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甲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个人的甲午- 第6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样的变化,尤其是注重军官的团队精神和培养参谋人员这两点,让光绪感到非常满意和欣慰,有了这样的军官团体精神,才具备真正近代军队的基本素质。而优秀的参谋人员,几乎就是近代战争胜利的保证。

    每隔十天,光绪就必定抽空到陆军学校督促检查,端着脸肃然的站在操场边,身边围着几个陆军学校的教官,沉默的注视着场内的训练。他其实也很想像以前他看电影里的那样,带着铺盖卷下部队,和军官们同吃同宿培养感情,但是他也明白,在这个时候是根本办不到的。

    中国的东西就是这样,做每件事都有很多规矩,要想打破这些规矩,就必须有足够的实力去建立新的规矩,而依光绪现在的实力,这样做基本上就是自杀。

    不过有了皇上亲自站在旁边督促,不时还叫过一两个学员过来谈心,学员们的训练态度顿时变得分外积极,训练热情空前高涨,谁不是眼巴巴的望着,想要在皇上面前表现一下,获得皇上的赞赏对这个时代的这些学员而言,无疑是最大的荣光,前途也必将一片光明。

    光绪却远远没有表面上那么的轻松,他不只是在旁边督促检查学校的教学,事实上他又不是专业人才,也根本看不明白教学过程中的内容。他所做的其实就是利用任何一个机会,记住这里每个学员的名字和样子,和他们说上一两句话,或鼓励或鞭策,以此让这些学员牢牢记住自己这个皇上。也在潜移默化中,向这些学员们灌输这样的一个理念,自己这个皇上无时无刻不和他们在一起。

    而对于这些学员的培养,尤其是对自己忠诚的培养,光绪也有自己的想法,单靠这些面子上的功夫是远远不够的。历史已经给他提供了足够多的借鉴和经验,一切都在暗中坚决的推行着。

    陆军学校虽然筹建完备,但是这些天杜怀川一直都没有空闲下来,反而比过去更加忙碌。他负责整个军校的后勤军需,不仅要和上海的林启兆联系,保障军校的物资供应,还抽出更多的时间,利用这样的资源,对每个学员嘘寒问暖,关心学员们的生活。

    凑巧的是,杜怀川二叔的儿子杜振武原本就在北洋武备学堂学习,这次也考进了新建陆军学校,而且在原来北洋武备学堂的学员中颇有威信。隔三差五的,杜振武便带着一些学员到杜怀川家中改善生活,杜怀川也没有帮办大人的架子,就算再忙,见到这些学员也会抽出时间和他们促膝谈心,聊聊家常或者军校生活。一来二去,杜怀川的家成为了学员们聚会的场所。

    与忙于军事的陈卓和忙于后勤的杜怀川相比,吴绍基此时的身份反倒显得有些尴尬,所谓的陆军学校总文案一职,事实上只是发布一些文告,以及协助陈卓做一些日常辅助性的事务。

    吴绍基心里也明白,虽然从那天晚上后,皇上对自己的态度越来越温和,对自己提出的一些建议也采纳接受,但是在皇上的内心深处,对自己还是有所戒备。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吴绍基也知道,自己和世铎的关系决定了自己要进入皇上最亲密的圈子里面,还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而他现在唯一能作的,便是等待。

    他很清楚,他所等待的机会,其实也是这位看起来年轻,其实心机无比深沉的皇上正在等待的。

    ………

    颐和园建成后,慈禧便搬进了颐和园的乐寿堂,开始了自己归政于光绪后颐养天年的生活。

    每天早上慈禧起床梳洗后,便在跪满殿内和庭中的太监们“老祖宗吉祥”的呼声中,走到外屋批阅军机处送来的各地的奏折,然后到仁寿殿传见军机大臣,下午则是逛园子听戏,有时还到听鹂馆绘画消遣,其实和归政前并无多少区别。

    但是这样一来却苦了光绪,每天要从养心殿跑到颐和园请安,索性干脆也搬到了颐和园的玉澜堂,一来省的来回跑麻烦,二来也透着些亲近。

    光绪有这份心意,慈禧自然不会反对,真要是让皇帝离自己远了,她反倒多少有些不放心。

    况且这些日子皇上频繁到新建陆军学校里去,军机上的孙毓汶和刚毅等已多次在慈禧面前表示反对,虽然理由是皇上频繁出宫,恐招致外人猜疑和引来不测之心,但是内里的心思,慈禧也明白的很。

    这日早间,借着传见军机大臣的机会,慈禧又将孙毓汶和刚毅传召进仁寿殿,新建陆军学校究竟是怎么个情况,慈禧心里很不落实。

    “你们两个都在军机上行走,这新建陆军学校的事情究竟是怎么样的,也不能甩手不管。朝廷的军机大臣,连朝廷自己的陆军学校的事情都闹不明白,这不是笑话吗?”慈禧已经好几次问起陆军学校的情况,可孙毓汶和刚毅都说的不明白,让慈禧心里颇为不满。

    “回太后的话,这新建陆军学校的事情,不是军机上甩手不管,是根本插不上手。银子是从北洋划过来的,人员是那个陈卓、吴绍基等人招募的,朝廷倒是想管,可是没有名目,又担心皇上猜忌,凭空惹来是非啊。”孙毓汶小心翼翼的回禀道。

    “那也不能光是站在旁边看,该帮衬的要帮衬,该管的也要管,真要是将来闹出什么事情出来,你们几个就脱得了干系了?”慈禧冷冷的哼了一声。

    话虽然如此,慈禧心里也明白,新建陆军学校的事务,放眼整个朝廷内外,除了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外,倒也真找不出几个明白的人。

    见慈禧神情有些不悦,刚毅坐在下面沉吟片刻说道,“对新建陆军学校的事情,奴才倒也有些个计较。现在新建陆军学校的大小事务由那个陈卓揽总负责,学校的日常教习听说聘请了两个德国人,一个叫霍斯特,一个是原来在北洋帮李鸿章修建炮台的汉纳根具体负责,一时之间,奴才倒不觉得有什么。关键是这些学员将来毕业后,怎么使用,朝廷应该及早拿出个章程出来,免得到时候手足无措。”

    哦,慈禧抬起头看了刚毅一眼,淡淡的问道,“刚毅,依你的意思朝廷该当如何处置啊?”

    刚毅想了想说道,“依奴才浅薄的见识,这些学员将来毕业后,最好是打散开来,安置在各地的练军中,一来可以用其所长,为朝廷出力,二来也避免这些人相处久了,难免同气联枝,万一闹出什么尾大不掉的局面出来,朝廷倒真的不好善后了。”

    刚毅的这番话,说白了就是想要把这些学员弄的远远的,离皇上远,彼此也隔的远,天长日久,也就构不成什么威胁了。只是朝局奏对,他的话自然不敢说的太明白。

    慈禧听明白了刚毅的意思,心里却并不完全同意刚毅的想法。“朝廷的那些个军队,甭管是绿营、练军还是咱们自己的八旗,你们几个军机大臣难道不清楚?打起仗来不行,论起吃空饷、营私舞弊,那是一个比一个厉害。朝廷花了这么大力气,培养一点人才出来,当真像刚毅说的那样,放到一口锅里等着一起烂掉?”

    “你们啊……”慈禧望着两人叹了口气,“你们不要总是把心思用在防备这些人上面,朝廷自己培养的人才,有什么好防备的?要想法子把这些人变成朝廷可用又信得过的人……”

    孙毓汶和刚毅都是心思敏捷的人,听完慈禧的话微微一愣,便瞬间明白了慈禧的意思,心中都是不约而同的一动。

    只是,怎么才能把这些人变成自己人呢?他们两人不是没有动过这样的心思,实在是皇上的这盘棋布的水泼不进,用的全是他自己的人手。而两人也明白,兵事上面自己确实也是短处,即便想安插点人手进去,身边都一时找不到合用的人。

    见两人面露为难的神情,慈禧没有说话,接过李莲英递过的茶水,润了润喉咙,才缓缓说道,“陆军学校开办这么久了,你们这些个军机大臣有谁去看过?平时得空也要多去走走,像那个陆军学校的总办陈卓,倘若果真是个人才,朝廷该有的奖赏还是要有嘛,要多花点心思,不能寒了下面办事的人的心。这上面,世铎就比你们看得远,办起事情来就是合着让我心里舒坦。”

    孙毓汶和刚毅心里微微一惊,已然明白慈禧今日传见自己的用意,赶忙起身说道,“臣等下去后,立即按照太后的意思办理。”

    话说到这里,慈禧该打的招呼也打到了,也有点乏了,正想让两人跪安告退,忽然又听到孙毓汶不急不缓的声音说道。“微臣这里还有一件事情,想请太后的懿旨。”

    说着,孙毓汶拿出了几份折子,恭恭敬敬的递给了李莲英。

    “都是些什么折子啊?”慈禧今日还要去听鹂馆,也没有功夫细看这些折子,随手放在桌上问道。

    “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孙家鼐等人上的,请朝廷将同文馆改建为京师大学堂的折子。”孙毓汶躬身回禀道。

    京师大学堂?慈禧不觉一怔。

    ——

    

第二十章 京师大学堂() 
将同文馆改建为京师大学堂的折子,正是光绪授意都察院左都御史孙家鼐等人上的。】

    孙家鼐和翁同?一样,都曾担任帝师,他们两人在此时的朝廷中枢中,是最有威望的两位大臣。不过在穿越而来的光绪心目中,孙家鼐比起翁同?来,要更加务实和开明。历史上,正是这位孙家鼐在甲午的时候,强烈反对为朝鲜的宗主权和日本开战。戊戌时期,身为帝党的他赞成光绪的许多新政,并担任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一职。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罢新法,悉复旧制”,却独留京师大学堂,而身为帝党的孙家鼐也未获罪。仅此一点便可以看出,孙家鼐绝非庸碌之辈,也不是空有书生意气,不懂朝局政治的迂腐之人。

    事实上,在光绪眼里,这位孙家鼐也并非最合适的人选,孙家鼐虽然也主张向西方学习,走的却仍然是后来张之洞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