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荡青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晃荡青春-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他看来,学习嘛,该学一些自己想学的和有用的知识。高中那种填鸭式的教学,对他没什么用,可他也没办法躲避,只能选择不学。纯粹为应付高考,还不如抽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也算是有点意义和追求。那种以成绩论英雄的方式让他大为恼火,正因为这个,弄得他基本没什么好日子过,真是烦死。   

  书中有一个让人难忘的情节,他和妈妈为读书的事儿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十七岁的少年一肚子火无处发泄,非要找些东西来做牺牲品。很自然地,他选择了课本。他站了起来,一本一本地把它们撕掉,然后拿起打火机点着。   

  看着地上残留的碎片,他得意忘形地大笑起来。他有了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满足感,快活得像神仙一般。妈妈把他臭骂了一顿,可他却始终没有从那种舒畅无比的感觉中缓过神来。   

  事后回想,他也觉得那样做的确是过分了很多,断了自己的路,无非是和自己过不去,这样伤害自己并没有什么意思。然而,他的心里却有一种非同寻常的解脱感,不仅是因为第一次敢做这样的事,也因为这成了他不想读书的一种宣告。   

  其实,心智成熟的人都会明白,对现行教育制度的批判,并不意味着不可以从现行教育制度中获得某些益处。就好比说,我们坐在汽车上,自然不如坐火车或飞机快捷,但汽车也比人走得快走得久呀。况且,在暂时没有办法乘坐火车或飞机的情况下,汽车是很不错的交通工具。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滞后性。如鲁迅所说,谁也不能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这个世界。与青春富贵病的患者相反,大多数正常发展的青少年,他们都是在对现行教育制度的适应中寻求突破的。   

  按照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中国人会越来越富贵。也就是说,中国人在经济上会更加富裕,权利会不断增加,会享受到更多的文明成果。但是,从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没有良好的教育就没有真正的富贵。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当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同时要特别关怀他们的心灵世界,因为心灵的健康成长是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明确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力正常。我们追求的目标是健康幸福,而富贵只是基础。   

  读完此书后,掩卷沉思,我很惊讶严宝暄这个小小少年,在那么混乱的生活中没有被彻底毁掉,相反,他居然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了网瘾。实际上,青春富贵病的患者大多数都是天资聪颖本性善良的青少年,他们并不甘心堕落,于是经常生活在挣扎中,之所以挣扎是因为他们心中还有梦。   

  当我见到严宝暄的时候,这个身高一米八三的高中生清瘦得让我吃惊。他告诉我,是一包包烟和一瓶瓶酒还有一行行泪陪他写完了这本书,但写作的成功体验让他恢复了自信。他已经剪掉了长发,重新走进校园。我知道,是父母永恒的爱给了孩子重生的希望。从严宝暄的真实变化可以看出,无论是网瘾还是青春富贵病都是可以治愈的,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必定是他治与自治相结合。   

  我想,这本书不仅值得广大青少年朋友阅读和讨论,也值得广大父母和教师及青少年工作者探究和反思。其中最值得中学生及其父母和教师关注,因为几乎每一个中学生都有一个晃荡的青春,也都需要警惕患上青春富贵病。   

  孙云晓,著名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兼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         

虹←桥书←吧←。←  

第4节:作者自序         

  作者自序   

  我,出生在八十年代末,也许天生就成了毛病很多一族中的一个。从小时候的幼稚、羞怯,渐渐变得叛逆、极端、不可理喻,最后回归平静、安稳。   

  年龄的变化,带给了我各式各样的烦恼。而最终平静,也是迫不得已。我觉得什么都没有满足,觉得眼中的世界还是那样。可是,已经到了十八岁,还没完成的叛逆该放下了,还未满足的那些疯狂日子该打住了。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个现实世界,让我不得不这样吧。   

  对于一切,我很无奈。现实的社会,对我这样的人显然不够宽容,不少人总是先入为主地看待我,也总是有人爱说闲话,或者拿最难听的话来评价我。虽然,那些刺耳的语言我都习以为常了,但是伴随我那么多年成长的,好像总是这些,而没有一句鼓励和认可的话。   

  我很固执,所以别人说我〃变态〃;同样,我消沉、玩世不恭,所以别人就爱把我的生活说成〃颓废〃。那些唾弃的字眼,那些嘲笑的眼神,一直压在我的心底,终有一天,我会为自己讨个说法。   

  很多善意的人,喜欢拉着我,给我灌输他们〃总结〃的人生道理。他们的经验固然可贵,但难道只有他们说的路才是唯一正确的路?谁又能代替我去思考?在我看来,人生只能是一出独角戏罢了。我只想自己经历,自己挫折,自己成长。   

  别人不理解我为什么痛苦,认为我的痛苦都是因为我是一个神经病,是自作自受;别人老喜欢说我空虚,可谁又曾尝试过我内心那种孤独无比的生活呢。并不是我不想反驳,而是长大了,发觉一切的辩解都是徒劳,所以,才学会用沉默来面对一切。   

  几乎,我没有朋友,原来的朋友都离我而去了。父母因此而为我感到悲哀,我却不这么认为。以前是会为此而想不开,可是现在,我发现,只要自己对得起自己的心,就什么都够了。纯美的世界,是不存在的,每天活在幻想里,便觉得什么都是神话了。   

  许多事情是不能尝试的,比如毒品和赌博。除了这些,其他能够体验的东西,我大都去体验了,最终是自己伤害了自己,只不过从痛苦中寻找到一点点的快慰。   

  半夜三更,街面上有我们这类年轻人酒醉的身影,晕乎乎的感觉很爽,我们抡起双拳朝路人挥舞,然后扬长而去了。这类别人不屑的事,我实在是做得太多了。以前,我总是会为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找个理由,后来也干脆不去想了,反正我就这样,当然,我也不是没有理智。我只是想,别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我爱怎么做,就怎么做。   

  很幸运,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如此好的机会,让我把那么多年的沉默,变成了一次彻底的倾诉。虽然,不知道会是什么人当我的听众,可是我依然很兴奋。身边的人,有的听了很震惊,他们没有想到,我居然会过着那么古怪的生活。   

  这本书记录的是一段真实的故事,大多发生在我和我的同伴身上,那时我们尚未成年。当然,我这本书也不是对生活简单的复制。   

  写这本书,无疑,是件很痛苦的事,因为它让我不得不回想起一些很痛苦的事。   

  它让我知道,原来我在压抑的状态下活了那么久,今天我终于彻底轻松了。真的,我该感谢它。   

  同时,我也并不打算改变自己原有的个性,有什么还能比坚持自我、充实自我更加完美的呢?就让自己,在别人说自己变态的评价中活着,而且活得精彩。         

§虹§桥§书§吧§。  

第5节:一、那时候,我们如鱼得水般快活(1)         

  题记:谨以此书献给我自己、我亲爱的家人和默默与我相伴的朋友。   

  一、那时候,我们如鱼得水般快活   

  1   

  从小学一年级起,就有写日记的习惯,尽管那时候并不十分乐意去记。幼年的事在记忆中已经有些模糊,日记本上的稚嫩字迹也总是不能清楚地记录那时的情形。   

  六岁那年,本该是读小学的时间。由于身体不好,那一年我还是待在了家里,准备第二年的九月再去读书。   

  同龄的小伙伴都去了学校,爸爸妈妈要上班,爷爷奶奶也不是经常在家,所以白天的时间,只能交给我自己去打发。我经常攀在院子门前的矮树上,看着天,出出神,等待着云彩变化的图案,会不会有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人物呢?或是待在屋子里,把手中的小人摆成敌对的两个方阵,互相打仗,这样一弄,就是几个小时。   

  院子门口,有解放军驻守,我也时常去找他们玩,摸摸真枪,或是借军帽戴在头顶。我不知道独生子女是否都那么孤独,没有伙伴,好像再尽情的玩耍都是乏味的。小人书翻了几遍后,便不再有兴趣了。但我喜欢看《三国》,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故事烂熟于心,甚至倒背如流。我还喜欢研究《三国》地图,一天到晚拿支笔在白纸上画出一张张地图来考虑打仗的布阵。可能因为父母都是学历史的,经常听他们谈论,潜移默化,看历史书是我的喜好,而对科技读物什么的,我就不太喜欢。   

  母亲让我去学手风琴、钢琴,都被我拒绝了。学了两年的画,也没坚持下去。除了看《三国》,查字典,画地图,对其他的学习,我都拒绝接受,只按自己的兴趣去做。不过体育我还是挺喜欢的,还有汽车和象棋……也只有这些是我喜欢过的东西了。   

  上学后,由于害怕孤独,每天我总是很早就到学校,不知道那算不算是热爱学校?总是在学校大门还没有打开的时候,我就已经等在那儿了。学校中热闹的气氛,总让我觉得十分开心。   

  总体来说,我算是一个比较听话的孩子。放不开,害羞,胆怯,是身上明显的标志。那时候,真的不懂什么,当了班长没有做到以身作则,后来被撤了也不觉得有什么难为情。各式各样的奖状得了不少,第一名也没少拿,学校的三好学生几乎每个学期都有我的份,也被评过区三好学生。那些奖状奖牌现在都还保存在我的抽屉里。那么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