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之我不要当小甲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同人)红楼之我不要当小甲虫- 第4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贾母霜眉一挑,叹道:“可不是么,来时小小一点儿,眨眼这些年了。我还只道她小呢。玉儿命苦,少不得我这老婆子多替她操持。她虽没了父母,又没有兄弟叔伯,却有一宗好处:日后不管嫁到哪家,都是一心一意,再没有二心的。我老天拨地的也不出门,你们做长辈的也留意着,咱们家虽不挑门第,却也不能叫人看了笑话去。再有不光要孩子好,家里人也须过得去才是,若扯上个专会招非惹事的亲戚,难道咱们府上还给人去做挡箭牌不成?”
  王夫人在旁,听得面上一阵青一阵红,自是知道贾母的话实是专说给自己听的。凭心而论,薛家确是如贾母说的门第不甚般配,又有个祸头子在,只是自己如今统就一个宝玉,自小儿又养在婆婆身边难得几回亲近,幸而不曾同自己离心,难道连儿子的婚事自己也做不得主?
  心中暗暗发狠:婚姻大事父母之命,更何况,还有娘娘在宫里!
  这时宁府中贾珍尤氏都瞧过宝玉,来了荣庆堂。听过事情始末,贾珍想了一阵,方道:“老太太,孙儿前些日子去了理国公府上赴宴,柳芳兄弟跟孙儿提到宝兄弟。”贾珍皱着眉头,“他吞吞吐吐的,说是宝兄弟在北静王府上,有些个话不大妥当。现下想想,怕是根源就出在这事儿上面。”
  贾母眼神一凝:“珍哥儿说明白些,到底是什么话?”
  贾珍道:“孙儿叫人打听了,说是北王府里凡有会宴,宝兄弟每常说起家里妹妹们出色,犹以林薛两家表妹为诸女之冠,才华容貌,皆非俗流……”他没好再往下说,只剩了苦笑:若按大家的猜测,林姑娘是有太上皇看着的,听见这样话心里能舒服了?他老人家不舒服,可不就得让这些人都不舒服么。
作者有话要说:  

  ☆、48

  贾母听得眉头拧成个结,在酒席上谈讲家中姐妹,还将大臣千金与商家之女相提并论……再想想前些天那诗集,可不正是宝玉做得出来的事情。
  只是,缘何又提起黛玉婚事来?
  贾母前阵子隐隐绰绰听见些风声,尚不知真假,与今儿的事情两相印证,倒信了几分,不由得又多了一重心事。
  自已一心要将黛玉配给宝玉,莫不是,不称太上皇的意?也是,林姑爷是探花出身,女婿没个功名,岂不扫了脸面……
  再者,自己虽疼惜黛玉,却也不愿宝玉为她成痴成狂。宝玉将来是要有大造化的,如何能一门心思只在儿女情长上头?
  只是听茗烟的话,宝玉的事情外头传得委实不堪,若是皇家因此有个‘不思上进、流荡游冶’的印象,哪里还会有好前程?
  心下猛然记起,贾家这一辈兄弟中,贾琮非嫡非长,素来不起眼,皇家为何独独对他青眼有加?老太太心头一震:贾琮跟黛玉同年出生,只差着月份,又是早早考中举人,太上皇特特口谕,叫他去考恩科,若是考中了,可不就现成一个进士么?
  是了,黛玉自幼养在贾家,与宝玉从不避忌,差不多的人家都知道的,皇家自然不肯随意指到别处去。指给贾琮,也算是从小一起长大,人品性情,彼此皆知根知底,又有旨意压着,老大两口子也要高看一眼。
  这样看来,贾琮只要考得差不多,这进士就中定了……
  贾母冷冷瞥了王夫人一眼,愚妇愚妇,你见浅识短,却要误了宝玉前程!下意识地抬手抚了抚发髻上元春赐下的赤金镶宝童子抱福簪,木着脸道:“我所生二子一女,如今两个儿子都在身边,独敏儿早早撇下我去了,叫我白发人送黑发人。玉儿在我身边,我瞧着她就象瞧着敏儿。只是她小人儿娇贵,我想着跟二丫头一例,留到十八再论亲事。如今既有这风声出来,怎生想个法儿,让上头知道咱们家的意思才好。”
  王夫人险些坐不住,用力握住手边紫檀嵌理石如意拱月椅的扶手,才算没当时立起来同贾母争辩:难怪她不急!林丫头比宝丫头足足小了三岁,等林丫头十八,宝玉也才十九,到时宝丫头都二十一了!那年张道士提亲,她回说宝玉‘命里不该早娶’,敢情在这等着呢!
  邢夫人是见了王夫人烦恼她便高兴,这点子事,家里有谁不是心知肚明的?当下出声笑道:“那敢情好。外甥女儿这般灵透孝顺的,我还真是舍不得嫁到别家去做媳妇,能多留几年自是好的。若能长长久久留在咱们家,就更好了。”眼角余光扫见王夫人变颜变色,心下得意。
  贾母总算露了点笑模样:“你说得轻巧,瞧今儿这事,玉儿的婚事怕是不能由府里说了算的。”暗悔当年不曾同林如海明着定下婚约,哪怕留一封信也好。
  贾赦也在暗自掂对,凭心而论,黛玉的性子并不得他喜欢,但也没什么讨厌的意思。妹子他自是疼惜的,若将宝玉做了姑爷,倒也不错。
  不过,看王氏的意思怕是不成的,就连那薛氏女没准都是个幌子——她一心要宝玉有大造化,岂会当真给他娶商女为妇?贾赦心下冷笑:听见说北静王有个小妹子,明年便及笄了。这王氏,怕是等着攀高枝儿呢。
  这点上贾赦与邢夫人绝对是站在一个战壕里的,寻着机会便要膈应膈应二房两口子:“说起来,外甥女儿也可怜见的,幸有皇恩浩荡。”
  这话说得几近露骨,贾母微微点头,显见是赞成的:林如海生前承两代君王信重,虽然去世数载,但皇帝却分明还记得他的,有时候,圣心比什么都有用——林家仅此一女,这份子皇恩,至少有一半要着落在黛玉的夫婿身上。
  也就是说,只消娶了黛玉,便等于是在龙案上挂了个号,单这一样,日后便有数不尽的好处!
  王夫人手中数珠转得飞快,心中一阵阵发苦。她只道黛玉孤身一人寄居于此,将来说不得还要府里陪上一付嫁妆,无非仗着老太太疼爱罢了,谁想她身后另有靠山,还是强到不容人有丝毫触犯的那一种!
  只是,饶是如此,她依旧不愿以黛玉为媳。
  林家子嗣不丰,数代皆是单传。贾敏也是个儿女缘薄的,嫁入林家,多年来只得一女,养个庶子还夭折了。只这一条,她就瞧不上!更别说那身子骨儿,风吹吹就倒,再加动不动便淌眼抹泪、动气使性的脾气,一来府里就哄得宝玉围着她团团转,若是成了夫妻……
  日后宝玉身边,还有她这亲娘站的地儿么?
  贾母的用心,王夫人自是清楚,所以从黛玉到贾府的第一天,王夫人就是以一个婆婆看媳妇的眼光在打量她的,接二连三的下马威也就毫不为奇了。
  在王夫人眼里,她的宝玉是受上天眷顾的,无处不好,宝玉的妻子,是应该能将他照顾周到,让他心无旁骛读书做官的,这个连自己都照顾不来,还要别人照顾的姑娘,如何会是宝玉的良配?
  莫说主持中馈,就连能不能诞育子嗣都难说!
  再者,以老爷同贾敏兄妹间的情份,能瞧着林丫头如自己在老太太跟前一般的给自己立规矩么?
  既有这样的心态,端庄沉稳,懂得人情世故,处事周到又不失手腕的宝钗自然而然地入了王夫人的眼。
  会劝着宝玉读书上进,将妹妹那院子打点得井井有条,可见日后为一家主母也自称职的。再加上肌骨莹润,面若银盆,必定是个好生养的。
  那年为金钏投井,宝丫头来劝自己,□□真真说到了人心坎上,林丫头呢?每每与人口角争锋,日后不知要得罪多少人去!
  这般一比较,便比那林丫头强出不知多少。
  王夫人一念及此,再想到宝玉的痴狂之态,心下更是打定主意,断不能如了老太太的愿!
  她并不是个城府多深的人,听着贾母的话,脸上便带出些不然之色。贾母人老成精,如何瞧不出来?暗骂一声蠢才,索性说声“乏了”,命众人自去,独留了贾赦道:“老大,你兄弟不在府里,外头的事情还得你跟琏儿多担着才是。”
  贾赦恭敬应了,忖度着道:“老太太的意思儿子自是明白,只是宝玉如今并无功名在身,便咱们家托娘娘递了话上去,怕也不成的。”
  “不是我当大伯的说他,宝玉那脾性,是肯出去做事做官的么?聪明用不到正途上,倒是不要太聪明的好些。林妹夫是个忠臣,皇家又为何要将忠臣遗孤,许给一个不愿为国出力之人?”
  “但凡宝玉自家争气些,哪怕捐监考个举人呢,老圣人那里过得去,娘娘也好说话帮衬。如今一天天的就这么混着,到底不中用!”
  贾赦也看得明白,黛玉并不是个能做当家主母的——未必不会,实为不喜。若单以性情论,还真就宝玉这样专会在女孩儿们身上用功夫的,与她合适。
  心下叹息,若是贾珠尚在,宝玉便这样厮混一世也还罢了,横竖老太太的私房以后都是他的,够他丰足度日。偏偏老天不肯成全,他父亲只留了他一个嫡出子,又已年过半百,自然想他能支撑门户的,贾兰虽是长孙,却隔了一层,难道将来叫侄儿照顾叔叔不成?环儿是庶子,自己还需人帮扶呢。
  只是母亲到目下还看不明白,所谓纵之适足以害之,宝玉再留在后宅,真就要被养废了。换了别家,十六岁的男孩子除非是缠绵病榻,这个年纪便没下过场,也已经开始在世情里历练,成家早的连爹都当了,宝玉竟连一个人独宿都不敢,怕到整夜睡不着,哪里有半点男儿胆气?
  便不说别家,贾珠、贾琏十六岁时如何?
  贾母怫然不悦,只向外摆了摆手。贾赦见母亲一脸倦色,也不敢多说,躬身一礼,悄然退了出去,只留下满室静谥。
  “我就知道,都怨着我呢。老大两口子怨我偏着老二,老二两口子怨我护着宝玉,不叫逼他念书……”不知过了多久,贾母口中喃喃地道。
  鸳鸯半坐在脚踏上捶腿,手上拿捏着力道,早有些发酸了,只是贾母合着眼不出声,也不敢惊动,此时听了贾母说话,便忙爬起来,从边上暖窠里倾了杯茶,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