦旅馆
  ① 俾路支:西南亚一地区,在阿富汗南部和阿拉伯海之间,包括巴基斯坦西南部和伊朗东南部。
  ① 戴姆勒(1834—1900): 德国工程师和汽车制造业先驱,他研制出第一台高速内燃机(1885年)。
  ① 硬橡胶:由硫化作用制成的硬质橡胶。
  ② 德拉克马:古希腊银币。
  ① 埃克巴塔那:美迪亚古国中的一座城市,位于现在伊朗西部哈马丹地区。
  ② 哈马丹:伊朗西部城市,位于德黑兰的西南偏西。它是一座古城,公元前330年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来被塞琉西地国王、罗马、拜占庭以及阿拉伯( 公元 645年以后)统治。
  ③ 节:1节等于1海里/小时。在航海术语中,节(knot) 是一个速度单位, 而不是一个长度单位,这个词本身就含有“每小时”的意思。因此严格的说法应该是:一艘船以10节的速度航行,而不是每小时10节。
  ④ 克鲁伯:德国的钢铁和军火生产家族,包括弗利德里希 (1787—1826年),他在埃森建立克鲁伯工厂(1811年);他的儿子 阿尔弗雷德 (1812—1887年),在那儿开始了军火生产(1847年)。阿尔弗雷德的外孙女伯莎 (1886—1957年)和她的丈夫古斯塔夫·克鲁伯·冯·波伦·哈尔巴赫 (1870—1950年),对于一战后德国秘密地重新武装起了重要作用。
  ① 阿尔萨斯:法国东部的一个地区,以前是一个省,介于莱茵河和孚日山脉中间。1871年普法战争后和它邻近的洛林一同被德国吞并,1919年凡尔赛和约签定后回归法国。
  ② 朴次茅斯:英格兰南部的自治市,邻英吉利海峡,与怀特岛相对相望。该市于1194年取得自治权,是主要的海军基地。
  ① 亚丁:也门最大的城市,地处亚丁湾南部。自古以来一直是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主要港口之一,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后,成为一个主要的贸易区及燃料补给站。从1967年至1990年亚丁是南也门的首都。
  ② 佩思:澳大利亚西南一城市,濒临印度洋。建于1829年,19世纪90年代在此发现了金矿之后迅速发展起来。
  ① 波旁威士忌:一种主要用玉米酿制的美国威士忌,因产于肯塔基州Bourbon,故名。
  ① 《爱经》:印度八世纪时一部有关性爱和性技巧的著作。
  ① 沃特福德:爱尔兰东南一郡,位于都柏林西南偏南。作为主要的港口,沃特福德在18和19世纪以其玻璃制造工业而驰名。
  ② 弗美尔(1632—1675):荷兰风俗画家,亦作风景画和肖像画,以善用色彩表现空间感及光的效果著称,作品有《挤奶女工》、《情书》、《站在维吉那琴前的少妇》等。
  ① 那喀索斯: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因拒绝回声女神厄科的求爱而受到惩罚,死后化为水仙花。
  ① 厄科:希腊神话中居于山林水泽的仙女,因爱恋那喀索斯遭到拒绝,憔悴消损,最后只留下声音。

    二 启 蒙(1)      
  消失多年突然出现在面前的李,深深地震撼了伊丽莎白的心。她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会回来。丈夫回家之后得意洋洋,她以为那是因为他这次旅行又获得巨大成功,因为满腹韬略的他,又看中什么好的投资项目。她有点好奇,想知道那会是什么项目,但是,他飘然而至的时候,又闭上嘴巴什么也没有问。他先到浴室洗掉一路风尘,然后小睡一会儿,换上晚礼服准备吃晚饭。这当儿,她给多莉吃了晚饭,洗了澡,穿上睡袍,又给她读临睡前读的故事书。多莉喜欢听故事,长大一定是个爱读书的人。
  她是一个那么可爱的小姑娘,正合伊丽莎白的心意——既不像内尔那样聪明得怕人,又不像安娜那样智力低下。她的头发确实渐渐变成不均匀的浅棕色,但是发卷儿一直没有变。那双绿玉般的大眼睛宛如宁静心灵的窗口。她特别爱笑,一笑脸上就露出两个可爱的小酒窝。作为对她善良秉性的试验,他们给她养了一只猫,想看看她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小动物。当苏西(实际上是一只阉割过的公猫)证明试验成功之后,又养了一只个头很小的、阉割过的小公狗邦蒂。邦蒂垂着两只耳朵,特别招人爱。它们每天晚上都一边儿一个,躺在多莉床上和她一起睡觉。内尔对这种作法很反感。她说,这些小宠物会传播癣菌病、蛔虫,它们身上还有跳蚤、扁虱。伊丽莎白回答道,她们经常给这两个小家伙洗澡。直到这些恼人的麻烦真的出现之后,她才开始着急,而且希望,内尔自己有了孩子之后,不要让小宝宝捂着保健毯睡觉。
  照看多莉,让伊丽莎白心头那块冰消融了一点。面对这个快活的小姑娘充满戏剧性的生活,她无法保持自己刻板的自控能力。从一块小小的擦伤、割破的口子,到一只金丝雀的死,都会在她一潭死水般的生活中掀起波澜。有时候她哈哈大笑,有时候偷偷落泪。多莉真是一个充满母爱的天使。
  她看起来根本不记得安娜,非常自然地管伊丽莎白叫“妈妈”,管亚历山大叫“爸爸”。不过伊丽莎白怀疑,她的心灵深处还残留着和安娜度过的那些日子。因为她偶然会提到牡丹。这说明,记忆会把她带回到遥远的“安娜时代”。
  最糟糕的是,多莉不能到城里上学。难道不会有心怀恶意、或者考虑不周的孩子告诉她,谁是她真正的母亲,谁是她说不清楚的父亲?因此,眼下只能靠伊丽莎白辅导她学习。明年,她满七岁之后就给她请家庭教师。不管我们的孩子是什么情况,伊丽莎白心里想,都没能进入普通学校读书。这也是不幸。就连多莉也“先天不足”,无法和大家融为一体。
  告诉多莉她的真实父母是谁,一直萦绕在伊丽莎白的心头,挥之不去。这个问题折磨着她,却没有人能告诉她一个答案。茹贝不可能,亚历山大更不可能。这可怕的真相,什么时候告诉她为好?青春期前?还是青春期后?常识使她明白,不管什么时候知道,多莉都将受到深深的伤害。你怎么能告诉这个可爱的、天真无邪的孩子,她的妈妈是一个智力低下的傻子,她的父亲是迫害妈妈的坏蛋?告诉她,妈妈的保姆用可怕的方法杀了她的父亲,保姆又因此而被处以绞刑。多少个夜晚,伊丽莎白辗转反侧,难以成眠,泪水浸湿枕头,翻来覆去地想什么时候、在哪儿、如何告诉多莉这个她不得不知道的残酷的事实。她能做到的只是好好地爱这个孩子,打下一个牢固的、无条件的爱的基础,支撑她勇敢地面对那一天,不要被命运之神摧垮。亚历山大对多莉同样非常关心,比对自己的两个女儿更耐心、更友善,甚至比对内尔还宽容。内尔……一个孤独的年轻姑娘,勤奋、坚韧不拔,有时候甚至冷酷无情。在她的生活中容不下一个男朋友!不埋头于医学教科书或者忍受老师的冷嘲热讽时,他就去监管“监禁”中的安娜。伊丽莎白为她难过,但也知道,她鄙视自己这种“难过”。做“亚历山大”是一回事儿,做“女亚历山大”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哦,内尔,寻找你个人的幸福吧,否则后悔晚矣!
  至于安娜,想起她,那痛苦便无法忍受。内尔禁止她去格里波大街那幢房子看望安娜时,伊丽莎白拼命反对,但是她遇到的是亚历山大式的钢铁般的意志。结果以失败而告终,正如她和亚历山大的共同生活就是一场失败的抗争。但是骨子里,她对内尔禁止自己去看安娜心存感激,而从心理上讲,这种感激又恰恰给她带来无尽的痛苦。哦,用不着亲眼目睹安娜现在变成的那副样子真是一种幸运。只是伊丽莎白永远不会坚强到足以承认这一点。

    二 启 蒙(2)      
  伊丽莎白提前下楼,看是不是按照亚历山大的要求摆好了桌子。如果只有他们两个人吃饭,或者茹贝也来,他们都不换衣服。可是今天晚上,康斯坦斯来,孙也要来,再加上茹贝,伊丽莎白不得不打扮一番。衣柜里新做的色彩柔和的衣服多的是,但是她漫不经心地拿下那条深蓝色绉绸裙子和蓝宝石项链,还有那几样钻石首饰。
  金罗斯府邸添了一个新玩意儿,那就是电铃。索道车到达之后,电铃响起,通常亚历山大便到门口迎接客人。可是,今天晚上铃声大作时,他还没有下楼。伊丽莎白只好走到门口,站在那儿等待客人的到来。她看见孙和茹贝拾级而上,后面还跟着一个人。然后,突然之间,那个神秘的客人已经近在眼前,而且正直盯盯地看着她。李!碰到这样的情况——然而何曾有过这样的情况?——伊丽莎白长期以来完全自觉地、严格训练自己的“处事不惊”,现在派上了用场。她腰板倍儿直,脸上挂着礼貌的微笑。然而,这是最经不起推敲的虚饰。表面的平静背后,感情的波涛就像石灰岩采石场爆破之后掀起的巨大的冲击波,夹带着沙尘滚滚而来。她知道,如果她现在走动,两腿一定无法支撑,或许会摇摇晃晃倒在地上。所以,她就那样一动不动地站着,跟他随便寒暄几句表示欢迎,任由他从身边走过,和正从楼梯上走下来的亚历山大打招呼。她就原地站着,和孙、茹贝相互问候,直到他们走进前厅,都围在丈夫身边嘻嘻哈哈地说什么的时候,她才试着动了动。先迈出一只脚,再迈出一只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