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隋- 第44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海军于大业二年,也就是六年前登上该岛,由于岛屿太大,海军足足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才绕岛屿勘察了一遍,最终选择了后世的马拉尼地区登岛,如今经过六年的时间发展,吕宋已经有一万多人口,这些人,除了属于海军的这部份人员外,七成是属于朝庭流放的罪犯,只有三成是主动移民的普通百姓。

    这一次,除了京城申国公府有数百人流放外,加上外地和前线都有李氏的官员被撤职流放,前前后后共有数千人被发配吕宋,直到半年后,这场风波宣告结束。

    皇帝的这番处置吓坏了不少官员,不少人认为若没有高颍等人的求情,李氏必定要满门抄斩,即使有人求情,李浑叔侄三人还是斩了,落得个全家发配的下场,虽然不置于断了香火,不过,发配到了吕宋大岛,能否有机会重新踏入中原都是一个疑问。

    许多人对吕宋谈之色变,其实以吕宋的条件,生活远比国内容易,那里土地肥沃,地广人稀,而且阳光充足,庄稼只要播下有收成,甚至不用劳作,单靠采摘野果就能过活,为了鼓励百姓移民,杨勇还下令官府免费提供耕牛和种子,开垦同来的田地十年不收税,而且由于水师的经常停靠,这里还成为海军的一个基地,自愿迁移过去的居民,每五年有一次机会免费搭乘海军的船只返回中原。

    尽管有这么多优惠,愿意去吕宋的普通百姓还是廖廖无几,六年来,每年自愿迁移的百姓不过数百来人,毕竟故土难离,现在大隋又正值国力蒸蒸日上之期,南方许多地方还是不毛之地,国内可供开垦的土地不少,又不是活不下去,谁愿意远走海外。

    不过,这种情况随着第一批五年期已过的居民返回已经得到了改善,这批人属于最先移过去的百姓,几乎每个人都发了一笔大财,回来之后颇有衣锦还乡的感觉,许多人也看得心动,到今年已经超过一千多人自愿迁移吕宋了。

    先前去的人能发财很简单,这里的土地几乎是无穷的,而且有一个海军基地存在,需要大量的物质,多余的物质还可以用海船运回来,只有要你能开垦出农田,不论种什么都不用愁买不掉。

    而且安全性也不成问题,岛上虽然有许多土人部落,这些土人部落几乎还属于原始状态,工具极具简陋,许多人都使用着骨制和木头的武器,全靠打猎采摘野果渡日,开始这些人对于隋人的到来极不友好,不过,当看到隋军手中发出锋利光芒的兵器和身上穿着威风凛凛的铁甲之后,土人的这种不友好顿时变成了恐惧,他们几乎下意识的就知道这些人不好惹,手中的兵器远比他们石头和骨头所做的兵器要锋利,身上的铁甲更是让他们的兵器无可奈何,几个不姓邪的部族攻击隋军,遭到隋军毁灭性的打击,土人更是心惊胆战,离隋军的聚集地远远的。

    开始头一年,除了几场有限的交战外,无论隋军还是普通民众和土人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交集,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大胆的土人开始与隋人交易起来,他们对于这些新来之人一切东西都好奇,从身上穿的衣服,使用的工具,手中的兵器,新奇的食物,还有开垦的农田……

    土人们能拿出的东西无非就是一些兽皮,鹿角等物,而隋人能拿出的东西却是丰富多彩,这导致双方的交易非常不公平,一把斧头,一口铁锅,一小块棉布,丝绸通常要交换土人手中十数张兽皮,鹿角,而一张上好的兽皮运回中原,起码也值十余口铁锅。

    偏偏土人们对于有机会换取这样的铁器,布匹都是争先恐后,这导致一些土人拿不出东西交换后干脆用劳力换取,许多土人就这样成了隋人的半奴仆,到了第五年这些最先到吕宋的隋人家中谁没有十几个土人奴仆,出门都不好和人打招乎。

    有了土人的帮助耕种,又有了海军不限量的收购,这导致普通的隋人也很快暴富起来,能下定决心第一次到海外来的普通隋人,家境多半不会好,等他们回到家乡一转,引起的哄动可想而知,以前尽管官府宣传的如何如何好,只是没有实例,大家总是半信半疑,这次看到那些原先远不如自己的人发达,许多人也心动起来,迁移的人几乎比往年番了一番。

    不过,以前不论是自愿迁移过去的人也好,被朝庭发配过去的人也好,几乎都是目不识丁之人,没有文化,纵使现在比土人先进,到最后恐怕也当真成了蛮荒之地,一旦土人团结起来,这个大岛恐怕不归大隋所有。

    这次朝庭半年之间发配了数千人,其中有五十多人原本是陇佑李氏出身的官员,还有上百人读书识字,这批人的素质可以说远比以前要好,到了岛上,他们才可以将大隋的文化传播过去,将岛上的土人同化,最终才会使这座大岛牢牢的成为大隋领土。

    其实没有高颍,苏威这批老臣的求情,杨勇也不可能将李氏连根铲除,杀人容易,只是现在大隋的人口本来就不足,何况自杨勇登基虽然大力发展教育,只是真正识字之人还是百里挑一,而象李氏这样的大族,读书识字之人颇多,就这么杀了未免太可惜,如今顺水推舟,算是一举两得。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skbshge

第481章 谁的大业制度确立() 
李氏族人几乎全体发配,无疑在吕宋鸟岛上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只是杨勇却不用担心,一是朝庭会继续加大往吕宋岛上的移民,到了一定时候要配发官员,二是有海军基地在吕宋,可以就近监视,而且除了李家,卫文升连同卫氏家族的也同样被发配到吕宋,卫氏人数虽然比李氏要少得多,不过,卫文升尚在,而且还保留了一定的爵位,可以说占据了一定的优势,经此一事,两家几乎没有和好的可能,杨勇自然不会担心李氏有什么兴风作流的可能。

    大业八年的十月份,随着中举的士子赶赴各地上任,大隋的第一次科举顺利完成,从中举的士子名单公布到官员上任,中间有间隔半年左右的时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杨勇吸取了后世僵硬化的科考教训,士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虽然从千军万马中选拨出来,却不通世事,赶任后权力操从于地方小吏手中,自己只会作泥塑木偶。

    这样的官员自然不是杨勇所需要,也不是一个王朝所需要,虽然现在科举的内容比历史上要大大充实,可是杨勇也不认为这些士子没有经过培训马上就能处理各项衙门事务,作为第一次开创科举的皇帝,杨勇有必要给后世留下更加合适的制度,现在官员要处理的事情远比后世要简单,毫无疑问,经过半年左右的时间培训,基本上可以让中举的士子对于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于一些实在不适合为官之人,朝庭也可以不授予官职。

    为了防止被淘汰的人承受太大的刺激,杨勇还是作好了补偿的准备,基本上是多赏赐财物,以示朝庭的恩德,无论如何,如果有中举的士子最后淘汰,对个人,对朝庭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想想就知道,一万多士子赶赴京城,只有二百人中举,而这一万多士子又是从更多的读书人当中选出来,而且以后的读书人会越来越多,其间的花费简直无法统计,若是对中举但不适合为官的士子简单打发,确实不合适。

    不过,好在这次中选的二百名士子都不是那种死读书之人,从公布科举到考试,中间仅有仅仅的两年时间,扣除士子赶路和其他原因耽搁的时间,实际上只有一年半左右的时间,考试的内容又是如此丰富,能从中脱颖而出之人,基本上都是聪明之人,倒也没有人在培训的这半年时间被淘汰,倒是让杨勇松了一口气。

    这些士子除了一小部分留在京城外,多半要下放到地方,下放到地方的官员都是从最低层做起,他们并没有资格担任一县之主,担任的都是从九品的官职,下县县尉,中县署丞,书数学博士等职,唯有一人却一下子从七品官做起。

    不过,却没有人对此人有何羡慕,反而看着他的目光充满同情,这个人就是这科差点卷入泄题案中的刘元进,他要去的地方是吕宋,直接担任吕宋的主官,皇帝已经决定在吕定宋设县,以吕宋现在的人口,即使是县也只是一个下县,皇帝却将之直接指定为上县,其主官一切待遇都与上县县令相同。

    对于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却没有人愿意接住,无论是现任官员还是一般士子,无不视吕宋为畏途,许多人宁愿做一个小吏也不愿去吕宋接任县令之职,唯独刘元进却主动提出担任吕宋县令。

    对于刘元进的想法,朱燮差点以为好友疯了,只是刘元进竟然自己提了出来,他就是劝解也没有用,只能为刘元进叹息不已,以为刘元进受到了刺激才会如此。

    听到有士子请求担任吕宋县令,皇帝闻之大喜,亲自召见了刘元进,对其大加勉励了一番,尽管如此,还是没有人看好刘元进,或许三五年之后,这个刘元进就会被皇帝彻底遗忘,一辈子待在那个蛮荒之地。

    时间过得很快,大业九年、十年、十一年……一直到大业十五年,就这么平平常常的过去,期间在大业十一年,大业十四年又分别举行了一次大考,大业十一年录用士子一百二十名,大业十四年共录用士子一百五十名,自此,科考已经深入人心,制度也确认下来,每三年举行一次大考,录用的士子在一百至二百名之间。

    大业十五年时,头一批录用的士子已经为官七年了,许多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升迁,一此升迁快的人已经迈入五品官员的门槛,成为朝中高级官员,低一些的也做到了六品,七品,这批官员的政绩在各级官员中本来就比较优秀,又因为同为科举出身,容易抱成团,加上皇帝的特意关注,升迁的快也是理所当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