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万户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书生万户侯- 第17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泰天皇帝利用世家来削藩,世家何尝不是以此为借口来谋权?双方都是斤斤计较的衡量弊失,比商贾更要商贾,制衡有术却失天子之道的泰天帝为此吃了大亏,逼反了宗室亲王,坐大了世家豪阙。

    如今在想力挽狂澜,可步步为营的世家不给这个机会,而已经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过日子的宗亲更是没得商量。

    皇帝称朕,好一个孤家寡人!

    朝中三公六部,还有清贵至极的九卿国戚,站在天子这边的少之又少,扳开手指一点,死心塌地的好像就一个御史台。

    可那些明面上口口声声为了大汉江山社稷永固的王公大臣也并非是拧成一股绳的结,泰天四年,几乎每一天的朝会都是一场不起硝烟的战争。明面上御史台和众大臣的矛盾不用多说,除此之外各个党派也是外掐内讧,能持着白玉笏板的都不是省油灯,不论是举荐还是一步一个坎乡试郡试直到殿试爬上来的官员,早就站好了队,和最前列那些持着上品象牙笏板的大人其中一个或者几个同仇敌忾。

    至于殿外那些拿着竹木笏板的官员,都是些无足轻重的弃子,哪个能跃过大殿的那道不高却又高如天堑的门槛,再有耐心的垂钓者也没功夫等那十年八年。或许其中有天佑的幸运儿能走到那座纯金龙椅的下侧,可更多的终生都只能站在殿外垂首,说不好的事,日理万机的殿内大臣没人会去徒费心思拉拢。远不如和早就铺好路的世家子弟搞好关系。

    朝中三公,貌合神离,表面上为了抵御御史台层出不穷的手段同坐一舟,可背地里也没互相使绊子。六部之中最有权势的吏部被大司空王焕然紧紧攥牢,历年选取官员都是从吏部而出,这一条不是金脉却胜似金脉的升迁之道牢不可撼,至于有盛名却无实权的礼部和刑部两位尚书,也皆是王焕然的党派心腹,其中要职担任者都为中原司州之人,被称为中原党。

    而同位列三公之一大司徒的方庭之出身北方三州之首的冀州,六部之中油水最为丰厚的工部户部为其俯首,九卿之中与其交好者更是数不胜数,在天下士子之中享有贤明,是私下里暗传百年之后能与历代先贤画像同挂在学士府中的人选,更是在甘家一事时据理抗争,不惜惹得龙颜盛怒,差点被御史台的谏官拉出未央宫。失了圣宠,却得了天下士子之心,至于孰对孰错,恐怕也只有这位大人自己知道。

    太尉令狐雄,当之无愧的兵部领袖。其心可诛者更是散播谣言,说想要调令天下兵马,这位复姓太尉的话比天子还管用。

    除此之外还有其余官员各抱大腿,而这三大牌中更是浑水一滩,像名声大噪的方党之中江南籍贯的官员自扭一绳,而兵部又和九州各个军府关系有远有近,朝中各位将军或是冷眼旁观,或是参与其中。已经为国捐躯的骠骑将军林兴风就与令狐雄无瓜葛交情,仅仅是点头之交,而正在江南平叛的大将军则是与兵部上下势同水火,不服调令不受管辖,也多亏当今天子慧眼如炬,没去搭理那些步步杀气的奏折谏文,才无形中打消了这朝堂内耗。

    总之是乱象叠生。

    今日早朝,一如既往还是那些平叛平乱的琐事,而延行百年的京考则被天子温火压下,各位大人也都缄口不言,全当没有这回事。

    长安霜雨之际,雨打青苔声声慢,倒是有股舒怡之气蔓延全城,让当下紧张的气氛位置舒缓些,不少大人已经开始着手年关时的岁宴,宴请那些官员,又需要拉拢哪些,里面可都是学问。

    秉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精神在天子按这几年常例询问江南凉州事宜时,三公一唱一和的把正在两地平叛的功勋将军推了出去。

    有了上次兵部尚书蔺贤的例子,哪还有脑子一根筋的痴货敢自己口吐莲花?

    天子看过那几本军报之后淡淡的点了点头,红袍一列仅在大司徒方庭之之后的御史大夫梁云欲言又止,看到稳坐金銮椅的天子不动声色的敲打两下龙首椅座,强压下脱口而出的话。

    秉笔司监郑怀恩看到天子稍稍点头致意,清了清嗓子高声道:“退朝!”

    文武散去,而已经迫不及待的梁云脚步缓踱,从偏殿而出。

    方庭之在大殿外似是瞧着宦官为其穿履,余光早在这位御史大夫身上扫过千百遍,看到梁云提着尖履从偏殿一溜烟的功夫不见踪影,面容不改。

    深宫的一处假山园景旁,天子负手而立,梁云绕过假山走到天子面前,郑怀恩手中麈尾一摆,两旁侍从便低头退下。

    “如何?”

    梁云看到两旁左右尽皆退下才开口道:“微臣眼线传出可靠消息,函谷关守将于一锐私扣下来运往凉州平叛的粮草军械,沿着渭水河运往他处。”

    天子眉头一挑,恰好冷风一阵,有着明显江南园景风格的浸水石山下随风点涟漪,扩开如石裂,惊得水中锦鳞四散而逃。

    年轻天子额头之上皱纹如涟漪,扩而不平。

    “朝中暂无消息,骠骑将军来信中只提到袁蒙,而无侯霖。恐怕是被于一锐察觉之后加害了。”

    天子无动于衷,转过头对着郑怀恩道:“下诏传朕旨意,就说镇西将军于一锐封锁渭水有功,朕心甚慰,调令其受诏之后即可赴京,以表嘉奖。”

    郑怀恩弯腰称喏,离去拟诏。

    梁云脸色比起天子也好看不了多少,将袖中一封带血书信双手呈在天子面前道:“这是大将军在江南缴获的一封送往逆王刘策处的书信,微臣底下足有十几人为之丧命,今早才到臣府上。”

    天子嗯了一声,单手接过书信,指头摁在已经干涸的血渍之上微微一颤,食指在被血浸泡后有些难以辨认的墨笔上一字一字的点过。

    区区三行字体。

    这位天子足足看了半个时辰。

    梁云陪站了半个时辰。

    “你怎么看?”

    梁云叩首跪倒在地上,闭紧双目道:“此事关系重大,微臣不敢断言,更不敢决策!”

    天子嘴角一扬,笑脸挂悲怆道:“甘家一事,就让天下士子骂朕是虎狼暴君,把朕和百年前的舞屠皇帝来做对比,都说天子是金口玉言,可朕现在可敢在说半句话?”

    梁云跪倒在地上抬起头闷声道:“圣上断不可立即决断,此事可是动摇江山社稷之本啊!”

    天子将书信揉成一团,扶起梁云道:“你说,该怎么办?”

    梁云沉吟许久,最后试探般出口道:“等?”

    天子不答,掌心打开看着这团书信,塞到了嘴里一嚼再嚼,最后吞咽下腹。

    梁云呜咽低声道:“陛下!”

    “你说朕要是明日就杀了他,该多好啊!”

    天子似乎意犹未尽,白齿上沾染着血迹冷森一笑。

    “味同嚼蜡啊!”

205章:宏图霸业 尽在掌中(上)() 
武安城三日已经散出数百骑招揽败军,云向鸢带了数十骑寻着雪地上的脚步印追赶叛军,生怕这狡猾的霸王伺机而动,杀一个回马枪。

    三日之内,不光荣孟起等人带着数千人入城,云向鸢的三千骑都尉折损亦是无几,除了轻车将军谭有为的数万先军近乎全灭之外,各部能逃出生天的不在少数。

    已经溃散成沙砾的军心再次聚集,在这座不大的武安城里凝聚。

    看着连脸上都生出冻疮的荣孟起神情淡然的汇报三营折损情况,自认已经铁石心肠的侯霖还是生出愧疚。

    听闻折损情况后,荣孟起又多问了一句道:“现在你准备怎么办?”

    侯霖笑笑,反问道:“武安城中已经聚集了近三万平叛大军,但想和霸王一战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霸王如今满脑子估计都是在琢磨为他底下二十多万将士寻觅过冬粮草,这倒给了我们喘息机会,只是……”

    侯霖指了指和凉州本地旗幡制式不同的平叛彩幡道:“朝廷或许会对我们网开一面,可凉州本地不会,梅忍怀恐怕更是希望十万人近乎死绝,有骠骑将军列前为他在朝廷里挡住那些口诛笔伐,就算西线被叛军打烂,起码脑袋不用掉,官帽子也不会掉。”

    侯霖深呼吸一口气,语气中带着焦虑道:“ 所以武安城是孤城,而城中没了骠骑将军的三万军马也变成了孤军,时不我待啊!”

    荣孟起是瞻前顾后的心思慎密人物,听出了侯霖的画外之音,摇摇头道:“这武安城中,如今官职最大的不是你吧,人脉最旺的也不是你吧,不论军功还是资历你都排不上号,拿什么和这帮人争?”

    侯霖指了指正走上城楼的马瑾道:“有他的五百兵马足矣!”

    赤色链甲,三翎红缨。虽没见过但荣孟起还是将信将疑道:“燕阳府?”

    马瑾傲然道:“正是!”

    侯霖搂住马瑾肩膀嬉笑出声道:“若不是他,恐怕我已经死在叛军手中了。”

    “前面那封书信,看来没能落到怡亲王和天子手中,不过也凑巧,让这小子来凉州寻我,老天爷赏面,运气好的挡都挡不住。”

    荣孟起深深一鞠道:“凉州东羌荣氏子弟荣孟起,见过燕阳府!”

    就像天底下士子对已故帝师郑重忠一般,天底下的武夫无不对燕阳府折腰,而向来敬重燕阳府的东羌荣氏更是效仿燕阳马氏,历代荣家男丁即冠之后便赶赴东羌西陲,杀敌保境,数代以来不下近百荣氏子弟血染边疆。

    马瑾看到侯霖对他点头,也回礼道:“之前觉得凉州战事吃紧是吃紧,没想到来了之后才知道已经成当下局面。”

    侯霖收敛笑容,正色问道:“怎么样?”

    马瑾回道:“城中巡防都是蒙樊的人,这三日收纳的兵马都安顿妥当,没什么问题了。”

    荣孟起神情冷淡,内心早已搅起拍岸大浪,看着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道:“你真要……”

    侯霖坚定点头:“入凉以来,成也好,败也好,都是在苟且偷生。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