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三落三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邓小平的三落三起- 第1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在其所著的兵书《百战奇略·离战》中云:“凡与敌战,可密候邻国君臣交接有隙,乃遣谋者以间之。彼若猜贰,我以精兵乘之,必得所欲。法曰:亲而离之。”刘伯承、邓小平等运用此计技高一筹。他们在平汉战役胜利后总结了四条对顽敌作战初步经验,首要一条就是:“必须以政治、军事同时进攻,此打彼拉,打打拉拉,故拉了新八军,接着消灭了第三十、四十军,打退了第三十二军并十六军,在政治与军事上给了双重打击”。在总结战术经验时又充分肯定:由于奠定了战役胜利基础,“加上高树勋毅然反对内战,率新八军起义,更促成了战役的迅速结束和获得彻底胜利。”刘、邓运用军政兼施、恩威并重的方法,上兵伐谋,首创了全国解放战争中,利用国民党内部矛盾,策动其高级将领率部阵前起义,以促成战役迅速结束和获得彻底胜利的成功范例。
  

我是一个军人,我真正的专业是打仗(4)
“在解放战争第一年,我们完成了中央军委规定的歼敌指标。就二野所在地区来说,完成了分配给自己的份额,也许还超过一点。由于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战略反攻的时间提前了,比预定的不止提前一年两年。”邓小平曾这样总结第二野战军第一年的战绩。
  上党、平汉战役结束以后,晋冀鲁豫解放区迎来了全面内战爆发前的相对沉寂时期。1945年11月中旬,邓小平与刘伯承率领部队返涉县赤岸村开了庆功大会,随后,决定将成立不久的晋冀鲁豫中央局、军区迁移到涉县以东、邯郸以西的武安县下柏树、龙泉、伯延一带。时间是12月底。
  这时,高树勋部起义后由马头镇北上武安县伯延镇,刘伯承、邓小平在伯延期间,帮助高树勋部整训部队。当时,刘、邓住处离高树勋住地不远,当时高部被改编成立民主建国军誓师大会的会场,如今是一所小学的操场。
  在武安县时,邓小平一家五口人团聚在一起。自从1939年9月结婚以来,由于南征北战全家人难得团聚一次。1946年3月2日,刘、邓率领晋冀鲁豫领导机关又由武安东移至邯郸。这是在平汉线上的一座较大城市。
  1946年1月,国共停战协定签订以后,国共两党和美国三方代表组成“三人小组”及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军调部派出执行小组分赴各地执行任务。于是,邓小平同刘伯承一起,又开始同美、蒋代表人员进行艰难的“和谈”斗争。
  从保存下来的历史照片看,1946年6月前,邓小平会见了军事调处执行组成员。地点可能是在邯郸市。照片上,邓小平站立在前排,美蒋代表并肩而立。照片上的人都没有表现出高兴神情。邓小平面容平静,目视前方,头脑中清醒地意识到时局的复杂性。
  果然,1946年6月底,以国民党军大规模围攻中原解放区为标志,全面内战爆发了!6月28日,邓小平同刘伯承来到邯郸以南15公里的马头镇车站,出席第三、第六纵队全体指战员参加的誓师出征大会。刘、邓登上用小火车皮搭成的讲台,先后作打好自卫反击战的动员报告。他气愤地告诉指战员:“蒋介石不遵守政治协商会议和停战协定,并已公开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全面进攻了。”
  邓小平的目光扫视着全场,言简意赅地说:“蒋介石认为他们的准备已经很充分,可以在三个月至六个月全部消灭人民解放军。”他“虽有美国援助,但他发动反人民内战,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他的军队士气不振,经济困难,是他无法克服的。我们虽无外援,但人心所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保障,我们一定能够打败蒋介石。”
  他语气坚定,满怀信心地向大家提出号召:“要迅速作好一切准备,粉碎蒋介石的进攻”。“我们要有足够的信心,打好自卫反击战这一仗”。
  邓小平在大会上是这样信心百倍地号召大家去迎接新的战斗,但对实际困难也是心中有数的。他后来在闲谈中曾说:
  “我们这个部队,在外边名声很大,都叫什么刘邓大军,其实我们就这么点家底,兵力不足5万,外加几门山炮、迫击炮、弹药也很缺。尽管我们很困难,还要支援延安,因为陕北比我们更困难。……我们部队的这一批战士,大部分都是翻身解放的农民子弟,素质很好,陇海战役伤亡5000人,补充不多,拿这批骨干打,实在有些心疼。”
  尽管如此,刘、邓还是率部英勇出击了!而且身手不凡,初战告捷。据不完全统计:
  ——陇海战役:1946年8月10日夜至8月22日,历时13天,主要地点为兰封、民权、东明,共毙伤、俘敌万人。
  ——定陶战役:9月3日夜至9月8日,历时5天,主要地点为大小杨湖,毙伤、俘敌为万人,此役连同中原突围、苏中大捷,被认为“对于整个解放区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势的作用。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局面是定下了”。
  ——巨野战役:10月3日夜至10月7日,历时5天,主要地点为张凤集、龙固集,共毙伤、俘敌5000人。
   。。

我是一个军人,我真正的专业是打仗(5)
——鄄城战役:10月29日晚至10月31日,历时3天,主要地点为鄄城南高魁庄,共毙伤、俘敌9000人。
  ——滑县战役:11月18日至11月22日,历时4天5夜,主要地点为朱楼、上官村、邵耳寨,共毙伤、俘敌万人。
  ——巨金鱼战役:12月22日至1947年1月16日,历时24天,主要地点为巨野、金乡、鱼台,歼敌万人。
  ——豫皖边战役:1月24日至2月底,历时36天,主要地点为丁大庄、兰封、郑庄砦,共歼敌万人。
  由上述7次战役战况,可以看出,刘、邓指挥所部发起战役,一是连续作战,用邓小平后来的话说:“一直没有停止过一天打仗,最多只能整训一个礼拜,十天都难得呀!”二是作战半径大,地域广,主要为河南、山东、河北、安徽四省交界处。三是战略得当,战术巧妙,是在解放区南大门边同敌人打圈子。四是担负了战略上直接配合山东战场的任务。同时,还应该看到,战役所花费时间越来越长,但战果却未能与之成正比,主要原因在于:部队连续作战,难以及时休整、补充。有的战机到来时,鉴于本部队实际困难也可以缓打,但为了配合友邻部队,刘、邓毅然决然地抓住战机发起战役,甚至主动创造战机歼敌。
  从1946年8月起至1947年2月,刘、邓部几乎每月都打一次仗,加至后来几个月的豫北反攻,取得了重大胜利。刘伯承、邓小平对自己麾下的这支“刘邓大军”战斗力充满信心。他们相信:尽管部队数量比较少,装备也比较差,但总是能够出色地、超额地完成党中央、毛泽东赋予的作战任务。
  有这样一帧历史画面: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李达等检阅陇海战役的参战部队。他们在铺着铁轨的路基上走着,一个个笑容满面,脚踩着土石地上,部队指战员们列队接受检阅。也许这是邯郸马头镇誓师大会期间的留影,也许是战后庆功会上的留念。总之,这些战将们面带笑容,既是喜庆,又是信心的表现。
  还有这样一件“小事”:一次战役结束后,部队行军至半夜到了菏泽。指战员们休息了,但刘、邓还没有马上休息,他们在一间旧房子中仔细察看地图,又开始研究下一步战斗部署。凌晨时,他们才休息。天快亮时,敌机飞临驻地上空轰炸、扫射。警卫员赶忙把刚刚入睡的邓小平叫醒,并搀着他快步跑到一个简易防空掩体中。敌机用机枪扫射了一阵飞走了,而邓小平惟一的一床旧棉被,也被打了许多窟窿。警卫员感到很可惜。邓小平则安慰他说:有啥子难过嘛,被子穿几个洞,夏天盖了凉快。等革命胜利以后,我们把它送进博物馆,还可以当展览品嘛。第二天行军时,敌机撒下的传单造谣说,刘伯承、邓小平已被炸死。邓小平看罢传单对刘伯承说:你看,咱们这是死了几次了。说罢,两个人都笑了起来。事实上,还有更令他们高兴的事在后面。
  

我这一生,这一个时候最紧张(1)
1975年,75岁高龄的邓小平登上了黄山之巅,显示出他顽强的意志和坦荡的襟怀。
  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两头的敌人吸引到中间来,而我们的战略反攻,实现了中央军委、毛主席的战略意图。首先过黄河,一下消灭敌人四个师部、九个半旅,旗开得胜,那气势是很了不起的。过黄河实际上就是开始反攻。
  ——1989年11月20日邓小平会见编写第二野战军战史的老同志时的谈话
  我这一生,这一个时候最紧张。听到黄河的水要来,我自己都听得到自己的心脏在怦怦地跳!只有我和(你)刘伯伯看了这份电报,看完后立即就烧毁了。当时,我们真是困难哪,但是,我们二话没说,立即复电中央,说半个月后行动。用十天作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准备,时间已经很短了,但我们不到十天就开始行动了。当时,真正的是二话没说,什么样的困难也不能顾了!
  ——邓小平对子女的谈话
  1947年3月,蒋介石将全面进攻解放区的战略改变为重点进攻陕北、山东解放区的战略,其间,胡宗南率部攻占了延安。尽管这是一座毛泽东等故意留下的空城,蒋介石也满心高兴,乘飞机到延安的地面上站一站。他觉得占领了中共中央、毛泽东住过10年的地方,这本身从精神上就可以鼓起自己部队士气,而打落人民解放军的士气,连同进攻山东的战况,蒋介石自以为是胜券稳操了。
  可是,毛泽东不会白白让蒋介石攻占延安,他也要派部队到南京附近看一看。他决心不等完全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就立即进入战略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将战争引向国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