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莲百合文化博文汇编(1)》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心莲百合文化博文汇编(1)- 第4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去很小的事情,更能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和进一步培养我们心系群众疾苦的高尚品德。 

  4、为了稳定物价,对于国家明令禁止的事情,我们应该带头执行。同时应该协助职能部门建设好菜篮

  子工程等项目,将稳定物价等事情真正从心底重视起来。 

  2007年8月9日发布于MSN博客

147、理论已经学得很多了吗?
147、理论已经学得很多了吗?

  博友留言:有个问题我一直不明白,在释迦牟尼佛时代,好像很容易证果,那时侯的人听佛开释哪怕只听到一句佛法,就能当下开悟,证得初果甚至阿罗汉果位,并且上天入地神通大显,而现代人好像很愚钝,学了很长时间佛法,也学了很多,就是很难开悟,只是在理论上夸夸其谈,即使开悟了,真正证得果位的好像也很少,更别提神通大显了。请问老师这是为什么呢?另外就是我们学习民族文化,怎样衡量学习者的修行境界(果位)?和释迦牟尼佛时代是不是有什么不同体现?

  1、你清楚学习民族文化的到底多少人,有哪些人在学吗?如果不清楚,又如何得出“现代人好像很愚钝,学了很长时间佛法,也学了很多,就是很难开悟,只是在理论上夸夸其谈,即使开悟了,真正证得果位的好像也很少,更别提神通大显了”这样的结论呢?

  2、要清楚佛法是干什么用的,要清楚我们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佛法是为了帮助众生克服烦恼,实现生命自由解脱的。我们目前最需要的,是尽快多学习和掌握更多的佛法,要知道,我们现在理论欠缺的过多,特别是很多常识性的佛学知识也不清楚,更别提通过这些理论来克服自身烦恼习气,以达到生命的自由解放了。

  3、关于夸夸其谈。为什么我们与人交谈,谈不出什么东西来呢?就是因为理论的巨大缺乏造成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大精进,多领会理论实质,不断给自己充电。千万不能有自己已经学得差不多了的想法。但不应自卑,而是应该信心十足地学习更多理论。

  4、掌握的佛学面越宽、越大,你的思路越开阔,越有助于不断地开悟。这就需要我们学习更多的东西,而不是固步自封。只要这样,等到时候用起来才如汩汩泉水那样翻涌不息。

  5、真正的神通是什么,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我们听了、学了那么多的故事,应该清楚一般所说的神通不可与修养相提并论。我们所要寻求的是生命的解脱,而不是神秘。

  6、我们一定要驾驭好自己的内心世界,稳扎稳打,否则不会有真正的提高。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点对我们来说,是最关键的。一定要深刻领悟这一问题的实质,说服、教育自己和有这种想法的相关朋友,沉下心来,不可心浮气躁。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提高自己的修养都没有错。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长足的进步。不要等走了弯路之后,才后悔。光阴不能虚度,人的一生是赌不起的。

  7、佛家有果位所要求的修养、品德标准。具体每个人的修养境界如何,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因人而异。做人不可轻浮,只有不断真实地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不断开花结果。

  8、我们欠缺的还很多。我们还要不断地学习佛法、佛学故事,学习里面示范性的道德思想和行为。谦卑待人,互相帮助,不断提高,做数不尽的功德,才能真正到达理想的彼岸。

  9、不要担心奉献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只要真正地在提高自己,你终究会获得无与伦比的、自己意想不到的巨大收获。而这种收获,往往是财物所无法衡量的。它是我们非常珍贵的精神食粮。不要认为这是傻瓜的想法或行为,品德情操高尚的人是受人信赖和尊敬的,这就是他一生中工作与为人处事的法宝。

  10、不要等待。不要怀疑。不要自私与自负。赶快行动起来,坚强起来,高兴起来,自立起来。刻苦学习理论知识,博闻强识,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明天必定是非常美好的。这种精神必然促进佛学的不断发扬光大,造福千秋万代。

  2007年8月9日发布于雅虎博客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48、什么是“耐孤独三昧”
148、什么是“耐孤独三昧”

  《心莲百合文化网》转发过来的留言:老师:请问什么是“耐孤独三昧”?如何修习“耐孤独三昧”?

  耐孤独三昧就是忍耐或安住于孤独状态的三昧。关于三昧,定的意思。《智度论·五》:“善心一处

  住不动,是名三昧。”大意是说,心定于一种正念中,就是三昧。《智度论·二十》:“诸行和合,皆名为三

  昧。”大意是说,各种和合的行为,专一无二的都是三昧。例如:专心听课,就是听课三昧;专心讲话,就是讲话

  三昧。而忍耐或安住于孤独状态,则是耐孤独三昧。

  关于耐孤独三昧,本是声闻、缘觉的修法。《中华佛教百科全书》:“【缘觉】佛典中之一种解脱

  者。此种解脱者并未随佛闻法,而系独自悟道,且性好寂静孤独,不事说法教化,故又称独觉。”《美难陀传》一

  书中也赞叹了孤独与瞑想之乐,而言及大乘独特教义之处也不少,如叙述难陀探索他自己的内心,发现自己充满拔

  众生出苦的大悲心等。这里的瞑想是指忍耐或安住于孤独状态下的静坐瞑想,即忍耐孤独的三昧。

  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提倡入世,将自己投入到集体生活之中去利益众生。但是,我们也有孤独寂寞的

  时候,这个时候,我们也要忍耐、安住于孤独寂寞之中,并不排斥这种三昧,而不可心浮气躁。总之,我们任何时

  候都应该处于三昧之中,不仅仅是在忍耐或安住孤独的时候。

  
  2007年8月9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149、佛魔之分在于德
149、佛魔之分在于德

  《心莲百合文化网》转发的留言:老师您在第24节《十度纲要》专题辅导·列举破诸魔事》中讲到:修

  者在定态中,以魔邪的加持力,突然“了知过去之事”,即得宿命通(宿,过去;命,命运。宿命通指通晓过去发

  生的事情);或“了知未来之事”,即得天眼通;或“知他人所想”,这是得他心通。或突然具有“辩才无碍”的

  为人说法之能力。如果修者不觉得这是魔邪的惑乱,自以为得了神通辩才,那就误入歧途,因为这些能力是最能令

  世人来归信、礼敬、供养、称赞的。其实修者并没有真实功德,只是由于心地不净,贪恋世间名利,从而不自觉中

  修了邪法,被精灵附体及外道师所控制,结果害人害己。

  在《地藏菩萨本愿经·见闻利益品》中讲到诚心恭敬供养地藏菩萨,经一个七天或三个七天,经一定

  的行为可得到地藏菩萨的帮助而获得“应是经典,一历耳根,即当永记,更不忘失一句一偈。那么可以按照《地藏

  菩萨本愿经》上所讲的去做吗?这与老师所讲“不积功德而突然出现功能是不正常的,必有精灵、邪魔附体及外道

  师加持”区别在哪里呢?

  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是不一样的:

  1、后者是建立在谦卑、恭敬和礼貌的基础上的;而前者是建立在狂妄、傲慢、自负的基础上的。

  2、后者是建立在合乎礼节、礼法和礼度的基础上的;而前者是建立在无礼、自私和幼稚的基础上的。

  3、后者是通过谦卑去除自己的不良心态和恶习;而前者是贪恋名利和强化了自己的不良心态与习气。

  4、前者可能有一些神经质、不正常和近乎丧失理智的行为表现;而后者则是更加清醒、理智和智慧的

  表现。

  当然还有其它一些不一致的地方。但总之,从德上看,它们的区别是很大的。

  2007年8月9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

150、经久不衰的内因所在
150、经久不衰的内因所在

  
  《心莲百合文化网》转发的留言:我觉得,人不可以没有积极向上精神的食粮,不论哪个阶层,既是完

  成人生价值的动力,又是帮助解脱现实烦恼的良师益友。一位美国总统曾在访问我国时曾讲:自己的成功,精神信

  仰给了很大帮助。佛学文化等传统文化的民间流传经久不衰,显示出其生命力。透过现象究其内在原因,请老师指

  点。谢谢。

  以下仅供参考。

  1、道德往往具有承传性,而且其力量是巨大的,所以,以道德为根本的佛学文化等传统文化必然在民

  间流传,经久不衰。

  2、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的优秀文化,也具有承传性。这也是佛学文化等传统文化不断流传至今的原因。

  3、佛学文化有着一套系统而相对圆满的理论,而且讲求的是逻辑(因明)、辩证,需要人的作证或自

  身作证,这也非常令人信服。

  4、好的东西人们都愿意弘扬。特别是佛家讲道德修养,而弘扬佛法是重要的道德修养内容与功德,所

  以,这也是佛法传播至今的原因。

  5、佛家讲克除法执,克除名相(概念、称号)的执着,所以能够随缘、契合于时代地宣讲佛法。这也

  是佛法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6、佛家讲随顺众生,根据众生的接受能力随机宣讲佛法。而且佛家讲利国利民,济度众生。能够帮助

  解决众生的烦恼,能够在利益上帮助他人,而且里面的道德修养很感染人,那么这样的东西当然也会受到人民的欢

  迎而经久不衰。

  7、由于佛家文化倡导道德修养,倡导为别人着想,这就有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从而得到国家和社

  会的支持,这也是佛家文化不断流传至今的另一原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