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女博士重生到民国守旧家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当女博士重生到民国守旧家庭- 第13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秒我仍旧还是个学生,我在dealine那一天拿着我的论文初稿被教授骂的狗血淋头……谢先生,你看,我枪还没练好呢,怎么突然就被推到战场前面了呢?这个课题还没有人写过呢,我要怎么硬着头皮写下去?可是我看到一双双朝我看过来的眼睛,他们睁大眼睛望着我,他们的性命都系在我身上,但是我都不知道是不是对的,甚至无法使自己知道,在这一切都没有发生之前用最坏的恶意对待那一群人的我,到底和佐久间有什么不一样。我没法告诉任何人。唯一可以讲话的人,我与他多说几句话,便被污蔑与恶意揣度。我有满肚子牢骚,好想同人好好讲一讲……
  她一边讲着一堆乱七八糟的话,一边抓着他衣服扣子,将他军装都哭湿大半。谢择益听着,只当她在说胡话。
  外面传来泊车的声音时,她已闭上眼睛不讲话了,也不知是哭累了还是已经昏过去。
  谢择益手已经木到失去知觉,仍将她紧紧抱在怀里,失措的冲外面狂喊:
  “——汴杰明!”
作者有话要说:  为了大家的观看感受,我将这段作话移至评论区。

  ☆、〇三三  阿正之一

  她这一觉过去就是二十小时。
  与公共租界西洋船舶码头红十字医院的静谧完全相反。在这二十小时里; 这报讯发达的上海滩世界已经天翻地覆。
  上海商务印书馆的《东方杂志》、《申报》与《商报》的编辑在凌晨三点收到一卷胶带; 连夜将前一日的报纸推翻重制,终于使得这批照片赶在九点上班之前; 准时投递到上海各大洋行、公寓与门店。
  所有拥有晨起读报习惯的人; 在翻开这销量最高的报纸时,发现不论报纸几乎所有篇幅都用来披露一组照片; 一组在这漫长停电夜里慢慢滋长的恶魔; 竟与全上海人一齐静默无声度过长达数月的安眠夜。
  一张照片上印着以数以千计的试管、锥形瓶与透明密封罐中悬浮在福尔马林里的人体器官、成形胚胎与婴儿。
  一张照片印着数以万计储藏于冷藏柜的培养皿,上面的日文标签与相应的文献资料,都用简明扼要的汉字翻译了过来; 其中诸如“鼠疫杆菌培养皿”、“牛血粉(〇三三)培养皿”、“人血(石井)粉”字样,在报纸头条用黑体铅字印得触目惊心。
  除此之外; 还有一条最为重磅的照片; 是存在于一沓名为《中华猿解剖实录》卷宗里的——卷宗上一副照片,一个男人被绑在手术台上,三个穿白罩衫和胶皮手套的医生正在对其进行活体剥皮; 下附日语,美其名曰——烧伤治疗素材。
  一套生化设备副本开头写着这样一句摘要:“虹口纺纱厂医院进行的共九十组〇三三试验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九十点六二,足以证实这种武器惊人的杀伤力,亦足以证实陛下的英明武断。”
  ……
  三家报社联合披露; 让这本就比其他城市更为商业、娱乐化的上海城,在四月二日整一天,整个地动山摇了;而在当天凌晨远送到全国各地其他城市的当日份报纸,也在未来几日陆续将消息广播到这片远东大陆上。
  而当夜没有收到这卷秘密胶卷的其余报社; 大部分都在报道六周实验成功完成新研究的“中日英友好晚宴”;而这些不合时宜报道,正从侧面烘托这组照片的耸人听闻与这场晚宴的荒诞不羁。
  照片与报道来得极快,几乎打得公共租界工部局、日捕股与南京措手不及。南京在向工部局提交拘捕令及武装军人进入租借地进行拘捕的申请。得到工部局英美法三国批复后,立马下令派遣二十五军六师二团团长宋竟如带大批二十五军武装士兵赶往上海进行武装警戒,以防群情激愤下,有“心怀不轨之徒”企图煽动人群发起暴|动时,方便随时镇|压。
  在这个黎明时分,这个城市从黄浦江上发出第一声低怆悲鸣时,仍有一些报纸在报道一些花边新闻。如果一些人这一早格外无聊,兴许会留意到其中夹杂着一条订婚讯息,是关于林郑两家的。
  楚望睁开眼来时,入眼是一片寂静的白——白的墙,白的天花板,白枕头与白棉布床单。
  一片寂静的白里,白的墙与窗帘外头隐隐有低语声。她微微动了动,全身都发软无力,头尤其的痛;嘴里干到唇跟齿也有些黏住了。嗓子又痛又哑,张嘴讲话时控制声带发生太过用力,嗓音有些嘶哑,一瞬间她还以为自己变声成了个男人。
  拯救会的白人救助会女护士闻声赶过来扶她,用苏格兰腔关切的问:“想喝水吗?或是想去盥洗室吗?你脑部有一些轻微震荡伤,会有一些头晕症与恶心呕吐感。不想不舒服就躺好不要动,有事请让我与玛丽来扶你。”
  她略一摇头,一阵晕眩感袭来。哑着嗓子问:“外面什么声音?”
  “都是来的找你的,你的朋友和亲人。但是你不能受打扰,女士。看护时间只有十五分钟,只能邀请至多一两人……”
  “都有些谁?”
  “有许多人,约莫十个,早晨来了一些,走了一些。哦,对了,送你过来那位军官同我保证不和你讲话的前提下,我答应他替你守病床,刚才才出去,似乎是给你带病号饭的去了。”说起和年轻男女有关的事,女护士讲的眉飞色舞,话也变多了,“外面来看望你的,有三个是波兰人、荷兰人美国人,等候了一上午,已经走了,给你留了花,说明天再来看望你。有个混血女孩,其他都是中国人。中国人名字我都不太记得,就记住了个斯,斯什么,我再去问问。”
  她叫住护士,“可以请他进来么?
  “斯?”女护士一挑眉,“好的。”
  女护士出去叫人时,她摸了摸自己的脑袋,头部与额头连着下巴已经严严实实包扎起来,只留了张脸在外头;她身上衣服也换成了干净的棉麻病号裙。她这个样子一定很好笑,她想,大约像是个天主教尼姑。
  门口响起动静,一抬头,她发现那个“斯”竟然是斯应。护士跟在后头进来,手里拿着鲜花束与卡片,替她放在床头便出去告知外头候了一整天的那群人,叫他们改天再来探病。
  为显得礼貌些,楚望试图支起身,斯应忙请她躺好。她躺在床上静静等着斯应开口,时间只有十五分钟,斯应也不多耽搁,说:“知道你与你父亲近年有些嫌隙,他便想叫我托太太同你商量两家婚事。”看了看她的表情,“她中文不够好,怕她使你不能懂得,就冒昧来了。”
  “不会。”她平静的说着,“你们的商量结果是什么。”
  斯应轻咳两声,用一种近乎温和而平静的口吻:“沪上饭店之后,我们决定让言桑去纽约继续学业,学习国际法,这也是他的个人意志。如果你那边的事情解决了,如果你愿意,结婚以后,便送你们一同去美国。当然,如果西北的事情是另一种走向致使你无法出港,那言桑也可以……可以与你一同。”他与太太都更为钟爱躺在病床上这孩子,清楚爱子也只钟爱她;但他们也清楚,他更需要的是什么伴侣。这是他们能为他做出最好的决定,也是最坏的决定。
  她垂着眼睑想了想,微笑道,“多谢斯伯父与斯太太垂爱,可我受不起。”
  斯应道,“为何香港莲花路为他指责你姐姐,沪上饭店替他出头,频频维护他,让他记挂着,又来说你受不起?”
  她将斯应静静望着。
  斯应叹口气,“受不受得起,他都会念你一辈子。无论你身在何处,嫁人与否,他心里不会再有别人了。”
  “斯伯父,我尊敬您,言桑值得更好的人。而您也知道,我不是那个最好。您与言桑都是十分简单干净的人,事一君无悔,择一人白头。因为干净纯粹,泾渭分明,太曲高和寡,也太容易被辜负。” 她想了想,“倘若您放弃那位不再值得依靠的领导者,将您手头这样好的兵力与线报用到对的决策者身上,就是锐刃。伯父,您有试想过,这把锐刃用对了地方,可以劈开多少腐朽混沌么?”
  斯应大抵是没料到自己本是来劝服她,反倒被她劝服了一番,不由得沉默了一阵。
  十五分钟到了,护士敲了敲门板提醒。斯应起身时,楚望又说:“伯父,您往后若来找,我随时恭候您来。可是请不要再替我那位‘父亲’作说客了。他不值得我的尊重,绝非只是因为他于我而言不是一位好父亲。他阴险、市侩,甚至不是一个值得交往的朋友。他不值得您这样托付一片赤诚之心。我知道今天讲出的这些话,已经大逆不道得可以拎出去杀头了。即使如此,仍然想请您与他交际与会,治世论政时,能想到我这番话,再三思而行。”
  斯应临出门前,突然回头来看了她一眼,久而郑重。她记得从前看斯应初回国时的画像时,是极有一番风度气派的。当年那位热衷于权利角逐的风云人物,如今也不知是被伤透了心,眉宇间已一些老态。
  斯应一言不发的离去了。
  她仰着脑袋看了看天花板,心想,佐久间说的没错,打出人生见血第一枪,她整个人格都得到升华,连带心灵仿佛也被荡涤了,所以突然文采好的连自己也有些佩服。她决定趁热打铁写一封早就该写的信,于是问护士讨来纸与笔,垫在小餐桌板上,略一思索,下笔飞快的写起来。也不知是脑震荡厉害了还是时隔多年记忆力减退的厉害了,她回忆起来特别吃力,写几句就要搁笔歇一歇。就这么写了小半页,突然听到一个人在外面与玛丽用英文谈话。
  一听到那熟悉的牛津腔,她心突突的一跳,突然想起来,好像自己昏过去之前,似乎仰躺在他怀里说了一堆不得了的话。但是具体说了些什么,她又不大回忆的起来。连带着听到谢择益的声音都有些莫名紧张,整个人往被子里缩了几寸,手里仍拿着纸和笔,从洁白的被单外头露出半颗脑袋,心虚的望过去。
作者有话要说:  太困了。。。想把重点地方写完,结果熬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