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之我不要当小甲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同人)红楼之我不要当小甲虫- 第1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贾琮笑着摇头:“听人说的。”
  阳昊也不追问,只道:“日后或能如此,眼下却是无盐可用。”
  眼珠一转,贾琮做深沉状:“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阳昊皱眉:“说清楚。”这小子看着老成,骨子里劣性十足,欠修理!
作者有话要说:  

  ☆、20

  努力回想着曾经看过的东西,从远地大批量运输的方法:“我在哪个地方看到过……好象是宋朝吧,那时候边境产粮少不够当地驻军用,所以每年都会有大批商人将粮食运到边地,然后朝廷会按照价值给付相当的盐茶之类的凭证。”
  阳昊眼神一闪:“你说的是北宋的折中法?”
  贾琮道:“名字我叫不出来。我只是想商人趋利,所以他们会长途跋涉去边地送粮。如果有足够的利益,想必他们会按照你需要的方式去做。”
  “你刚才不是说山东那边有盐运不出来么?要我说干脆哪个地方缺盐,就叫哪个地方的商人去山东运,不要那些钱多得花不完的,要本钱小又想赚大钱的那种,运出来十担盐,就给他两担做报酬,保准有人抢着去。”
  阳昊不觉沉呤:“那岂非等于多出一大笔运费?”
  “我听说产地的盐很便宜的,国家贴不了多少钱。就是应急措施么,这笔钱完全可以算到救灾的支出里面。或者……”贾琮灵机一动,却不免有些迟疑。
  阳昊轻哼:“有话便说,难道你还有不敢说的不成?”
  贾琮忙道:“史记里不是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么,山东那边也有做得很大的商家罢?你是能管事儿的王爷,下道令给山东布政使,叫他们找几家大的商户,就说要是能在期限之内运出多少盐来,就给这家一个嘉奖,比方说挂块匾啥的,或者干脆给个监生的名额,一准有人愿意干。运盐的人一多,路自然就出来了,以后的盐也不愁往外运。”监生肆业就有选官的资格,盛华朝不禁商家子科举,但入国子监却是难上加难。象贾琮同年的孟少文,就是一例。
  就不知道孟家在山东有没有生意……贾琮心下打着如意算盘。
  阳昊眼神中闪着莫名的意味:“若是盐本充足,却有人囤积不卖,恶意涨价,那又如何应对?”
  这人真是麻烦。贾琮叹气:“我就说说而已啊。你去找皇上打个商量,调用水师从山东还有——是叫琼州吧,走海路大批运盐过去,那运兵的船一下就能装好多吧?就交给那些大盐商来卖,事先给点劳务费。因为是动用国家力量运来的盐么,价钱当然国家定,谁敢借机涨价,从东家到掌柜一律五十大板。派人见天的敲着锣到处喊,务必人尽皆知,老百姓对这种事最关心了,保准能把一年份的盐都买齐。”
  “谁要是这时候不使劲,那就是要跟朝廷对着干呢,不想要脑袋了。”
  “我还真就不信,那些囤盐的人能囤个一年二年的不往外卖。”抢盐风潮的时候有人在网上发帖,说是中国的盐贮量,足够把全世界的人全腌成咸肉的,当时他一看到就笑喷了。
  “要还有不死心想别别苗头的,正好这次不是受灾了么,就势多招些人,找地方整几个大的晒盐场,出的盐直接由国家调配,专往盐价贵的地方送。谁想卖不出去,谁就只管涨价。”
  此次水灾,江南几家豪门大族借机大肆吞并田地人口,引得皇家不满。联想下原书中甄家被抄的时间,只怕里面有不少关联吧。
  不过,开挖盐塘可是需要不少人工的,毕竟做工赚口粮比卖身为奴来得好些,反正他只是提个建议不是么。
  阳昊默然良久,方道:“盐,眼下尚可支撑一时。而今越来越高的是粮价,可笑鱼米之乡,竟落得无粮可吃!”
  贾琮愣了下,问:“不是已经运赈灾粮去了?不够用?”
  阳昊声音微冷:“赈粮已经发下去了。如今缺粮的反是受灾不重或是不曾受灾的地方,那些粮商手中不是无粮,却偏要做出一付粮已告罄的声像来,无非想借机捞上一把罢了。”他手指点动,语意森然:“既是他们不自量力,朝廷何吝三尺快刀!”
  贾琮眨眨眼,有些错愕地看着眼前的男人,那眉宇间的怒意仿佛一团火焰烧灼,竟令他没来由遍体生寒。
  咽了下口水,小声道:“说来说去,现在最紧缺的不是盐是粮食,而且不是当地没有,是有人藏着不肯卖,对吧?”
  阳昊阴着脸不语,只略点下头。
  “那,从外地运呢?我好象听人说过,两广两湖都是产粮的,多找点人送。”
  “受灾之后,水陆路均已中断,便是运粮过去,也只是杯水车薪罢了。”
  这倒是,贾琮也不禁皱眉。虽说他脑子里有的是办法,可是没一样能用在此刻。毕竟他与这个时代之间,有长达三百年的差距。
  阳昊沉吟片刻,又道:“你方才说的法子,或可一试。”说着又有些皱眉:“不成,那些人奸滑成性,若有粮过去,必定百般设法抢购,到不了百姓口中。”
  “那就限购,派人专门盯着,一次只准买十斤,或者按户籍上的人头派购。另外尽量多运,那些人再有钱总也不是花不完的,还能把全国的粮食都买去不成。”
  阳昊斜他一眼:“你说得容易,真要如此,该要多少粮食才是?”
  跟他压根就不是一个星球的。贾琮抓抓头:“我也说不好啦,这样,我说个故事给你听吧。”
  阳昊搁下手中的笔,听贾琮道:“从前有个国家,打下一个很富庶的城池。当时城里有一帮很有实力的大商人,想要趁机发一笔,于是开始囤积粮食跟棉纱不往外卖,紧跟着价钱就开始涨,很短的时间里,涨了十倍还多。”
  “当时的新任官长,在自己朝廷的支持下大量调集这些东西,同时抛向市场,用跟平时差不多的价钱卖给老百姓。”
  “起初商人们派人假装老百姓不停地买入,但他们没想到自己面对的其实是一个国家的力量。官府在运来货物的同时通令所有的钱庄当铺不准给这些商人拆借抵押,这样几个月之后,这些商人纷纷倒下,其他观望的商人们也有了前车之鉴,物价由此逐步稳定。”
  “不过这样做也是付出很大代价的,从远处调运物资,必定成本大大增加,多出的部分其实是由国家贴补的。”
  新中国那一场波澜云起的经济战,几十年后还被人津津乐道呢。
  阳昊垂眸,掩去眼中的幽光,同时不着痕迹地打量贾琮。
  他自信遍读史书,可是贾琮方才所说,他没有丝毫印象。但听贾琮言之凿凿,又不象是自行编造出来的。
  难道……罢了,先解决眼前的事吧。
  商人重利,每逢灾年,必有人借机抬高粮价,不啻雪上加霜。此风不止,实是后患无穷。
  阳昊提笔疾书,贾琮迟疑一阵还是说了:“那个阳昊,有件事我觉得你最好先注意下。”见阳昊微侧了下头示意,便道:“有句话叫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其实多数是因为受灾之后各种物资缺乏,食水不洁所致。现时端午已过,天气会越来越热,蚊蝇滋生,万一……”见阳昊脸色一变,当下缄口不语。
  阳昊停笔沉思片刻,突然看到笔尖墨滴即将落下,忙移向砚中:“食水不洁,可有应对之法?”
  贾琮摇头:“我知道的就是一定要把水煮开再喝,遇难者的遗体必须及时入土,牲畜的尸体要焚烧或者深埋,多洒生石灰,另外有些草药有防病的作用,那个要去问专业的大夫。”想想又补了一句:“醋烧开了薰也可以祛疫气的。”
  阳昊低头继续写,口中淡淡道:“就这些?”
  “还有啊……”贾琮皱着眉头苦想:“已经坏掉或者被水泡过的东西不能吃,淹死、病死的家畜不能吃,不能用脏水洗菜,吃的东西要煮到熟透,人和动物的粪便要集中处理,尽量远离居住区,我知道的就这些了。”
  眼神有些深沉地看了贾琮一眼,阳昊不言声放了笔,将纸折好后唤了声:“来人!”
  房中轻风飒然,贾琮只觉得自己眼前一花,一个浑身被黑色包裹,双眼精光隐隐的男子已经立在面前:“主子有何吩咐?”
  阳昊递出手中的信件:“速速送往户部。”正要再说些什么,就听贾琮在旁一声惊叹:“哇,好厉害!”
  贾琮两眼紧盯着黑衣人不放,那眼神活似饿了三天的小狗瞧见块带肉的骨头,口水那个滴啊:“这就是轻功?能飞檐走壁的?”
  黑衣人那叫一个寒,方正的脸上挂满黑线:还飞檐走壁,他又不是江洋大盗。
  阳昊皱眉挥了下手,黑衣人正要离开却见贾琮一付可怜相地看着自己,抬手指向窗户——不禁嘴角一抽,飞身从窗口闪了出去。
  阳昊诧异地看着贾琮大惊小怪的样子:“怎么,暗影很奇怪吗?”
  贾琮看着黑衣人离开,有些丧气地趴到桌上:“不是啦,我一直很崇拜那种武林高手,有阵子还打算离家出走,上少林寺拜师学艺来着。”他是修真小学徒,可也有过武侠情节。弄得师父师叔又好气又好笑,最后教了他一套简单的拳法练体。
  “什么?”阳昊一脸错愕:“你居然想去当和尚?!”
  “正确的说法是武僧。”贾琮一本正经地纠正。
  这小子哪儿来的这些怪念头?阳昊狐疑地看着贾琮,他对自己的眼光向来自信,而今却发现一点也看不懂眼前的少年人。
作者有话要说:  

  ☆、21

  短短几次见面,他所表现出来的已经远远出乎自己的意料。
  最初的无措,接下来的理智,然后是那个叫自己想到就咬牙切齿、不知该是怒是笑的解决方案,再然后,他看到了贾琮让自己惊奇的一面,
  从第一次见面开始,他从未在贾琮脸上见到过一丝半点惧怕,无论是起初那个让他愤怒万分的场景,还是两天前让他尴尬羞恼却又不能发作的再次相见,贾琮明知道他的身份高高在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