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秘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道门秘术- 第27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废话,丁立肚子里暗骂。就听到胡大爷说:“你个小兔崽子,不要在肚子里骂人啊。你不想想,要不是我老人家出手帮你化解了晦气霉气,你现在能逍逍遥遥的坐在这里?”

    丁立心里吓一跳,这老头子怎么知道我在骂他,难道都会他心通了?转念一想,就知道胡大爷肯定是从他神色上看出来的。当下就讪讪的不说话了。

    “总之呢,你记得。我不会害你,好歹你也是我们胡家半个传人了,我们胡家都要靠你传承了。”

    胡大爷一说起这个,丁立就想起来了,把嘴凑到胡大爷耳边道:“你还记得刚才说的那个徐卓浩吧?”

    胡大爷的记性那是相当的好,立时就记起来来了,他说:“是带着另一队人马上山的的那个?”

    “嗯,”丁立点点头,随即发现自己这动作太傻,在这黑漆麻乌的地方,自己这点头给谁去看啊。

    “徐卓浩也是你们胡家的后人!”丁立这么一句话说的胡大爷差点跳起来:“什么?”

    这一声声音太大,又把其他人吓了个不轻,丁立忙道:“没事儿,没事儿。你们休息在家的,我们没事儿!”

    就听到张雨半真半假的道:“你们两个到底商量什么东西啊,都不能说出来给大家听听!”

    丁立就道:“我们这是修炼功夫的,不能外传!”他现在觉得这个借口挺有用的。这么一说,张雨自然不好再追问了。

    “他爷爷是胡元堂的弟子,不过我不知道叫什么?但是肯定是姓徐的。”丁立说。

    “姓徐的,十三爷的弟子。”胡大爷沉吟了半天,忽然就眼露凶光:“我知道了,你刚才说他是上帝之手的对吧?”

    丁立点点头,又忘记了胡大爷看不见。

    “那徐卓浩肯定就是徐三的曾孙子了!”胡大爷对于胡可侠这一支的传承很熟悉。他眼里闪过愤恨的光芒,虽然丁立也看不见。。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431章 丁香疑案() 
只能听到胡大爷咬牙切齿的声音:“徐三那个叛徒,当年给八国联军的洋鬼子带过路!就连十三爷,也是被那家伙害死的。”

    “什么?”丁立完全都没有想到,徐卓浩这家伙脸皮够厚,居然这般了还好意思跟自己论起师兄弟。他忽然想起来了,就说:“胡元堂的那个宝贝罗盘就在徐卓浩手里!在湘西科甲洞的时候,我看见他用过。”其实丁立没有看见徐卓浩用过,只是罗应山那个老鬼给他说的。不过解释起来太复杂,丁立就往简单来说。

    “那就更没错了!”胡大爷恨的咬牙切齿,丁立似乎都能听见磨牙的声音:“徐三把十三爷给害死了,投奔了洋人。七叔,也就是胡可侠当时还追杀过他,追到欧洲去,都一直没有找到人!”

    “那个徐三当年究竟干什么事情了?”丁立问。

    “干什么事情了?”胡大爷冷哼一声:“他能干什么好事?抢劫圆明园!”

    “啊,”丁立算是大吃一惊了:“他抢劫了圆明园?”

    “龚孝琪你听说过吧?”胡大爷问。

    丁立顿时赫然,不好意思道:“还真没听说过!”

    “那龚自珍你知道吧?”胡大爷又问。

    丁立对这种启发式的说法腻味透了,还没有说话。张雨忽然插了一句:“我知道龚孝琪是谁?”

    原来胡大爷老奸巨猾的,说到这些不重要的事情的时候声音大了一些,有意给别人听到。

    “龚孝琪是龚自珍的儿子,就是我上学的时候学的那首诗,万马齐喑究可哀。那就是龚自珍的诗!”张雨插口道。

    丁立想的却是另外一回事儿:“不对啊?时间对不上吧,火烧圆明园的时候好像是1840年”

    “1860年”,张雨打断了丁立的话。丁立顿时有些脸红,不过好在黑暗之中也没人能看出来,他就说:“好吧,就算是1860年好了,胡可侠是什么时候的人啊?”

    胡大爷冷笑道:“他说的话你也相信,徐三不是十三爷的弟子,而是师弟。要不然就是你听错了!这件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龚孝琪是龚自珍的长子,自幼好学,天资艳人,其父所藏书,无所不读,为学浩博无涯。轻轻的时候,就跟随龚自珍入京城。此时他已经通晓满、蒙兼西洋文字。然而他却性格孤僻,落落寡合,很少与人说话。道光十四年,参加乡试,未中,恼怒之下竟发誓再也不参加科举考试。

    龚自珍去世之后,他搬到上海,时近中年,生活寥落,靠卖书维持生计。这时候,结识了英国驻上海副领事威妥玛,并且成为他的幕宾,出任记室之职。

    咸丰十年八月,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城郊,威妥玛任额尔金的通事,龚孝琪因此而与额尔金相识。额尔金“欲径攻京城,孝琪力止之。言圆明园珍物山积,中国精华之所萃,毁此亦可偿所忿矣”。额尔金采纳了他的建议。联军绕过德胜门,直扑海淀,直奔圆明园。这次进军“孝琪实通往,单骑先入,取金玉重器而归”。

    后来这厮被的不义行径为世人所诟骂,就连他的家人朋友都不再理他,他唯一的弟弟也和他断绝往来。

    他本来娶有妻室,并生有二子,在事变之后,又纳一妾。并且从此改号为“半伦”意思即为从此以后,他已无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而只有一妾。其处境和为人可见一斑。

    客居上海十多年,恣意挥霍,所得的不义之财很快被涤荡一空,晚年穷苦潦倒,所纳的妾也很快离他而去,1869年,患上精神分裂,发狂而死。俗话说:天作孽可恕,人作孽不可活。用在他的身上可谓十分恰切。

    龚橙是龚自珍的长子,字孝拱,号半伦。中国人讲究“五伦”,可这位龚大公子除了自己的小老婆,别的通通不爱,故自号“半伦”,真是“坦诚”得让人佩服。

    龚半伦虽放荡不羁,可并非不学无术之徒,相反他自幼聪颖,“藏书极富,甲于江浙,多四库中未收之书”,少时即“沉酣其中”。

    龚半伦虽家学渊源,又有严父亲授,却生性狂傲、喜空谈,世称狂士。为此,龚自珍曾多次劝勉儿子要踏实做学问。可惜,龚半伦辜负了父亲的期望。后来他流落到上海,依然放荡不羁,挥霍狎妓。

    如果仅仅做一名“狂士”,倒也罢了,偏偏这位龚公子在走投无路之际投靠了英国公使威妥玛。龚半伦流利的英语,让这位公使大为惊叹。威氏对他极为赏识,给了他很高的待遇,行动有护卫跟从,月致万金。包括公使本人在内,上上下下都恭敬地称他为龚先生。知遇之恩当涌泉相报,龚半伦为洋人效力的日子终于来到。那就是这厮居然怂恿洋鬼子烧了圆明园。

    至于为什么呢,还得从龚自珍自己说起。

    龚自珍是个名士,不是有句话叫做是真名士自风流嘛。龚自珍自然就是风流了名士了,自古名士爱美人,尤其是才女。

    龚自珍最知怜香惜玉。他收藏到一枚汉代美人赵飞燕的玉印,即视为藏室三大宝贝之一,赞不绝口。他见人起屋时用斧斤砍伐桃树、海棠,也不禁打动恻隐之心,立刻从刀下“救得人间薄命花”。他对同时代的美女、才女的呵爱就更不用说了。然而他风流过头,终不免死于花下。

    名士和才女在一起,往往都能传出佳话来,但是和已婚的才女滚到一块去,那就不是风流佳话了,变成了丑闻。如果那才女还是有钱有势家的女人,那事情就更大了!龚自珍就是惹出了这么一件大事。

    清朝贵族满人一向以崇尚弓马为习俗,入关时间长了,才慢慢接受了一些汉族博大文化的熏陶。清代文坛鼎盛,但有名气的满族文人终是寥寥,要说在诗词方面占有一席之地的满人,一般就认为只有“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成容若就是纳兰性德,乃康熙年代的大词家,太清春就是和龚自珍传出绯闻的顾太清了。

    顾太清名春字太清,本属满州西林氏,因自小父母双亡,由家在苏州的姑父姑母抚养长大,便随了姑父姓顾。姑父是个汉族文士,在他的影响下,顾太清从小就接受了诗词的教育,凭着天资慧敏,所作诗词新颖精巧,在江南闽秀文坛中堪称魁首。因了江南青山秀水的滋润,顾太清生得苗条身段,雪肌滑肤,水汪汪的大眼睛,弯弯的柳叶眉,一口纯正的吴侬软语,虽是旗人血统,但看上去完全象一个地道的南国佳人。

    一次,贝勒王奕绘南游来到苏州,在当地满族文人为他特设的接风宴上见到了正值妙龄的顾太清。奕绘是个嗜弄文墨的八旗子弟,生性风流调优,惊讶于顾太清一个满族姑娘竟然诗词可嘉,而容貌又是这般明丽可人,不由得动了心意。这时奕绘的正室福晋妙华夫人在不久前病殁,他此次南游,既是散心遣愁,也有重觅新爱之意,老天让他在这里认识了满身灵气的顾太清,真是机缘天成!奕绘在苏州盘桓了一段时间,着意与顾太清交往,越看越可心,于是决定纳她为侧福晋,也就是侧王妃,不久就携她一同返回了京城。

    (顾太清婚前的经历颇为扑朔迷离,有人考证说她在东北长大,有的甚至说她曾当过歌妓,但她幼年的生活艰辛是肯定的,她自己的诗中有“那堪更忆儿时候”之句,表明她幼年曾有坎坷辛酸的经历,但她本人好像讳言幼年事。)

    顾太清成了奕绘的侧妃,明为妃仍是妾,好在奕绘对她甚是钟情。至死除她之外也没有纳别的女子。顾太清与奕绘感情很好,有“九年占尽专房宠”之称,一方面也说明她很会逢迎。

    徐珂近词丛话中说“太清尝与贝勒雪中并辔游西山,作内家妆束,披红斗篷,于马上拨铁琵琶,手洁白如玉,见者咸谓为王嫱重生也”。在清宫那样严格的风气之下,椒房女眷能落入文人笔下成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