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的黄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帝国的黄昏- 第2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崇祯皇帝满脸焦急地问道:“爱卿对辽东局势有何看法?”
  袁崇焕立即回道:“如果您把辽东交给我打理,不出五年,辽东可回我大明。”
  崇祯大喜,“若爱卿真能在五年内做到,你要什么朕就给你什么。”
  如果我们知道当时的情况,就会明白,这两个人都在吹牛。崇祯给不了袁崇焕什么,因为大明天下已经快要完蛋了。袁崇焕更不可能收复辽东,别人不清楚辽东局势,难道与满族人对峙了数年的他还不知道?
  天启六年(1626年)的宁锦大捷不过是暂时稳住了山海关外明朝的军事据点,努尔哈赤虽然死了,但他的军队还在,满洲人的军事压力依然存在,并随时都有再次进犯的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明军只有守,根本就没有进攻的可能性。
  袁崇焕跟崇祯说五年之内收复辽东,简直就像个疯子。崇祯也疯,他真就相信了。带着这种喜悦,他出去了一会儿。在平台的许多大臣都面露喜色地看着袁崇焕,在这个时候,他俨然就是一位大明的救世主,不为别的,只为他那句“五年复辽”的豪言壮语。当在一旁的给事中许誉卿以一种崇敬无比的心情向袁崇焕请教收复辽东的具体措施时,袁崇焕刚刚受到崇祯礼遇的心情还没有平复,就回道:“皇帝太着急了,我只不过安慰他一下而已。”
  许誉卿脸色大变,几乎失声道:“皇上不傻,到了时日,你如何交代?”
  袁崇焕突然哆嗦了一下,等崇祯皇帝再回到平台,以一种崇拜无比的眼神看着他时,他很想说刚才的话是自己吹牛的,但一看到年轻皇帝望着自己的眼神,他把这种想法压下了。
  大概是因为在场大臣们的喜悦和他自己的自尊,袁崇焕选择了另一种方式让崇祯明白他是在吹牛。他说,辽东边事已经四十多年,原本不容易了结。但皇上励精图治,做臣子的怎能不尽力为之,所以,臣尽心竭力五年复辽。
  崇祯依旧是崇拜地看着他。
  他觉得崇祯似乎还没有明白自己的话,就又说道:“这五年之中须事事落实才行,第一是钱粮,第二是武器,户部工部一定要悉心措置,以应臣手。”
  崇祯立即命令在场的户部侍郎王家祯:“使出你们户部吃奶的力气来,把钱和粮食给我准备充分。”然后又转向兵部侍郎张维枢:“把你们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各种兵器定要精良。”
  交代完这些,崇祯又崇拜地看着袁崇焕。袁崇焕思考了一会儿,又说道:“在五年之内,我不希望兵部和吏部给我的人是饭桶。”
  崇祯皇帝马上让在场的吏部尚书王永光和兵部尚书王在晋使出吃奶的力气来,照办。
  袁崇焕又思考了一会儿,说道:“以臣之力制服辽东而有余,但调和朝廷众口则不足,嫉妒臣的人虽然不能把我人怎么样,但能乱我心。我心一乱,如何作战?”
  崇祯皇帝听到这里,站了起来,坚定地望着面前这位“五年复辽”的英雄,说道:“朕自有主持,五年之内,卿尽管放心大胆地干!”
  这个时候,袁崇焕对“五年”这两个字简直是讨厌极了,他顺口说道:“臣的能力有限,还希望皇上能指示教训。”
  崇祯皇帝也不比袁崇焕有能力,况且,“五年复辽”这四个字早就在他心里扎根了,他觉得很好,太好了,自己再指示这样一个英雄,简直是天理不容。他说:“不用了,你的奏折我已看过,五年复辽,很好。”
  是很好!但袁崇焕当时的感觉肯定很不好。他还要思考点什么要求出来,崇祯皇帝已经走近他,就像是把自己的脑袋交给他一样,郑重地说道:“早平外寇,百姓有福,朕的后代也有福。”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毕竟是书生(2)
袁崇焕真想哭,他可能就是哽咽着对崇祯说:“皇上对百姓太好了,我若不尽力,我还是臣吗?”
  他可能不知道,这个时候的崇祯不但把他当成了大明的忠臣,还把他当成了主宰崇祯命运的神仙。他可能知道崇祯心急如焚,但他永远也不会知道这种如焚的程度有多高,它完全可以把整个大明帝国烧成灰烬,一个书生——他袁崇焕自然不在话下。
  三年后,袁崇焕为自己的大话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种代价在今天看来,完全是由崇祯皇帝造成的。就像是一个人把脑袋交给了别人,别人却把你的脑袋当球踢,并且踢丢了。
  我们现在永远都不会知道袁崇焕为什么会说出“五年复辽”的大话来,他当时在别人的提醒后就应该知道了这是大话,但为什么不在崇祯第二次出来时改口?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袁崇焕是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的进士,确切地说,他是一个书生。再往深里讲,他是明末言官繁荣时代的一个书生。虽然,他不对任何事情发表与别人对着干的见解,但他喜欢谈论。中国的书生都喜欢谈论,值得一说的是,袁崇焕把这种谈论变成了现实。早在天启初年,他就开始对辽东局势十分关心,每当残兵败将从战场上归来时,他都会跑到人面前去问。人家就用自己的方式——展示身体各种各样的伤口告诉他,辽东局势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完蛋。天启二年(1622年),广宁之战结束,明朝依然败北。
  明廷大为震惊,上下一片慌乱。时任兵部主事的袁崇焕跑到辽东,出山海关巡阅形势。他的这一行为被后来的朝臣们认为是惊天动地的举动。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件事,让我们认识到了袁崇焕的性格:胆子大。这种胆子大不但表现在行为上,还表现在言谈上。
  他一回到京城,就对别人大声喊道:“给我足够的钱粮,我一个人都能守得住。”
  这话后来被证明是吹牛,但当时被吓破了胆子的明廷上下听到了已经多年未听到的话,几乎是欣喜若狂。名将孙承宗也认为,袁崇焕此言虽然有吹牛的嫌疑,但据他对此人的了解和对明朝火器的认知,袁崇焕说得还是有一点点道理的。朝廷正在用人之际,有些人巴不得塞着耳朵不愿意听到关外的消息,而袁崇焕却敢去关外,无论如何,这个人都是这个时期的一个人才。孙承宗立即向天启皇帝议升此人。天启帝答应了,袁崇焕便以监军的身份来到了宁远。
  该年六月,孙承宗到山海关外视察,袁崇焕跟这位兵部尚书说道:“有些人想要退进关内,把关外放弃。如果这样,我们就要修山海关,得不偿失。如果我们连关外这几个军事据点都守不住,还守什么山海关?”
  三个月后,孙承宗出任辽东经略,重用了他。两人通力合作,积极整治宁锦防务。袁崇焕被派到宁远修建宁远城,驻守宁远。
  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四年后,宁远城已经成为防守最坚固的城池。倘若防守者略正常一点,宁远城根本就不可能被攻破。这除了它上面有十一门红夷大炮外,还有易于防守的城墙结构。
  就在这样的城里,天启六年(1626年),袁崇焕打赢了努尔哈赤的六万攻城兵马。代替孙承宗的辽东经略高第退到了山海关,这个辽东最高统帅简直不相信,一个小小的宁远城居然打退了六万八旗兵。
  消息传到京城后,整个朝廷疯了。这是他们已经八年不曾听到过的最振奋人心的消息了,袁崇焕一举成名。他被任命为辽东巡抚,长驻宁远。在这个时候,他说了一句很正确的话:“我军不善与满洲人正面交锋,只有凭坚城,用大炮轰他。”
  一年后,在与皇太极和谈破裂的情况下,皇太极再攻宁远,依旧失败。我们疑心,满洲军队的两个统帅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是不是脑袋有问题。他们是不是不认识大炮,还是认为那种东西根本就不重要,让自己的军队迎着炮弹冲到宁远城下送死,自己还气急败坏地大骂袁崇焕。
   txt小说上传分享

毕竟是书生(3)
他们的弓箭大刀在这两场战役中根本就是炮灰,而他们依旧不明白自己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袁崇焕的能力,而是大炮的威力。
  皇太极在宁远受挫后,立即去攻打锦州。又被火器打败,他有点胆怯了,退回了沈阳。而这个时候,袁崇焕也被魏忠贤陷害,辞官而去。
  崇祯上台后,袁崇焕走了还不到两年。朝廷上下对这位大英雄依旧怀着“嗷嗷待哺”之心。当崇祯杀掉了魏忠贤,并把目光望向山海关外的时候,无数大臣立即想到了袁崇焕。
  在这些人眼中,袁崇焕说的每一句话在后来都变成了现实,他是天下无敌的。特别是当崇祯得知了袁崇焕的言行后,说了一句“复辽东还要南蛮子”的时候,大臣们就更认为救大明非袁崇焕莫属了。
  事实上,袁崇焕说的豪言壮语不仅仅是上面那些,他对自己的评价之语多如牛毛,比如:不怕死,不爱钱;有勇有谋;老子打过宁远保卫战之类的话。这些话在崇祯耳朵里几乎就是天籁之音,好听,也希望听到。
  特别是宁远大捷,在辽东战事屡屡受挫的情况下,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崇祯刚上台,在这个并没有受到过一天太子教育的人看来,一个人只要打一场胜仗,就代表他将来打的每一场都是胜仗。
  在众大臣的吹捧下,崇祯高估了袁崇焕,但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袁崇焕自己也高估了自己。他在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份说的那句“五年复辽”的话并不可能全是他所谓的安慰皇上,也许,宁远大捷真的让他脑袋有些发热。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发热,正是因为他只不过是一个骨子里有了得意便忘形的书生,他做出了一个几乎是愚蠢的举动——杀了毛文龙。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擅杀毛文龙(1)
平台召对后,袁崇焕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的身份督师、蓟、辽、登、莱、天津,移驻关门,崇祯皇帝又赐他尚方宝剑,这把剑从质量上来讲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可以先杀人后报告。在离开京城前,当时的内阁首辅东林党人钱龙锡和袁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