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结同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药结同心- 第4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着并头而坐的两人一边低声说话一边不时笑,宋三娘子从窗缝收回视线,轻轻叹了口气,揉了揉酸疼的肩,再次走回织布机前。

吱吱呀呀的织布声再次在小院子里响起来。

对于书的事,二人都没有跟宋三娘子讲,宋三娘子也不问,双方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只是周良玉的眉眼难掩那一丝自豪,吃饭时总是忍不住咧嘴笑。

已经进入腊月了,天气越发的冷,到吃晚饭的时候,还下起了雪,一家人挤在灶火间,就这尚未熄灭的灶火,这饭倒也吃的暖和。

宋三娘子正给周良玉说明日买些花红香烛祭祀的事,忽的听巷子里细碎的脚步声,紧接着门咚咚的被拍响,吓了三人一跳。

“三娘。”门外有人喊道,是宋郎中的声音。

刘梅宝忙起身过去开了门,看宋郎中抱着一个小童也不打伞,就站在外边。

小童穿的厚厚的戴着虎头帽,不过三四岁,咬着手指好奇的看着刘梅宝。

“虎头,吃饭了没?”刘梅宝伸手戳戳他的脸蛋,笑问道。

这是宋郎中的小孙子,宋三娘子和周良玉已经过来了,热情的请他们里面做。

“我就过来说句话。”宋郎中看他们吃饭,并没有进门,而是忙说道,“我也正吃饭呢,有人来说个事,我等不及,特来先告诉刘姑娘。”

“那也进来,这么冷,看冻着虎头。”宋三娘子说道。

“不了,”宋郎中依旧坚持,忙说道,“今日董庄的王六七让人捎信来,他又新进了一批货,要请姑娘去掌掌眼。”

刘梅宝激动的差点立刻点头,总算等来了。

“去河中府?”宋三娘子迟疑问道。

宋郎中点点头,“我正好要去采买些药材,和姑娘一起去,我雇了车。”

他这是特意陪着去的吧,宋三娘子三人心下了然,再三道谢,宋郎中抱着孩子不便多留,又嘱咐几句明日来接她,便忙忙踏雪走了。

“宋郎中真是个好人啊。”刘梅宝唯有感叹道,总算有生意上门了,她的眉眼忍不住笑意,激动的连饭都吃不下。

周良玉也同她一般高兴,只有宋三娘子神色依旧,一面慢慢的吃饭,一面想着什么事。

“明**和她一起去。”她对周良玉说道。

这是自然,周良玉点点头,吃过饭收拾好,宋三娘子又拿了几吊钱并一些碎银子给周良玉。

“住客栈的钱咱们付,务必不要宋郎中出。”她郑重说道。

刘梅宝和周良玉都点头应声,宋三娘子又将周良玉的旧袄里面缝了一个兜子,钱便仔细的贴身放好了。

“出了门,别多说话,别乱看,跟着你哥哥,你只看你会看的,别的事让你哥哥来说。”宋三娘子对刘梅宝说道。

刘梅宝恩恩点头,一口应承了。

“但愿这雪别下起来。”临进屋子前,宋三娘子看了看漆黑的夜空低声道。

这一晚上这一家三人估计谁都没睡好,第二日天不亮便都起来了,雪果然没有下起来,地上只淡淡的一层雪粒,只是天更冷了,风刮在脸上刀割一般。

“三娘你回去吧,放心。”宋郎中对送出门的宋三娘子说道。

已经坐进车里的刘梅宝和周良玉也对宋三娘子摆手。

“路上慢点,天不好就住下,别急着赶路。”宋三娘子说道。

驴车吱吱呀呀的上路了,这是来到这个时代第一次出远门,刘梅宝心中有好多好奇要问,但没有青丫在,她的诸多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只捡些最简单的问题问个大概。

河中府,距离解县有四十多里地,掌管包括解县在内的八县,人口众多,总之是个比解县繁华很多的大城镇。

走的是官路,但依旧是坑坑洼洼,刘梅宝估计的超不过一小时车程的路,终于在颠簸了至少六七个小时后看到了城门。

府城的城墙比县城要宏伟多了,刘梅宝从车缝中看去,目测至少有七米左右,冬日天短,落日的余晖罩在城墙上,更增添了几分沉厚的气息。

让刘梅宝惊讶的是竟然在城墙上见到貌似火炮的东西,这个时候有这种火器了吗?对于历史一知半解,对于军事半点不知的她很是好奇。

“哥,哥,你看你看。”她再忍不住好奇拉周良玉的衣袖,指给他看。

周良玉毕竟也是少年心性,一路上也看着外边,他早看到了,神情却是一暗,他还记得当初有人说姑父曾向河中府借火炮支援,结果当然没有人送来,要是有这个在,也许姑父和爹都不会死吧。

他没有说话,垂下视线。

“最近不太平。”赶车的汉子听到了,便回头笑道,“你看,这城墙上的兵也多了呢。一到冬天,这鞑子们就出来祸害人。”

刘梅宝哦了声,看了眼周良玉的颜色,便不再说了。

注:我写的时候也不是顺手拈来的,银钱物价也都是查过的,所以不要用这一点吐槽我。

以崇祯十五年记载为例,河南内米价一斗七百文,豆价一斗四百文,猪肉每斤钱二百五十文,大牛一头价七千文,小牛一头价四千文。

这本书的背景是一个朝代的末年,比如宋朝末年明朝末年。

第六十六章能助

第六十六章能助

路上来往的人也比解县多了很多,穿着裘衣暖帽骑马坐车的人也多了很多,当然大多数人衣着打扮却依旧是穷困,神情也多是木然,看来大城镇还是小城镇,如今的生活都是不易。

城门的守兵跟解县的守门兵一般装扮,看来这是统一的军装了,只不过这军装实在是算不上威武,破烂灰旧,如果不是手里握着长枪,说他们是乞丐都有人信。

士兵们一边说笑,一边警惕的注视着过往的行人,刘梅宝想起自己第一次进解县城,就是因为过于好奇引起了士兵的注意,便忙放下车帘坐好,但依旧被叫住,两个士兵懒洋洋的过来盘问,宋郎中忙介绍了自己是大夫,来这里买药材,又塞了几个钱,便被放行了。

河中府城街巷密集,虽是天寒地冻,街上人流簇簇,店铺比邻皆是,比解县城热闹许多,进了城里就可以看到不时有衣着光鲜的人在仆从的拥护下招摇而过,与路旁街角瑟瑟发抖的乞丐们形成鲜明对比。

这里乞丐的数量多过了刘梅宝的意料,她从来不知道,来到古代那些电视中描述的奢华生活一个没见到,反而入目皆是这种流民困顿,看着这些神情哀苦眼神绝望的流民乞丐,当初醒来对自己这具身主境遇感觉悲惨的她再没了丝毫抱怨。

至少她还有家,手头还有钱,还能希望的活着,如果她穿越成这么个流民,只怕此时早已经又转世投胎去了。

按照宋郎中的意思是先去见王六七,但刘梅宝因为颠簸了这么久,身子都酸了,又累又饿,觉得这种状态去见客户形象不好,便提议先找地方住,吃饭稍歇息一刻再去。

对于她的话,宋郎中和周良玉自然都不反对,宋郎中便直接寻了自己熟悉的一间客栈,要了两间房,刘梅宝自己一间,他和周良玉共住一间,洗漱后便出来简单吃了口热饭。

“哥,房钱。。”趁着宋郎中还没下来,刘梅宝忙提醒周良玉。

“我已经给了。”周良玉笑道,“方才宋大叔洗漱的时候,我出来给了两天的,伙计说了如果明天不住,就还退给我。”

刘梅宝便笑了,宋郎中也下来了,招呼他们去吃饭。

这客栈不算多好,但前店后住很是方便,大堂里散摆着桌椅,用于客人吃饭吃茶歇息,此时尚未到饭点,只坐着一桌三人在吃茶说话,见宋郎中他们过来坐,只看了一眼便不再注意。

“这里的扯面很有名,你们尝尝。”宋郎中坐下来含笑介绍道。

“好啊。”刘梅宝兴致勃勃点头道。

“这天真俩,宋大夫有日子没来了。”店伙计显然认识他,笑着过来问好,带着浓浓的口音,又看刘梅宝和周良玉,“你家娃儿?”

三人一笑也不多解释。

“真俩?”刘梅宝悄悄问周良玉。

“就是真冷。”周良玉低声道。

刘梅宝是从京城来的,说得一口吴侬暖语,对这里的方言还是不熟,这也正给了沈刘梅不用装懂的机会。

“第一次来吧?可是来对了,我们这好些嚎嚎的可得都尝尝…”店伙计又说道。

“嚎嚎的?”刘梅宝又没听明白,抬眼看他。

“就是好吃的。”周良玉笑道。

刘梅宝还没问有什么好吃的,就听后院传来女人孩童的哭声。

“有人病得要死了”有人喊着跑出来。

这话让伙计们都吓了一跳。

“快快赶出去。”一个伙计反应过来,撒脚就往后边跑去。

人死在客栈里可是不吉利的。

“怎么了?”宋郎中医者之心,立刻皱眉问道。

“一个汉子带着媳妇娃子投亲来了,没寻找,汉子病了,在这里住了好些天了,掌柜的看他们可怜没收钱。”站在他们身边的店伙计一脸同情的摇头。

“我瞧瞧去。”宋郎中便站起身。

“对,对,宋郎中你给她看看去,一家子是从太原府流落过来的,可怜的很。”伙计说道,立刻引着宋郎中去。

刘梅宝和周良玉自然也跟着去了,紧挨着骡马院的是最便宜的大通铺,房屋前已经围了好些人,女人孩子的哭声越发凄厉。

“要是不行了,可得快些抬出去,要是死在这里就不好了。”掌柜的跟几个伙计在一旁说道。

虽然孤儿寡母的可怜,但毕竟做生意的有忌讳,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大夫来了大夫来了。”伙计喊着,众人立刻让开一条路,让宋郎中过去。

“是宋郎中啊。”掌柜的认识他,忙说道,一面低声道,“看看还有救不?”

宋郎中点点头,走到那展开着门的平房前,推开门,看到最靠近门边的地铺上的一家三口。

衣衫破旧的妇人,趴在一个破被褥下盖着的男人身上大哭,身旁一个还不走的刚能坐的孩子也放声大哭,听得人心悸。

“吴娘子,大夫来了,快让大夫看看。”伙计说道。

妇人听见了,抬头看了眼,就立刻砰砰叩头哭着请大夫救命。

宋郎中安抚她几句,便就在地铺上坐下来,掀开被子望闻问切。

刘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