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家- 第79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家在长方形会议桌的两边落座,刘伟鸿便领着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和吴师傅给大家倒茶水。这名工作人员,也是昨天才赶来报到的。算是刘伟鸿正式的部属。

    “同志们,大家好!”

    朱建国居中落座,眼神扫视了会议室一圈,清了清嗓子,高声说道,声音里头带着几分兴奋之意。坐在这间简陋的会议室里,望着济济一堂的部属,朱建国总算找到了当领导的感觉。似乎从这一刻开始,他才是正儿八经的浩阳地区农业局局长了。

    大伙便十分专注地望着朱建国,脸带微笑,仿佛朱局长这简简单单的一声问候,很让人感动。

    刘伟鸿暗暗有些好笑。看来不管原先来自于什么单位,一旦成了机关干部,大家便自动自觉地以机关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言行举止,都越来越有机关气息了。

    朱局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讲了建浩阳地区的意义,讲了农业工作的重要性,着重谈了“菜篮子工程”的建设工作。朱建国指出,这个“菜篮子工程”,乃是局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得了地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表扬,地委陆书记指示,以地区农业局和浩阳市为首,牵头办理好这个工作。这是一个光荣的任务,也是浩阳地区农业局成立之后第一场“硬仗”,一定要打好。希望全局干部职工,都能全力以赴,紧紧围绕这个“菜篮子工程”,献策献力,争取搞一个开门红。

    朱局长慷慨激昂地发表谈话之时,好几个人的眼神有意无意地落到了刘伟鸿的脸上。这几个人自然都是那天晚上参加了会议的,庄栖凤的目光里,明显带着佩服的神色。大家都很清楚,这个所谓“局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到底是怎么结出来的。

    刘伟鸿脸色平静,带着职业化的微笑,看不出丝毫的激动和兴奋之色,目光平视朱建国,一样的露出欢喜赞叹的神情,好像他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方案。

    点子是他出的,但既然领导汇报了上去,那功劳就应该是领导的。

    这一点很要紧,千万不能露出沾沾自喜的模样,让领导心里有了看法。领导立了功,心里面自然有数,对景时候,会给一些好处的。

    做好领导是一门艺术,做好下属,那就是一门艺术了。事实证明,做不好下属的人,不但做不好领导,压根就连做领导的机会都没有。

    没有哪一位领导的脑袋进了水,会重用一个做不好下属的人。

    据刘伟鸿所知,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就曾将这一“韬光养晦”的策略发挥到极致,这位经常被斯大林驳斥批评,基本上没有在前线指挥过战斗的苏军总参谋长,却官运亨通,几乎与大名鼎鼎的朱可夫同时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成为卫国战争时期,斯大林不可或缺的主要助手之一。他最拿手的本事,就是将自己的意见变成斯大林的决策,然后和大家一样,装出第一回听说这个事情的模样,欣喜异常,流露出对领袖佩服至极的神情。

    前人故智,自然要好好借鉴。

    不过刘伟鸿心中,却隐隐有一层担忧。听朱建国里行间表达出来的意思,这个“菜篮子工程”,毫无疑问他是请示过陆大勇的,不然也不会有农业局和浩阳市共同领衔这样的结果。农业局和浩阳市比较起来,实在不算是颗很了不得的葱。以朱建国和陆大勇的关系,他这么做倒也合理。但刘伟鸿却没有从朱建国嘴里听到另一个地委主要领导的名。那就是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曹振起。

    曹振起是直接从省直机关空降下来的行署专员,据说在省里有很硬的关系。这个“菜篮子工程”乃是民生工作,照理是应该由行署那边主导的。陆大勇尽可以作指示,但最终还是要通过行署那边来落实。这是程序问题。朱建国作为曹振起的直接下属,却将他跳了过去。不但事先跳了过去,事后也跳了过去,却是很不合适的。

    朱建国要么是自恃和陆大勇关系非同一般,要么就是还没有进入“状态”,将这至关重要的一环给漏掉了。固然有陆大勇的指示,曹振起嘴里不会说什么。总不能浩阳地区刚一成立,专员就和书记顶牛。但心里头肯定会不舒服,这笔账怕是会记着,一旦时机合适,说不定会和朱建国好好算一算。

    看来得找个机会提醒朱建国一下。虽然坏印象已经在曹振起心目中形成了,事后补救,不一定能挽回来,但亡羊补牢,总也比不补的好。

    PS:感谢汨雪儿、内蒙古草原鹰、因为看书而劳动、大卫维拉等等书友的打赏!!!

    求推荐支持!!!

 第91章 运筹帷幄

    刘伟鸿想着找机会提醒朱建国,不料这个机会压根就不用找,自动送上门来。开完大会,朱建国又将副局长以及各科室的主要负责干部留下来开个小会。

    地区农业局的编制,是一正四副。但正式的副局长,只有两个,一个是陈崇慧,一个是肖为政,都是从青峰农校跟着朱局长一起过来的。另外两名副职,都是党组成员,一人兼任纪检组长,一人则是总农艺师。另外工会主席也享受副处级待遇。不过眼下,这个工会主席是由肖为政兼任的。党组书记则由朱建国自己兼任。

    刘伟鸿很清楚,这个编制不久之后就会被“突破”。县团级的地区农业局,尽管不是什么肥的流油的衙门,但级别摆在那里。咱们国家,别的不说,就是不缺干部。不但不缺,而且多得过分。而且我们的干部,只要不犯错误,那就只能上不能下,如此这般,干部人数只会越来越多。现在是草创阶段,上级领导还顾不上往这里塞干部,加上朱建国和陆大勇的关系不一般,这才让他们一正两副三个局长都从青峰农校调过来。用不了多久,当干部人满为患的时候,地区领导就会记起农业局,给这边塞人。

    目前农业局内设六个科室,办公室和政工科属于局机关科室,还有财务科,生产计划科,法规科教科,市场与经济信息科。

    此外则是农业局的下属机构,像地区农科院,农业技术推广站,种子公司等等,都是必须要有的。但眼下还顾不上。农业局都还是个草台班子呢。

    不过这不要紧,只要编制批下来,人是不缺的,一抓一大把。

    局领导加上各科室负责人,有十几个。其中以庄栖凤和刘伟鸿最年轻,但庄栖凤也有三十岁出头了,和刘伟鸿没有任何可比性。在一大群中年干部之中冒出这么一张年轻得过分的娃娃脸,总是让人觉得心里怪怪的。

    刚才朱建国在大会上宣布局里和各科室领导人员名单并一一作介绍时,除了从青峰农校过来的十来个人没有表示惊异外,从其他各地赶过来报到的干部职工听说刘伟鸿竟然是办公室副主任,而且主持办公室日常工作时,都张大了嘴不敢相信。

    这个新地区就是好,连这样的娃娃,都有模有样地做上了主要领导干部。

    无论在哪个单位,办公室主任都是一个权力很大的职务。

    而现在,大家的福利待遇什么的,就捏在这个叫刘伟鸿的小年轻手里。

    小会议上,朱建国又对近段时间大家的主要工作职责做了安排。大家原以为朱局长要再次强调“菜篮子工程”的,不料朱建国却闭口不提这茬,让大伙狠狠地诧异了一回,不知道朱局长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朱建国倒是没有打什么“歪主意”,只是心里不踏实。

    这个“菜篮子工程”,写在纸上也就是三两千字,几分钟就看完了。但真要落实下去,可不容易。这是纯粹的行政工作,朱建国以前没有接触过地方上的这类工作,有点不知道从何着手的意思。

    这事他不能去问别人,只能问刘伟鸿。

    去问别人,有两点不靠谱。第一,朱建国是领导,其他人都是下属,哪有领导去请教下属如何开展工作的?第二,他朱建国都搞不大明白的事情,陈崇慧他们就更加不明白了,问了也白问。

    问刘伟鸿正好合适。这个东西就是他鼓捣出来的,应该早就胸有成竹。尤其要紧的是,朱建国已经将刘伟鸿当成了军师,刘伟鸿又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很懂事,向刘伟鸿问计,朱建国不觉得丢脸。

    小会开完之后,朱建国让刘伟鸿跟他去局长办公室。

    “伟鸿,坐,坐!”

    一进门,朱建国就径直将刘伟鸿让到了待客沙发里头。局长办公室也是由宿舍楼改建的,不过二十来个平方,并不宽敞,所谓待客沙发,也是木制的,比较简陋。

    浩阳地区眼下还没有地区本级财政收入,所有费用都是依靠上级拨款,经费方面,不是那么宽裕。农业局也不是什么要紧部门,经费就更加紧张,刘伟鸿虽然是“巧手媳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只能是因简就陋,勉强将局长办公室布置了一下。

    但五天时间,能搞成这个样子,朱建国已经很满意了,对刘伟鸿就格外的亲切。

    刘伟鸿并没有急着落座,先就给朱建国把茶杯续满了水,这才在朱建国的对面落座,坐姿很端正。领导对你客气是一回事,你要是没大没小的,在领导面前翘尾巴,那就不对了。刘伟鸿深知,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上辈子之所以一事无成,除了老刘家失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刘伟鸿的性格过于张扬,养成了桀骜不驯的行事习惯,导致领导谁也看不上他。道理刘伟鸿都懂,就是做不出来。既然时光倒流,上天赐予他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刘伟鸿就要努力改变自己身上那些“不合时宜”的东西,下定决心“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对刘伟鸿这个随手做出来的续茶水动作和笔直的坐姿,朱建国心里暗暗点头。

    这年轻人,确实是可造之材。

    “伟鸿啊,你那个菜篮子工程,陆书记已经看过了,很欣赏。呵呵,这个都是你的功劳啊。年轻人,不简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