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大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染大秦- 第2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下一千秋万载的太平盛世,等李显老死了之后,都不好意思上天堂去。

    “大王之志,微臣已尽知,然金州之乱,当属癫痫小疾也,不足为略,以大王之兵威,区区晋国,大军所指之处,必能平定。而今微臣有上中下三策献于大王,以供大王决择。”

    “哦,卿且细细为我道来。”以萧谨如此谨慎求稳之人,竟然说有上中下三策,李显自然是兴趣大增。

    “诺。”轻应了一声,只看那萧谨朝外喊了声:“二弟,且与我掌灯来。”这边确是小心地从桌底下拿出束绢布来,仔细地平摊于桌面上,借着有些昏暗的灯火,李显仔细看去,确是一份手绘的巨幅地图,虽然这一张地图上还有一大半地方还是空白的,但看那画上了的地方,确是线条圆点和注解密密麻麻一片,想来这在萧谨的想法当中,这般大一份绢布,本来是准备着画出一副整个天下的地图的,只是因着时间上的不允许,所以现在这一副巨幅的地图,还有着很大的一片空白区域。

    待得门外那萧石再拿了个铜灯点上后,顿时这原本有些昏暗的房间里,一时间顿时大亮。

    “大王且看。”此时的萧谨,单手拿过一掌铜灯,一手指着桌上地图道:“此图乃是谨与幼弟四处流浪为生时,谨刻意而画之,此副地图,谨历时八年零三个月而完成,其中包括韩,魏,晋,秦全境,以及蜀,楚的大部分地区。”

    “大王且看,此地乃关中,为我大秦所处之地,而函谷关外,从上至下,分别是晋,韩,魏,楚四国。而秦下方则是蜀国。我大秦身后则是大宛月支氏,及古胡乌恒氏。”

    “若说起来,这四国当中,当以蜀,楚二国之国力以为翘楚,晋国次之,韩。魏二国再次之,然蜀之地,物产富饶,号称天府之国也,又在我大秦之后方,此正是我大秦之绝顶粮仓矣,当此时,我大秦若要发展壮大,唯尽得蜀之地以为我大秦之粮仓耳,方可以天下群雄一争长短。”

    “以此,臣所定上,中,下三策者,上策臣名为稳中求胜法。”

    不待李显示意,那萧谨就继续道:“所谓稳中求胜法,求的就是个‘稳’字,臣定义此‘稳’以十年为计。当三年而富国强军,后三年灭蜀,再三年而鲸吞晋,韩,魏三弹丸小国,十年之期,我大秦尽拥蜀中天府之粮仓,尽得关中之强兵悍将,雄据半壁江山三十六州之地,虎视天下,东进则燕,赵,齐,鲁尽归我大秦,南下,则吴,楚,宋,成心惊胆寒,如此,不出三十年,大王一统中原,天下可定矣。”

    “好。。。好一个稳中求胜法。”萧谨言尽于此,李显顿时拍岸惊觉而起,此稳中求胜计,当得这一等上策也。

    此计说来,李显亦是有些映像的,不说其它,就比如三国时期鲁肃进言孙权的划江东而三分天下之计,以及诸葛武侯得蜀地,以望关中陇右的三分天下计如出一则。

    “臣之中策谓之为以战养战法。”此时的萧谨,全身都散发出一股智慧的光彩,自信而不骄不躁,亦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中。

    只看此时的萧谨一手托着铜灯,一手戟指比向地图道:“大王且看,我秦之地,居雄关而晋,韩,魏三国不得寸近,驻,汉,肃二州,则可断楚,蜀二国之妄想,如此,我秦之地当不虞他国之进犯,如此,我大秦之兵威,当可西指塞外千里沃野,靠近我秦之地者唯大宛月支氏,古胡乌恒二支,此二族皆以骑兵为主,族中无论男女老幼皆能骑得烈马,挽得强弓,其中青壮者,更是骑卒之皎皎者也。”

    “然,此塞外之蛮夷,皆以部落形式,逐肥美水草而居,居无定所,部落之族长管无可管,至时我大秦或拉拢,或威逼,或利诱,或诱而灭之,林之总总,不足三五年,大王不费一兵一卒,当可尽得十数万精锐铁骑矣,且此等精锐骑卒兵源当源源而不绝矣,至时,关外万里平原,当任我大秦铁骑任意驰骋矣。”

    思索了好一会后,李显方才是点了点头道: “卿之以战养战之法,当如铁梳犁地般,铁骑所过,寸草不留,外以铁骑横扫四方,不死不休,内则养精蓄锐,内外兼之,齐头并进,至天下为那铁骑所困之时,我大秦国力早已是蒸蒸日上,非同往日,此时之大秦,不鸣则已,一鸣必惊天下矣!嗯,此计亦是甚妙。确不知卿之下策又如何?”

    要知道这上中二策,都算是绝顶的好计,以李显想来,一时半会而还真分不清这上策和中策哪个更好,哪个不好,但既然萧谨如此分来,自是有他的道理,李显也没理由强自去胡来。

    然而尽得了这等样的两般好计,对那萧谨的那个所谓下策,李显若然不能知道,必是心痒难奈不已。

    “大王仁智,然微臣之下策,当属下下之策也,提来空惹人不喜,不提也罢。”

    “卿之所想,但说无妨。”

    “如此,臣之下策谓之合纵联横,坐山观虎斗之计也。”

    “哦?此计又如何个说法?”一听这坐山观虎斗,李显就来了兴趣,这种能白捡便宜的事儿,李显那是最喜欢干了。

    见得李显对于这个萧谨自认为的下下之策如此感兴趣,萧谨颇为无奈,按萧谨之排法,把这一计排为最下等,而且按他自己的说法,乃是最下下之策,可想而知萧谨内心之中是多么的不喜,只是如今见得李显这位主儿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萧谨亦不得不细细解释。

    抬手提过刚放于一旁的铜灯,萧谨拿过一支毛笔来,又仔细地在那一副巨型的地图上轻轻地画上许多线条并标上注解后,方才道:“大王请看,在这整个中原之地,大小诸侯国共有十二个之多,分别是燕,晋,赵,齐,鲁,宋,魏,韩,秦,蜀,吴,楚十二国。最东处乃齐,鲁二国,北有燕,赵,南有吴,楚,然燕与赵,齐与鲁,吴与楚,楚与蜀,吴与宋,这其间,诸诸侯年年大战不休,小战不止,谁都想着要去吞并别人,其它如宋,魏,韩,晋,等弹丸小国,则处于这周遭诸大国之夹缝中,自顾而不暇。”

    见得李显一副了然于胸的样子后,萧谨方才道:“然则,我大秦居天下之西北处,内依雄关而健守,外则以天下为棋,联合纵横,坐看天下风起云涌。待时机成熟之时,兵锋所指,一剑而定天下。”

    仿佛是为了确定此是一个下下之策般,萧谨又接着道了句:“此计虽看似最为稳妥,然天下事天下人为,天有不测之风云,此时机成熟之时,或一二年,或三五年,或十年二十年而无可定,谁又能料到十年二十年之后之事?”

    萧谨这上中下三策皆是妙计,确是让李显一时间最为难以取舍。最后不得不拍板道:“此三策各有利敝,且待孤细细斟酌一翻,再行定夺。”

    skbshge

第二十回 秦王二斗老司马(第二更)() 
得了萧谨这般一位大才,又得了他所授的三般妙计,李显在暗自比较思虑之余,亦不得不抓紧行程,出兵以平定金州其它郡地,毕竟不管怎么说,这金州乱不得。

    金州共定阳,雕阴,富县,洛县,平都,公安,武金,武远,延县,白县,姑里十一个郡,据探马回报,晋国此次领兵攻入金州的领兵大将乃是晋国辅国大将军段淳。

    说起来,段淳也算是一位相当有名气的大将了,不光是在晋国,甚至于包括周连韩,魏,秦,赵等诸侯国里,亦算得上是一位名气很大的名将。

    以李显这等样一位菜鸟级战略人物,对上这么一位名将,按道理来说,是有些吃力的。

    当然,此次随军出征,以萧谨这般大才,李显自然是要把他给带在身边的,而至于那位原富阳太守罗斌罗大人,刚在当天夜里就神秘出走了,大家都在传那位罗斌罗大人,是因为害怕去打战,所以才神秘的出走的。

    至于具体的是出走回家了家里亦或者是出国了,更或者干脆是去见他祖上去了,那这事儿就没有人知道了。

    武远县外,密林中,李显轻轻地摊开了探马刚绘制回来的地图,指着武远县道:“今探子回报,那晋国大将段淳的主力大军因着在富县外吃了个大亏,丢了四万余兵马,所以此次急急从后方赶来,就把兵囤在了这武远县内,以子离之见,此战,我大秦当如何打?”

    如何打?李显这话问的就有些奈人询问了,要知道,如果是按正经的打法,当然是将对将,兵对兵的,摆开了阵势,一个攻城,一个守城,直接开打就是了。

    可问题又出来了,李显此交带过来的,就只有三万骑兵,你让骑兵怎么个攻城法?难道让他们下马当步卒?或者直接拿马去撞城门?

    萧谨暗自咬了咬牙,方才道:“我们且先撇下武远,而攻其后方之武金郡。断其后路,以武金郡之城防,我大军攻之,当易如反掌。大帅以为如何?”

    这也实在是怪不得萧谨这般说法,能让萧谨想出避实就虚这般战法来,那已经是因着萧谨受到了昨夜李显那一场精彩的偷袭战的影响而略有所得而已。

    轻拍了拍萧谨的肩膀,李显轻笑了笑道:“子离这避实就虚的想法,倒是不错,不过,如今在这般境况之下,此计确是收效甚微,今日本大帅且先给子离上上一课,让子离见识一下,什么才叫兵法。”

    当下李显也不做他想,回头来,一声轻喝:“杨闲,刘塞,刘栋三位将军何在?”

    “末将在。。。”

    身后,三员大将,此时听得李显呼喝,早已是热血沸腾起来。

    因为自昨日一战后,李显,已经在他们心目中,上升为名将级别,已经跟他们心目中的军神,那位曾经随着武昭王打遍整个关中之地的梁镇老将军有得一比了。

    “杨闲,本帅与你三千兵马,你且多做旌旗,战鼓,让诸将士分散开来,形成至少六到八千人的样子,至前边武远县外列开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