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装着一口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随身装着一口泉- 第24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小子,只顾低头挖沟,怎么就没有抬头看线,这都斜到什么地方了?”刘广聚用手指了指地上的石灰线,又好气又好笑的叫道。

    汗……他扭头一看,本来笔直的地基沟被自己挖成弧形,地表撒的那层石灰水线早挖断了。都怪毛孩子,这家伙让他顺着树根挖,挖着挖着就忘了在挖地基。

    他抬起铁锨,准备重新把这块地垫上,哪知道只用铁锨铲了一下,突然感觉下锹处坚硬无比,应该是挖到一块大石头。

    “这里怎么会有石头?”他略带好奇的将石头上的土扒掉。那石头刚露出了一个角,刘军浩立马感觉到不同。

    石头的质地看上去不同寻常,似乎是汉白玉。石面被打磨得相当平整,上边还隐隐约约雕刻着一些东西,可惜被泥土完全覆盖,根本看不清是什么。

    “小浩,你赶紧挖呀,又在傻愣什么?”刘广聚刚熊了他一顿,结果一扭头,发现这人竟然尥蹶子不干活了。

    “广聚叔,你过来看,我挖到一块石头。”刘军浩蹲下身子,小心翼翼的把石板上边的泥土扒净,只见上边出现一个繁体刘字。

    “石头有啥稀奇的,咱们这地下多得是”刘广聚口中应着走了过来。

    “不是,你们都过来看看,这上边有字。好像是块石碑!”当越来越多的字迹显现出来的时候,他有些惊讶了,因此声音特别大。

    “啥好东西?”他这一嗓子叫的突然,工地上的人都听到动静,纷纷丢下铁锹围上来。

    “都让开一点,让开一点,小孩子别在这里碍事”刘广聚看呼呼啦啦围一大圈子人,自己根本挤不进去,赶忙开口叫嚷。

    听他一喊,那些小孩子才勉强让出一道缝隙。

    “我的妈呀,这是龙……”刘广聚把石碑上的土又蹭掉一些,就显现出一个活灵活现的龙头。

    “龙头!”围观的人再次惊呼起来。

    消息传得很快,不大一会儿,半个村子的人都跑过来了。不少游客听说这稀奇事儿后,也拿着相机赶来。

    为了看清这块石碑的本来面目,刘广聚决定先挖出来再辨认。他喊了几个人小心翼翼的挖掘,用了二十多分钟的时间,石碑终于从土里边挖了出来。大概在里边埋的年份久远,洁白的汉白玉碑已经蒙上了一层土灰,看上去有些破败。

    登时被放在空地上后,刘广聚那边弄了两桶水在上边仔细冲刷一边,然后又用抹布擦拭干净。这下,石碑的本来面目才显现出来。

    “小浩,那上边写的啥字儿?”这个时候,二麻子低声问道。村里人识字的不少,可是认识繁体字的却寥寥无几。刘军浩以前经常练习书法临摹字帖,因此对繁体字略有涉及,勉强能够认出个七七八八。

    “凤凰起祥落宝地,刘氏一脉瓜结子……”这句刚念出口,刘军浩就觉得很熟悉,好像在哪里听过。

    “族谱,这是咱们老刘家族谱上面的前两句”老牛头突然在外围高声叫道。听到他的声音,人们纷纷让路。

    经他这么一说,刘军浩也回想起来,以前好像听老人们背过这首诗的。眼前的石碑为什么会刻上这首诗,莫不是它就是了记录先祖刘二娃生平的石碑?

    刘军浩仔细往下辨认,果然如此,那首诗后边详细记载着刘二娃的生平,很多事情以前都听老人们讲过。

    他的文言文算是个半瓶子,好歹这碑文写的并不算复杂,大致意思还能够看明白。

    不过这石碑怎么会在村里边埋着,刘军浩又纳闷起来。正思考着,突然刘启华大叫一声:“这里还有一块石碑”

    众人又赶忙扭头朝地基中望去,只见随着他的铁锨挖掘,刚才放汉白玉碑的空地下方又显现出半块石碑。

    “赶紧挖上来看看写的啥,小心点别把石碑弄碎了”刘广聚一挥手,当即又有七八个人拎着铁锹走过去。

    事情一桩接着一桩,真让人应接不暇。

    第二块石碑的质地明显不如第一块,等上边的泥土清理干净,刘军浩也终于知道了石碑挪动的原因。

    到底还是因为洪水,说的是嘉靖年间,大河泛滥,刘家沟全部被淹。洪水过后,整个村子都没了踪迹,连刘家的祖坟也被泥沙填平。当时记载刘家先祖的石碑被恰好被冲到了现在埋藏的位置,后代人以为是祖上的“指示”,就把村子整体搬迁过来。

    洪水把石碑冲走,刘军浩怎么看都觉得有些玄乎,不会是先人为了保持神秘,特意糊弄他们这些后辈的吧。

    “洪水能把那么大的石碑冲走吗?”刘启华那边已经率先将疑问问出口。

    “这有啥,五八年涨大水咱们村中间那盘磨都被冲走了半里地远,后来水消退了我们几个人又重新抬回来的。”刘五爷跟着接口道。

    听他这么一说,几个小辈没了声音,碾盘都能冲走,更何况是一块小小的石碑。

    “都拿着铁锨挖,看看这下边还有啥东西没有”随着刘广聚一声令下,村中的棒劳力都又开始忙乎起来,

    时隔数百年,重新见到祖上的石碑,刘军浩心中也直叹奇妙,冥冥中真的有上天注定这一切。

    众人七手八脚的把那块地来回翻了几次,却没有再找到其他东西。不过有这两块石碑足够,那边几个老人已经商量着要修建祠堂的事儿了。

正文 第二百六十九章 生物圈

    第二百六十九章 生物圈

    这两块石碑对于来刘家沟游玩的游客来说并不算什么,只能算是文物。可是对于村里的老人们而言,这次的事情是天大的事儿。以老牛头、刘五爷为首,几个辈分高的人已经开始张罗着建祠堂,继家谱了。

    除了他们几个外,年轻人倒没有多大的反应,最多茶余饭后多些谈资,其余时候该干什么继续干什么。

    刘军浩也觉得这事儿闹得有点过大,人家一般都是后代有了名人才继家谱的,哪像他们这个小村子,基本上往上查八代还是农民。现在继家谱,总感觉有点搞笑。

    晚上回家的时候他把这想法一说,张倩也表示赞同。不过这话只能在家里说说,出了门还是不说为妙,否则肯定会被老人们说成是数典忘祖的。要知道那天刘启华搬了半天砖,刚想坐在石碑上休息一下,结果被他老子看到了,立马被骂的狗血喷头。

    两天时间,地基全部挖好,接着就是倒地骨垒墙等等一通忙乎。年轻一辈人中基本上都对这泥瓦匠不怎么感兴趣,因此他们现在只能够打打下手。

    十来天时间,一溜十间平房。拔地而起,矗立在堰塘旁边。用刘广聚的话说这只是一期工程,先看看效果,如果租住的人多,他们过些日子还要在旁边继续加盖。

    对于房子是否能租出去,刘广聚。倒是丝毫不担心,还没盖好,已经有几家早早的打过招呼了。

    这十几天,刘军浩一天都没有。闲着。他力气大,因此和石灰的重任就交到他手中。刘军浩也没有推辞,毕竟真让自己动瓦刀,还没那本事。

    和灰看似简单,其实也是半个技术活,沙子、水泥、石。灰需要按照一定得比例和匀实。年前翻修自家房子的时候刘军浩就在和灰,因此算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活干起来相当轻松。

    不过十几天下来,手套也磨破了四五双。以前细嫩。的大手上磨出几个老茧子。张倩看得相当心疼,直说这二十块钱咱不挣了,还是找个理由在家休息吧。

    知道老婆关心自己,可是他还是每天按时上工。。这活别人都能干,自己为什么不能。

    干活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不觉得,现在闲下来,他觉得两个膀子好像灌了铅块一样沉重,整个脊背肿胀着疼。晚上躺在床上哼哼唧唧的睡不着,无奈,张倩爬起来找了瓶红花油给他涂抹。

    在家歇息两天,刘军浩的精神头才完全恢复过来。到这一刻,才感到在家呆着是一种享受。

    泡上一杯蜂蜜水,坐在院子里养起神。月前种下的果树全部成活,那梨树现在已经开了一树白花儿,葡萄树、枣树也抽出嫩芽,看这情形,估计今年要全部挂果。

    等茶水放凉,他刚端起来喝了一口,猴子却凑到跟前,端着大碗讨要。

    这家伙相当精明,主人泡茶的时候它已经看到了,里边放的有蜂蜜。猴子其实知道那芦苇管中藏有蜂蜜的,只是被土蜂子蜇过几次,它现在相当畏惧,这才老老实实等着主人给它弄。

    一口水也稀罕,刘军浩很是无奈的给它倒了半碗。

    猴子顿时老实下来,抱着大碗咕嘟咕嘟喝个精光,末了还砸吧砸吧嘴,回味着其中的甜蜜。

    这时,张倩留在家里的手机响了。没等他动身,猴子已经一溜烟跑回客厅,接着就看到它将手机放在耳朵边吱吱乱叫。

    “喂……喂,是小浩吗,我是老王……喂……”

    “吱吱……吱吱……”随着这家伙在人类社会中过的时间增长,变得越来越聪明。这不,连接电话也学会了。

    电话那端的声音很大,刘军浩听得清清楚楚。看到悟空在这里装模作样的接电话,他赶忙开口喊了一声,那家伙乖乖的将手机送过来。

    “王叔,我是刘军浩……刚才信号不好,你什么时候回来?”刘军浩将捣乱的猴子赶走,然后笑着问道。

    “马上,村里的疗养院盖好没?”

    我说怎么这个点上打电话过来,感情是关心着这事儿呀。要说村里盖宾馆谁最关心,恐怕非王老爷子莫属。他现在和赵教授一样,已经认准在刘家沟地方养老。

    总住在别人家里有些不好意思,所以他才希望村里能够快点把房子盖好。

    “小浩,还有个事儿,你帮着在村里联系一下吃住的事儿,过两天我准备带几个老朋友过去。”问了几句疗养院的事儿,老爷子又把这次打电话的主要目的说出来。

    “王叔,你这么说不是打我的脸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