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吃货军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七零吃货军嫂- 第3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焦大娘也知道公社黑市上的胶鞋是两元钱一双,如果按照丁小甜说的,十六个鸡蛋,就算一角钱一个,也才一块六,省下了四毛钱呢。

    这当然可以说是便宜!

    她早就想给儿子买一双胶鞋穿,现在丁小甜那里有胶鞋,她肯定愿意用鸡蛋去换一双胶鞋的。

    “小甜,我要一双,我儿子的脚是四十一码的,明天我就把鸡蛋给你送来。”焦大娘说。

    “好,我一定给大娘留着。”丁小甜一口答应。

    丁小甜从焦大娘回家之后算了算账,一双胶鞋十六个鸡蛋,古老师给自己两双胶鞋,能换三十二个鸡蛋,古老师要的价格是二十一个鸡蛋,自己在中间能赚十三个鸡蛋。

    五块肥皂,古老师算的是是能换二十二个鸡蛋,实际上自己可以换到五十个鸡蛋,能赚二十八个鸡蛋。

    再来做除法,十三除以二,得出每双胶鞋她可以赚六点五个鸡蛋。鸡蛋按照八分钱算,就是五毛二。

    二十八除以五,得出每块肥皂能赚五点六个鸡蛋。鸡蛋按照八分钱算的话,就是四毛四。

    拿胶鞋和肥皂比较,得出胶鞋的利润率更高。

    这是古老师这边的情况。

    袁会计那边,一块肥皂三毛六,她可以换十个鸡蛋,除去成本,她赚了六毛四。

    把袁会计这边提供的肥皂和古老师那边提供的肥皂相比,显然是袁会计这边,一块肥皂她要多赚两毛。

    单从这方面比较,明显是跟袁会计做肥皂换鸡蛋的买卖,她更赚。

    然而,考虑到古老师那边认识的钢厂车间主任爱人有可能提供很多的以物换物的买卖,丁小甜觉得从古老师那里少赚几毛钱也无所谓。

    去焦大娘那边预先卖出了一双胶鞋之后,丁小甜认为接下来的事情,只需要等待就行了。

    果然,下午下工之后,丁小甜早早地做好晚饭,跟女儿一起吃完晚饭,又特意烧了一壶开水凉起来,一会好招待上门来买鸡蛋的人喝。

    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她这里来了三四拨人,都是来用鸡蛋换肥皂的。

    昨天换剩下的十一块肥皂,一会儿功夫就被全部换完了,后面再来的人,就只能空手而回了。

    不过,丁小甜对她们说了,明后天学校还有老师拿来肥皂和胶鞋跟社员们换鸡蛋,今天没有换到肥皂的人明天来还有胶鞋换,只不过两双胶鞋里面的一双已经被焦大娘预定了,要想换胶鞋的明天下午早点儿来。

    听说丁小甜这里还可以换胶鞋,她们当然会打听多少鸡蛋换一双,丁小甜说十六个鸡蛋换一双胶鞋,她们一听,都抢着要剩下那一双。

    丁小甜只能说明天谁先来谁先换,要是没换到也不要紧,过些日子,学校老师又发劳保了,她还可以帮忙,让大家用鸡蛋换到胶鞋和肥皂。

    没换到肥皂的社员们回去了,丁小兰和丁建军进屋了,一眼看到桌子上的一百多个鸡蛋,两人就问她肥皂都换出去了吗?原来今天他们从别的社员嘴里听说了二姐当了代课老师,就拿到了村里人紧缺的肥皂回来,不少人抢着拿鸡蛋去换肥皂的事情。吃晚饭的时候,又听到了大嫂在那念叨二姐不照顾家里人,结果他们的妈妈说二姐要给家里拿肥皂,就是不喜欢别人去要。等到在老屋吃了晚饭回来,看到二姐屋里一会儿进去一个人,他们就耐心地外面等着,看着没人进去了,才走进来跟丁小甜说话。

    丁小甜点头,笑着告诉他们:“十一块肥皂都换出去了。明天早晨你们在我这里吃饭,我煮稀饭,每个人给你们煮个鸡蛋吃。”

    “二姐,不用了,你都是帮学校的同事换鸡蛋,我们吃了你的鸡蛋,你咋跟同事交待?”丁小兰一听立马摆手说。

    丁建军倒是吞了口口水,笑嘻嘻地问:“二姐,你给我们吃了,你们学校的老师不数数吗?”

    丁小甜压低声说:“我帮忙,肯定还是要给我点儿好处才行啊,吃几个鸡蛋是没问题的。放心,你们明天早晨来吃就是。”

    丁建军一听立马高兴起来:“好,好,简直好久没吃煮鸡蛋了,好想吃。”

    丁小兰望着弟弟摇头叹气:“哎,好吃鬼。”

    “对了,建国,给你的书,你每天看没看?”丁小甜忽然问。

    丁建国苦哈哈地说:“看了啊,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看了半个小时的,语文还好,我能读懂。就是数学,自学起来有点儿困难,一道题要做半个小时,一天只能做一道题。”

    丁小甜:“数学先自己思考解题方法,实在做不出来了再拿过来问我。”

    丁小兰一直对二姐让四弟学习有点儿疑惑,这时就问了:“二姐,你为啥叫四弟学习,不叫我学习呢?”

    丁小甜看向丁小兰:“怎么,三妹,你也想学习吗?要是你也想的话,你跟建国两人可以一起学,还能彼此监督,遇到不懂的地方,你们两个还可以讨论一下。”

    丁小兰今年十七岁,要是四年之后恢复高考,她才二十一岁,年纪也不算大。

    当然比起丁建国年纪大上一些。

    丁老太重生之后,看到四弟时,就想起了他因为没读书,稀里糊涂地过,一辈子都毁了,所以想让他读书。

    至于自己的三妹丁小兰,两年之后跟夏队长的儿子夏志强恋爱结婚。

    夏志强很有本事,改革开放后,建了村办建筑材料厂,发家致富。二十年后,成立了建材集团,身家上亿,三妹成了董事长夫人,日子过得挺滋润。

    丁小甜才没有让自己的三妹跟四弟一样读书。

    在丁小甜看来,三妹真不用去选择读书那条路,因为她本来的人生道路就不错。

    夫妻恩爱,儿女成行,丈夫能干,爱情甜蜜,这样的人生难道就比去读书,走一条自强自立的路更差吗?

    重生了的丁老太对此想得更加透彻一些。

    她认为三妹不用改变原有的人生轨迹,而四弟需要。

    只是,现在三妹提出来为什么自己不让她读书,她呢,也愿意让三妹自己来选。

    丁小兰说:“我考虑考虑,每天上工回来都很累了,我没多想还要费精神去读书。至于老四,他是个好吃鬼,二姐只要每个星期给他一个鸡蛋吃,他就愿意好好念书,做你的试题的。”

    说到最后,她笑出了声。

    丁建国朝着她做了个鬼脸,说:“我又学了又吃了,这可是物质精神双丰收哦,才不是什么好吃鬼呢!”

    丁小兰:“你就贫吧,我可不羡慕你的物质精神双丰收。”

    “对了,建国,小兰,你们认识其他生产队的人吗,尤其是你们当初在公社小学上课时的同学?”丁小甜想起一些事情,就开口问他们。

    在公社的初中和高中停课之前,丁小兰和丁建国在光荣小学读书,所以丁小甜才这么问。

    丁建国抢着说:“认识啊,我有好几个耍得好的同学现在还在一起玩,有我们生产队的,也有周围几个生产队的。”

    丁小兰随后说她也有好几个同学还在来往,跟丁建国差不多。

    她问丁小甜:“姐,你问这个干嘛?”

    丁小甜告诉他们,自己现在去光荣小学当代课老师,学校老师还有他们的一些朋友多出来一些肥皂胶鞋手套,他们想用这些东西换鸡蛋。自己呢,答应了帮忙,所以陆续自己这里会有不少肥皂和胶鞋,如果他们认识的同学家里有想用鸡蛋换肥皂和胶鞋的,都可以来找自己换。她呢,麻烦他们帮自己宣传一下,当然,也不用大张旗鼓的宣传,只是说给自己的同学和朋友听了就行。

    为什么丁小甜要让自己的弟妹去帮自己向同学和朋友宣传呢。

    只不过是未雨绸缪罢了。

    她考虑到跟古老师认识的钢厂车间主任的爱人接触之后,大概会有大量的肥皂和胶鞋到她手里,要把它们都换成鸡蛋,她娘家所在的第七生产队的社员们恐怕没有那么多鸡蛋。

    第七生产队虽然也有二百多户人,上千的人口,就算家家户户都养鸡,这鸡蛋的数量也是有限的。要是换上一段时间,恐怕就会面临没有鸡蛋可换的局面。

    那样一来,就要找别的生产队的社员来换肥皂和胶靴。

    早点让自己的弟妹帮着把自己手里有货要换鸡蛋的风声露出去,等到第七生产队没有鸡蛋可换的时候,还可以从别的生产队换到鸡蛋。

    所以,她才对三妹和四弟说这样的话。

    “好啊,没问题。”两姐弟干脆地答应。

    又说了一会儿话,丁小兰和丁建国回屋去睡觉了,丁小甜把门关上。

    拿出四个鸡蛋放在桌上,明天早上好把鸡蛋煮了,一人吃一个。

    剩下的一百零六个鸡蛋,她取出一百个来用旧花布包了,放进篮子里,打算明天早晨去采摘些新鲜的小白菜放上面,明天一早给袁会计送去。

    单出来的六个鸡蛋,丁小甜放进空间里的一个木箱子里,那个木箱子里有昨天用肥皂换的一百六十二个鸡蛋,加上今天放进去的六个,就是一百六十八个鸡蛋。

    这一次,用袁会计给的二十八块肥皂票,丁小甜赚了一百六十八个鸡蛋。

    如果按照黑市价格一毛钱一个算,那就是十六块八毛钱,顶得上她当代课老师半个月的工资了,这不过是两三天的事情。

    丁老太可算明白了,为什么改革开放后,又那么多人下海经商,这钱来得就是比较快呀!

    一百六十八个鸡蛋,她暂时不想拿来吃,或者拿去变成钱,她想用这些鸡蛋作为本钱,交换一些别的紧俏物资,赚够给女儿买一辆小童车的钱。

    一辆小童车需要六十元,她现在已经有十六块八了,再有三个十六块八,就够了!

    所以,要继续努力。

    丁小甜充满了干劲。

    晚上哄着女儿入睡之后,丁小甜照例进随身空间里去巡视下,看看秧苗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