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力挽狂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2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言一出,夏允彝心里顿时咯噔一下,暗道不好,急忙陪着笑说道:“萧大人这是何意?”

    萧远说道:“我等作为边塞军将,身上责任重大,虽然听从洪大人调遣,然也有随机处断之权,定边,靖边,榆林都是边塞重镇,不仅要防流贼,更要防备外寇。”

    “洪大人前几次调兵遣将,几乎将我榆林可用之兵一网打尽,如今城中,只有三千骑兵精锐,夏先生,你自城头向外看去,这境外便是鞑靼土默特部的领地,鞑子来去如风,不知何时便到,夏先生,本官不能为了剿灭流贼,便放弃了防护外寇的责任。”

    夏允彝急忙说道:“可是……”

    萧远摆了摆手,示意夏允彝不必再说,又道:“边塞军将,有临机处断之权,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考虑到本官手头的兵力有限,本官实在无法出兵。”

    夏允彝满脸失望之色,萧承勇见状,上前一步说道:“叔叔,不如……”

    萧远蓦地一声怒吼:“萧承勇,告诉你多少次了,军中不得以亲属相称,你要叫我萧大人!还有,速速给本官退下!”

    萧承勇恨恨地一跺脚,又看了夏允彝一眼,长叹一声,转身离去。

    萧远看着夏允彝,脸上露出一丝苦笑,说道:“非是本官不肯帮忙,实是本官便是派兵去了,也没有用。”

    夏允彝连忙问道:“大人的意思是?”

    萧远说道:“本官昨日已经接到定边卫副将朱虎,靖边卫总兵吕年的八百里快马传书,他二人表示,最近边塞频现敌踪,似有敌袭的迹象,他们已经写信婉拒了洪大人的要求。”

    萧远看向夏允彝,面上带了一丝歉意,说道:“你我两家合兵,不过七千之数,如何能对付五万之敌?萧某心中也是为难的紧啊。”

第三百二十九章投名状() 
当夏允彝把萧远不肯出兵的消息带回来时,虽然早已有了心里准备,赵无忌仍然是有些沮丧,他转头看向身旁的徐怡,说道:“郡主神机妙算,所料丝毫不差,萧指挥使果然不愿出兵,下官佩服。”

    徐怡脸色凝重,默然无语,赵无忌叹了口气,转身对夏允彝说道:“夏先生,劳烦召集众将,一个时辰之后,来此议事罢。”

    望着夏允彝远去的身影,徐怡说道:“你下定决心了吗?”

    “嗯,贼军战斗力应比后金低上几分,便是以寡击众,本官也有七八分胜算,曹文诏曹将军尚且能以三千骑兵,便敢突击数万贼军,我赵无忌五千精兵在手,难道胆气还不如他!”

    “好!小妹已听苏泰姐姐说过,归化城一役,赵大人身先士卒,率先突击,两军阵前一枪挑死多尔衮的亲兵队长艾度礼,当真骁勇非常!”

    “哈哈,郡主谬赞了。”

    “住口!主帅乃一军之首脑,如何能轻身前去突击敌军?你若是战死沙场,军心必然大乱,如何还能破敌?”

    赵无忌一时之间也是呆了,讷讷地说道:“郡主说的是,下官此后不敢了。”

    徐怡哼了一声说道:“切记,冲锋陷阵自有大将前去,你作为主帅,只宜运筹帷幄!”

    一个时辰之后,被徐怡狠狠训了一顿的赵无忌面露悻悻之色,环顾众多得力部下说道:“此番形势严峻,并无援军到来,只能靠我们自己了,不过本官主意不变,依照原来的计划,明日一早便全军出动,前往葭州,迎战罗汝才!”

    早已被陈圆圆、苏泰反复叮嘱过的陈国宝急忙站了出来,说道:“末将愿为大人前驱,冲锋陷阵!”

    赵无忌点了点头,说道:“也好,此番本官便稳坐中军帐,看你们破敌,此战本官为主将,陈国宝为大将,慕容先为副将,李定国为先锋,四千兵马,悉数出击!”

    夏允彝摸着胡子说道:“以老兵带新兵,四千兵马战斗力虽然会有所下降,对付这些流贼,却应也够了。”

    赵无忌说道:“顾炎武负责调配粮草辎重,把士卒们的武器装备配制齐全,大军出征之时,葭州一地的安保问题由韩林负责。”

    赵无忌又问道:“火炮及开花炮弹制造情况如何了?”

    唐维连忙说道:“禀报大人,火器工坊近来日夜不停,昼夜生产,目前已经赶制出车炮十六门,开花弹十枚。”

    赵无忌皱了皱眉,说道:“火炮生产情况不错,开花弹制造的慢了一点。”

    唐维说道:“大人,非是属下不尽心尽力,实在是这开花弹的引信制造太过于复杂,良品率又低,往往工匠制造十余次,方能成功一次……”

    赵无忌挥挥手说道:“本官也知这开花弹制作繁琐不易,无妨,十枚炮弹,可也够了。”

    赵无忌又问道:“士卒训练问题如何了?老兵新兵配合可曾熟练?”

    慕容先说道:“请大人放心,末将采用以老带新的方法,陌刀队,火枪队都无问题,骑兵成军不易,暂且还是只能用原本的七百老兵。”

    赵无忌点了点头,说道:“也好,诸君今日便辛苦些,将出征前的准备做好,明日一早,便随本官出征米脂!”众人轰然应诺。

    众人走后,赵无忌猛然想起一事,于是便问一旁的商敬石:“最近监狱那边,刘文秀、李过等人可有什么动静?”

    商敬石说道:“据那边传来的消息,此三人最近表现一切正常,中规中矩,可惜并无要投效大人的迹象。”

    赵无忌沉思片刻,站起身来说道:“走,去看看刘文秀。”

    神木县第一男子监狱内,一间普通的小屋子里,赵无忌端坐在一把太师椅上,商敬石侍立在他的身后,刘文秀出去劳动去了,他的指导员老杨正去寻他回来。

    赵无忌把头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陷入了沉思,一会该如何说服刘文秀呢?

    皇太极劝降洪承畴,先是用了多人轮番前去劝说,随后据传还命自己的爱妃大玉儿前去侍奉了洪承畴一晚,最后更是脱下自己的狐皮大氅,当众披在了洪承畴身上,这才使得洪承畴感恩戴德,主动归降。

    赵无忌自忖自己不是君王,玩不了皇太极脱衣示好的套路,把自己的女人送给对方,这就更不可能了,看来皇太极劝降洪承畴的法子,自己用不了。

    在水浒传中,及时雨宋江劝降的套路通常是这样的,敌将被抓获,五花大绑送到宋江面前,本以为难逃一死,凶多吉少,没想到对方大头目宋江亲自上前,为其松绑,更是躬身施礼,说道:“小可非是有意冒犯,实乃……”。

    一番表演下来,便能说得对方大将投降,赵无忌想来想去,又觉得宋江太过伪善,这套路自己也是学不来。

    若是抓获李过当时,自己也是上前松绑,然后对李过躬身一礼,估计多半还没来得及说话,李过就会随手抢过一把刀,随即便解决了自己这狗官的性命。

    赵无忌正在那里左思右想,只听见一声门响,随后老杨笑嘻嘻地把一身囚衣的刘文秀带了进来。

    赵无忌脸上努力扮出最亲切的笑容,正打算说出自己刚刚想好的那套说辞,只见刘文秀扑通一声,便跪在了赵无忌面前,低声说道:“刘文秀误入歧途,委身事贼,幸得大人不弃,饶得性命,而今愿将功折罪,为大人效死!”

    赵无忌没想到自己还没说话,刘文秀便主动来投,心中大定之下,他反而拿捏起来,身子由前倾改为后仰,舒服地靠在椅背之上,这才说道:“哦,刘将军这是打算弃暗投明,回头是岸了?”

    刘文秀低头说道:“正是,某愿洗心革面,痛改前非,为大人效死,为朝廷杀贼。”

    赵无忌悠悠说道:“刘文秀,你要为我效力,却也不难,不过却需个投名状!”

    刘文秀猛地抬头,讶然说道:“投名状?!”

第三百三十章进军米脂() 
赵无忌看着刘文秀,徐徐说道:“如今罗汝才,刘希尧带领贼军,进驻米脂,欲对我葭州不利,本官打算亲率精兵,前去迎敌,刘将军,这正是你建功立业的良机。”

    “啊?”听了赵无忌的话,刘文秀猛地抬起头来,他身上的铁制镣铐互相撞击,发出阵阵清脆的响声,“小人记得出兵之时,听义……听张献忠曾言,罗汝才要进军四川,他为何又会出现在米脂?”

    赵无忌耸了耸肩,心想:你问我,我又问谁去?流贼流贼,四处流动,谁又能预测的出来呢?

    眼看刘文秀还带着镣铐,赵无忌急忙向老杨要了钥匙,将刘文秀从地上扶起,又亲自将刘文秀的镣铐打开,说道:“刘将军弃暗投明,可喜可贺,来人,给刘将军取张椅子来。”

    刘文秀神情激动,眼眶含泪,心想自己本是战败之将,又是贼人出身,赵无忌如此待他,让他大感知遇之恩,他强行按捺心情,拱手说道:“不知罗汝才此番来米脂的是他的主力,还是一路偏师?”

    赵无忌说道:“据探马禀报,此番贼人声势浩大,十里连营,共计五万余人。”

    刘文秀啊了一声,面露吃惊之色,说道“大人,罗汝才非比孙可望,其人外号‘曹操’,多有谋略,十三家贼军联合作战,纵横中原,便是他出的主意,此后更是自比梁山好汉,高迎祥统率七十二路天罡,张献忠统率三十六路地煞;

    此人与各部贼军头领均是关系密切,为贼军中的智囊人物,大人切切不可掉以轻心,以小人之见,以火器之利据守坚城,较为稳妥。”

    赵无忌摆了摆手说道:“本官主意已定,刘将军却是不必多言了。”

    刘文秀皱着眉头想了一会,这才抬头看向赵无忌,说道:“不知大人打算让小人做些什么?”

    半晌之后,赵无忌拉着刘文秀的手,面带笑容,刘文秀则是一番谨小慎微的样子,低头垂眉,稍稍落后赵无忌半个身子,商敬石则带着几名侍卫紧随其后。

    一行人很“凑巧”地,与刚刚从地里干完农活回来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