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之代天罚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龙之代天罚世- 第4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深吸一口气,转过身,道:“摘星子,去……去买个木箱子,收拾好了。”

    “是!”摘星子当即领命,正到门口,又被叫住,“顺便再去购买马车……要豪华大马车!”

    “是!”“等等……再去买些劲装,这游侠衣服,我穿着很不舒服……”“是!”

    ……………………………………………………

    摘星子出去一会儿,就又听到蹬蹬蹬的登楼声,林天打开房门向外望去,对来人道:“哈哈~~~苏大家,欢迎欢迎。”

    来人正是苏轼,向林天虚礼作揖道:“林先生有礼,苏某打扰,请勿见怪。”林天连连摆手,走上前去请他到隔壁房间,道:“苏大家请,请!”他可不敢把苏轼请到那个堆满银票的房间。

    苏轼奇怪一笑,顺着林天进了隔壁房间。一进门,各自安坐,林天就问:“苏大家何事要亲自前来?”

    苏轼从袖中掏出一把纸扇,递过去说道:“知道林先生要走了,也没什么相送……”

    林天一皱眉,接过纸扇,看了苏轼一眼,苏轼点点头,缓缓打开纸扇,眉头皱的更深了……

    就见扇面上画着一副,图上一户富贵人家的美味佳肴食用不完,只好让它腐烂发臭;而旁边穷苦的黎民百姓却饥寒交迫,悲惨的死在路边。

    苏轼才华横溢,诗词文赋外,书画也很擅长,尤为讲究“神似”、“传神”。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么?”林天合上纸扇,闭目叹息一声,脑中似乎还停留着那哀鸿之景。

    苏轼喝了一口茶道,闭目养神。

    林天瞧了他一眼,将纸扇“啪”的一声摆在桌上,道:“苏大家何意,直说无妨。”

    苏轼叹息,面有尴尬:“不瞒林先生,老朽前来……”他欲言又止。林天道:“但请直说。”

    苏轼难开其口,说道:“老朽……老朽为……为……唉……”究竟开不了口,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道:“林先生自己看吧……”

    林天满是好奇,这苏大家有什么事,这么三缄其口?拿过一看,却是一张凭据,一张借钱凭据……

    “这……”林天大出意外,有点目瞪口呆的问,“这是什么意思?”

    苏轼老脸通红,说道:“为一老友筹的……很急。”

    林天心道原来是为别人借的,见凭据上所写乃是借银三万两,三万两不是小数目,皱眉问道:“小意思,我应下了。……只是林某可否知道,是为谁所筹?”

    苏轼见林天毫不推辞,暗道:“果然还是这江湖人物豪爽。”他先已向多人求助,却都被婉言拒绝。当下站起身来,弯腰执礼道:“苏某多谢林先生。”

    林天连忙起身,不敢受此大礼,各自落座后,苏轼缓缓将事头说了出来……原来苏轼借钱,居然是为在金陵潜居的王安石所借……

    原来王安石潜居金陵,见蔡确为施行变法无所不用其极,非正道,数月前与苏轼相聚谈起,预测变法将遭劫难,忧心抑郁之余,决心亲建书院,以培养正道学子,此时王安石已经六十有三,身有宿疾,垂垂老矣如暮夕残灯,(史上,王安石死于一零八六年,即小说中两年后)。

    林天听完后,一时间想起了某位武道高手,以生命之力创出惊天动地神鬼僻易的一式——剑二十三。这王安石倒也有些以生命余晖绽放光芒的意思,他的预言是正确的,原来历史的发展,也确实像他所说……

    林天沉吟片刻,忽的拿起那借银凭据,“哗哗哗”撕为碎片一扔,纸屑飞舞,苏轼被一惊站起,以为林天反悔,指着林天道:“你……你……不借就不借,何必玩弄老夫?哼!”说着就要甩袖离去。

    林天急忙站起,拉住苏轼的臂膀,微笑说道:“苏大家稍安勿躁,听林某说,林某虽与王相公素未谋面,对其变法也不甚意同,但建书院,传学术,乃是大大的善事。林某江湖中人,江湖规矩,为朋友两肋插刀,区区钱财,何足惜哉?”

    苏轼听到里,情绪缓了下来,就听林天继续说道:“我与苏大家虽年龄相差甚大,但一直自认为是往年之交的,难道苏大家瞧不起林某?”苏轼面有愧色,林天察言观色,知道他要说什么,抢着大手一挥说道:“三万两怎么够?我出十万两……哦,不,五十万两,算我林某人捐助的,无需偿还,要办书院,就办个最大的书院,全大宋,全天下,旷古绝今的最大书院!”他说的豪迈无比,办旷古绝今的最大书院!苏轼听得也不禁热血沸腾。

    “不过,有一个条件……”林天突然低声道。

    “请说。”苏轼并无意外,人家无偿出五十万两,有条件也不稀奇。

    林天盯着苏轼,沉声道:“我要你辞官,入学院任教。否则,一切免谈……”

    苏轼似乎对这条件颇为意外,脸上连连转变,半晌,叹了口气,坐到椅子上,回道:“成交,苏某答应了。”

    林天坐到一旁,为苏轼续上茶水,玩笑道:“苏大人,舍不得大官名头?”

    苏轼摇摇头,苦笑道:“我与介甫兄私交莫逆,唉,却因政见不合,屡屡……唉,不说也罢,辞官治学,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呢。”林天说道:“民间都说王相公乃是个拗相公,哈,要与他一起共事,有得受喽,苏大家可要有个心理准备。”

    苏轼似乎回忆起了与王安石争辩得脸红脖子粗的情景,微微一笑道:“他是个君子。”

    林天点点头,忽然阴笑道:“不过我是个小人,嘿嘿,林某还有第二个条件,也是最后一个条件,这书院,必须建在姑苏,嗯,我看就建太湖边上,而名字,就叫‘太湖书院’!”

    

第五十九章 ?乌篷妇() 
更新时间:2014…02…21

    林天点点头,忽然阴笑道:“不过我是个小人,嘿嘿,林某还有第二个条件,也是最后一个条件,这书院,必须建在姑苏,嗯,我看就建在太湖边上,而名字,就叫‘太湖书院’吧!”

    苏轼皱了下眉头,不过随即便舒展开来,说道:“我没意见,不过介甫兄……”

    林天微微一抱拳微笑道:“这就有劳苏大家了。”

    “唉~”苏轼叹息一声,无奈苦笑,“也罢,就有我去做这‘恶人’吧……”

    “呵呵~~~”林天一笑,“可不止如此哦……”

    “怎么?”苏轼突地背脊一凉,还有什么怪条件?不是说了最后一条吗?

    林天道:“书院所需一切花销,我林某人包了,不过书院的任教先生嘛……嘿嘿,可就需要苏大家和王相公了……”

    苏轼一愣,“这个自然,这个自然。”心里苦叹:这下要放下老脸四处求人了

    …………………………………………………

    林天与苏轼又讨论了诸多书院建设的事,临了中午的时候,摘星子办完师父交代的事赶了回来,林天想留苏轼共用午膳,苏轼却一口拒绝,说什么事不宜迟,想在就写辞章向皇帝请辞,而且他还要去邀些好友“助拳”……

    林天摇摇头看着苏轼急急忙忙远去的背影,对身旁的摘星子说道:“你看,这才是真正的好官。”摘星子点点头。

    ……………………………………………………

    开封城外有运河汴渠,南接泗水、交淮水、东连邗沟,直通扬州及以南长江。这就是大运河中的一段。

    林天吃完午饭后又抽空洗了个澡,换了身劲装,只是紫色为王公大臣之色,在这开封城里不能公开的在衣铺店中售卖,所以摘星子没有买到。退而求其次,林天换上了一套月牙白的劲裝,外套黑色绸袍,倒也别有一番气度。

    一行人坐着马车到了城外渡口,如今有钱,出手也就大方起来,租了一艘两层高的大船,便一路南下而去。

    船上,阿紫小孩子心性,站在甲板上上东看西看,这延河两岸栽满垂柳,若是春夏季节,绿柳捶地,自有一番“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美景,但现在是冬日,虽枝条上压着积雪,别有一番韵味,但大雪封地,四处白茫茫一片,也令人眼愰的很。

    虚竹自小在少林寺里长大,未出过寺门,开封的世俗繁华令他抗拒,但这沿河自然景观却令他喜欢,所有留他在外陪着阿紫,只是这两人聚在一起,实在是……

    开封到扬州走水路也要三四天,这时正值冬季,虽说大运河未冰冻,但船速也不宜过快,所以据船公说,要五日后入暮时候才能到扬州,而那时也已经腊月廿三,只差个七八天就春节了,时间虽紧,倒也不急。

    沿途林天又将逍遥游(凌波微步)教给了摘星子,摘星子果然天赋尚佳,只三日就学了个有模有样。阿紫在旁看着奇妙,吵着也要学,林天自然不无不可,只是她不懂八卦,只学了个外在的皮毛中的皮毛。虚竹佛经念诵熟稔,这道家的八卦却也不懂,是以在一旁好奇的看着,也值得了个皮毛,而且他这皮毛似乎还比阿紫来的少……

    一路无事,这一日入暮时候,船公提醒却是要到十年扬州梦的扬州了。话说烟花三月月下扬州,虽然现在不是三月天,但当林天等人出船舱,来到甲板前梢远远向前望去的时候,倒也被眼前景致所迷,就见冬日夜霜蒙蒙的大河前方,如有一片火云在烧,那是数不尽的红灯笼照出来的,隐隐之中还有嘿he嘿he的搬运声和莺莺燕燕的招客声……

    林天皱起眉头,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在虚竹等人好奇的时候,他的神识已将前方景象照现。

    前方,岸堤两旁竖着高高的杆子,杆子上一串红灯笼垂挂下来,一路延展,不只有多少里远,照得附近夜色旖旎。终于到了码头处,就听见人生沸腾,虽是寒冬腊月,又逢入夜时候,但码头上竟也颇为繁忙,扬州之繁华由此可见。

    码头上来来往往,多是进进出出的搬货苦力,他们衣着单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