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地主1-94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小地主1-947- 第37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连蔓儿就接过木盆,放在炕上靠墙的地方。然后,她将小奶猫大花从篮子里抱出来,放在木盆里。

    “……这以后就是你的专用茅厕了,”连蔓儿摸着大花的头,告诉它道,“在这屋里,你要是敢尿在炕上、拉在炕上,可是要被打屁股的,听见没。”

    大花用爪子刨了刨细沙,喵喵地叫了两声。

    “看大花多乖,我说了一遍,它就说它记住了。”连蔓儿就笑道,就将大花放在了炕上,让它熟悉环境。

    现在大花还小,还要养在炕上,所以要给它准备细沙盆。猫这种生物,天生极爱干净,几乎不用训导,它也不会随处大小便。这个细沙盆也是暂时的,等以后大花在长大一些,可以轻易地从炕上跳到地下,出屋子溜达,那时候,它自然会选择外面更隐蔽的地方大小便,根本就不用人担心。

    而现在,给小奶猫每天换细沙的活,就交给小七了。

    “猫抱回来了?”张氏从外面进来,看见连蔓儿和小七都坐在炕上,逗弄着一只小狸猫,就问道。

    “嗯。”连蔓儿点头答应道。

    “不错,虎头虎脑,挺好看的。”张氏坐在炕沿上,仔细看了看大花,就问道,“是郎猫还是女猫?”

    庄户人家不管猫不叫公猫、母猫,而是叫郎猫和女猫。

    “是郎猫。”小七抢着道,“娘,咱家猫有名字,我姐给取的,叫大花。”

    “哦,大花啊,挺好的名。”

    晌午吃饭,张氏特意将饭蒸的比平时更软烂了一些,连蔓儿就用碗盛了小半碗饭,用还没加盐的鱼汤和虾皮拌匀了,又看着晾凉了,摸上去温温的,这才拿给大花。

    小奶猫大花闻见了鱼腥味,一个劲朝连蔓儿喵喵地叫。等连蔓儿将碗放在它跟前,它一脑袋就扎进了碗里。

    看大花吃的香,连蔓儿这才放下心来。

    猫是一种独立性很强的动物,小猫崽离开了猫妈妈,为了生存,它会很快地适应新环境。

    这天吃过早饭,连守信就跟张氏说,一会要去老宅,帮连守礼割烟。

    “该割了,他三伯说好了,晌午他不去上工,我再帮着他,晌午就能割完,还能晾上。”连守信道。

    连老爷子种了一园子的旱烟。他临走的时候,对连守礼和连守信嘱咐了好几次,要好好照看,他来年一年的烟,就指着这个了。

    这个季节,正是割烟、晒烟的好时候,再耽搁些天,就晚了。

    “房子那边,今天不用你照看了?”张氏就问。

    “不用了。”连守信就说他跟管工的说好了,今天上午要干啥活,并不用他亲自去看着。

    连蔓儿家盖这房子,工程比较大,连守信事情多,不能时时刻刻看着,就雇了个可靠的人管工。

    “行,那你就去帮把手吧。”张氏就道。

    “小七,跟爹去不?”连守信换了衣裳,拿了刀,并没直接出门,而是问小七。看那语气和神态,分明是十分希望小七能和他一起去。

    小七是个懂事的孩子,答应了一声,就下了炕。

    割烟不仅仅是割下来就可以了,要晾晒到架子上,期间颇费一些工序,只是连守礼和连守信两个,要用不少的时间。

    “爹,我也和你一起去吧。”连蔓儿就也下了炕,说道。

    “我也去。”五郎也道。

    “好,好,都去,都去。”连守信高兴的再也掩不住脸上的笑意。

    等连蔓儿他们到了老宅的时候,连守礼已经在园子里割烟。连守信就忙走过去,拿着刀,和连守礼一起割了起来。

    赵氏和连叶儿也在园子里,两人身边的地上,堆了一堆的麻绳和泡软了的马兰。

    几个孩子就走了过去。

    “咱大家伙一起干,干的快。”连蔓儿就道。

    连守礼和连守信割旱烟,就将用刀将旱烟叶子一片一片地割下来,每片叶子上面,还要留下大约一寸多长的旱烟杆,这是为了方便拿取、晾晒。连蔓儿几个就负责将割下来的烟叶子,两片两片地放在一起,将旱烟杆对齐,然后用马兰绑紧,堆码在一起。

    连守礼和连守信将旱烟都割完了之后,就在园子的四周打木桩,支起木架子。然后,就是将两根麻绳大略地扭成一根粗麻绳,绑在木架子上。

    然后,再将绑紧的一对一对的旱烟搭在绳子上。这样晾晒一段时间,早晚接足了露水,再经阳光暴晒,最后绿色的旱烟叶被晒成红褐色,这旱烟才算是晒好了。

    同样种出来的旱烟,晾晒的好,抽起来口感就好,如果晾晒的不好,抽起来不仅口感不好,还特别容易熄火。

    晾晒的好的旱烟,拿到集市上,可以卖上很好的价钱。

    旱烟晾晒的时候,要接露水,但是不能沾雨水,如果天气太冷,晚上还要将旱烟都收进屋子里保暖,第二天气温回暖,才可以再拿出来晾晒。晾晒的时候,还要注意翻动,让旱烟叶均匀地接露水和晾晒。

    总之,晾晒这一园子的旱烟,并不是什么轻松的活计。

    “这些旱烟,别说一年,就是两年、三年,也够抽的了。”

    接近晌午,他们才将一园子的旱烟都收拾好了,连叶儿打来清水,让大家洗手。

    “连四叔,”正在这个时候,一个小和尚从外面气喘吁吁地跑了来,“快回去吧,出大事了。”

          ………………    

    先送上一更,求粉红。

    晚上会有二更。(未完待续) 

第四百章 御赐

    二更,求粉红。

            …………………………        

    众人一听,都吓了一跳。连守信还以为是盖房子那处了什么事,手都来不及擦,就往外走。

    连蔓儿几个也忙跟在后面。

    “小坛子,到底是啥事啊?”一边往铺子那边赶,连蔓儿一边询问小坛子。

    “来了好多人,四婶告诉我说有大事,让我赶紧来找连四叔的。”小坛子就道,“四婶也没说是啥事,就说要快。我就跑来了。”

    来了很多人,会是什么事?

    老宅离着铺子也不远,连蔓儿几个一路小跑,很快就出了村口。远远地,就看见铺子前面停了好些马匹,又有几个穿着官衣的人站在铺子前面。很多村里的人都从家里走出来,站在不远处观望,却不敢上前。

    张氏也站在铺子外面,正和一个穿赭色直缀的男人说话,看见连守信他们,那男人忙挥手招呼。

    是钟管事。

    几个人就快步走了过去。

    “钟管事,带了好些县衙的差役来。”张氏迎上来,告诉连守信,“刚来的,还带了好些东西。”

    连守信就忙上前去和钟管事并众差役见礼。

    “……赶紧着的吧,一会宣旨的大人们就要到了,在哪接旨,就这铺子里,可不大成。”钟管事向连守信还礼,说道。

    宣旨,连蔓儿听见这两个字,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她大约猜出了会是什么事。一定是沈六将玉米的事情上奏了朝廷,皇帝有旨意下来,要来这里宣旨,肯定是奖赏他们的。

    “后面。就是我家新盖的房子。”连蔓儿忙就上前,说道,“就是还没完全盖好。不过前厅能用。”

    钟管事就走到旁边,往连蔓儿指的方向看了看。连蔓儿家新建的院落,外面一层院落非常宽敞,那是预备着旁边的打谷场不够用时,也可以当打谷场使,晾晒谷物、打场、扬场等。

    “屋子里收拾收拾,宣旨就不用进屋子里了。就那外面就挺好。六爷的意思,万岁爷的恩典,也能让大家伙都听听。”钟管事就道。听他话里的意思,是周围的百姓,都可以过来听宣读圣旨。

    这会工夫。连蔓儿已经回了一趟屋里,和张氏、连枝儿封了几个鼓鼓的红包。红包拿出来,交给连守信,分发给钟管事和众差役。

    这些差役手里都没空着,有的抱着大红的地毡,还有的抱着香案、香炉等物。

    “……六爷和颁旨的钦差都在后头,一会就到。六爷想的周全,知道你们这,怕是没有这些东西。因此。就打发我先一步过来,将一应所需的物事都准备好。”钟管事道。

    沈六吩咐他提前赶来,这一应所需的事物,都是从县衙征用的,这些差役,也是带过来帮忙布置的。

    连守信给众差役分发红包。连连道谢,然后就向钟管事询问,能不能透露圣旨的内容。

    “……我先一步来的,并不知道。连四爷,你也别多问了,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吗,管保是好事的,大大的好事。”钟管事就笑着道。

    据钟管事所说,拿着圣旨下来的人,是从京城来的钦差大臣。这钦差大臣先来到府城,在沈家宣读了一份旨意,接着就来三十里营子,宣读给连蔓儿家的圣旨。

    简单地说了几句话,连家众人,钟管事并几个差役就忙活了起来。

    先是将院门大开,整个院落又打扫了一遍,然后,就开始铺设的大红的地毡和香案、香炉。

    这期间、王举人、里正、庙里的住持并众和尚、村里的众位村老,并村里在家的老老少少,几乎都来了。

    王幼恒、吴玉贵、吴家兴父子,老金带着几个儿子、老黄等人,也都闻讯赶了过来。王举人带了家丁、仆役,王幼恒、吴家父子等于连家关系亲密的人家就都帮着收拾,又有里正、村老等负责组织来看热闹的村中百姓,要回去换了干净的新衣裳,再回来,不能随意乱战,要排列好了队伍,迎接钦差、并聆听圣旨。

    这可是三十里营子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件事。这即将到来的圣旨虽是宣给连蔓儿家的,但是整个村里的人都与有荣焉。

    等这边忙忙碌碌地,将一切都准备妥了,就听见了官道上传来鸣锣开道的声音,一队车轿浩浩荡荡地朝三十里营子而来,锦阳县的知县就在最前面做引导,后面还有张千户带领的兵士护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