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力挽狂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61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太极想要立豪格为太子,他的心思孔有德早已揣摩的通透,他原本有意率先提出请豪格挂帅出征明国,讨好皇太极,不过听了多尔衮的话语之后,孔有德却又犹豫了起来。

    众所周知,盛京城乃至整个大清的治安缉捕部门,一向是由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所主持管理,而抓捕倭寇的任务,也一直是在济尔哈朗的领导之下,孔有德可不认为是多尔衮亲自出手,派人捉拿住了那几名倭寇,满清诸位亲王一向各司其职,极少会逾越自己的职责,插手他人负责的事务。

    也就是说,多尔衮手中的这几名倭寇,极有可能是济尔哈朗提供给他的,换句话说,莫非这个努尔哈赤最宠爱的侄子,在满清贵族中拥有强大影响力的和硕郑亲王,已经决定站在多尔衮三兄弟这一边了?

    争夺皇权的政治斗争,一向都是你死我活,不死不休的局面,无论是皇太极,还是有了济尔哈朗相助的多尔衮三兄弟,都不是孔有德所能得罪得起的人,念及此处,孔有德当即打消了主动请豪格挂帅出征的念头,决定再看一看,等一等,待局势更为明朗之时,再行站队,也是不迟。

    屡屡袭击大清的倭寇背后,居然也有赵无忌的影子!又是这个熟悉的对手,每次听到赵无忌这个名字,皇太极便觉得自己右肩的伤口处,隐隐作痛,头脑也是一阵眩晕。

    “布局深远,用意歹毒,此人当真是我大清的心腹之患,此人不除,朕寝食难安。”皇太极情不自禁地喃喃说道。

    “臣愿为大汗解忧。”多尔衮彬彬有礼地躬身对皇太极说道,“臣以为,大汗可派遣一名得力大臣,前往倭国,向幕府将军陈说利害,澄清事实,若是处置得当,或许我大清反而会因祸得福,再得倭国一强力臂助。”

    皇太极强忍住心中对多尔衮的厌恶之情,脸上做出一副贤明温和的样子,说道:“睿亲王言之有理,这确实是个可行之策。”

    他的目光不经意地掠过站在一旁的豪格身上,微不可查地叹了口气。

    豪格还是太年轻,也太缺乏历练,光靠豪格自己的力量,想要对付老奸巨猾的多尔衮三兄弟,难度非常大。

    “豪格,朕有意命你出使倭国,不知你意下如何?”出使倭国风险不大,又能建立功勋,大战之前,让豪格去镀镀金,也是好的。

    “这,”豪格顿时便是面露难色,行军打仗他尚算是名出色的将领,论起口才和拉拢结盟的手段,豪格却是缺欠多多,更何况皇太极事先曾对他暗示过,有意命他挂帅出征锦州,而今皇太极却让他出使倭国,这让豪格颇有些晕头转向的感觉。

    “父王,儿臣,”豪格顿了一顿,方才想出一个极为勉强的借口,“儿臣晕船,恐怕无力担此重任。”

    皇太极听了,当即圆睁二目,气不打一出来!

    真是烂泥扶不上墙!

    白白送这逆子一场功劳,他却还要再三推脱!白白浪费朕的一番苦心!

    不待皇太极发火,多尔衮呵呵一笑,温言说道:“肃亲王长于领军作战,不擅外交,此番出使倭国的任务,臣以为无需劳烦肃亲王,大汗,臣愿为使者,前去倭国。”

    多尔衮这话语一出,众臣对他的好感顿时又添几分,相比遇事推脱塞责的豪格,主动请缨前往倭国的多尔衮,更显得不畏艰险,勇于担当。

    出使任务看似轻松,但大海上常有惊涛骇浪,狂风暴雨,当初元朝时,成吉思汗出征倭国的舰队,便是因为遭受突其而来的狂风袭击,全军覆灭,使得倭国也免去了一场灭国之灾。

    事后倭国更是将这场狂风称为神风,载入史册,关于神风的故事也在倭国一代代地流传了下去,是以出使倭国,看似轻松,实际也隐藏着致命的风险,豪格之所以不愿意去,不能说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即将成为太子,皇太极继承人的豪格,不肯出使倭国,是有他的考虑在内的。

    “也好。”沉吟良久,皇太极终于缓缓点头,勉强同意了多尔衮的主动请缨,心中不禁有些微微气馁。

    “大汗,肃亲王为人端正醇和,有勇有谋,在我军士卒中威望很高,臣以为,此番出征明国,当以肃亲王为帅,统兵出征。”大贝勒代善出列禀道。

    “臣附议。”颖亲王萨哈廉与范文程,孔有德二人也急忙出列,表示支持豪格为帅,出征锦州。

    看着一旁面有得色,顾盼自雄的长子豪格,又看了一眼如谦谦君子般在一旁侍立微笑的多尔衮,皇太极想了半晌,终于摇了摇头。

    “此番出征,事关重大,断然不容有失,豪格还是过于年轻,鉴于敌众我寡,本次出兵大明,朕当再度御驾亲征,以振奋手下儿郎之军心!”

    众人闻言,顿时齐齐色变,代善等人的脸上满是不解之情,豪格的脸色也是为之一滞,只有多尔衮,嘴角上扬,微微露出一丝笑容,看似温和的目光投向豪格,多尔衮心中涌起无穷的杀意。

    不好意思,你挡我路了。

    半个月后,江户。

    佐伯惟教匆匆地走在幕府将军的御苑中,在他的身后,荷兰人德弗里斯和多尔衮两人紧紧跟随。

    佐伯惟教的官职是侧用人,乃是幕府将军近侍里的最高职,原本这种引见外来使者的任务,通常都是交给负责礼仪的奏者番松平忠宪来做,但是今次有所不同,接到大清国的国书之后,幕府将军德川家光极为重视,特意命令佐伯惟教亲自前来迎接德弗里斯和多尔衮二人。

    佐伯惟教身穿宽大的袍服,领着二人匆匆穿过华贵巍峨的唐门,望着身边温文有礼,衣饰奢华,头皮剃得铮亮,只留下一根犹如老鼠尾巴般小辫的多尔衮,眼中露出一丝不易为人察觉的鄙夷之色。

    野蛮人到底是野蛮人,便是再怎么装饰,也终究给人一种沐猴而冠的感觉,佐伯惟教心中暗自想道,倭人相比朝鲜,他们的文化继承了唐,宋的很多精华,他们也跟朝鲜一样,打心眼里看不起这些粗野未开化的女真人。

    带着两人小心翼翼地来到天守阁二层的一处所在,佐伯惟教停下脚步,转身低声对两人说道:“将军正在里面相候,两位请进。”

    德弗里斯冲着佐伯惟教笑了笑,迈步先行,多尔衮也是微微一笑,紧跟德弗里斯走了进去。

    宽敞明亮的屋子里,第三代幕府将军德川家光居高而坐,面色威严,在他的身侧,两名长相俊秀如女子般的小姓,手持宝刀,侍卫在幕府将军的身旁。

    德弗里斯大大咧咧地走了进去,弯腰行礼,“尊贵的将军,我们又见面了。”

    多尔衮走到德弗里斯的身旁,他犹豫了一下,也便躬身施礼,“大清国睿亲王多尔衮,见过幕府将军。”

    “免礼,贵客请坐。”德川家光的声音沙哑,脸色坚毅,作为第三代幕府将军,他向来以脾气暴烈,性情古怪暴躁而出名,他的作风也一向强势。

    幕府将军一职传到德川家光手中时,他面临的已不再是当初战国时代的那种乱世,而正在处于天下一统的发展之初,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任。

    要稳定,要发展,这就要求倭国上下,只能有幕府将军一个声音,绝不允许任何的反对派以及反对势力出现。

    就在四年前,他费尽力气,派遣出十万兵马,平定了曾喧嚣一时的岛原之乱,不过在岛原之乱中,原本被他以为早已覆灭的北条家族十分活跃,北条家臣小岛茂在此战大放异彩,汇合叛乱军的首领,天草四郎时贞,给予幕府军以极为沉重的打击。

    就连前往镇压叛乱的幕府重臣板仓重昌,也在强攻岛原城的过程中,当场战死,据说是被叛军首领天草四郎时贞所射杀。

    虽然最终幕府军全灭叛军,并将参与叛乱的民众几乎全部屠戮一空,天草四郎时贞也当场战死,但事后清点战场,并未发现此战大活跃的小岛茂的尸体,这让德川家光的心中,不禁残留了一丝阴影,久久不能释怀。

    是以这一次听闻大清国睿亲王前来出使,原本德川家光是不想见他的,毕竟他早已实施了闭关锁国的战略,关上门,过自家的日子,无论是对于大明,还是大清,他都没有半分兴趣。

    但是此番是荷兰人德弗里斯亲自引见的多尔衮,荷兰人在倭国具有独特而超然的地位,再加上听说多尔衮带来了北条余孽小岛茂的消息,这才使得德川家光如此郑重其事地接见了两人。

    倭国虽然闭关锁国,但倭国的闭关锁国,却又与大明和大清不同。

    因为倭国在闭关锁国的同时,又开了一扇小小的窗口,这就是荷兰。

    想必动辄喜欢传播教义的不列颠人和葡萄牙人,荷兰人信奉的是新教,并且他们是纯粹的商人,来到倭国,满脑子想得都是做生意赚钱的事情,对于传教并不热衷。

    所以倭国虽然闭关锁国,却又在长崎专门开设了一处通商口岸,与荷兰人以及郑芝龙进行交易贸易。

    skbshge

第八百二十五章定下毒计() 
之所以倭国在闭关锁国之后,依旧保持着与荷兰人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有其原因的,因为这既是倭国的需要,也是荷兰人的需要。

    首先,荷兰和不列颠相比,国家人口太少,所以荷兰人能在东亚投入的兵力始终有限,所以荷兰人虽然实力强劲,但却不得不走少量精兵的路线,在远东的布局,荷兰人也不得不有所侧重。

    荷兰人的侧重点之一是种植着种种珍贵香料的南洋诸岛,以及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的大明,还有一个侧重点便是倭国。

    倭国虽然地方不大,人多,资源还少,但这时的倭国颇有点像迷你袖珍型的大明,大明的一些特色产品如茶叶,生丝,瓷器等,倭国也能生产,而对于荷兰人带来的西方先进科技,倭国也是拥有很强烈的需求。

    并且倭国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