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杨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丰碑杨门- 第66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右侧是李,李沆,毕士安,张齐贤等十数位文臣。

    众大佬齐聚一堂,一起看向杨七。

    要问杨七有没有压力?

    杨七还真一点没有。

    对于很多人而言是久别重逢,对于很多人而言是初次见面。

    总而言之,大家看杨七的眼神很复杂,杨七看他们的眼神却很平静。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0693章 战略部署() 
“臣杨延嗣参见吾皇,吾皇圣体安康。”

    杨七进入到了正堂以后,躬身施礼。

    原本是没有‘吾皇圣体安康’这句的,只是有谗臣为了拍马屁,硬加上去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条惯例。

    施礼过后,杨七就躬身在哪儿站着。

    众人神色复杂的看着杨七。

    由于杨七低着头,所以看不到众人的表情。

    赵光义见到杨七的时候,眼中闪过一丝怨毒,他已经尽力的稳定自己的心神,让自己很平和的对待杨七。

    可是当看到杨七的那一瞬间,赵光义心中的怒火还是涌上来了。

    杨七昔日种种对他的不敬,对他的挑衅,以及杨七让他承受丧子之痛,都是他怨毒的根源。

    赵光义双手攥着龙袍,把龙袍的下摆捏成了一团。

    赵光义很清楚,只要他一声令下,就有人会帮他把杨七剁成肉末。

    赵德芳看到杨七的时候,眼中闪过一道喜悦。

    在此之前,他很担心杨七虚晃一枪,因为自身安危,忘记了对他的承诺。

    如今杨七到了,他一颗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了一般。

    其余人看杨七的眼神也各有不同。

    有好气、有不屑、有疑惑、有淡然……

    眼看着赵光义的怒火快要上头了,赵普轻咳了一声,低声提醒赵光义,“陛下,大局为重……”

    赵普的一句话,就像是一盆水浇在了赵光义头上,让赵光义想起了叫杨七来的目的。

    心中的怒火缓缓的被赵光义压下。

    他努力的劝诫着自己,只要从辽国手里夺下燕云十六州,杨七就会成为他的盘中餐,到时候任他蹂躏。

    “呼~”

    赵光义长出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了下来,然后淡淡道:“起来吧……”

    杨七再次拱手,“谢陛下。”

    再次施礼过后,杨七长身而立。

    众人再次打量他。

    除过了赵普、呼延赞以外,在座的很多人认识杨七的人,都已经很久没有见过他了。

    许久未见,杨七依然是那个偏偏公子。

    而他们很多人都已经老态龙钟。

    明明比他们子侄辈还要小的年纪,却已经创出了很大的名头,并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就称霸一方。

    对于杨七,他们虽然各怀心思,但是心里却不得不生出一丝佩服。

    至少杨七做了他们敢想却不敢做的事情。

    赵光义吩咐陈琳给杨七加了一个凳子,就在最末尾的王超的边上。

    按道理说,杨七作为左路军的主帅,在最前端应该有他的位置,只是不知道赵光义是想存心羞辱杨七,还是别有心思,居然把杨七的位置安排到了王超之后。

    杨七对此似乎没有异议,泰然自若的做到了王超身边。

    待到杨七坐定以后,赵光义端着帝王的架子,道:“人既然已经到齐了,那么就说说攻打辽国的计划。”

    众人开始商讨了起来。

    杨七侧耳倾听。

    越听越心惊。

    原本以为赵光义只是准备了六十万禁军兵马,可是当杨七仔细的听过以后,发现他还是小看了赵光义。

    因为赵光义不止准备了六十万禁军兵马,还有近三十万的厢军,再算上杨七自己麾下的十几万兵马的话,赵光义此次伐辽的兵马,已经超过了百万。

    在这偌大的疆土上,敢兴兵百万的人,只怕也只有赵光义一人了。

    即便是杨七,也没有这个资格。

    杨七纵然是有钱,也不可能兴兵百万。

    超过百万的大军集结,不仅要靠钱财,更多的是靠人口。

    赵光义手里有几千万的百姓支持他。

    而杨七手里却没有这么多人。

    同时,杨七也心惊赵光义的大胆。

    兴兵百万的豪赌,估计也只有赵光义能够干得出来。

    赌赢了,自然是血赚。

    不仅赚了开疆拓土的名头,还能活得一大批的领土和臣民,更能获得海量的财富。

    可是赌输了呢?

    也许赵光义觉得自己稳赢,根本没想过赌输了会怎样。

    但是杨七却知道赌输了会怎样。

    这就像是抽出了大宋的脊梁在血拼,赌输了,大宋的脊梁就断了。在辽人面前,就再也抬不起头。

    杨七暗自对比了一下,赵光义三次北伐辽国,其实跟隋炀帝杨广三次远征高丽有一拼。

    虽然在距离上有长有短,但是赵光义比隋炀帝杨广赌的更大。

    赵光义三征辽国,皆大败而归。

    大宋没有因此分崩离析,实在是运气了得。

    当然了,也有百姓们经历了几十年的五代十国的战乱,他们不愿意再动乱,渴望和平的心态使然。

    这要是放在汉末或者是隋末,必定狼烟四起,群雄逐鹿。

    随着商讨的逐渐进行,杨七了解的也越来越多。

    具体的分兵路数并没有改变,只是相应的兵力有所改变。

    中军统帅由曹彬担任,慕容德业为副帅,王超为先锋,率领三十万禁军,二十万厢军,沿易州而上,出瓦桥关,破铜台关,直逼幽州一线。

    右军统帅由石守信担任,高处恭为副帅,呼延赞为先锋,率领二十万禁军,十万厢军,过沧州沿海而上,直逼榆关一线。

    左军统帅由杨延嗣担任,杨延平为副帅,殇倾子为先锋,率领本部十一万兵马,出陈家口,过朔寰二州,直逼云州大同府一线。

    整个作战计划,就像是三条分开的线,集中散开,沿着三条线,分别侵入到燕云十六州。

    以上只是第一步的作战计划。

    第二步的作战计划,以中军攻克幽州为基准,一旦中军攻破了幽州,就会一路横扫,直插顺州、檀州,兵临古北口。

    右军会在同时,转战蓟州,到达古北口和中军会合。

    左军则负责奔袭武州、新州,过儒州,抵达古北口会合。

    古北口就是赵光义选定的和辽人决战的地方。

    整个作战计划,在诸多文臣武将们商讨下,非常完善。

    只是相对而言,杨七统帅的左军,算是压力最大的,他的战线也算是拉扯的最长的。

    偏偏,杨七统帅的左军,是三军中兵力最弱的一军。

    对此,杨七只是皱了皱眉头,并没有说什么。

    赵光义和文臣武将们商讨出的这个作战计划,很明显除了在征讨辽国之外,还有间接的削弱杨七麾下兵力的目的。

    事实上这个作战计划早就拟定完善。

    他们只是装模做样的演了一场戏,然后把作战计划告诉杨七而已。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0694章 军令状() 
在告诉杨七作战计划以后,众人下意识的都看向了他。

    杨七眉头微微一皱,他感觉到了一阵浓浓的阴谋笼罩向了他。

    但是,众人仅仅瞥了他一眼,就看向了王超。

    然后就见王超突然站起身,一脸视死如归的拱手道:“此战,我大宋必胜!臣愿立下军令状,不复燕云,誓死不归。”

    杨七心头一颤,嘴角扯了扯。

    事实证明,他的感觉没有错。

    真有阴谋等着他。

    王超这个贪功又怕死的家伙,突然冒出来立军令状,这很不正常。

    这是一个局,一个针对他的局。

    目的就是为了逼他立下军令状,好给赵光义一个杀他的由头。

    毕竟,赵光义收复了燕云十六州以后,就算要对付杨七,也需要一个借口。

    军令状恰好就是最好的借口。

    军令状,在军中可大可小。

    追着不放的话,随时可以抄家灭门。

    装作看不见的话,也就相当于一个屁,随时都能放了。

    杨七看破了这个局,他也没有拆穿,只是静静的坐在那儿看他们演戏。

    还真别说,这些大宋朝堂上的文武,颇有演戏的天分。

    面对王超视死如归的立军令状,赵光义和赵普只是神色凝重的看着他。

    李昉站起身,同样凝重的看着王超,沉声道:“你可想清楚了?一旦立下军令状,若是燕云不复,你唯有提头来见。你王家满门,也会被发配千里。”

    王超板着脸,一脸郑重,“臣愿立下军令状,不复燕云,誓死不归,无怨无悔。”

    “好!有志气!朕就欣赏你这样的臣子。你若战死在燕云,朕必定厚待你妻儿。”

    赵光义一脸振奋的夸奖王超,并且给出了许诺。

    王超恭敬道:“多谢陛下。”

    王超刚坐下,高处恭就站起身,“臣以为,此战我大宋必胜,臣也愿意立下军令状,不复燕云,誓死不归。”

    “好!你若战死,朕必厚待你高家。”

    “……”

    一个个站起来立军令状,就像是抢着去死一样。

    轮到石守信了,石守信晃晃悠悠站起身,先是瞥了杨七一眼,然后沉声道:“老臣也愿立下军令状,若老臣麾下右军兵马,未能攻克蓟州,老臣愿提头来见。”

    杨七闻言先是愣了一下,旋即便明白了石守信刚才看他一眼的意思。

    石守信的军令状,明显跟之前的将军们说的不一样。

    随后曹彬站起身,铿锵有力的道:“臣依立下军令状,不破古北口,提头来见……”

    杨七笑了。

    他才的果然没错。

    将军和统帅之间,居然是双重标准。

    而这个标准,明显是针对他而来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