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枭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枭臣- 第62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问的急了,便甩出我只是有点带兵打仗的本事,国家大事乃是朝廷政事堂的责任啊!我只听相爷的,别的就没招了。

    张浚一想也是,张伯英行伍出身,他问的问题太大,连自己都没一个章程,问张伯英岂不是问道于盲。

    不过这次剪灭刘延庆,张俊居功至伟,当即允诺道:“伯英当入职枢密院,方可一展才华,抵抗信安军。”

    张俊心下暗暗松了一口气,他虽然潜伏在敌人内部,也获得高位,但御前营统制之类的官职,还算不得跻身中枢。

    如果能成为杭州府小朝廷的枢密院枢密使,那他这颗钉子算是彻底嵌入了赵桓集团的中心,能发挥的作用绝对可以在关键时刻倾国。

    随后几天,不时有情报传入江宁府城,刘延庆麾下兵马除了被杀被俘的之外,另有七八千人窜入鄱阳湖,看样子去投靠了反贼钟相。

    钟相始终是江南大患,张浚听了张俊的建议,集结重兵予以围堵,使其难以窜入江东和两浙。

    无论是钟相之兵的战斗力,还是杭州府朝廷禁军的战斗力,照比刘延庆所部还差了一筹,双方算是一个“重量级”的,挡住钟相东进不难。

    江南东路基本得以保全,张浚志大才疏,但名望地位在这摆着,又有赵桓君臣加持,江南东路的世家豪强也愿意和张浚打交道,反倒自愿的掏出财货粮米支援杭州府,极大缓解了杭州府钱粮窘迫的局面。

    张浚说到做到,除了自己的运筹帷幄,深入敌营的功劳之外,全力推张俊上位,排除非议让张俊坐上了枢密使的职位,被人背后说是两张把持了朝廷文武,非长治久安之道。

    谁让二人名字字不同音一样,传来传去就被传成了仿佛穿一条裤子的一个人,更有甚者以为张浚就是张俊,成为江南等地茶余饭后的谈资之一。

    张俊的飞鸽传书在半个月后送到了李茂手上,而后做出了一系列让信安军文武不解的安排。

    比如只让信安军一军前出和州,和州隔江相对的就是古渡口采石矶,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李纲等京城内阁成员,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但信安军内阁多有反对意见,希望跨江南下的不在少数。

    李茂对此不为所动,事关王彦,张俊的身份和安危,越少人知道越少。

    张俊入职杭州府枢密院,王彦打入钟相内部,现在都处于“新官上任”的关键阶段,信安军如果强势,反而会破坏二人继续增加自身权柄的进程。

第九九二章 真腊受挫() 
吴用,杜壆坐不住了,放下手头的事务来见李茂,意思很明确。

    刘延庆父子一死,江南东路已然空虚,正是大军南下一战而平的大好局面。

    占据了江东,则两浙路,福建路,甚至广南都将收入信安军囊中,李茂却偏偏稳稳当当不动弹,他们作为谋臣自然要进谏。

    李茂也不开口解释,只把信安军的兵马投入的细则放在二人面前,吴用和杜壆看完之后有些骇然。

    如今信安军内阁运转的越发顺遂,内阁成员各管一摊,陈文昭总揽,吴用等人对自身负责这一块之外的事务知道的越来越少。

    看看眼前的支出明细,二人骇然过后面面相觑,吴用舔了舔嘴唇,“殿下,何以花费如此之巨?”

    前面的数字大概瞄了一眼,但是末页上那九百八十万银元的支出,太过刺眼,这才过去多久,信安军一年的粮饷支出就接近千万了?

    李茂苦笑一声,“这是年初,孙定统计出来的去岁消耗,今年恐怕还要再多二三百万银元,除了兵工厂打造步枪火炮的投入之外,危昭德,李俊,阮氏兄弟远征真腊,进展不畅,仅仅占据了几座城池,堪称无底洞。”

    在李茂原本的谋划中,信安军海军有风帆战列舰,有火炮,远征真腊肯定手到擒来。

    但是李俊等人传回的消息不容乐观,无论是大越朝还是真腊,抵抗的十分顽强。

    真腊军队尤其擅长热带密林作战,李俊等人只能说勉强站住脚,想要向中南半岛内陆推进很难,大军进击不顺,耗费的粮饷自然是越来越多,反倒成了信安军骑虎难下之势。

    万里远征本就不易,李茂又低估了中南半岛的实力,只能先这么耗着,这样一来,每年增加的粮饷开支多个两三百万银元已经算少了。

    杜壆没想到远征真腊,弄出这么大一个财政窟窿,不免埋怨道:“闻人世崇,危昭德等人熟悉海战,又有坚船利炮,进展竟然如此缓慢,当责罚之。”

    李茂之前对真腊的印象,只有一个吴哥窟,还是李俊等人抵达大越朝之后,有了更加详细的情报来源。

    “不是信安军水师不能打,而是那个苏利耶跋摩二世很有些能耐,疆域地方七千里还真不是夸大,苏利耶跋摩二世与李俊等人正在争夺大越朝和占城国,能占据大越朝沿海几座城池已然不易,不但不能责罚,还应当嘉奖。”

    远征真腊出师不利,但李茂极为看重的占城却被信安军拿了下来。

    追溯起来,占城本是秦汉故土,秦为象林县,汉代置日南郡,都说大汉天威,李茂看过这段记载,再联想后世的种种,对大汉天威深感钦佩,所以说信安军不是侵略,只是收复故土而已。

    现在当地人自称占婆补罗,算是蕞尔小国,李茂看重的则是此地稻米一年三熟。

    而且可能是古代自然形成的杂交水稻,产量很是惊人,被早早的引进到了江南等地,但产量仍然无法和占城相比,今后必然是信安军的一大粮仓。

    李茂把远征真腊的得失详细的给吴用二人讲解一番,前两年属于投入期,又有苏利耶跋摩二世掣肘,投入肯定非常大。

    但只要继续站稳脚跟,恢复汉时疆域,乃至吞并真腊,将会是信安军大发展的第二个支点。

    杜壆仍旧摇头道:“殿下,此去万里,戎机不好掌控,如今又到了夏天,真遭遇几场大风,战舰怕是多有损坏,入不敷出啊!”

    吴用在一旁鼓动道:“王爷,既然海路不畅,不如走陆路,直接从广南南下大越朝,只是走陆路,就必须要拔除杭州府的小朝廷。”

    李茂看着这二位像是在说相声,一个捧哏一个逗哏,目的无非是想兵锋南下,一统江南两浙,继而就会上演劝进的戏码。

    “时机还不成熟,这是信安军谍报司送来的情报,尔等看看吧!”李茂拿出来的不是张俊的密报,而是信安军间谍在长江以南搜集的情况。

    或许是信安军在河东,河北的举措已经传到江南,江南乃至两浙对赵桓的支持力度空前,这也算信安军吃大户造成的后遗症,明显是把江南世家豪强给吓着了。

    面对信安军的压力,江南世家豪强出钱出人,除了钟相之外,几路贼匪草头王不是被清剿就是被招安,哪怕是乌合之众,也聚集了十几万兵马。

    而且江南不乏多才多智之士,一方面和信安军做生意,一方面加强力量自保。

    正应了后世的那个梗,你惦记我的本金,我惦记你的利息,又多有贸易交融,除了徐徐图之,那就只能打个稀巴烂,非李茂所愿也。

    吴用和杜壆面对现实,很快被李茂说服。

    毕竟在军事上信安军占据极大的优势,打胜仗消灭杭州府小朝廷容易,但世家豪强的抵抗肯定会非常惨烈。

    普通人或十室九空,大户们则铁定会举家南逃,最后的局面怕是不会比方腊之乱来的好看。

    把膏腴之地变成一块鸡肋,闹心的还不是信安军自己,既然慢慢来对信安军最有利,那就慢慢来吧!

    再者李茂把折可求之事提上了议事日程,折可求占据了秦凤,河湟,实力日渐强大。

    弄不好又是一个西夏,毕竟折可求祖上就是和西夏李家勾连过,所以信安军先北后南的策略不会改变。

    吴用和杜壆自然知道折可求有自立之心,前些天还断绝了往来的要道,西夏路的刘正彦也发来预警。

    解决掉折可求,则大江以北仅剩下女直一个敌人,信安军没有西顾之忧,兵力调配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吴用的心思比较阴沉,当即给李茂拟了一个名单,皆是西军出身,或者和西北有所关联的信安军将领。

    这些人尽量不用,不是怕他们倒向折可求,而是怕他们心里有抵触,抹不开脸面。

    李茂一笑置之,信安军如果还需要这些东西维系,早就被揍趴下了。

    “先生多虑了,折可求之患,需堂堂正正的解决,他既然还是大宋的臣子,那就按照大宋的规矩来,且看他敢不敢真的扯旗造反。”

第九九三章 顶雷() 
赵佶形同软禁,政令多出京城内阁,李纲等人刚刚因为胡舜陟一案陷入被动境地,对李茂想要敲打折可求,自然大开方便之门。

    一日之间,汴梁有多道旨意送往秦凤路,天使一过永兴军路进入凤翔府,除了一路直奔秦州外,另有人前往河湟西夏路等地。

    折可求率领折家军返回西北,行事堪称闭关锁国,封堵渡口,关隘,使凤翔府与京兆府不通往来,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不过朝廷天使身份尊贵,折家军不敢阻拦,却也先一步将消息传回秦州。

    折可求趁着天气转暖,下令征发民夫三万,以秦州为中心垒砌镇寨,希望将秦州山河修的固若金汤,心腹来报的时候,正在原上观望地势。

    折家本世居府州,已有十代,就连十一代的折彦质等人也成长起来,但折可求认为府州仅可守成难以开拓,时机来临后便举家迁往秦州。

    李茂和信安军,乃至江南的赵桓和诸多镇抚使没闲着,折可求也动作频频,除了举家迁徙之外,还将折家子弟充任武职和地方实职,把秦凤路与河湟当做自家产业,经营的好似铁桶一般。

    今日小雨,折可求见征发的民夫多有懈怠,正欲责骂时看到侄子折彦质骑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