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高效栽培模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棉花高效栽培模式- 第2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摘除一部分,同时要理顺瓜秧。2~3片真叶时期,种子储存的养分基本耗尽,根系弱小,吸肥能力差,应及时追肥,解除“饥饿”,每667米2

    可喷施尿素100克,可加入适当的防病剂。

    果实膨大期果实生长迅速,膨大快,需要养分多,应及时给予补肥,以磷酸二氢钾为主,每667米2

    施150克,连续喷施2~3次。甩蔓水应和枣苗浇头水时间相吻合,可同时进行,但要少量快速,每667米2

    可随水滴入尿素3千克,保证开花和坐果。果实膨大水,果实膨大期需肥量增大,此期灌水也可与枣苗同时进行。滴水量可适当大些。

    打瓜生长期间主要病害有枯萎病、蔓枯病、*病和病毒病。应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药剂拌种效果较好。虫害主要是叶螨和瓜蚜,但叶螨危害较重应加强防治。

    (4)小茴香管理 苗出齐后,对密度过大的地方应及时疏、间苗。幼苗期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播后如遇雨要及时松土,破除硬壳,以保全苗,并喷施根腐宁,防治苗期黑根病。

    生育期间一般不浇水、不追肥。肥力较低的地块,可视苗情长势,在始花期灌水,每667米2

    追施尿素3千克,要严格控制水量。如有积水应及时排涝,因茴香怕涝。

    skbshge

4。 及时收获() 
产品收获主要是指棉花、打瓜、小茴香的产品收获。棉花收获与纯棉花种植基本相同,但应注意,在采收时不要把枣苗弄折、弄伤。

    (1)打瓜收获 在打瓜拉秧时一次收获,时间在8月上旬。打瓜取籽方法有3种,即压板取籽、人工挖籽和机械脱籽。目前常用机械脱籽,具有工效高、取籽净、破碎率少和成本低的优点。取籽后将籽摊在水泥地上晾晒,摊的厚度为1~2厘米,半干后翻动,否则易出现翘板,干后分级装袋销售。

    (2)小茴香收获 当小茴香65%的果实转黄后,即进入成熟期。收获一般在6月中旬。因果实陆续成熟且易落地散失,应及时随熟随收,分批分次进行,采用人工拔起或从根部割下。运到场地摊晒,注意防雨。干后碾压扬净置于阴凉处存放。

    skbshge

5。 产量及经济效益() 
实践证明,该多种作物间混套作立体栽培模式,优化了农田基本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该栽培模式下,按前3年的平均价格计算,棉花每667米2

    单产400千克以上,产值2000元以上;打瓜每667米2

    单产55千克,产值可达500元;小茴香每667米2

    单产30千克,产值可达400元。每667米2

    总产值达2900元。减去总成本1600元,每667米2

    利润达1000元以上。由此可见,该栽培模式在西北内陆棉区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skbshge

1。 新陆早33号() 
(1)选育单位 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2)特征特性 非转基因早熟常规品种,西北内陆早熟棉区种植生育期128天,苗期生长较稳健,中后期生长势强,不早衰。植株筒形、紧凑,株高63。1厘米,茎秆粗壮,主茎、叶片茸毛较少,Ⅰ式果枝,叶片中等稍大、深绿色,第一果枝节位6。3节,单株结铃6。6个,铃卵圆形,开花吐絮集中,单铃重5。9克,籽指12。7克,衣分39。5%,霜前花率88。6%。

    (3)抗病虫性 抗枯萎病,耐黄萎病,不抗棉铃虫。

    (4)产量表现 2004—2005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每667米2

    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35。3千克、132。3千克和117。7千克,分别比对照品种新陆早13号增产5。4%、3。8%和4。9%。2006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早熟组品种生产试验,每667米2

    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44。2千克、135。4千克和135。4千克,分别比对照新陆早13号增产6。0%、2。0%和2。0%。

    (5)栽培技术要点 地膜覆盖栽培4月10~20日播种,留苗密度为14000~16000株/667米2

    。全层施肥,加强中后期肥水管理,中后期合理使用叶面肥。从2叶期开始逐渐加大缩节胺用量,将节间长度控制在4~5厘米;2叶期每667米2

    用缩节胺5~8克,防止中空;8台果枝时打顶。用“海状元818”或其他药肥拌种剂拌种和定期叶面喷施,可有效地预防、抑制黄萎病。注意及时防治棉蚜、红蜘蛛等害虫。

    (6)适宜种植区域 该品种属非转抗虫基因常规早熟品种,适宜在新疆南、北疆早熟棉区和甘肃河西走廊早熟棉区种植。

    skbshge

2。 新陆早49号(K05?31)() 
(1)选育单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农业科学研究所。

    (2)特征特性 非转基因早熟常规品种,西北内陆棉区春播生育期132天。前、中期生长势和整齐度较好,后期易早衰。株高70。4厘米,株型较紧凑,茎秆茸毛较少,叶片中等大小、色绿,果枝始节位4。9节,单株结铃7。2个,铃卵圆形,单铃重5。4克,衣分42。0%,籽指10。3克,霜前花率90。2%。

    (3)抗病性 高抗枯萎病,感黄萎病。

    (4)产量表现 2008—2009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早熟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每667米2

    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41。4千克、143。3千克和130。4千克,与对照新陆早13号比较,籽棉减产1。2%,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增产7。4%和0。4%。2009年生产试验,每667米2

    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22。0千克、136。4千克和116。6千克,与对照新陆早13号比较,籽棉减产4。2%,皮棉增产5。0%,霜前皮棉减产6。5%。

    (5)栽培技术要点 西北内陆早熟棉区在4月上中旬地膜覆盖播种。种植密度14000~16000株/667米2

    。一般每667米2

    施标准化肥150千克,灌水3次或滴灌8~10次。苗齐后及时化控,以后每增加3片主茎叶化控1次;适期早打顶,留果枝9个左右。全生育期及时防治棉蚜、棉铃虫、红蜘蛛、盲椿象等害虫。

    (6)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在新疆早熟棉区和甘肃河西走廊早熟棉区种植。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skbshge

3。 新陆中20号(98?60)() 
(1)选育单位 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种子管理总站、新疆天合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新疆兵团农二师农科所合作育成。

    (2)特征特性 早中熟陆地棉品种,全生育期141天。植株塔形,茎秆茸毛较密,叶片中等稍大、淡绿色,叶裂较浅,苞叶较大,Ⅱ式分枝。株高60。74厘米,第一果枝节位4。48节,株果枝数9。43台,单株结铃数6。4个,铃长卵圆形有铃尖,多为4~5室,单铃重6。01克,籽指10。4克,衣指7。7~8。1克,不孕籽率4。4%,衣分43。26%,霜前花率91。56%。

    (3)抗病性 高抗枯萎病,感黄萎病,不抗棉铃虫。

    (4)产量表现 2001—2002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组区域试验,每667米2

    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平均产量分别为314。4千克、136。1千克和121。2千克,籽棉比对照中棉所35减产1。26%,皮棉、霜前皮棉分别比对照中棉所35增产7。42%和9。49%。2003年生产试验,平均每667米2

    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19。4千克、141。1千克和110。9千克,分别比对照中棉所35增产2。88%、12。09%和22。89%。

    (5)栽培技术要点 4月中旬播种,地膜覆盖栽培,种植密度12000~16000株/667米2

    ,收获密度9000~11000株/667米2

    。合理搭配氮、磷、钾肥的用量,适当施用锌、锰、硼等微量元素,苗期及花铃期进行叶面追肥,或配合化控进行叶面追肥。6月20日左右开始灌第一水,全生育期灌水4~5次,8月下旬停水。一般年份,分别于苗期、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和花铃期化控5次,每667米2

    分别用缩节胺0。5克、1。5克、2。5克、3。5克、6~8克。7月上中旬打顶,掌握“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的原则。及时防治蚜虫、红蜘蛛、棉铃虫等害虫。

    (6)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在西北内陆无霜期180天以上的早中熟棉区种植,黄萎病中等以上地区不适宜种植。

    skbshge

4。 新陆早46号(新石K10)() 
(1)育种单位 新疆昌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2)特征特性 该品种生育期124天,株高67。7厘米,单铃重5。9克,衣分43。35%,籽指9。75克,霜前花率95。45%。植株呈塔形,Ⅱ式果枝,株型较紧凑,茎秆多毛,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裂刻较浅,铃卵圆中等偏大。该品种出苗好,苗期长势强,中后期生长稳健且早熟性好,吐絮集中,絮白、不夹壳、易采摘。

    (3)抗病性 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种子管理总站统一鉴定,该品种枯萎病病指为0。0,高抗枯萎病;黄萎病病指为33。7,耐黄萎病。

    (4)产量表现 2008—2009年参加新疆自治区早熟棉区域试验,每667米2

    皮棉产量为148。05千克,比对照新陆早13号增产4。73%;霜前皮棉产量为142。15千克,比对照增产4。0%。2009年同时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棉生产试验,每667米2

    皮棉产量为136。84千克,比对照增产7。23%;霜前皮棉产量为132。39千克,比对照增产6。04%。

    (5)栽培技术要点 播前进行秋耕冬灌或茬灌秋耕,每667米2

    深施尿素10千克,三料磷肥12千克,每667米2

    灌水量60米3

    ,冬灌灌量80~100米3

    。早春解冻后每667米2

    用氟乐灵100~120克或施田补150克进行土壤处理,耙后达到土地平整、细碎、无杂草。种子进行人工精选,要求棉种净度在95%以上,破碎率5%以下,加工后的棉种发芽率达85%以上。播前使用种衣剂福多甲,按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