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王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两宋王朝- 第1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秦桧却弹压反对媾和论者,以强硬态度推动自己的主张。他对媾和可说是非常地执著。
  媾和工作很快就撞上暗礁。因为与秦桧一脉相连的挞懒突然垮台了。金国内部当然也有媾和派和主战派。
  原来,主战派的宗弼(太祖第四子)将挞懒弹劾了。弹劾的理由是,与南宋勾结,割让领土。实际上,主使者是在宗弼背后的兄长宗干。这是皇族内部权力斗争的一环。
  挞懒以“通敌”及“割让领土”之罪名被处刑。秦桧失去了交涉的对象,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媾和工作。对金国内情了如指掌的他,知道挞懒处刑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媾和、主战两论的对立,而只是权力斗争的结果。
  “事实并不是金国媾和论者挫败,不过是挞懒败在宗干手下罢了。宗干不是反对媾和的人。”秦桧对高宗做了如此说明。
  尽管并非嫡出,宗干是太祖长子,对汉化极为热心。
  “宗干不是不明事理的人,以他作为交涉对象,说不定比挞懒更容易。因为他确实掌握着金国朝廷。”秦桧并没有因挫折而灰心,继续推动媾和的工作。
  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国派大军南下。总司令是主战派先锋宗弼。这是十二万大军。
  岳飞屡屡前赴各地击败这支金军。在一个叫朱仙镇的地方,他更是获得压倒性的胜利,使得宗弼没命地逃回开封城。
  “我渡海起兵,从来没有吃过一次败仗。这次却败得如此凄惨。莫非这是天意?”典型武将宗弼,大哭大吼地说了这些话。
  

精忠岳飞(3)
据传,岳飞在朱仙镇是以五百击破金国十万军。虽然这是传说,不过以寡击众却是事实。
  相较于其他军阀,岳飞是很有教养的人,其军队更是以纪律良好著称,被人们以“岳家军”称之。受敌人畏惧、被住民爱戴的岳家军,之所以屡屡大破金军,是因为获得人民协力的缘故。
  朱仙镇之役,金国将军王镇、崔庆、韩常等人率领部下归降。岳飞当然大为高兴,因而召集部将痛饮,连连干杯时还高喊:“直捣黄龙府!”黄龙府乃辽东开元城的所在地,是金国重要根据地之一。岳家军不但要收复失地,还准备攻入敌阵,消灭金国,意气昂扬的程度可想而知。
  不久,岳飞着手整军,准备攻打逃入开封的宗弼。听到这个讯息时,秦桧蹙着眉头道:“千万不能让岳飞如此做。这无异是砸锅行为。”金国上层的意见倾向媾和——秦桧通过来自各方面的情报知道这一点。虽然两国还在交战,但媾和的时机已经成熟,他深信这一点。
  南宋军获胜会使媾和条件有利,所以应该欢迎才对。但如果南宋军连连奏捷,这也不好。秦桧将两国战力比较后认为,金国依然略胜一筹。
  南宋军连战连胜,而岳飞将军得意忘形地直捣敌国内部,这有可能引起金国的激烈反弹。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媾和气氛,很有可能因此功亏一篑。
  “除非命令岳家军后退,不然,与金之媾和绝对没有指望。先皇灵柩以及太后、皇后也因此而永无归期。我们可以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吗?”秦桧提出的方案是,由高宗以勅命下令岳家军后退。
  “好,朕就发下勅命吧!”一提到母亲和妻子,高宗就变得六神无主。阻碍自己与母亲和妻子重逢的人,无论如何都非铲除不可。
  “请皇上赐给金牌。”
  “可以。”
  传达勅命时使用漆金文字,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命令。这叫作金牌。违背这样的命令,会被处以叛逆罪。
  虽然勅命重如山,但这样的好机会绝不能坐失。——秦桧早就料到岳飞会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岳飞很有可能不会因一道金牌而立刻退兵。因此,秦桧央请高宗,以快马连续发出多道金牌。结果,一天内发出快马达十二次之多。这是所谓的“日奉十二金牌”。在这个情形之下,岳飞当然无法挥军前进。
  “十年之功,废于一日!”岳飞再三向东方遥拜,流着悲愤的眼泪喊道。岳飞不得已退兵后,因愤慨不已而辞职。这对秦桧来说是正中下怀之事。
  对秦桧而言,操纵率直行事的武将并非难事。实际上,他在各方面已有所部署。如前所述,宋国的传统是由文官统御军队,但由于与金交战而军队归武将掌握。这无异是为军阀催生。许多文官对这一点颇为反感。秦桧在这批人的协助之下,着手于消灭军阀。换言之,这是将被数名武将私有化的军队,由朝廷——实际上是他自己——夺回。这也可以说是将地方军阀编入中央军。
  如此一来,纵然是如岳飞这等有力的武将,也无法擅自动用军队,因而不可能妨碍媾和工作。心思缜密的秦桧,为要使军阀解体,刻意酿成军阀间的不和。岳飞年仅三十就被任命为节度使时,其余军阀——韩世忠以及张俊等人——内心当然甚为不快。
  他们因多年军功好不容易得到的爵位,后辈岳飞却轻易获得——这是他们感觉怏然的原因。接着,秦桧邀请三名军阀到杭州。这三个人听到此次邀请为的是要论功行赏,就全都赶到。韩世忠和张俊被任命为枢密院使(与宰相同格),岳飞被任命枢密副使。这会儿,轮到受较差待遇的岳飞感觉不愉快了。秦桧利用武将微妙的功名心,使军阀间产生不和,为达成军队中央化的目的铺路。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屈辱的和议(1)
岳飞被处刑是绍兴十一年十一月的事。和议于同月成立。这是屈辱性和议,南宋以“臣”对金自称。以和议使节身份被派遣金国的,正是当初奉命对岳飞进行调查、后来被更换的何铸。
  听到岳飞即将攻打开封,金国总司令宗弼因而准备向北方撤退。正在这个时候,宗弼接到下面这个情报:岳飞军正在撤退。
  岳飞是日奉十二道金牌,在极端不甘心的状态下撤退的。
  “我这是捡回了一条命。”宗弼对左右幕僚如此说。
  岳飞实在不甘心到极点。他决定辞官退隐鄂州(湖北武昌)。但对他十分仰慕的部下,拒绝被解散或改编为中央军,他们依然以“岳家军”身份随侍在岳飞身边。
  对秦桧而言,岳飞令他感觉芒刺在背。反对媾和的人,有围绕在岳飞身边造成巨大势力之虞。岳飞是年轻而富于魅力的人。偏偏媾和论有很大的弱点,被攻击时实在苦于辩解。
  这样的和议怎么能说是对等的呢!——南宋以二十五万两银和二十五万匹绸提供金国作为条件,如此一来,岂不是成了属国对宗主国的岁贡吗?
  对这样的攻击,秦桧等和议派作为反论的是:对方因此而归还河南、陕西之地。
  但由于挞懒已遭肃清,金食言不肯归还领土,战火因而再度点燃,善战的岳飞眼看即将攻入开封,却因日奉十二道金牌而被召回朝廷,因此,他本人和主战论者当然都极为不满。
  “岳飞已经离职,却还在养兵。拥有私兵的人,其心可诛。”秦桧再三以此煽动高宗。
  岳飞有叛意。——秦桧盼的是以此理由杀死岳飞,以达到扫荡反媾和势力的目的。
  “岳飞乃精忠之士。”高宗对岳飞的信任却没有因此而动摇。
  “陛下,此际不压住主战论者,会发生怎样的后果,望请明察。陛下不能忘记金国握有最后王牌这一点啊!”秦桧以嗫嚅似的声音道。
  王牌指的是被金扣留的高宗之兄钦宗而言。
  钦宗是宋国皇帝,到现在还是货真价实的皇帝。因为钦宗是以皇帝身份被带到金国的,从来没有表示要让位给什么人。高宗是擅自以皇帝自称的,并非由钦宗受让帝位。也就是说,他的即位在法统上站不住脚。知道其弱点的金,多次亮出王牌表示:有必要时,可以考虑在河南之地立钦宗……
  纵然是傀儡,钦宗要是复归河南之地,再怎么说也是真正的宋国皇帝,届时高宗会成为僭称者。他不但无法招募勤王义军,更有可能被视为谋反者而受到###。结果,高宗政权只有崩溃一途。
  千万不可以让钦宗回归之事有发生的可能。——因此,每次举行和谈秘密会议时,南宋方面一定提出这个条件。
  可怜的是钦宗。思乡心切的他,每天做的是南归之梦,而使他不能如愿以偿的,竟然是他就皇帝之位的弟弟。
  南宋与金的和议一旦决裂,金很有可能打出钦宗这张王牌。如果金把钦宗送到开封,南宋的存在将受到威胁。金之所以没有把钦宗送到开封,利用他为傀儡,是担心这个正统宋王朝有可能变貌为强力的反金势力。与正统性受质疑、体质羸弱的南宋政权周旋——对金而言,这是较为轻松的事情。
  “和议成立,陛下才得以安泰。因此,破坏和议之辈,对陛下而言,应该是不忠之臣,岂可以精忠相称呢?”秦桧对着高宗缓缓摇头道。
  “朕知道啦!”高宗颔首道。岳飞以谋反理由被处刑之事,可以说就在这个瞬间决定了。
  现在只剩如何对岳飞论罪的问题而已。最妥当的方法应该是内部告发,但“岳家军”是以岳飞人格为中心、极为团结的集团,引诱内部人告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即使是团结心极强的“岳家军”,也不可能达到完璧的程度。人组成的集团因爱憎问题而有人际关系上的间隙,总是难免。虽然同为岳飞的部下,某些人却有相当深刻的感情对立现象。
   txt小说上传分享

屈辱的和议(2)
岳飞部将之一的王俊,与同为岳飞军干部且为自己上司的张宪,在感情上对立已久,现在终于爆发了。
  张宪有谋反企图。——王俊因此做了这样的告发。秦桧立刻策划将张宪的谋反与岳飞联结在一起。身为高级干部的张宪,与岳飞的关系当然非常密切。
  奉宰相秦桧之命的何铸,对岳飞进行调查。“将军有谋反嫌疑,我是奉命前来调查的。”听到何铸说这句话时,岳飞突然用力撕破身上穿的衣服,并且转身过去。原来他的背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