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第三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第三帝国- 第13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国会场共分三层,就像蜗牛壳的内部造型,占地面积不大,却可以设下一万两千个软席座位。

    万人国会场西翼是有五千个席位的大宴会厅,东翼是刘曜召开大朝会和大朝议的大朝会场,这两个场所是刘曜及政事堂诸位大佬与来宾举行会谈和欢迎宴会的地方。

    大朝会场的面积为四千五百平方米,大理石铺地,四周的明柱和壁柱用桃红色大理石镶砌。

    大楼梯顶端有迎宾厅,是刘曜特地要求设计在宴会前欢迎贵宾及宾主合影(画师临时绘作)留念之处。

    迎宾厅置有皇极殿内最大的一幅国画《江山社稷图》,画心高五米,宽九米,由东汉时期六大画家之一的赵岐参照东汉六大画家之首张衡著作的《江山图》而绘作,画题为刘曜所书。

    张衡就是历史上发明地动仪和浑天仪的那位大神,他在天文学、地震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是东汉历史上一颗璀璨耀眼的星辰!

    而绘画只是他众多技能之中的一个!

    迎宾厅还铺有皇极殿最大的一块地毯,宽十六米,长二十三米,重三吨多。

    宴会厅位于二层,东西长一百米,南北宽七十六米,高十五米,面积七千多平方米,可以举行五千人的宴会或一万多人的酒会。

    厅内东、西、南环绕宽敞的二层休息廊,奶黄色的墙壁和巨大的圆形廊柱装饰着沥粉贴金花饰,北面有供讲话和文艺演出用的主席台。

    宴会厅顶天花中央镶嵌着由刘曜发明的玻璃组成的吸顶大花灯,周围是具有华夏民族特色的点金石膏雕塑和棋盘式的彩色藻井。

    整个大厅金碧辉煌,是举行盛大国宴和国宾招待会的地方。

    在皇极殿的一层还设有接待厅,是楚王国高层大佬接待贵宾和国外使节呈递国书的地方,面积为五百平方米。

    接待厅的设计富有华夏民族传统风格,顶部造型是沥粉贴金棋盘式藻井,悬挂四盏宫灯式水晶吊灯,四周墙壁饰织锦软包,主墙面上是象征华夏数千年文明的巨幅国画《大河上下》。

    此外,皇极殿内还有小型会议厅、休息厅、办公室数百个,其中以天下各郡、县名称命名、富有地方特色的厅堂就占了一半以上。

    其中每个郡都有一个代表厅,由各地的艺术家和建筑师们精心设计装修。

    厅内陈设风格各异,步入其中,可以领略各地风光名胜、物产人情和建设新貌、欣赏来自各地的艺术精品,如目前已经确定名称的益州郡厅、永昌郡厅、吴郡厅、汉中郡厅等等。

    整个皇极殿的布局与构造,完全是刘曜参照后世人民大会堂的设计思路,再结合他所处时代的建筑水平,综合改造而来。

    皇极殿拥有近百米的高度,浩大宏伟的复合式建筑特点,再配以特贴实际的实用性与极高的欣赏价值,加上由科研院发电机提供的电灯照明和越来越成熟的扩音器,让这座宫殿成为了震惊天下的建筑奇迹!

    自该殿竣工以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长安宫城内出现一座仿若神迹的庞大宫殿之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天下。

    刘曜的命令下达以后,杨赐、郭禧、陈寔、李咸、桥玄、袁逢、郭泰、蔡邕、华佗、虞辰、班恭、刘彪、庞德公、司马徽、张俭等台相、御史、尚书、侍郎皆陆续来到了皇极殿大朝会场。

    虽说皇极殿竣工以后,他们也曾多次到皇极殿参加朝会,但每次来这里他们都会被眼前看到的宏伟壮观的场景所震撼。

    可以说,这座被普通人视为神迹奇观的复合式巨型宫殿,犹如刘曜天命所归的祥瑞!

    否则,在他们看来,一个能同时容纳上万人的大会场应该是不可能出现在世上的,这需要克服的建筑学难题有太多太多,然而事实胜于雄辩,刘曜的构想被变成了现实!

    再加上大型蒸汽机模型机运转起来,带动手摇式发电机发出来的电,通过线路运输到皇极殿内,点亮了殿内墙壁上的简易电灯。

    如此,好似仙家宝贝一样的神奇之物,更是令杨赐等老臣们震惊不已!

    于是,有关刘曜“生而知之”的传闻,以及他是新一代“圣君”的流言,变成了众朝臣深以为然的事实!

    “大王驾到!”

    随着朱大鸿中气十足的一声大喊,空荡雄伟的大朝会场上,不断响起一阵阵回声。

    “吾等恭问大王圣安!”众臣朝拜道。

    刘曜抬手道:“寡人躬安,众卿平身!都坐罢!”

    ps:有关皇极殿的构造和介绍,笔者参考了后世的人民大会堂,在此再次对设计大会堂的设计师们鞠躬!大会堂是中国建筑历史上伟大的建筑!简易电灯并不难搞,有兴趣的可以上网搜下。另外,有看官大佬对笔者没信心,认为本书会太监,我也不反驳也不辩解,我会用行动证明自己的人品!希望喜欢本书的朋友继续支持《汉第三帝国》,鞠躬拜谢!

第194章 应该假不了() 
烈日高照,热气扑面。

    陈家乡,通往半山腰瓜地的一条小路边,有一处搭建时间不久的凉棚。

    凉棚下放着个四方桌,桌子的南北两边各搁着一张长条凳子,东西两边却各摆着一张长椅。

    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与一名十六七岁的少年,刚刚吃掉了一个七斤重的西瓜。

    青年用毛巾擦了擦嘴,随后伸了一个懒腰,对少年道:“桌子上的寒瓜皮交给你收拾了!”

    言罢,他靠着长椅躺了下去。

    少年抹了把嘴,不情愿地把桌子上的瓜皮收拾到一个用竹皮编制的托盘里,转身将瓜皮丢到了凉棚外早就挖好的深坑之中。

    “阿舅,你为何要亲自看守瓜田?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种植寒瓜,应该没人会偷瓜,更何况你还是亭长!”

    说话的少年名叫陈浩,乃是陈家乡乡长陈鹤的数子之一,而被他叫做“阿舅”的青年,便是年轻的亭长韩鹏。

    陈浩口中的“寒瓜”即为后世普遍常见的“西瓜”。

    西瓜的原产地在非洲大陆,后世有关西瓜何时传入中国的观点有好几种,但随着最新的考古发现,人们发现早在西汉就有了西瓜。

    后世在江苏高邮邵家沟属于东汉后期遗址的下层文化堆积中的第二号灰沟以及地窖内,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西瓜籽。

    另外,在江苏扬州西效邗江县考古学家们还发掘了一座汉墓,出土的随葬品中有一件双层漆笥,其上层有一正方形盒,出土时内尚存有西瓜籽。据考,该墓入葬时间当为汉宣帝本始四年夏天。

    这些重要的考古发现成果,无可辩驳地证明西瓜传入中国,并非“始于五代”。

    物证即是长沙马王堆、江苏高邮和扬州发掘的西汉及东汉墓中均发现了“西瓜子”,而人证方面,汉代“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在《瓜赋》中就描述了西瓜:“蓝皮密理,素肌丹瓤,甘逾蜜房,冷亚冰霜。”

    故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西瓜便有“寒瓜”“水瓜”之称。

    当然,西瓜在汉代还是非常少见的。

    据《南史·滕昙恭传》载:南昌滕昙恭“母杨氏患热,思食寒瓜,土俗所不产。昙恭历访不能得,衔悲哀切。”

    刘曜身为一个优秀的穿越者,早在数年前发现西川、江左等地有农夫种植和贩卖西瓜之后,便命人把西瓜引入到了他的大本营西南九郡一区进行推广种植。

    西南地区尤其是中南半岛的温度较之中原高出许多,吃西瓜可以解暑,没过多久被百姓们称为寒瓜的西瓜就得到了普及。

    “小子,你可知咱们大汉朝历代有为的天子皆有一块自己动手劳作的耕地,圣君曾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圣君还曾言‘做人不能忘本’。”

    韩鹏说到此处,忽然坐了起来,声音顿时增加了一倍,脸上露出了几分傲然之色。

    “你阿舅我是农夫的孩子,别说现在只是亭长,就算未来当上了与朝廷堂部尚书平级的郡守,那我也还是农夫的孩子!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既然从群众中来,就必须要到群众中去!’这也是圣君说的!”

    陈浩听了韩鹏的解释之后,反而更加疑惑了,下意识皱眉道:“圣君既然如此圣明,为何借粮给鲁国、陈国?怎得不趁机要挟鲁王、陈王上表臣服,早日登上帝位,君临天下?这难道不是妇人之仁?”

    纸从来包不住火,陈、鲁两国遭难,向楚国求救的事情,早晚都会传遍天下,何况刘曜有意让天下人知道他借粮是仁义之举。

    “浩儿!慎言!”

    韩鹏吓了一跳,急忙左右瞅了瞅,发现周边没有半个人影,瞬间加速的心跳这才缓缓恢复了正常。

    现在是夏季的高温天,何况此时又是下午两三点的时候,正常人当然不会在这时跑到田野里。

    “圣君仁慈,不忍见同胞遭难,这才伸出援手。毕竟,借的粮还是要还的,楚国可是问鲁国、陈国要了利息的,也不算吃亏。”韩鹏紧跟着解释道:“圣君自益州郡崛起以来,孜孜不倦的宣扬华夏族的概念,让我们认清了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人才是诸夏之民,而信仰祖宗之神、认可和效忠天子的才是自己人,其他黑皮肤、白皮肤、黄眼睛、蓝眼睛的人都不是我们自己人!”

    “《天朝史概述》你是读过的,华夏族虽是天选之族,但九洲广大无限,有万千种族,而华夏族连九洲之一的神洲都未曾占据。在此之前,让更多的诸夏之民回归华夏的怀抱,成为我们的汉人同胞,壮大我们的族群便是最正确的做法。如此,咱们华夏族才能一直碾压外族,咱们的大汉朝才能维持天朝上国的无上地位!”

    韩鹏说的也是事实。

    刘曜有意唤醒华夏人的民族概念,在他十几年的努力下,华夏族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尤其是在他的大本营九郡一区境内。

    而当汉化令正式颁布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