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扬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扬明- 第14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香和诸彩老之类的海盗集团,小股海盗几乎都遭遇了灭顶之灾。

    这样的无差别攻击很快引起了各大海盗集团的注意,对于有可能壮大并影响到他们的海上势力,他们都不会坐视不理。刘香等人正在应付郑芝龙的围剿,暂时腾不出手,但都派了探子前往查探,到底是何方神圣。不同渠道的消息都指往了一个方向――临高。(。)

第二百四十六章 总督的决心 一() 
就在各大海上巨擘逐渐注意到临高的时候,远在广东肇庆的另一个大佬?6??人物也注意到了,他就是两广总督王尊德。

    肇庆位于广东西部,处在西江中下游,西与广西梧州相邻,东与广东佛山接壤,地理位置十分,从嘉靖四十三年开始,总督府就设在这里。

    春天的阳光,透过窗外竹树丛的间隙,把斑斑驳驳的影子,铺洒在方砖地上。轻风摇动翠竹,一帘碎影像溪水般来回流淌。总督府内,竹子已经全部返青,冬日的枯萎的黄叶正在逐一的褪去,庭院里一派生机。

    王尊德此时正在书房低着头在看一封信。他的打扮装束非常简朴,几乎和一个寒儒没有区别。

    王尊德以简朴著称,平日里总是布衣素食,在官场上颇有清正的名望。

    这是他的一个门生从京师带回来的一封信。无非是是家长里短、各种新闻、朝廷中的风向。原来也不算什么,但是他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忧虑,引起他忧虑的是信中随带的“附启”。

    按照明代官场的习惯,人们写信除了一份正文之外,还有所谓“附启”。附启是一种不具名的信,用以请托办事或谈机密事宜。

    他拿起了第一封副启。

    这上面的是朝廷和建虏和流寇作战的消息。东面的战事自从朝廷收复遵化之后暂时平静了下来,只是西北流寇的局面一天大似一天,渐有燎原之势。而且其中陕镇的驿卒、镇兵、军户,“从贼颇众”。

    王尊德看到这里,不由得冷笑一声,心里想这不过意料之中的事情。

    镇兵欠饷已经是按年计,至于裁撤驿卒更是败招。陕西西北是苦寒之地,不比江南和广东这样的膏腴之地,要饭也还能勉强活命,原来就是苦哈哈半饥半饱的混日子,现在把他们裁掉了,不造反哪里有活路?这样的乱局,恐怕没有个七八年时间是压制不下去的。

    他丢下这份副启,拿起下面一封。

    这封附启写得很简略,但是比较要紧。主要是说,自从熊文灿招安了郑芝龙之后,东南沿海的局面有所稳定,皇上似乎对此满意,正在督促熊文灿尽快“厘清洋面”。

    “哼!”王尊德哼了一声。熊文灿这手不过是以贼攻贼,想让双方两败俱伤坐收渔人之利而已,只是这事情未必有他想得这么简单。

    广东这边和郑芝龙虽然打交道不多,但是了解的情况却不少,消息主要是从弗朗机人那里来的,包括郑芝龙的起家史和他在日本的特殊关系等等。

    王尊德很清楚,郑芝龙绝非善类,也不是一个拿了海防游击这样的武将空衔就会满足的普通海贼。他就抚之后拒不退出中左所,

    窃踞金厦,目的无非是以此作为港口,和日本等地贸易而已。广州城每年都有弗朗机人来贸易,从他们嘴里能够得出很多有用的消息:比如中左所与月港相比作为贸易口岸更为理想;郑芝龙屡次进攻月港的目的并于抢劫,主要是迫使商人们不敢再在当地贸易等等。

    “郑逆狼子野心,所图极大,绝非真心归顺朝廷”,这是王尊德私下给郑芝龙的评语。

    但是熊文灿却不这么看。这一年多来不断地给郑芝龙支援船只重炮,甚至把王尊德奉旨为福建铸造的红夷大炮也送了不少给郑芝龙。郑芝龙在福建简直就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郑家在福建广置产业,甚至把手伸到了广东,买下了许多庄田和产业,广州的城外就有他购置的田庄,简直是狂悖之极。

    但是郑芝龙毕竟把李魁奇等积年海贼一一剿灭了,只要熊文灿捷报不断,弹劾都不会起作用。朝野方面,还颇有认同熊文灿做法的人。朝议对他十分有利,看势头很有升官的可能性。

    这些消息看似和广东毫不相干,王尊德却知道,熊文灿有了一个“平贼靖海有方”的能员名声,如果升官,多半就会到广东来。

    熊文灿现在已经是福建巡抚了,又立有大功,总不见得仅仅平调广东巡抚,就算平调也是从王尊德手里刨食――在天启、崇祯年间,已经没有独立的广东巡抚这个职衔,而是以总督两广兼职巡抚广东――自己若不能取得一些像样的功绩,,不仅巡抚的职责要划出去,恐怕这两广总督的位置都要坐不稳了。

    而要想在功绩上与熊文灿相比,最佳途径就是剿灭广东洋面的海贼。

    只是这广东洋面上的海贼也是不好相与的。第一大股首推就是刘香了,此人长期在珠江口外逡巡,不时深入珠江抢劫掳掠乡民和船只,阻断出洋的贸易。

    澳门的弗朗机人三天两头来和他谈,希望双方联合进剿。弗朗机人有大夹板船,有红夷大炮,战力可观,但是大明却派不出人马来。

    要进剿,就得发军饷,整备船只,这都要大笔的银子。广东布政使一直哭穷,说藩库里没银子可用。眼下就是为各省铸炮的钱大多还是欠着得。工部允支的炮价,到现在也没见着。

    不过广东财源甚多,真想打仗,不拘那里先搞一笔出来还是能办到的,只是有点不值。而且广东官场上对刘老香的底细一无所知,甚至还不如弗朗机人知道的多。

    没有引路的人,想在茫茫海面和无数的小岛之间找到刘香的船队,简直是痴心妄想。最后无非又是损兵折将罢了。朝廷过去输得起,现在已经输不起了,打一次败仗就意味着再也会恢复不了元气。想到这里,他很是烦躁。

    不过,最近有一股海贼非常猖獗,吞并了不少零散的海贼势力,有坐大之势,而据各方面打探来的消息可以断定,这股海贼与刘香不同,他们有固定的据点,就在琼州府临高县。

    王尊德不怕海贼有据点,就怕海贼没据点。比起茫茫大海寻找对方船队,找到对方老巢直捣黄龙难度小得多,就看能不能拿出决心去做这件事情,换而言之就是有没有这个价值。

    (。)

第二百四十七章 总督的决心 二() 
王尊德慢慢的把信叠整齐、折好,重新装回封щā这次恐怕得在靖海33做出点业绩来。

    皇上登基不久,正怀着一股励精图治的劲头,而且从皇上身边的太监口中可知,皇上是个非常勤奋的人。自己在总督任内无所作为,恐怕就得退位让贤,给熊文灿这样的靖海能员腾出位置来。

    当初自己在整治两广吏治的时候得罪了不少人,这些人在京师里都有故旧同年,在这微妙的当口,自己若是在靖海的事务上一个处置失当,失了圣心,到时候弹劾的奏折满天飞,自己的下场不问可知,丢官去职已经是最轻的处分了。

    如果决心靠靖海做些事情稳住官位,势必要找到同盟者,要不然官场上下一片反对之声,就算王尊德贵为总督,也弹压不下。在两广的官场中,巡按御史高舜钦对“厘清洋面”的态度最为坚决,可以引为奥援。

    高巡按对海商、海寇还有西洋人全部非常憎恨。他几次向王尊德进言,希望禁止与濠镜的弗朗机人的贸易往来。

    高舜钦痛恨弗朗机人的原因也简单:因为弗朗机人“巍舰巨炮”,“人莫敢近”,还贩运各种违禁之物。王尊德倒是觉得,高巡按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这广东地面上居然有这么一个“不服王化”之处。

    其实对王尊德来说,弗朗机人虽然不时要给地方上惹点麻烦,总体来说还是知趣的。当然,所谓知趣不是说他们准时的向香山县缴纳每年五百两的地租这对广东全省的收入来说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最近,弗朗机人屡次派商人到广州活动,上下打点,馈赠了各方官员一笔厚礼他们希望和大明联合打击刘香。据他们说,刘香勾结天启年间曾经掳掠沿海、占据澎湖修筑堡垒的红毛夷人,意图对大明不利。至于这番说法是真是假只有天知道。

    王尊德不由得叹了口气:这海上的事情还真是错综复杂,官府却对这个神秘莫测的海上世界一无所知。

    他在书房里来回踱步,过了一会,下定了决心,对门口喊道:“来人!”

    一个贴身小厮应声出现在门口。

    “你去,马上把吕、李两位先生请来。”

    这两个人,是他幕中两名心腹。吕易忠当过几任知府,李息觉是天启年间的进士,未曾授官,一直在家闲居。两人都是四十出头五十不到的年龄,正是精力健旺的壮年,两人既饱读诗书,又对各种实际政务了解颇深。他请这两位幕僚来是想听听他们对平靖广东洋面的事情有什么见解。

    至于其他本省大小官员,一个个都跟泥鳅般滑不沾手,塞责推诿的本事一个比一个大。自己要听点切实的建言,也只有靠幕僚了。

    但是这两位幕僚来了之后,一时间也说不出什么高明的主意谋略是建立在情报的基础上的,没有情报,连敌人是谁都闹不清,哪里有谋略可言。万历末年以来,海面上的各路好汉旋起旋仆,名众多,官府文书中留下名的大股有几十,但是他们的实际状况,官府了解极少,大多是道听途说。

    至于刘香,不过是崇祯初年才兴起的一股势力,不过近几年扩展极快,俨然已经成为珠江口的一患,这才引起人们的注意。

    吕、李两位虽然有心为东主分忧,只是他们自己对这海寇也不见得比王尊德更了解,谈何出谋划策?李息觉搜肠刮肚想出来的,无非是当年胡宗宪等人对付倭寇的陈年伎俩,谈不出什么新名堂来。

    倒是吕易忠在旁一直不出声。在他看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