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自立之路:与自闭症儿子同行2》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通往自立之路:与自闭症儿子同行2- 第1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费多少时间就熟悉了二选一的操作。在此基础之上,二而三,三而四,逐步扩充了选项。
    比如问他:“今天吃什么零食?巧克力、饼干、奶糖,哪个?”罗列彻之平时爱吃的零食,供其选择。要是他选中巧克力,则进一步问他:“蒂罗尔【奥地利的一个地名】巧克力、杏仁巧克力、巧克力豆,要哪个?”让他选择。
    班级时大家都把彻之当成一分子,决定什么事情的时候,也来问问彻之的意见。比如讨论远足的地方时会问他:“彻之,远足想去哪儿?金立、神野公园、久留米、鸟栖,哪儿?”彻之好像也能在三四个选项中挑出自己喜欢的去处来回答。可是,如果那地方他未去过,那么只是凭对地名的好恶胡乱回答而已,未必是他真正想去的地方。
    但这也不要紧,毕竟能和大家一起参加讨论是开心的事。同学们都了解彻之的交流能力,对应他的实际水平,想方设法与之沟通,确认他的想法。
    (此时才真正地感到周围支援的可贵。哪怕彻之能力只有50——以100为正常,只要周围的人能够认识、理解他,想办法支援另外不足的50,彻之就会加入他们的伙伴团体。同学们也一直实践着在支援下共生的理念。)
    直到现在如果不在彻之眼前恰当地出示选项的话,则确认不到他本人正确的想法。
    26岁那年,彻之接受了NHK(日本放送协会)综合频道《新日本探访·街区的笑颜》(1999年11月播出)的采访。其中有他折叠手巾的镜头。电视台的内我胜康先生问彻之:“工作中你喜欢干哪项活?”
    内多先生事先已从我这里了解到彻之最爱干清洁浴缸的活,所以预想他一定会这样回答。可是,彻之的回答却是折叠手巾。内多先生又问了多次,每次的回答依然是折叠手巾,于是想当然地下了结论:现在他更远 喜欢干这个活吧。
    实际上,这种并不准确。要想得到正确的回答,必须先让他按顺序说出从早上到现在干的活,一个一个写下来摆在眼前(按时间先后顺序询问,他会全部说出来,写下来),然后问他你喜欢哪项活,他就能说出自己最爱干的项目了。
    可见,想要得到正确的答案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各个选项罗列眼前,二是这些选项都是他经历过的。
    向内多先生解释一番之后,他恍然大悟,更加理解了彻之的特征。之后就尽量具体形象地提供选项,一步一步地确认彻之的想法。


将经历的事情转化为语言
    彻之小的时候,睡前我给他朗读儿童绘本,陪他入睡(与其说读给他听,还不如说读给总催我讲故事的政嗣听更正确吧)。
    朗读过的绘本有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日本传说等。政嗣听得入神,情绪反应丰富,激起了我讲故事的热情。我终于成为一个像模像样的母亲了,涌上心头的幸福感觉至今记忆犹新。
    在讲人物对话时,我全身投入,恨不得化身为故事里的人物,以其口吻活灵活现地说话,兴之所至,有时还跃出乙酸的樊篱,多侃他几句;故事情景的描述则务求形象逼真,仿佛身临其境。如此煞费苦心无非是为了让政嗣在与故事情节相沉浮的同时,丰富语言词汇,成为爱读书的孩子。
    与童话相比,彻之更喜欢福音馆书店发行的《儿童之友月刊》、《科学之友月刊》等儿童画刊。他好像迷上了X月号“这些有数字的绘本。技痒之余,自己也动手制作山寨绘本,附上插图,写上封面内容。

少儿版儿童之友12月号
吃了巧克力啦
月中预约画册 总第33期
180。00
1979年12月1日发行
福音饭书店 东京都千代田三崎町

    这种绘本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都是些经历着的事情、能体验的事物之类,所以彻之也能理解。另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帮他学习生活习惯和社会规范。
    彻之感兴趣的绘本还有加古里子著的《小不倒翁系列》、《小白猫系列》、神泽利子著的全部作品(连作者的住址在三鹰市上连雀都记得)、《变身小怪阿七》,等等。另外,《古利与古拉》、《可怜的小狐狸》、《拔萝卜》也是他爱看的。特别对《好饿的毛毛虫》和《面包房爷爷》情有独钟,以前是出门必携的。如今彻之虽已长大,却仍然对绘本兴趣不减。

*
当时,我们还聘请了佐贺大学教育系的学生原口卓也担任家庭教师(以游戏为中心),在教学上他做了一些尝试。为了使彻之理解儿童绘本的内容,他无根据绘本里的故事设计提问,让彻之回答(这种做法是从国立肥前疗养所的古贺靖之老师那边学来的)。
    比如,在故事中有一段变身小怪阿七成为云雀餐厅厨师的情节,原口老师就让彻之把绘本上的文章全部抄写一遍,然后让他画一张正在做菜的图画(因为彻之对烧饭做菜感兴趣,所以遵办无误),最后提问(填空式)。

这个变身小怪的名字是(   )。餐厅的名字是(   )。阿七做的菜(   )。客人们吃了阿七做的菜,(   )。餐厅(   )。在(   )中填写答案(答案为阿七、云雀、好吃、很开心、满员)。

如果答不上来,就用二选一的方式提问:“好吃?不好吃?”让他写下答案。也许因为彻之有烧饭做菜和在餐厅用餐的经验,所以很容易把画刊的内容与自己的经历相结合,比较容易理解。但原口老师想进一步让彻之理解“好吃→很开心→满员”这种因果关系,做了各种尝试,仍然没有效果。。
    (即使现在彻之依然很难回答为什么之类的提问。)

*8、波浪、哗啦啦
    儿童绘本是一个想象中的世界,在现实生活中,我多么希望彻之能在开心的时候把他的体验告诉我啊!因此,在散步游玩的时候,碰到彻之感兴趣的东西,我就用语言来向彻之表述。
    从保育园回家的路上,我发现有户人家种的秋樱花(又名大波斯菊)妩媚可人,就停住对两个儿子说:“秋天到了。秋樱花真美啊!”正教着这是秋樱花的时候,偶尔养花的人家会闻声出来,剪几枝花送给我们。回家后插入花瓶,继续跟彻之唠叨:“秋樱花真美啊!”
    如此这般,用语言来表述花事,通过语言的形式映入其脑中,只要他能记着人家剪下秋樱花送给我们,带回家后装饰这件事就好了。
    尽管彻之当场对秋樱花漠不关心,装作什么都无所谓的样子,之后却在喃喃自语中不时冒出曾经教他的语言,我这才知道原来他听进去了,听得还挺认真。
    刚进小学那年,我们去福冈的海边散步,彻之在沙滩上写起了数字,潮水袭来,一下子把他写的“8”冲剧得无影无踪。他吓得后退了几步,随后发现这现象挺有趣的,于是兴致盎然地继续玩下去。写了“8”让海浪冲走,冲了又与,写了又冲,如是者屡。由于这个游戏恰好饱含了彻之喜欢的三样东西——水、沙子、数字,因此他欢呼雀跃,目光炯炯,玩得不亦乐乎。
    每次波浪冲走数字的时候,我就向他讲述:“向着‘8’,波浪哗啦啦地来啦,‘8’没有啦!”彻之也一边跟着喊“8,波浪,哗啦啦”,一边咯咯地笑。
    那天晚上,我们钻入被窝进行例行聊天时,彻之重复了多遍“8,波浪,哗啦啦”(几乎都是自言自语)。
    (经历过的事情能以语言的形式映入脑中,这也算一个进步吧。)
    从彻之还不能理解语言含义的幼儿时期开始,我在睡前总会把当天经历的事情像讲故事一样说给他听。就像事后海边的情景浮现在脑际,“8,波浪,哗啦啦”脱口而出一样,如果彻之能把经历的事情以语言的形式存入记忆的抽屉里,那么以后他就会以语言的形式把这段经历提取出来吧。

*一起写插图日记
    从彻之进小学时开始,我就用二者选一的形式提问,让他回答,引导他回忆当天经历的事情。晚上钻入被窝,夜色阑珊,万籁俱寂,大家身心放松,正是静下心来慢慢谈话的最好时候。
    倘若只问“今天做了些什么事”,则过于笼统,他无从回答。于是我循序渐进,逐步提问。

1问:今天受老师表扬了?批评了?
答:受表扬了。
2问:算术题会了吗?
答:会了。
3问:在黑板上写了算术(的答案)了吗?
答:写了。

    如此顺藤摸瓜,我理清了这件事:今天在学校解答了算术题,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受老师表扬了。
    为了晚上在家里能顺利地进行对话,我事先去老师、同学那里打听彻之在校的情况,了解其整天的活动内容。在掌握一个一个事实的基础上,运用二者选一的形式渐次提问(何时?何地?谁?做了什么?怎样做?),这样,彻之就会回答得很好。
    然后,我把回答的内容连接成短文, 让他背诵。这种练习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只要询问当天发生的事情,彻之就会用简单的语言把经历写下来(当然还需要以二者选一的形式引导他逐步回答)。
    比如:“今天,小留里和小望来玩了。一起听录音机,一起吃午饭。没有做功课。结束。”
    这是他小学五年级写的短文。
    以他的暑假作业为契机,我开始尝试每天让彻之写上几行短文,配上图画,做成独特的插图日记。
    原口老师也尝试用插图日记的形式,让彻之练习把经历的事情写成文章。首先,以二选一式逐一提问,把每个答案写成一行兔子,句中嵌入助词,使其完整。然后,让他把每个兔子抄写在一张小纸条上,将这些小纸条按一天活动的顺序排列。最后,让他誊写在日记本上,形成日记。
    小学五年级某天的日记:

今天老师和小彻一起骑着自行车去了佐贺大学。
在农学系和教育系的二号馆、三号馆进行了卫生间探查活动。
在第二生协的自动售货机那里【译者注:省力内容为“购买了鸡蛋挂面”。】,吃了咖喱味的鸡蛋挂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