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的复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蜀汉的复兴- 第6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根据本侯和大将军的多次通讯,以及走访了多位昔年参加北伐时的后勤运输主管官员,大致得出以下数据:十石粮食从CD或巴郡起运,因为是平原地形或者可以依托嘉陵江水运,所以到达白水关的时候损耗比较小,大概只会被消耗掉一石。但从白水关起,就要翻越米仓山,翻过米仓山到达汉中盆地后,这十石粮食就只剩下了六石…。。。我军若要北伐,要么从汉中郡出发,走散关攻武功。要么从武都郡出发,绕过岐山,进入陇西。不管走那条线,都要翻越秦岭,而当我军翻越秦岭后,六石粮食就会变成不足三石……基本上,由于地形的限制,我军要北伐的话,在见到敌人之前,我军的粮食已经耗掉了七成半——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不管是以前的丞相,还是现在的大将军,其北伐攻势都无法持久,而伪魏若是不能在野战中胜过我们,也只需要谨守各个据点,就可以逼迫我军粮尽退兵……”

    说到这里关彝内心也是非常的无奈,蜀道难啊。不要说这个时代了,就是到了20世纪,国家修建一条宝成铁路,当年也是倾举国之力,整整修了四年——而且大多数路段还只是单线!

    “我军要北伐粮食转运已经极为艰难了,这伪魏来攻我,一样要面对同样的问题。根据大将军在去年向陛下递交的汉中防务更换议的方略,我大汉在今年开始放弃了各个谷口的南端,全线收缩进汉中盆地的各个据点。这种方略虽然我极不赞同。但需要说明的是,伪魏要来攻我,首先就要翻越秦岭。在这路途之上,粮食的损耗起码是三成!”

    “进入汉中盆地后,我军必然实行坚壁清野,让敌军无粮可获,所以敌军的军粮损耗不会因为进入盆地就会减少……若是敌军攻破阳安关,那就需要翻越米仓山了,这粮食损耗又会极大的增加……”

    “以战争期间兵粮损耗翻倍计算,一个士兵每月需要至少两石口粮,一匹战马每月至少需要三石粮食。若是伪魏发动三十万士兵,五万匹战马进攻……一个月在前线消耗掉的粮食就会高达七十五万石粮食……按照沿途损耗六到七成计算,那么伪魏为了保证前线的士兵要吃饱,就需要每月往前线运送二百五十万石粮食。当然,伪魏的国力比我大汉强很多,咬咬牙几千万石的粮食都是拿得出来的,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问题的关键是,这二百五十万石粮食要翻越秦岭和米仓山运进来,需要多少民夫呢?民夫多了的话,这沿途的损耗是不是会进一步加大呢?损耗加大后是不是又要增加民夫呢?这样计算下去就会永无止境了……”

    “而且,这秦岭和米仓山的路并不好走,很多地方都是宽度不足三尺的挂壁栈道。这样的路,一方面是路基承重量不高,不能负重太多——粮车的输送量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另一方面则是:运输的速度会随着运粮队伍的增多而明显变慢,这就进一步加大了损耗……”

    “所以,只要伪魏的当家人不是白痴,就不会一次压三十万过来,那样做的话他自己都要先因为后勤的原因而崩溃。因此我们经过周密的计算能够确定的是,伪魏来攻我大汉,最多只能一次投入十五万到二十万军队。再多就得不偿失了。”

    听完关彝的分析,众人都心情沉重的点头表示认同。

    “在明确敌人出兵的规模后,我们该如何应对,就基本上有方略了。”

第八十一章 弹指三年间(四)() 
接下来,关彝再次扮演司马昭,由廖勇扮演蜀汉军方,两人在沙盘上进行了推演。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大战中,会出现四种可能。而我复兴社的应对方式也相应的有所不同。”

    关彝清了清嗓子:“第一种可能,敌军攻不破阳安关,最后粮尽退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整个战役就会局限在汉中盆地。我复兴社基本不需要参与,最多就是为前线送钱运粮。当然,司马家是为了自家的篡位获取军功而来,所以不拿出点像样的东西无法交待,因此这种可能性极小。”

    “啪!”的一声,关彝将木棍打在了剑阁:“第二种可能,敌军攻破阳安关,但受阻于剑阁。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意味着我大汉的汉中、武都、阴平北方三郡全部丢了。这个时候就要看我大汉在北线的部队能够撤回来多少。如果基本都撤回来了,那也不需要我复兴社参与。如果撤回来的比较少甚至损失较大,那我复兴社就需要参与了。”

    说到这里关彝朝着西北方向拱了拱手:“承蒙陛下信任,准许本侯在涪陵郡新编练一支三千人的部队。这项工作涪陵郡已经在开始做了,如果出现剑阁守军不足的情况,那么我们就要直接拿出这三千人到剑阁参战!按照正常情况来说,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最大!”

    看到众人都点头,关彝接着往下说道:“第三种可能,就是刚才引起了极大争议的,假设敌军从阴平出发,偷渡景谷道。拿下江油,进逼绵竹。”

    刚才推演的时候,果然不出关彝所料,当他把代表邓艾部队的蓝旗插在了荒无人烟的景谷道上时,满屋子的人基本都不支持他的想法,认为他这种想法非常荒唐。还好关彝是这群人的首领,这些年来威望日甚一日,所以最后当他拿出老大的气势后,大家还是勉强接受了这种可能。

    “这里,绵竹。”关彝的木棍在代表绵竹的点上啪啪敲了两下:“如果敌人真的出现在这里,那么驻守在涪城,防守剑阁侧后方的我军就必须撤退。然后在绵竹阻挡敌人进入CD平原。所以第三种情况就是绵竹出现了敌人,但我军回防及时,守住了绵竹。”

    “第四种情况,也是最不可能出现的情况。绵竹丢了,敌军推进至雒城。那个时候不知道南中和巴东的援军到了没有。若是没到,就是我复兴社独扛大梁了……”

    “综上,如果出现第三种、第四种情况,我复兴社要挽救大汉危亡,至少需要一支两万人的军队!”

    关彝说完这些,心里又非常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蜀汉、曹魏这一场大战,即便从他穿越过来开始算起,他也多次推演过了。单纯从军事上来讲,曹魏的这一次进攻,其成功性实在是微乎其微。也就是复兴社的这些家伙多年来被他反复洗脑,加之又因为这些年他引导着复兴社越来越壮大,因此大家对他的能力有一种盲目的信任。这才勉强接受了关彝提出的后面两种可能。若是关彝把这些话给其他人说?看看当年姜维的反应吧?那已经是姜大将军拿人手软没说硬话了。真要是拿去给其他人比如诸葛瞻说,呵呵呵,人家一定把你当杞人大肆宣传嘲笑一番。

    在历史的本位面,蜀汉亡得这么快。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益州本地世家和广大的蜀汉人民群众都希望蜀汉这个政权尽快灭亡——益州世家可以不再受到压制。普通百姓也不需要为了支持北伐每年缴纳巨额的赋税。

    蜀汉建国的时间太长了,一直都困居在四川盆地打不出去。兴复汉室的理想已经基本破灭。连荆州派都觉得坚持不下去了…。。所以当邓艾出现在雒城,而蜀汉明明还有反击之力的时候。朝堂上就一片投降之声:声音是益州人发出来的,但荆州人也基本没有反对……所以刘禅就坚持不下去了——大家都不想打了,你一个皇帝想打有个卵用。

    “两万人的军队……”关彝说到这里稍稍停顿了一下:“陛下给本侯的定额是三千。但本侯还是准备在明年把军队扩充到两万人。”

    关彝说出这句话之后,整个大厅陷入了古怪的沉默。

    关彝并不是汉末乱世时的一方诸侯,他是蜀汉政权的地方官,是刘禅的臣子。臣子在没有得到皇帝的允许下用个人财富组建军队,这,这怎么说都有造反的嫌疑。

    “哎~~~”长长的叹气声响起,起身说话的却是李密:“密相信君候是真的为了大汉着想。”

    紧接着的是陈寿:“寿也相信君候。”

    有了这两个益州本地人的开口,后面的事情自然就好办多了。

    急性子的张遵第三个跳了出来:“兄长不必担心。这多出来的一万七千人,名义上由我们几家分担。嗯,复兴社这么多年下来,赚了那么多钱,还不准我们各家扩大家将的规模啊?没看到东吴步家手里的私兵都成千上万嘛。我张家先扛三千人的份额!”

    “我赵家也扛三千!”

    “简家三千!”

    “孙家当然也是三千!”

    “我陈家家底薄,说三千没人信,就二千五吧!”

    “别别别,都别和我糜家争。要知道当年先帝败于淮南,就是家祖给了先帝三千私兵做翻本的本钱呢。我糜家多养几千家将谁能说什么?这样,一万五千人,我糜家扛了!”

    ……

    “关彝多谢各位兄弟的信任和深情厚谊。”

    真的有点感动了,可是这会儿还不能去演一场抱头痛哭的戏码——一方面这些人都是死党,完全没有必要。另一方面则是,还有正事没说完。

    “扩出来的军队份额就按刚才那么办,大家一起扛,减少陛下的不安……嗯,我们继续刚才的话题吧。”

    “先说扩编的兵源。我的意思,连同涪陵郡已经开始训练的三千人在内,两万人的部队,涪陵和江阳各负责一万。而士兵的来源,涪陵郡那边主要是从毕兹卡、孟兹黑和当地汉民中征召。江阳这边就是自贡亭的盐业工人。”

    这个事情其实关彝早有谋划,所以大家都没有异意。

    “接下来说一说军队的训练。如果伪魏两三年后才打过来当然好,我最怕的就是敌人明年或者后年就打过来。所以这支新编的部队,其训练时间只安排一年——而且为了避免朝廷的猜忌,涪陵郡那边的训练只能是农闲时节。江阳郡的训练,每次只能是三班倒工人中的一班……毫无疑问,这和我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