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尉新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高太尉新传- 第10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俅只比自己大几岁,却能够身着紫袍佩戴金鱼傲立朝堂,自己却只是一个绿袍小官,当然有些心气难平。 “高俅出身寒微。

    只不过仗着和龙潜的圣上早相遇罢了,我怎么没看出他有那么大本事?”

    “你呀,眼光还不够毒!”蔡京轻轻叹了一句便不再多言,“好了,今日我不方便出面,你把东西送到高府,能够见到高俅就最好,至于见不到也不必强求。 总而言之。

    以如今高俅所处的位置。 所有礼物一定会一一分类,他一定能够看到的。 ”

    事已至此。 蔡攸自然不会违逆父亲,换了一身衣服便坐着马车上路了。

    尽管高俅自己在汴京就有好几处宅子,但是,赵佶为了表示恩宠,仍然是赐了一座官邸给这位心腹臣子。

    那豪奢的宅院正对蔡河太平桥,最是汴京的繁华之地,这一日更是车水马龙人流穿梭,光是车马就把一个巷子塞得满满的,让那些仆役措手不及。

    看着前头满是绯紫官员的架势,蔡攸只觉得自己身上那一袭绿色官袍分外碍眼。

    他虽然外表谦恭,其实却心高气傲,见那些仆役忙得团团转,立刻打消了进去亲自贺喜地念头。

    他把那个长长的锦盒送到了左庭专门收礼的地方,并在礼单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了“蔡攸”两个字,随后客客气气地道了两句场面话,便准备转身离开,谁料才走了几步便被人叫住了。

    “蔡公子,你远道而来就不到里边坐坐么?”来人却是宗汉,前一次蔡攸到访时,第一个接待的人就是他,印象颇为深刻。

    再加上高俅曾经吩咐过要留心蔡家父子,因此他一看到蔡攸便向左右告罪了一声,匆匆走了过来。

    “元朔先生!”蔡攸曾经听说过这个高府幕僚的声名,此时自然不敢怠慢。

    不过,他此时着实有些惊奇,要知道,这拜访高府地人每日不知凡几,自己也只来了一次而已,对方却能一眼认出,足可见博闻强记。

    想到这里,他也不敢端架子,以后辈之礼上前见过,这才歉然一笑道,“今天本来应该是家父前来,只不过父亲他早上便身体不适,所以才遣我送上贺礼。

    还请元朔先生转告高中书一声,这微薄礼品只是聊表心意,还望不要见怪。 ”

    “哪里哪里,不过是我家学士千金的百日宴嘛,送那些金玉之物太过俗气,还是令尊想得周到。

    ”由于蔡京已经被罢翰林学士,因此宗汉琢磨来琢磨去,干脆就用一声令尊蒙混过关。 “蔡公子,待会就要开宴了,你不如到里边坐坐?”

    蔡攸哪里想去那种高品官员云集的地方凑热闹,连忙找了个借口搪塞过去。 直到好不容易从人群中挤开一条路出了高府,他才长长嘘了一口气。

    回头看看依旧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高府,他不由生出了一丝嫉妒。

    “看着吧,总有一天,我也要你上门来趋奉我!”恨恨地在心底嘟囔了一句之后,他返身便上了马车,厉喝一声道,“回府!”

    高俅却没功夫考虑蔡攸地想法,望着满大厅的人头,他几乎连逃席的心都有了。

    只不过,宝贝女儿的百日抓周大礼无论如何都不能草草收场,他只能笑容可掬地抱着女儿高嘉,一个个地和人打招呼。

    他的官阶虽然已经在正四品,但满大厅看过去,几乎没一个人在自己之下,所以,尽管一个个问候再繁琐,总比给人留下厚此薄彼的印象要好。

    由于只是女孩,因此桌子上除了各色书籍之外,还有不少胭脂水粉和珠宝首饰,再加上杂七杂八的零碎物品,看上去琳琅满目。

    只有高俅自己知道,妻子英娘备办这些东西费了多少功夫,毕竟是婚后多年未曾有孕,若不是此番好歹有了一个女儿,自己那个便宜老爹那里不知会说些什么乱七八糟的话。

    “好了,伯章,大家都想看看你地千金会抓到些什么!”年纪一大把的曾布第一个忍不住了,看看四周便建议道,“该来的人都来了,你开始吧!”

    高俅当然知道曾布意有所指,韩忠彦等人只是派人送来了贺礼,自己并未亲至;而苏轼则是派了儿子苏过来贺喜;至于此时来的多半是曾布那一系的官员,还有不少想要借机攀附的闲散京官。

    这么多人中,姚麟这个京城第一武官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小心翼翼地把女儿放在桌子上,高俅这才站到了一边。 说实话,他并不打算把女儿教导成三从四德,因此女训女则之类的书一本都没有,就连烈女传也不在其中。

    桌子上有一本诗经,一本史记,一本资治通鉴,还有几本名人诗词,而文房四宝珠宝首饰都是千里挑一的珍品。

    只见小小地高嘉在桌子上慢慢地爬着,不时拿起一样东西好奇地把玩,但随即便兴趣缺缺地把东西扔在了地上。

    短短一会儿功夫,她累计扔掉了一支金簪一个玉镯一本史记,另外还将一把金银钱扔到了一旁地曾布头上,让曾布哭笑不得。

    至于零星小玩意更是撒了一地,连一锅刚出炉香气四溢的点心都不例外。 好在早有准备地高俅在桌子两边铺了厚厚的地毯,否则这乐子可就大了。

    “咯咯,咯咯咯咯!”

    一阵笑声之后,高嘉的左右手终于各抓住了一样东西,兴奋地挥舞了起来。 旁边的人看得清清楚楚,左手是一本宋词,而右手则是一支毛笔。

    不过,她那小手显然没法拿捏得稳,一不留神,那宋词便掉了下来,径直砸在了她的小脑袋上。 这下子,她立刻就大哭了起来。

    “恭喜伯章了,看来你这千金将来要作一个才女呢!”曾布第一个出口奉承道。

    紧跟着,无数的阿谀之词迎面而来,高俅面上笑意盈盈,心中却很有些不以为然。

    才女?这个时代最没好下场的就是才女!前有蔡文姬红颜薄命,后有李清照盛年丧夫,噢,现在的李清照应该还没嫁人……

    

第四十五章 殿中论财() 
第四十五章 殿中论财

    饶是赵佶早已下定决心,但是,当他在福宁殿的小朝会上提出派船出海时,仍旧是激起了韩忠彦的大力反对。

    这位宰辅颠来倒去就是两个意思,一是海上的勾当风险大,难保有多大收益,二是造海船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且劳民伤财,又有与民争利之嫌。

    总而言之一句话,看到新法危害的韩忠彦是坐定了反对派这一边,如此一来,和他交往密切的李清臣自然也不会松口。

    曾布悄悄瞥了一眼御座上的天子,又看了看旁边负责草诏的高俅,心头涌起了一股明悟。

    看来,皇帝之所以会提起此事,应该是拜高俅的建议所赐,既然如此,他自然不会像韩忠彦那般不领颜色。

    “圣上,韩公的话微臣无法苟同!”一句话出口,他便见赵佶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了开来,顿时知道自己赌对了。

    “从沿海各地市舶司上报的情况来看,那些商贾每年出海获利极丰,遭遇海难的不过是十停中的一停。

    于海外诸夷国的喜好来看,不外乎是瓷器茶叶之类的物事最好销,和各地商贾比起来,我大宋各茶场中的茶叶积余极多,再说如今西夏和辽国蠢蠢欲动,西北和北边的茶马互市可谓名存实亡,与其让这些珍贵的茶叶在仓库中发霉,不若远销海外换回各色需要的物品更佳。

    ”

    “圣上,曾子宣此乃是祸国之言!”韩忠彦最看不得那些口口声声言利的人,他秉承其父韩琦,对于新党本就有所成见,如今见目前的情势有当年熙丰时期的势头,自然要想方设法进行遏制。

    “重农才是第一要务,如今天下田地荒芜不计其数,朝廷首当劝农桑。 让百姓安居乐业,怎可效仿那些斤斤计较于蝇头小利的奸商?”

    听到韩忠彦始终抠住几个字不放,高俅的脸上写满了不耐烦,所幸一直低着头才没有让人看见。

    他如今只是负责草诏的中书舍人,这种关系国计民生地朝堂奏对没有他插话的份,因此纵有满肚子的话要说,他也只能在那里生闷气。

    正在他连连咒骂韩忠彦的迂腐时,旁边的赵佶终于忍不住发话了。

    “什么祸国之言。

    若是朝堂上不可言利,那是不是说朝廷的赋税也只在无可无不可之间!”赵佶一瞬间脸色铁青,犀利的目光从一个个臣子身上一一扫过,“朕只知道,如今朝廷的财政捉襟见肘,无论是西北还是北边地军士都是缺衣少粮,朝廷甚至拿不出和籴的籴本!”他越说越觉得心头火起,愈发觉得韩忠彦面目可憎。

    “百姓民生讲得也是一个利字,安置饥民讲得也是一个利字!若没有钱粮作为后备,朕又奢谈什么安抚天下子民?”

    一听到皇帝的这种语气,韩忠彦登时觉得心头大震。 他经历过熙丰绍圣,对神宗哲宗两位皇帝的秉性都廖若指掌。

    如今见这位新近登基的小皇帝不知何时染上了前两代天子的通病,自然是痛心疾首。 当下他便立刻撩袍跪倒,昂然对奏道:

    “圣上,微臣早已上奏过。

    边事既然耗财,朝廷就该暂息兵戈,大力裁汰西北军士,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放弃那些无用之地!熙宁用兵时,朝廷耗费钱粮千万,虽有所得却无以弥补巨大的损耗,因此元祐时。

    朝廷才会放弃了那些不毛之地。 如今乃是百废俱兴的时节,圣上绝不可本末倒置……”

    “你说什么?”赵佶霍地站了起来,死死地瞪着下头地韩忠彦,额头已是青筋毕露,最后竟冷笑了两声。

    “好,很好,朝廷上只有你精忠报国,只有你知道国计民生!朕的父皇五路出兵西夏。 费尽千辛万苦方才取得了大片土地。

    之后朝廷无力守成居然也被你说成是明智之举?你怎么没看到西夏和契丹游骑掳我大宋子民,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