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高效栽培模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棉花高效栽培模式- 第1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3)合理施肥 秋播时每公顷基施土杂肥25~30米3

    、磷肥750千克、尿素225千克、氯化钾225千克。花生(大豆)播种前每公顷基施土杂肥20~25米3

    、专用复混肥600千克、生物钾肥3000毫升,棉花移栽时要带足安家肥。豌豆食用嫩头的,冬前追肥以施氮为主,促早发。以食用嫩荚和豆粒的,要增加钾肥追肥量,氮、钾各占总肥量50%,要重施大豆花荚肥、花生花针肥和棉花花铃肥。

    (4)防治病虫 5~6月份,大麦、豌豆、花生(毛豆)与棉苗共生,这时最易遭蚜虫侵害,一旦发生,应及时用菊酯类农药或生物农药防治。

    (5)及时采收冬菜 以嫩头上市的豌豆、鲜花生及毛豆采收要因时、因地制宜,力求高产又高效。豌豆以食豆荚为主的于开花后12~14天采收为宜,共采收4~5次;以食豆粒为主的于开花后18~20天采收为宜,共采收1~2次。

    skbshge

2。 油菜、青菜、辣椒、棉花一年四熟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1)经济效益比较 为了稳定发展棉花生产,克服单一植棉效益不高不稳的现状,自1994年起,黄河流域南部棉区对油菜套种冬菜(青菜、莴笋等)、棉花间种夏菜(辣椒、四季豆、番茄等)一年四熟复种模式进行试验研究。经过4年的试验和生产示范,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栽培技术,平均每公顷产值4万元,比常规油棉二熟增效一倍以上。特别是其中的油菜—青菜—辣椒—棉花间套模式,每公顷可产油菜籽1500千克、青菜22吨、辣椒22。5吨、皮棉1800千克,每公顷产值高达6万元以上,是一个操作方便,广大棉农易于接受的高效复种模式。

    (2)精细整地,合理布局 秋收后精细整地,以南北行向开沟做畦,畦面宽1。4米、畦沟宽0。3米。每667米2

    施土杂肥2000千克和三元复合肥25千克。畦两边各种1行油菜,株距15厘米。中间种2行青菜,株距25厘米,青菜收完后再种2行辣椒,株距35厘米,油菜收后移栽棉花。

    (3)选用良种,育苗移栽 油菜选用中油821,青菜选用上海青,辣椒选用湘研1号、4号或鸡爪×吉林,棉花选用中棉所系列中熟或中早熟品种或杂交种。油菜于10月上旬播种,11月中旬移栽;青菜10月下旬播种,与油菜同时移栽;辣椒11月中旬播种,温床育苗,翌年1月中旬寄栽,3月中旬移栽,拱棚覆盖;棉花4月上旬播种,5月上旬移栽。

    (4)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前茬油菜、青菜移栽后及时浇水护苗,施好提苗肥,确保油菜壮苗越冬和青菜及早上市,青菜收完后,油菜及时施肥培土,待其基本谢花后,可稍往畦沟挤拢,为间种辣椒创造通风透光条件。移栽辣椒时每667米2

    施三元复合肥和饼肥各20千克作基肥,浇好“安家”水,晴天注意揭膜,温度稳定升高并揭膜后及时中耕松土施肥,剪除下部无效果枝。辣椒进入结果期,追施尿素和钾肥各10千克,于7月上旬收完。棉花移栽时施好基肥,苗蕾期稳施氮肥,在8叶期每667米2

    用25%助壮素5毫升,对水25千克化控。辣椒采收前,注意棉花蚜虫、金钢钻的危害,一般可采用点心或喷棉株顶端的办法用药防治。辣椒收完后,破茬填充老沟,填沟前每667米2

    用饼肥50千克、尿素10千克、钾肥20千克、磷肥25千克、硼和锌各0。5千克混合施入沟内,其他管理同常规。

    skbshge

1。 山农圣棉1号(山农F01)() 
(1)选育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2)特征特性 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3天。出苗较慢,前期长势较弱,中期长势较好,后期不早衰。株型较松散,株高100。3厘米,茎秆粗壮、微紫色,果枝较长,叶片中等偏大、深绿色。第一果枝节位6。5节,单株结铃16。4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6。2克,衣分39。4%,籽指11。3克,霜前花率93。0%。

    (3)抗病虫性 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

    (4)产量表现 2006—2007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组区域试验,平均每667米2

    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48。9千克、98。0千克和91。1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11。6%、6。8%和5。2%。2007年黄河流域生产试验,每667米2

    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34。6千克、94。3千克和89。1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13。4%、8。9%和9。7%。

    (5)栽培技术要点 黄河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移栽的4月初播种,地膜覆盖的4月上中旬播种,露地直播的4月22日后播种。种植密度,高肥水地块1800~2200株/667米2

    、中等肥水地块2800株/667米2

    、旱地3000株/667米2

    以上。重施有机肥作基肥,每667米2

    施有机肥2200~2500千克、五氧化二磷10千克、氧化钾7。5千克;前期控制氮肥用量,重施以氮肥为主的花铃肥,施好盖顶肥,科学补微肥。7叶期、盛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及打顶后10天用缩节胺化控,掌握前轻后重原则。及时防治盲椿象、棉蚜、棉叶螨、红蜘蛛等非鳞翅目害虫。

    (6)适宜种植区域 该品种属于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北部、河南北部、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山西南部、陕西关中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skbshge

2。 石抗126() 
(1)选育单位 石家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2)特征特性 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4天,出苗旺,前中期长势强,后期长势转弱。株型紧凑,株高103厘米,茎秆茸毛多,叶片中等大小、浅绿色,第一果枝节位7。5节,单株结铃16。4个,铃卵圆形,吐絮肥畅,单铃重5。8克,衣分38。8%,籽指10。9克,霜前花率91。5%。

    (3)抗病虫性 抗枯萎病,抗黄萎病,抗棉铃虫。

    (4)产量表现 2004—2005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常规春棉组区域试验,平均每667米2

    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30。4千克、89。3千克和81。7千克,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10。1%、6。9%和5。3%。2005年参加黄河流域常规春棉生产试验,每667米2

    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21。6千克、86。8千克和84。9千克,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5。7%、3。3%和3。9%。

    (5)栽培技术要点 黄河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移栽的4月初播种,地膜棉的4月15~20日播种,露地直播棉的4月25~30日播种,播前晒种以提高发芽率。种植密度:高肥水地2500~2800株/667米2

    ,中等肥水地2800~3200株/667米2

    ,旱地3200~4000株/667米2

    。基肥以有机肥和磷肥、钾肥为主,追肥以氮肥为主,高产棉田注意增施盖顶肥。现蕾开始喷施缩节胺,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每667米2

    总用量不超过10克。及时防治棉蚜、红蜘蛛和盲蝽象等棉田害虫,特别要重视对盲椿象的防治。

    (6)适宜种植区域 该品种为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南北部、安徽淮河以北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skbshge

3。 冀228() 
(1)选育单位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2)特征特性 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4天,出苗较好,前期长势一般,中后期长势强,整齐度较好,后期叶功能好,不早衰。株型松散,株高105。4厘米,茎秆粗壮,茸毛较多,叶片中等偏大、淡绿色,第一果枝节位7。2节,单株结铃17。1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6。1克,衣分38。7%,籽指10。8克,霜前花率92。1%。

    (3)抗病虫性 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

    (4)产量表现 2006—2007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组区域试验,每667米2

    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48。2千克、96。1千克和88。5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11。2%、4。7%和2。2%。2007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组生产试验,每667米2

    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26。1千克、89。3千克和83。6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9。3%、3。1%和3。0%。

    (5)栽培技术要点 黄河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移栽的在4月初播种,地膜覆盖的在4月上中旬播种,露地直播的在4月20~25日播种。种植密度:高肥水地块2500~3000株/667米2

    、中等肥水地块3300株/667米2

    、旱地3600/667米2

    株以上。施足基肥,一般每667米2

    施有机肥2000~2500千克、磷酸二铵20千克、钾肥15千克,早施花铃肥,适当补施盖顶肥。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酌情施用生长调节剂。及时防治棉蚜、红蜘蛛、盲椿象等非鳞翅目害虫。

    (6)适宜种植区域 该品种是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skbshge

4。 中植棉8号(GK70)() 
(1)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2)特征特性 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3天,出苗较慢,前期长势一般,中期长势和整齐度较好,易早衰。株型较松散,株高103。8厘米,茎秆少茸毛,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第一果枝节位7。0节;单株结铃17。1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