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嫡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嫡妃- 第57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元康帝打定了主意要修宫殿修园子,谁都阻止不了。胆敢阻止的人,元康帝是恨得咬牙切齿。朝中大佬,元康帝暂时动不了。像那些御史,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抓到诏狱里面关起来。

    朝中紧张气氛加剧,内阁有人提议退让。这么争斗下去,朝堂乱来,最后遭殃的还是老百姓。

    有人想退,有人则坚决反对。这样一来,全如了元康帝的意,内阁如元康帝预期的那样分裂,斗争。

    朝堂上乱斗了一个月,耽误了许多政事,就连老百姓都在骂朝臣们拿了俸禄不干事,全是一群窝囊废。

    到了这个时候,朝臣已经没有多少底气继续斗下去。除非真的可以不顾民生,不顾天下人的非议。再说元康帝已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很多朝臣在中途改弦易撤,加入了支持皇帝的阵营。

    说白了,这就是利益博弈。

    最后,朝臣妥协。户部答应两年内,给三百万两用于修宫殿修园子。

    三百万两远远不够,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但是元康帝却很满意,他成功的在朝臣里面撕开了一个口子。今年户部拿出三百万两,明年他就有办法逼着户部再拿出三百万两。

    说到底,人一旦习惯了妥协,就会变得越来越软弱。同理,政治上一旦习惯了退让,也会变得越来越软弱。

    不少朝臣们面对这个结果,几乎痛哭失声。

    而大家都没发现,有人趁机浑水摸鱼。等到元康帝一道旨意,任命颜宓为五军都督府左都督,掌南府军。原先的户部左侍郎另有任命的时候,无论文武大臣,都惊呆了。

    颜宓弃文从武,这一招让人看不懂,完全看不懂。感觉就像是一个蠢货在胡来一样。

    颜宓立志做文官,而且已经做到了三品户部左侍郎的位置上,只需再磨炼几年,就能更进一步。这个时候放弃,实在是让人想不通。

    当然,也有一眼看穿颜宓此举深意的人。

    甚至连颜宓和宋子期私下里的行动,也有聪明人猜了出来。不过大家都有默契,什么都不说,就让其他人猜去吧。

    至于元康帝,虽然心有不甘,却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谁让宋子期答应他,只要让颜宓重掌南府军,宋子期就会暗中助他从户部拿钱修宫殿修园子。

    宋子期做到了自己的承诺,户部果然拿出银子。元康帝也要遵守承诺,任命颜宓为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品级一下次从正三品,跃升到正一品。当然,以颜宓晋国公的身份,颜宓完全当得起。

    事情看似尘埃落定,实际上一切只是开始。

    国公府遥光阁书房内,宋安然指着舆图,手指放在两湖地面上。

    宋安然沉声说道:“自前年开始,两湖连遭水灾旱灾。这里本是鱼米之乡,当地老百姓富足,所以就算连连遭灾,当地老百姓还能活下去。

    可是这个情况,在今年发生了改变。自今年开春,两湖地界就没下过一场雨,当地百姓数年积攒下来的家业即将毁于一旦。

    据四海商行传回来的消息,有的地方已经开始卖儿卖女,有的地方已经有人上山为寇。灾情不缓,当地情况会持续恶化下去。

    现在那边就如一个火药桶。等到秋收,大家见粮食难以为继,需得易子而食才有活命机会的时候,这个火药桶就会砰的一声巨响,将整个大周炸个天翻地覆。届时你的机会就来了。”

    颜宓看着宋安然,说道:“我以为你不会眼睁睁的看着那些百姓遭灾。”

    宋安然挑眉一笑,“我当然不会眼睁睁看着那些百姓遭灾。但是我不是官府,我没有义务救灾。

    就算我以四海商行的名义去救灾,真正能落到百姓手里面的粮食也少得可怜,最终该发生的事情还是会发生。

    与其延缓大灾变的发生,不如干脆一点,加快这个进程,助你一臂之力。等到你的军队达到两湖,四海商行就会全力配合你赈灾。

    届时你将那些贪官污吏就地正法,腾出来的位置,正好方便我们的人补缺。顺便我还能在当地招收一些失地无产的人去海外搏命,为我们海外基地做建设。

    怎么样,我这个机会是不是比现在拿粮食出来协助当地官府赈灾强多了。”

    颜宓笑了起来,“娘子运筹千里,为夫甘拜下风。”

    宋安然白了颜宓一眼,“少拍我马屁。我已经替你们做好了前期准备,接下来你能不能带着兵将出京,就得看你的人在两湖能挑起多大的动静。”

    宋安然的四海商行早在数十年前就已经扎根两湖。

    如今颜宓想要带兵出京打仗,想要实现这个目的,位于两湖的四海商行将起到关键作用。

    月前,颜宓已经暗中安排人前往两湖,目的就是挑起当地山匪灾民提前造反。当那些山匪灾民造反,当地兵将无力平反的时候,势必会求助京城。

    届时只需要在朝中推动一番,元康帝就只能捏着鼻子让颜宓带兵出京评判。

    颜宓一出京,犹如蛟龙入海,届时元康帝想要节制颜宓,可能性非常小。

    有了眼宓领兵在外,晋国公府的安全基本保证。只要颜宓不死,元康帝就不敢动晋国公府。

    这是一套连环计,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小心翼翼,不可出半点差错。一旦让元康帝提前察觉颜宓的意图,那么所有的计划都将化为泡影。

    颜宓派到两湖的人全是精锐,所以颜宓有信心打好这一仗。

    事情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九月,秋收过后,当京城的人还沉浸在丰收喜悦中的时候,两湖传来急报,两湖有人杀官造反,已经有两个县城被反贼攻陷。当地守备无能,不到一个回合,就被反贼打得落花流水。

    消息到了朝中,朝臣哗然。堂堂太平盛世,竟然有人公然举反旗造反,真是狠狠抽了朝臣一巴掌。

    元康帝得知此事,也惊出了一身冷汗。

    凡是当皇帝的人,最怕老百姓造反。老百姓造反,就说明他不是个好皇帝,老天爷要惩戒他。而且老百姓造反,如果不能及时扑灭,一旦扩散,其影响将是全天下。

    元康帝和朝臣们商量了一番,当天下旨,调周边省份的兵将进两湖平叛。

    只是还没等到兵将们进入两湖,反贼又打下了两座县城和一座府城,并且杀了知府大人,以府城为根据地,一副要占地为王的姿态。

    这可将元康帝气坏了,反贼就是反贼,竟然敢坐地为王,莫非还想推翻大周皇朝吗?

    元康帝连下数道旨意,催促那些久不练兵的地方军队前去平叛。地方军队早在永和朝末年的时候已经开始腐朽。到了元康朝,这些地方军队已然腐朽不堪,毫无战斗力可言。最多只能吓唬吓唬老百姓,替当地官员维持一下治安。

    真的对上反贼,这些地方军队跑得比谁都快。

    离第一道平叛的圣旨已经过去半个月,这些地方军队才慢悠悠的走出自家地盘,说到底就是为了拖延。

    拖到实在不能拖了,然后就开始叫苦,给上峰要银子要粮食要兵器要马匹。反正这些地方军队,总有办法将战事拖延下去,坐视反贼坐大。

    不过走得再慢,也有走到目的地的时候。当地方军队到了反贼地盘,第一场仗就几乎输了个精光。

    官兵连夜朝京城求救,反贼势大,地方兵力不足,需得京城发兵平叛。就算京城不发兵,好歹朝堂也要给点支持,比如银钱,兵器,粮食等等。

    元康帝得知消息,气了个半死。他是没想到地方军队如此不堪,一个回合就被打回了原形,彻底失去了战斗力。

    这下子朝堂上就吵了起来。

    地方军队不堪使用,必须派京营南下平叛。

    有人觉着派京营南下,劳民伤财,不如派钦差南下。

    可就算要派钦差南下,也要先打两场胜仗,杀杀反贼的气焰,才能说钦差的事情。

    说到打胜仗,领兵人选乃是关键。这一下,朝臣们又开始吵了起来。文臣同文臣吵,文臣又同武将吵,武将也同武将吵,大家吵成了一锅乱粥,还是没有吵出一个名堂来。

    元康帝坐在龙椅上,气的眼前发黑。当真大周皇朝不是这些当官的,一个个有时间吵架,就没时间想出点对策。

    如今连修宫殿修园子都暂停了,就是为了两湖的叛乱。

    元康帝自认为自己还算是个明君,奈何官员不给力。

    元康帝怒拍桌子,高声一吼,“都给朕闭嘴。谁敢再吵,诏狱伺候。”

    所有人乖乖闭上嘴巴。

    元康帝接着说道:“内阁同五军都督府,后日之前必须拿出平叛方略。若是拿不出来,朕不介意杀几个一品大员。要是有人不信,那就试试看。”

    元康帝撂下这话,甩袖离去。

    结果没等到后天,在第二天,三皇子就站出来,请旨南下平叛。三皇子说得慷慨激扬,一副为国为民的样子。结果却被元康帝怒斥,命他回去反省。

    军国大事,岂能儿戏。一个连战场都没见过的人,也敢平叛,真当元康帝是三岁小儿,不知兵马?三皇子分明是想占个平叛的名分,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至于打仗,自有会打仗的人操劳。元康帝自然不会让三皇子如愿。元康帝将三皇子臭骂一顿,连带着其他皇子也被牵连。

    到了元康帝定出的最后时限,内阁和五军都督府一起拿出了平叛方略。

    由京城出兵,南下平叛,同时收拢当地的溃兵,整顿当地兵事。至于反贼,该杀就杀。

    领兵的人,有人提议吴国公。吴国公百战百胜,勇猛无敌,实乃领兵平叛的不二人选。

    元康帝一听到吴国公三个字,顿时脸色就黑了。他好不容易将吴国公困在京城,又怎么可能再将人放出去。

    元康帝想都没想,就将吴国公给否定了。

    接着有人提议定国公,毫不意外,同样被元康帝否定了。

    最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